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看报离不开阅读,学习语文更离不开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将伴随着人的一生。但是怎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独立的阅读个性?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课程标准》强调了重视学生的阅读个性和个体体验,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近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展开了批注式阅读的课改实验,让语文教学呈现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并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学生在这个批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了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尝到了阅读的甜头。下面就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和效果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感想式批注
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如学生在读了《送东阳马生序》的第一段后写下这样的批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宋濂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为他能经受得恶劣的环境的考验。现在正值冬天,这几天所处的环境有点和书中的环境相似,但我有时候却想打退堂鼓,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若,才能方为人上人啊!”还有学生在读到《五柳先生传》之后,在末段作了如此批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曾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多么旷达的胸怀,只有做到不追名逐利,不随波逐流才有可能写出那么多闲适清新的田园诗。正如《饮酒》中所“说心远地自偏”。如果一个人心中有市俗的尘埃,就一定不会有“悠然见南山”的惬意。”这些感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他们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一根敏感的神经,这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真可谓是一石二鸟啊!如果坚持这样的读下去,我们想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二、质疑式批注
“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这种阅读方法学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广,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如学生在《星星变奏曲》中作出这样的批注:“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这是什么意思?”,还有学生在《敬业与乐业》中作出了如下批注“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学生在这一句话旁边(“我信得过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作出了这样的批注:“我觉得作者说的不对。照他这么说全世界的人价值都一样,我们就没有必要说实现自己的价值了,反正无论做什么价值都一样。”瞧,他对作者的这句话产生了怀疑!正是因为有了他的这个批注,才让我们的课堂辨论有了源头,从而争论得热火朝天。现在我班的学生基本上都会用这种阅读方法,随时随地提出疑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他们的问题越来越深,价值也越来越高。这种批注为我的语文课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波澜,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三、联想式批注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注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如学生在《雨说》的第一段作出如下批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做得多么准确,其实第一段就是这句唐诗的诠释和改写。还有的同学在《敬业与乐中》中“坐这山,望那山”旁边作了一个批注“得陇望蜀”,多么细致!也有人在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旁边作出这些批注“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们由此句诗引发出这么多的联想,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悲秋的诗句,他们能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这种课内牵一发课外动一身的做法又何尝而不为呢?
四、赏析式批注
这样的阅读方法在诗歌里经常用到。他们往往在品味了诗词以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对部分诗词作出赏析式的的批注。如学生在读了《沁园春·雪》之后,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旁边作出了精彩的赏析批注,他们把这简洁的一句话通过自己的想像扩充成一篇优美的短文放在旁边。在学习李清照的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时也一样,学生也能在诗的旁边写下独到的深刻的理解。有的学生在“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旁边作了这样的批注:好一个“大约”!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看似漫不经心,竟然把世态的炎凉,孔乙己所受的冷遇暴露无遗,作者真可谓是匠心独运啊,不愧为文学巨匠!这种赏析不仅让他们仔细的理解文字内容,而且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感情去把握作品主题,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大有裨益。
四、補充式批注
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捷的提高写作能力。如《蝈蝈与蛐蛐》中,有能力强的学生就在写了蝈蝈与蛐蛐的声音之后,又仿照作者写诗的格式,写下了青蛙、知了、小溪的乐声,写的很有诗意。这种批注方法不适合所有学生,它毕竟有一些难度,但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批注式阅读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了他们的阅读个性,让学生读书不再处于一种被动,不再成为一种负担,相反读书已经变成了他们的一种精神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批注式阅读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得到了健全的心智,形成了独立的思想,拥有了自主的精神,因为有了批注式阅读,才让他们的个性得以神采飞扬。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一、感想式批注
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如学生在读了《送东阳马生序》的第一段后写下这样的批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宋濂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为他能经受得恶劣的环境的考验。现在正值冬天,这几天所处的环境有点和书中的环境相似,但我有时候却想打退堂鼓,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若,才能方为人上人啊!”还有学生在读到《五柳先生传》之后,在末段作了如此批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曾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多么旷达的胸怀,只有做到不追名逐利,不随波逐流才有可能写出那么多闲适清新的田园诗。正如《饮酒》中所“说心远地自偏”。如果一个人心中有市俗的尘埃,就一定不会有“悠然见南山”的惬意。”这些感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他们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一根敏感的神经,这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真可谓是一石二鸟啊!如果坚持这样的读下去,我们想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二、质疑式批注
“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这种阅读方法学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广,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如学生在《星星变奏曲》中作出这样的批注:“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这是什么意思?”,还有学生在《敬业与乐业》中作出了如下批注“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学生在这一句话旁边(“我信得过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作出了这样的批注:“我觉得作者说的不对。照他这么说全世界的人价值都一样,我们就没有必要说实现自己的价值了,反正无论做什么价值都一样。”瞧,他对作者的这句话产生了怀疑!正是因为有了他的这个批注,才让我们的课堂辨论有了源头,从而争论得热火朝天。现在我班的学生基本上都会用这种阅读方法,随时随地提出疑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他们的问题越来越深,价值也越来越高。这种批注为我的语文课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波澜,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三、联想式批注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注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如学生在《雨说》的第一段作出如下批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做得多么准确,其实第一段就是这句唐诗的诠释和改写。还有的同学在《敬业与乐中》中“坐这山,望那山”旁边作了一个批注“得陇望蜀”,多么细致!也有人在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旁边作出这些批注“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们由此句诗引发出这么多的联想,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悲秋的诗句,他们能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这种课内牵一发课外动一身的做法又何尝而不为呢?
四、赏析式批注
这样的阅读方法在诗歌里经常用到。他们往往在品味了诗词以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对部分诗词作出赏析式的的批注。如学生在读了《沁园春·雪》之后,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旁边作出了精彩的赏析批注,他们把这简洁的一句话通过自己的想像扩充成一篇优美的短文放在旁边。在学习李清照的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时也一样,学生也能在诗的旁边写下独到的深刻的理解。有的学生在“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旁边作了这样的批注:好一个“大约”!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看似漫不经心,竟然把世态的炎凉,孔乙己所受的冷遇暴露无遗,作者真可谓是匠心独运啊,不愧为文学巨匠!这种赏析不仅让他们仔细的理解文字内容,而且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感情去把握作品主题,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大有裨益。
四、補充式批注
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捷的提高写作能力。如《蝈蝈与蛐蛐》中,有能力强的学生就在写了蝈蝈与蛐蛐的声音之后,又仿照作者写诗的格式,写下了青蛙、知了、小溪的乐声,写的很有诗意。这种批注方法不适合所有学生,它毕竟有一些难度,但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批注式阅读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了他们的阅读个性,让学生读书不再处于一种被动,不再成为一种负担,相反读书已经变成了他们的一种精神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批注式阅读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得到了健全的心智,形成了独立的思想,拥有了自主的精神,因为有了批注式阅读,才让他们的个性得以神采飞扬。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