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加拿大移民女性在父权制下的苦难蜕变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1986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生态女性主义为理论立足点,从凌驾、颠覆、和谐、回归四个方面对《妾的儿女》中女性的命运进行重新解读,剖析早期西方移民女性的苦难遭遇,探究女性备受摧残的命运源头,将焦点放在女性与自然的生存与发展上,批判父权制对女性造成的伤害,呼吁男人与女人之间,女人与女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应回归到一种相爱平等的和谐状态,以期从全新的角度展现作家郑蔼龄的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与其思想深度。
  【关键词】《妾的儿女》 父权制 苦难 蜕变 生态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32-02
  郑蔼龄,加拿大著名华裔女作家,于1994年出版《妾的儿女》,此书既是她的处女作,也是其成名作,获得温哥华图书奖、女性文学奖、加拿大纪实文学奖及加拿大总督文学奖提名等多种荣誉。作为第三代华裔移民,郑蔼龄在诠释和探寻华裔在加拿大生活的历史、命运及精神方面打破了单一的写作定位,更加注重在中加两种不同的主流文化冲突下的男人、女人、孩子各自的自我价值的探寻。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生态女性主义,探讨《妾的儿女》一书中关于生态女性主义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这部作品讲述了男主人公即我的父亲陈山与其原配妻子黄波,妾梅英,妾的情人周光四人之间的情感纠结及这种情感对于女儿带来的情感影响。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具有两面性,一边是中国的农村,一边是加拿大的城市,两个背景随着男主人公的返乡及回加交替出现。
  一、凌驾
  陈山在加拿大打工多年外加多方筹借集款,才得以筹集资金买了一张假的出生证,之后花“大价钱”在自己的家乡纳一个与出生证相片相符的妾。陈山虽然人在加拿大,但时刻规划着衣锦还乡,盘算着如何才能多买田产,如何方能建成自己规划中的荣耀祖屋。因此纳妾原因有二:一是原配必须留守家中,照顾公婆,耕种土地,守住祖业,不宜漂洋过海导致祖屋无人。二是有妻有妾方能保证多子多孙,多子多福,实现传宗接代,香火旺盛的家族使命。而梅英幼时被卖到婶婶家,到了适婚年龄,人也长得漂亮,又被婶婶卖给陈山做妾。梅英心中万般不愿,却也只能在死亡或出嫁中选择一条出路,她最终唯有无奈地选择出嫁,从而在父权制社会中存活下来。
  在文學作品中,女性与自然往往具备着符号及指向意义上的关联。自然是可孕育食物的自然,女性是有着广博胸怀的女性;二者均处于依附地位,且均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摧残及压迫。父权制社会,在意识形态上,男性凌驾于自然及女性之上,建立了一种男性统治女性、控制自然的社会关系,土地被任意分割据为己有;女性被根据男性的生育需要决定是否迎娶及安置于何处。女性的作用、女性的分工、大自然即土地的充分利用等都是由家中的男主人决断,即使家徒四壁,也充分体现出封建大家长的凌驾地位。这些也都是《妾的儿女》第一部分的主导思想。
  二、颠覆
  梅英的漂亮和巧嘴很快让她在唐人街的茶楼中找到一份服务员的工作,工资用来偿还陈山纳自己为妾多方筹借来的费用之外,小费归陈山所有。陈山统筹着所有的收入,维持在加拿大生活的同时也需要补贴国内的原配家庭。梅英除保持着自己对中草药和拜“神”的习惯外,别无爱好。国内的原配妻子黄波则一心一意等待陈山回国,以实现自己传宗接代的任务。以“我的外公”为代表的男性群体,根据个人的社会需求,任意压榨女性的劳动,不顾女性内心需求,同时要求女性在精神上被动依附于男性,仿佛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然而“金钱”这个人类社会的产物,却在不知不觉中充当“我的外婆”内心女性意识的唤醒剂,逐步实现其个人意识的复苏。当陈山拿着自己和梅英在加拿大所有的积蓄回村盖房期间,所有的经济来源全靠梅英继续做服务员来实现。梅英心有不满,也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收入对于这个家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心的空虚让她日复一日陷入“打麻将”这一新的消遣中,她那在一个方面复苏的自我在另一方面又悄悄陨落。但从外婆梅英供母亲读书,要求母亲严守家规成为淑女,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母亲承负着外婆梅英实现模糊自我的重任。
  周光的出现给梅英带来新的生命。他穿着得体,是一名职业赌客却也写得一手好书法,他喜欢梅英的自信,梅英喜欢他的学识,确切而言,他们因为“打麻将”这一共同爱好相遇。但可悲的是“我的外婆”梅英却没有因此而获得平等的女性地位,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也开始另一种方式的依附,只是这样的依附不同于对男性绝对服从式的依附,不是出于买和卖,而是出于心甘情愿,出于对自由的向往,出于对爱情的追寻,这从侧面而言,也是对自然的热爱,对自身的认知。
  梅英用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实现了在妾这一身份枷锁中的颠覆。虽然仍旧处于从属地位,然而讲求和谐男女关系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已然开始萌芽。当然这也显示出了父权压迫的程度不同给女性带来不同的生活境况。原配妻子黄波生活在父权压迫严重的封建旧中国,她只能望穿秋水地等待陈山归来,一心一意盼望能够履行自己传宗接代的使命。而外婆梅英虽然被迫接受自己“妾”的命运,但在加拿大耳濡目染了相对于当时的旧中国而言平等民主得多的西方新思潮,同时经济上的独立也是梅英跨出实现自我第一步的重要助力。
  三、和谐
