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是中考考试科目,我校的历史科成绩提高得很快。通过近几年推行新课改的经历,结合多年来指导学生中考复习教学的做法,以及反思后的不断改进,我认为历史科中考复习备考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采用学习目标、单元测试等形式,强化知识点的落实
利用学习目标进行复习教学,是我校多年来文科都采用的成功教学方法之一。具体操作方法是:任课老师将各课要掌握的知识点以问答题的形式设计出来,每节课复习之前印发给学生,使学生明白这节课我要复习什么?基础知识是什么?重点问题又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看书找答案,并将答案划在书本上,再用巩固记忆的方法将答案写进学习目标中,有些需要总结的内容老师稍加点拨即可。这样做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学科知识,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知识点也不遗漏。
课后同学与同学之间还可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抽查过关,或以填空题的形式让知识点再现。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复习《秦王扫六合》时,我是这样设计学习目标的。
(1)秦朝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各是什么?
(2)秦的统一有何作用?
(3)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秦始皇的贡献和过失有哪些?
几道题目,让学生明白了本课要掌握的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也弄清了秦始皇的功与过。久而久之,学生即使自己复习时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谓事半功倍。
采用此方法要注意,人的记忆都有一个遗忘的过程,要防止“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发生。因此每复习一个单元,我都安排单元测试。目的是将前段时间复习的知识点重新巩固,内容有针对性,严格按照中考的题型,测试时间也不长,测试完毕一定要讲评。单元测试有利于学生对考点知识的落实,还能查漏补缺,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进取,不断创新。
二、复习教学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学生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由于中考历史科是采用开卷形式考查,占分50分。部分学生不会很重视,但我们的课堂必须以学生为本,向45分钟要质量。所以每个单元的复习和测试,我都强调答题方法和技巧,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形成条件反射。答题方法和技巧的基本原则:认真审题,多读一两遍题目,弄清题目所问,问什么答什么,注意答题的顺序和答案的规范化,避免写错别字。
(1)选择题。选择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陈述性知识的考查,一般都用直接选择法。对于不能直接选出正确答案的题目,要抓住关键词,采用排除法,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将答案一项项排除,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2)材料解析题。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因此,阅读材料时要强调学生找出各材料的关键词,学会归纳各材料的共同点,这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思维的最佳方法。
(3)问答题。问答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要通读题目,弄清题目所问,还要注意分值,一般一个知识点1分,有3分的题目至少要答3个知识点。问答题最后一小问往往是开放性的题目(认识、启示、道理等等),相当一部分学生遇到这类题目时无从下手。而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围绕问答题的主题,用积极向上的语言来回答,这样回答的认识、启示、道理类才不会偏离方向。
三、采用专题复习的形式,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脉络
这种复习方法对材料题、问答题相当有效。因为这类题型在材料题、问答题中常见,学生也容易混淆。一般在第一次模拟试之后,我就采用这方法,效果极佳,学生反映热烈。学生在经过第一阶段的整体复习后,对书本的知识已有一定的积淀,但很容易张冠李戴,专题复习刚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采用专题复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理清线索,明确复习的内容,采用大括号罗列或图表对比的方法,将同类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专题复习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可以将它分为战争专题、台湾问题、改革专题、三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和方法,各个朝代政治经济制度的演变等等,作一个详细的对比复习,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可以联系起来的内容统一列出来,要点明哪个是复习中要注意的中考时政热点考点。还可分时期、分类别来对比,将古今中外能够联系起来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比较,让学生一目了然。通过专题复习,强化记忆。在这专题复习的过程中,时间问题是学生记忆的一个难点,书本中涉及到的时间太多,不可能一一记忆。所以,教师想办法教会学生用谐音记忆法、因果关系记忆法、巧拉关系记忆法,时间间隔记忆法等方法,帮助学生寻找记忆时间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尤为重要。
以1919 年为例:1919 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世界历史上则召开了有名的巴黎和会,这两件大事有没有联系呢?通过横向比较,知道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这样对比记忆,学生还会记不住这个时间吗?五四运动后来成为中国五四青年节的来历,可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让学生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当代的中学生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升华了学生的认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史兴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潜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随之提高。
四、利用好往年中考真题和各地的一模、二模试卷,从问题着手,查缺补漏
重要的历史事件与主干知识是每年中考的重点。既是重点,肯定会重复考查,只是角度不同,立意不同。要让学生知道往年中考考过什么、怎么考,还有哪个角度的问题没有考查到?要训练学生成为“火眼金睛”。比如世界历史的三次工业革命,历来都是考查的重点,这次考了时间、国家,下次有可能考哪个部门、有什么新发明等等,也可考查历史意义。所以必须全方位掌握重点知识,多设计不同的角度问题,这样考起试来学生就会心中有数。各地的一模、二模试卷是一种很好的资源。各地的师资力量不同、学生素质不同,试题的立意、角度也会有所不同,懂得资料共享,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提升自己,这不失是一个查漏补缺的好方法。
总之,通过多年的中考复习备考,我的体会是:强化知识点落实,注意答题方法的技巧和指导,利用好各类试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利用好时政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相信在新课程的中考中会捷报频传。
一、采用学习目标、单元测试等形式,强化知识点的落实
利用学习目标进行复习教学,是我校多年来文科都采用的成功教学方法之一。具体操作方法是:任课老师将各课要掌握的知识点以问答题的形式设计出来,每节课复习之前印发给学生,使学生明白这节课我要复习什么?基础知识是什么?重点问题又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看书找答案,并将答案划在书本上,再用巩固记忆的方法将答案写进学习目标中,有些需要总结的内容老师稍加点拨即可。这样做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学科知识,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知识点也不遗漏。
课后同学与同学之间还可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抽查过关,或以填空题的形式让知识点再现。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复习《秦王扫六合》时,我是这样设计学习目标的。
(1)秦朝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各是什么?
