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效”很重要。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高效率的学生学习,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教学流程不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173—01
在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贯穿自主探究的思想,两者相辅相承、紧密结合。
1、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基本教学流程
1.1 导入新课
一个良好地课堂教学导入,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要求,为学好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开端。信息技术课在进行导入设计时,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多变地采用各种方法,做到巧妙、新颖,不要千篇一律。
1.2 布置任务
①初级任务:自主探究学习:
初级任务是根据本课知识点,设计的学习知识任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自主完成本课基础知识的学习。并自己动手完成本课初级任务。要求任务设计在生动、直观,面向全体学生。
②高级任务:组内互助交流:
高级任务是根据本课知识,设计的综合训练内容,提高学生创造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拓展课堂上在组长组织下,组内学生相互沟通、相互讲解、相互补充、相互纠错,对有争议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小组结论或提出小组疑难问题。
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共性问题时,教师让学生停下手中的操作,共同关注共性问题,提出问题现象,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然后由学生展示问题解决过程和方法。对特殊问题教师也可以针性的精讲点拨。
1.3 成果展示
展示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落实重点知识和隐性知识,或实现知识的进一步提升、拓展和延伸,目的是落实探究性学习。环节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没有需要探究的内容可不安排展示环节。有些教学任务,展示环节也可与预习环节融合在一起进行。学生的展示要充分,教师要组织学生结合重点内容、易错内容、隐性知识、规律总结、学习成果进行小组内或班级展示,不应泛泛展示。学生展示中,教师应起到引导点拨示范作用。
1.4 课堂评价
评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评价的目的。
新课程理念下,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取知识的对与错,更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当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请其他学生共同分析回答,并展开探究;对学生操作过程及学生作品可以请学生一起进行评价赏析。
1.5 吸收巩固
在课堂要留给学习一点时间回顾本课知识,反思自己在本课学习过程中优点和不足,改正学习任务中的不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技能技巧的培养。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对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的激发,科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1.6 课堂小结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本节课知识进行系统地总结,找出学习规律,最好能把知识编成“顺口溜”等方式,方便学生记忆,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较传统教学有很大区别,首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没有了教师的讲,多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所以,在要加大课前准备工作。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演案、学件和收集各类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完成任务中有着手点。其次,教师的精讲、点拨和追问一定要到位,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在任务设计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设置的任务要能吸引学生。②设置的任务要有层次。③注意任务设置的合理性。合理的任务,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序,对学习目标的认识也会更清晰。④任务要明确,易于检测。
实践证明,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和自主探究式学习,能扩大学生参与面,提高参与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教学流程不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173—01
在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贯穿自主探究的思想,两者相辅相承、紧密结合。
1、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基本教学流程
1.1 导入新课
一个良好地课堂教学导入,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要求,为学好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开端。信息技术课在进行导入设计时,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多变地采用各种方法,做到巧妙、新颖,不要千篇一律。
1.2 布置任务
①初级任务:自主探究学习:
初级任务是根据本课知识点,设计的学习知识任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自主完成本课基础知识的学习。并自己动手完成本课初级任务。要求任务设计在生动、直观,面向全体学生。
②高级任务:组内互助交流:
高级任务是根据本课知识,设计的综合训练内容,提高学生创造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拓展课堂上在组长组织下,组内学生相互沟通、相互讲解、相互补充、相互纠错,对有争议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小组结论或提出小组疑难问题。
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共性问题时,教师让学生停下手中的操作,共同关注共性问题,提出问题现象,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然后由学生展示问题解决过程和方法。对特殊问题教师也可以针性的精讲点拨。
1.3 成果展示
展示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落实重点知识和隐性知识,或实现知识的进一步提升、拓展和延伸,目的是落实探究性学习。环节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没有需要探究的内容可不安排展示环节。有些教学任务,展示环节也可与预习环节融合在一起进行。学生的展示要充分,教师要组织学生结合重点内容、易错内容、隐性知识、规律总结、学习成果进行小组内或班级展示,不应泛泛展示。学生展示中,教师应起到引导点拨示范作用。
1.4 课堂评价
评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评价的目的。
新课程理念下,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取知识的对与错,更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当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请其他学生共同分析回答,并展开探究;对学生操作过程及学生作品可以请学生一起进行评价赏析。
1.5 吸收巩固
在课堂要留给学习一点时间回顾本课知识,反思自己在本课学习过程中优点和不足,改正学习任务中的不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技能技巧的培养。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对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的激发,科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1.6 课堂小结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本节课知识进行系统地总结,找出学习规律,最好能把知识编成“顺口溜”等方式,方便学生记忆,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较传统教学有很大区别,首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没有了教师的讲,多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所以,在要加大课前准备工作。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演案、学件和收集各类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完成任务中有着手点。其次,教师的精讲、点拨和追问一定要到位,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在任务设计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设置的任务要能吸引学生。②设置的任务要有层次。③注意任务设置的合理性。合理的任务,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序,对学习目标的认识也会更清晰。④任务要明确,易于检测。
实践证明,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和自主探究式学习,能扩大学生参与面,提高参与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