  陈山在家乡的房子按照构想建成,自己也喜获一个儿子,这给他带来极大的荣耀,但也耗光了他所有的积蓄。政局的不稳定,他担心留守国内太久而导致不能返回加拿大,同时也认为自己有义务分担在加拿大的妾和三女儿的生活重压,于是只好割舍家乡的房子及原配,再回金山。然而这些都是陈山的一厢情愿,当他回到加拿大后,才发现梅英已经成为周光的“女朋友”。陈山要挟周光赔偿三千元钱,遭到梅英激烈的驳斥,梅英愤怒的呼喊自己并非可以买卖的牲口。此时梅英的新女性思想已经通过这个事件完全的凸显出来,她也借机向陈山宣告自己的独立。陈山看着自己无法掌控的独立生活的梅英,只能任由她去了。而极度的自尊也让梅英没和周光住在一起,虽然两人最终也没有结婚,梅英却因为他第一次戴上了象征婚姻的戒指,她与周光的结婚照在她死之前也一直摆在她的梳妆台上。梅英不能违背这个自然社会强加在她身上的“看法”,对于复苏的自我也无法把控,唯一可以严守的是自己对于爱情的向往和坚持。   男性对自然的理解,如同接受了自然自有其定律不可违一般,“我的外公”也接受了外婆的“叛变”。这不仅传达了女性对父权主义社会的挑战,同时也是男性与自然和女性之间和谐同存的理解和向往。
  在这一章节,母亲的爱情出现了。家庭环境塑造了孩子的心境,母亲一直看着自己的父母略带畸形的婚姻,她否定自我,认定自己一无是处,固执地认为人间的情感也并无可取可信之处。当她遇到爱人约翰时,她的第一反应也是逃走和拒绝。然后约翰包容坚持,寻求母亲梅英的帮助,最终消除了母亲对爱情进而对他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追寻到了属于子女这一辈人的幸福婚姻。
  平等,是生态女性主义的基石。当男性与女性在平等关系中和谐共处时,生活开始向更为文明和互相尊重的方向发展。男人与女人之间只有在平等中相互探求相处之道,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信任和共存。但这其中女性与女性、女性与自然的关系同样也面临着一样的纠结。所以遗憾的是,母亲仍旧无法消除对外婆梅英的憎恨和对外公陈山的蔑视。
  四、回归
  外婆梅英与“我”相处得很愉快,但长久以来的生活方式及相处模式已让母亲不堪重负,导致母亲一直无法与其和谐共处,只能通过“我”与外婆梅英之间建立亲情关系上的连接。外婆梅英的死很突然,她坐在车里由于受到两车碰撞力导致肺部受损而死。虽然母亲对外婆的恨仍旧无法释怀,两人自母亲成年后也没有再次和平共处过。但伴随着梅英的去世,两人的无法和解的关系也黯然结束。由此,母女二人從未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过和解。
  而外公陈山在晚年时因为生活上的种种困窘,年事已高,母亲不愿意与外婆之间的遗憾继续延续到外公身上,于是将其接到家中,与“我”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这段已然握手言和的父女情谊,让双方在父女关系上无憾面对永恒。但陈山却有抱憾,那就是他最终客死异乡,到死都没能再次回到家乡,回到那所自己用一生的积蓄在家乡盖好的房子里。
  书中最后的部分,通过生与死的描述结束了对父辈们漂洋过海的艰难命运的讲述。父亲陈山在临死前还牵挂着家乡、土地、房子、原配妻子和儿子,既体现出封建大家长对于一切的掌控,也体现出男性对自然及对女性的依附。男女之间、女人之间,不管是夫妻或是父女、母女的关系,如果处于争斗中必不能和谐处之,男人、女人与自然之间唯有达到一种平等和谐的状态方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
  总之,《妾的儿女》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上一辈的生活,挖掘出女性与自然的悲惨命运根源在于受到父权制的严控。虽然作品中的两个女主人公梅英和黄波,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接触的社会思潮导致二人的自我复苏意识较为迥异,但两人都采用了不同的自我救赎方式,重建身份,最终都在某种程度中成为那个时代的正面的生态女性主义代表人物。作品倡导人类在依存自然的基础上,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不是纯粹的利用。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源在于认识父权制社会与自然、女性之间,通过统治与被统治关系建立起来的重要人际连接。男人与女人,女人与女人,人与自然,这三者之间相关区别又相互关联,提倡在生态女性主义的基点上重构这三种社会关系,颠覆父权主义社会凌驾于女人与自然之上的意识形态,方能真正建立起男人与女人,女人与女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新型社会关系。
  【参考文献】
  [1]MacKinnon M H,McIntyre M.Readings in ecology & Feminist Theology [M].Roman & Littlefield,1995
  [2]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3]刘天玮,魏莉.《庶出子女》中梅英的女性形象及其心理上的二元对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作者简介】宋倩倩(1983— ),女,山东单县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文学。
  (责编 刘健华)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在分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基础上,提出基于新媒体传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从改善高校教师对新媒体传播的认识和教师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技术的能力两个方面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创新能力 新媒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028-03  社会对于创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开放大学专业建设研究现状,以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广西开放大学)为例,分析专业建设遇到的瓶颈,提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广西开放大学)应根据适应需求、错位发展、行业支撑、远程与面授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设置专业,并通过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完善课程资源及平台建设、合理设置评价体系等措施加强自主专业的建设。  