(2)秦的统一有何作用?
(3)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秦始皇的贡献和过失有哪些?
几道题目,让学生明白了本课要掌握的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也弄清了秦始皇的功与过。久而久之,学生即使自己复习时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谓事半功倍。
采用此方法要注意,人的记忆都有一个遗忘的过程,要防止“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发生。因此每复习一个单元,我都安排单元测试。目的是将前段时间复习的知识点重新巩固,内容有针对性,严格按照中考的题型,测试时间也不长,测试完毕一定要讲评。单元测试有利于学生对考点知识的落实,还能查漏补缺,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进取,不断创新。
二、复习教学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学生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由于中考历史科是采用开卷形式考查,占分50分。部分学生不会很重视,但我们的课堂必须以学生为本,向45分钟要质量。所以每个单元的复习和测试,我都强调答题方法和技巧,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形成条件反射。答题方法和技巧的基本原则:认真审题,多读一两遍题目,弄清题目所问,问什么答什么,注意答题的顺序和答案的规范化,避免写错别字。
(1)选择题。选择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陈述性知识的考查,一般都用直接选择法。对于不能直接选出正确答案的题目,要抓住关键词,采用排除法,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将答案一项项排除,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2)材料解析题。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因此,阅读材料时要强调学生找出各材料的关键词,学会归纳各材料的共同点,这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思维的最佳方法。
(3)问答题。问答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要通读题目,弄清题目所问,还要注意分值,一般一个知识点1分,有3分的题目至少要答3个知识点。问答题最后一小问往往是开放性的题目(认识、启示、道理等等),相当一部分学生遇到这类题目时无从下手。而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围绕问答题的主题,用积极向上的语言来回答,这样回答的认识、启示、道理类才不会偏离方向。
三、采用专题复习的形式,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脉络
这种复习方法对材料题、问答题相当有效。因为这类题型在材料题、问答题中常见,学生也容易混淆。一般在第一次模拟试之后,我就采用这方法,效果极佳,学生反映热烈。学生在经过第一阶段的整体复习后,对书本的知识已有一定的积淀,但很容易张冠李戴,专题复习刚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采用专题复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理清线索,明确复习的内容,采用大括号罗列或图表对比的方法,将同类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专题复习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可以将它分为战争专题、台湾问题、改革专题、三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和方法,各个朝代政治经济制度的演变等等,作一个详细的对比复习,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可以联系起来的内容统一列出来,要点明哪个是复习中要注意的中考时政热点考点。还可分时期、分类别来对比,将古今中外能够联系起来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比较,让学生一目了然。通过专题复习,强化记忆。在这专题复习的过程中,时间问题是学生记忆的一个难点,书本中涉及到的时间太多,不可能一一记忆。所以,教师想办法教会学生用谐音记忆法、因果关系记忆法、巧拉关系记忆法,时间间隔记忆法等方法,帮助学生寻找记忆时间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尤为重要。
以1919 年为例:1919 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世界历史上则召开了有名的巴黎和会,这两件大事有没有联系呢?通过横向比较,知道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这样对比记忆,学生还会记不住这个时间吗?五四运动后来成为中国五四青年节的来历,可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让学生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当代的中学生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升华了学生的认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史兴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潜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随之提高。
四、利用好往年中考真题和各地的一模、二模试卷,从问题着手,查缺补漏
重要的历史事件与主干知识是每年中考的重点。既是重点,肯定会重复考查,只是角度不同,立意不同。要让学生知道往年中考考过什么、怎么考,还有哪个角度的问题没有考查到?要训练学生成为“火眼金睛”。比如世界历史的三次工业革命,历来都是考查的重点,这次考了时间、国家,下次有可能考哪个部门、有什么新发明等等,也可考查历史意义。所以必须全方位掌握重点知识,多设计不同的角度问题,这样考起试来学生就会心中有数。各地的一模、二模试卷是一种很好的资源。各地的师资力量不同、学生素质不同,试题的立意、角度也会有所不同,懂得资料共享,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提升自己,这不失是一个查漏补缺的好方法。
总之,通过多年的中考复习备考,我的体会是:强化知识点落实,注意答题方法的技巧和指导,利用好各类试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利用好时政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相信在新课程的中考中会捷报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