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佛经相关论文
《道行般若经》各品“也”“耳”“乎”“耶”“为”“矣”等语气助词的使用面貌,差异明显,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不使用语气助词系列、语......
汉译佛经中包含了许多方俗口语成分,故训释佛经词语的音义著作亦颇注重方俗口语词的考释.唐释玄应所撰《众经音义》(又名《一切经......
明清小说“反复仇”书写,未见关注,其在不排除功利性的同时,透露出人性本真“无缘无故的爱”,非常可贵.初探明清小说“反复仇”书......
诸多源自佛教比喻的成语,其佛源往往不为所知。本文将"空中楼阁"、"口蜜腹剑"、"口吻生花"三则成语的源头追溯至中古汉译佛经比喻,......
本文考察京藏敦煌摩尼教写经(宇56/北敦00256),认为其主体内容产生于武则天在位年代(690—705),而写卷的制作则不可能早于晚唐。写卷第1~8......
【正】佛教东渐,曾带给中土人士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最初的中土文人并未将这一外来宗教放在心上,因为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已根深蒂固,......
我的学生方一新、王云路写成了《中古汉语语词例释》一书,要我在简端写上几句话.以前说的“古汉语”,并没有人给分过期,而一新在......
本文从传统文献与汉译佛经文献相互印证的角度,讨论了中古汉语3条词语的意义、得义之由和词义演变的轨迹。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试图......
处父言 :“闻诸国王来求索汝 ,吾皆不许 ,今白净王 ,为太子求汝 ,若不许者 ,恐见诛罚 ,适欲与者 ,诸国怨结 ,以是之故 ,令吾忧戚。......
本文以"了"形成以前的中古汉语完成体结构"V(O)已"为研究对象,指出其在本土文献与汉译佛经中出现频率的巨大差别:作为一个背景事件标记,动......
太田辰夫先生(1995:27)在讨论同动词“是”时,谈到了“为”和“是”的同义复合现象,这种用法颇为特殊,但其文只列举了一个佛经例子:“此非......
在汉语中,“语法”一词最早出自汉译佛经,但不是梵文“vyakarana”的意译。另外,语言学上“能指”和“所指”两个术语的汉译名中“......
不同文体佛经中各类复句使用频次的不平衡性十分明显,显示其各自的文体特征。譬喻经属于叙事性文体,行为主体常常成为叙述主线,依......
梵汉对勘结果表明,中古汉译佛经中的“与+NP+俱”结构在语法功能上实际上是修饰句子的伴随状语,该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对应于梵文中名......
通过对“上士”“中士”“下士”进行文化及义素分析,发现汉译佛经中“上/中/下士”来源于道教文化,具有本土性与外来性相结合的特......
汉魏以降,佛教日趋兴盛。佛法东传及其中国化的历程,引起了中古宗教、哲学乃至文艺的时代更新,佛学甚至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整个结构......
前已介绍,《法华经》上最常见的乐器是鼓乐器敦毒比(见《乐器》1985年3期——译者),其次是常见的管乐器象库,即法螺贝。象库,汉译......
<正>王立在《学术交流》2016年第10期撰文指出,在东方社会,婆媳关系是一个永恒的、无解的社会生态难题。而婆媳矛盾是东方民族一个......
本文指出汉语中作为专有名词的“语法”一名最早的出处,同时试图从汉语史研究的角度简要说明其出现的背景和意义。
This paper po......
1.绪论人名是一种极有认识价值的社会用语,历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甚而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即人名学。“人名学內容十分丰富,研......
我们在阅读唐代僧人义净的译经时,发现一些词语的释义在《汉语大词典》中存在着可商榷之处,我们以义净译经中出现的例句为主,结合......
本文讨论汉译佛经中的语气词“那”的用法。我们认为“那”的用法主要有三类:表是非问、反诘问和感欢或肯定语气。进而对汉译佛经......
《说文·手部》:“举,对举也。”辞书中“举”字条下有关动作的意义多可由此找到引申的源头,只是有的引申线索清晰,有的不清晰。《......
本文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来讨论汉译佛经中连接词“若”的特殊用法。当“若”用作表示选择的连接词时,可以用在两项并列成分的第一项......
在唐宋禅宗文献里大量出现的“只如”是一个介词,其作用是引进一个谈话的起点。从信息结构的角度看,这个谈话的起点属于已知信息,......
本文考察了现代汉语常用词“说话”的演变过程,重点分析了“说”在中古时期产生的新用法,即后面跟受事宾语“话”或者某种性质的话......
本文主要讨论利用汉语固有语素或词语创造新词新义的途径。译经新义的产生规律包括:汉语原词语素义的重新组合;汉语词义的再引申;......
汉译佛经作为一种重要语料,其词汇研究自1980年以来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总结了国内佛经词汇研究在词语考释、复音词研究、同义词......
本文通过概念场词汇系统的理论,对中古时期汉译佛经《鼻奈耶》中的"施与"概念场词汇系统中的成员,在共时平面上做了一次详细的考察......
德川中后期,日本兴起了一场借助荷兰语翻译介绍欧洲近代科学知识文化的西学运动,即“兰学”.从事兰学翻译的学者积极向汉译佛经求......
本文以中古汉语译经文献为主(兼及本土文献)对汉语“除舍”类负面排他标记的来源、在中古时期的使用情况以及一些相关的具体问题,......
期刊
文殊师利是佛教中的重要人物,在历代汉译佛经中有较高的出现频率,且有多个译名,其中既有音译,也有意译.本文根据梵汉本《法华经》......
中古汉语中的“是”字后置式判断句源自汉语自身,其产生的基础是上古汉语的“A,B是也”式判断句.汉译佛经中的“是”字后置式判断......
摘 要:从共时的角度出发,对魏晋汉译佛经中的“可”的用法进行了语法分类和语法分析,特别是对“可”的虚词用法进行了整理并对“可”......
“假使、正使、假令、设复”等连词在汉译佛经中既引导条件句,也引导让步条件句.过去认为这组连词兼有假设、让步两种功能,但同经......
“V+著(+N)”结构在动态助词“著”的语法化中起关键作用.以往对该结构中“著”的性质区分不明确,本文提出以“著”的语义指向判定......
汉译佛经材料在汉语史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古汉语研究者们都认识到了汉译佛经在研究汉魏六朝汉语诸方面存在的巨大价值,尤其是在词......
明清灾害体验空前丰富,御灾想象的进一步生发,咒龙、鞭龙等对祈雨对象的强硬态度呈现加强的趋势.龙崇拜的不断泛化,龙的替身——“......
佛教还可以称作像教,佛教通常需要制作大量的佛像来供信徒瞻仰膜拜,并且通常以美术作品的形式来进行宣传和教化。这种伴随佛教应运......
关联词语在句际和语际之间起连接作用,它在汉语句子、尤其是复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我们判断汉语复句类型最重要的形式标志。中......
安世高作为将佛经成规模翻译成汉语的第一人,他的译作不但开启了汉语通过翻译大规模接触外来语的历史,更对后出的译经产生了很大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