【关键词】民族地区 开放大学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思政队伍建设、文化传承手段创新、文化传承品牌的打造等方面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033-02  2016年12月,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影响成人高教校外教学点管理质量的主要原因,并基于实效性视角从政府层面、主办院校层面以及校外教学点层面提出校外教学点管理质量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成人高教 教学点 实效性 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06-02  近年来,广西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各高校为了扩大办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二元共育,三环紧扣,四阶递进”的课程建设思路。“二元共育”是专业教师和企业会计专家共同制订课程标准、选择教学项目和内容。“三环紧扣”指分别在校内“理实一体化”课堂、校内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培养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的电算化能力进行培养。“四阶递进”是从学生入学的第二学期一直到第五学期,全程贯通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每个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实施不同的教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高職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针对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在校企合作中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可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师资建设的相关经验,采取为指导教师管理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指导教师明确自身定位、教师自身完善理论和实践技能等管理与激励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素质教育 校企合作 市场经济 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内涵及特点,分析广西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消极因素,从设计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方案、重视教师自主发展、设计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平台、构建适合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文化环境等方面提出广西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 教师 个性化 专业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中的月均薪金、劳动时间、工作稳定性、职务晋升情况、接受培训情况、专业对口度、就业单位性质、就业满意程度等就业质量构成要素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薪金偏低、劳动时间偏长、工作稳定性差、专业对口度和就业满意程度低等问题。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高职毕业生 就业质量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G 【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分析“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优势基础上,探讨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即根据企业对继电保护岗位的技术需求,按照任务驱动将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构,将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入学习任务中,让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再通过小组间互查、老师点评的评价形式,促进学生团结协作。  【关键词】专业课程 校企合作 教学模式 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核心素养对师范高等院校培养基础教育中小学英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探索将核心素养融入英语师范生课程中,并以英语教学法科目为例,从宏观和微观维度阐述培养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 英语师范生 英语教学法  【中图分类號】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42-03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