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然、实然、必然:论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rjl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人类理想社会形态的探索在马克思之前都体现为一种应然层面的价值引领,直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孕育了真正共同体得以实现的条件和因素,应然层面对共同体的向往才获得了实然的根据.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就是从“应然”与“实然”的双重维度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作的科学研判.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印证了人类必然走向“真正的共同体”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对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其他文献
“拟人化”作为人类普遍的认知方式,在观念、情感、技术方面,帮助人类掌握自然、社会与自我的存在状态,但它实际上遮蔽了世界自身的丰富性,同时也加深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叙事.“拟-化”在人文主义、“克苏鲁纪”和“加速主义”之外,提供了后人类主体生成的可能路径,在一个变动、危机的世界中,尝试对“人”重新理解.
生态主义的核心是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是一种防范式的理论观念,是为了约束日益强大的人类力量对外部自然的破坏.在这一点上,后现代主义与后人类主义具有一致性,但这种一致并不表明两者处于同一方向上,毋宁说,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是两者的桥梁,只有在这一大的趋向上才达成一致性,而实现这一趋向的路径和机制却大相径庭.由于后人类出现在后现代之后,我们可以认为,后人类观念是后现代观念的某种进展,而后现代则成为后人类的先导.在生态主义观念上,我们就能够看到两者的中继关系.然而,依靠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渡过后现代与后人类之间的桥梁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