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绝对的音乐家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60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对专业性的赞美之辞有着盲目崇拜的时代。人们不再谈论一个艺术家全面的优秀了,取而代之的是像这样的句子“特别是他对后杰苏阿尔多(Carlo Gesualdo,1566-1613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时代作品的演释”。对,它听上去不错,而且不太容易引起争议。这种“纸上谈兵”(Look-Ma-No-Hands)的评论文章总是充满了华丽的辞藻,现在,它开始逐渐蔓延到音乐类随笔以及对一场演出的详细评论中了。当像这样的专业术语“最显而易见的是他对普菲茨纳(Hans Pfitzner,1869-1949年,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早期奏鸣曲的演释”变得很常见时,乐评已经不再是一种谈论整体效果的熠熠生辉的赞美,读者不得不到《百科全书》中去查找相关的名词,来跟上文章的步伐。
  当然,如果这种评论能够细致地剖析艺术家们的演奏,让他们清楚地了解自身局限的话,倒也不失为一份来自天堂的精神食粮。但是,还有一些为数不多的音乐家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从不需要这种细节的赞美。比如齐默尔曼、海菲茨、卡拉扬、德·拉罗查等人,即使面对天花乱坠的赞美之词也泰然自若,处变不惊,并用自己精湛的技艺继续巩固着自己的成就。而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也是这样一位至高无上的艺术家。她是上天赐予的录制“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和协奏曲全集”、“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和巴赫小提琴协奏曲的完美人选;不过,她的成就远远不止这些,你还必须加上这样的名字:伯恩斯坦、科恩戈尔德、贝尔格、古拜杜丽娜、普列文和里姆(Wolfgang Rihm,1952- ,德国当代作曲家)。他们的作品可能让人有些望而生畏,然而在安妮-索菲的琴弓下却闪烁出耀眼的光芒。无论是巴托克协奏曲开头那狂暴的高难度技巧,还是勃拉姆斯《第一小提琴奏鸣曲》中那种极度的内敛性,她均能处理得游刃有余。此外,她对西贝柳斯、门德尔松、柴科夫斯基、克莱斯勒和格什温那种优雅的魅力也是相当驾轻就熟。她的小提琴音色使得她涉及的曲目范围极广,几乎没有什么界限,对此我只能惊叹于她的表现力以及运弓的方式。我从未听到她将任何一段音乐处理得有错,她是一个最理想的演释者,一个最理想的小提琴家。
  在这里,如果不同时评论一下她的舞台风度的话,我会感到有所怠慢。这不仅仅包括她甩头发、跺脚或者做鬼脸的样子。她一动不动地站着,有时稍稍皱着眉,或者浅浅地微笑着,是那么的全神贯注——她是一个绝对的音乐家。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艺术家让我更加敬仰的了。
其他文献
论说具有丰厚传统的艺术,我们通常都会对形成这一传统的“主流”给予特别的关注,因为正是“主流”的存在及其力量的冲击才导致“支流”的出现并引发进一步的“流变”。从这一视角观察,我们就必须承认一门艺术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主流”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作为艺术传统积淀的基础与能量的核心,“主流”的形态、范式、情致与精神综合为一种彰显底蕴的主体风格,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这门艺术的整体把握及个性化理解。评论交响乐
期刊
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自1845年3月在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首演以来,便以其充满幻想色彩的浪漫气息、如歌的抒情性以及光彩焕发的谐谑气氛等诸多特质而广受演奏家们喜爱,成为浪漫主义时期最优秀的协奏曲之一,录音版本也多如过江之鲫。不过爱乐者们或许有所不知,这部作品从初创至最终公演的过程中曾几易其稿,那么它的原貌又是怎么一番模样呢?几年前,DG公司的一张唱片首度公开了该作的初始版本,为大家揭开这
期刊
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Scriabin)既是位作曲家,又是位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在他的音乐创作中,钢琴作品与交响乐作品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钢琴独奏作品包括数量众多的奏鸣曲、前奏曲、练习曲、音诗、即兴曲、玛祖卡和夜曲;大型交响曲包括三首带编号的交响曲和《狂喜之诗》。而钢琴与交响乐的交集处,是《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和交响诗《普罗米修斯》。有意思的是前者是斯克里亚宾完成的第一部大型管
期刊
菜花甜妈的天然美声  偶然看到央视在播放中国达人秀决赛的镜头,菜花甜妈正引吭高歌威尔第的《饮酒歌》,歌词依然是“送你葱”之类,颇为有趣。不禁想起去年夏天,上海书展上,单位有一个活动,请来菜花甜妈做嘉宾,场面十分热闹。不少读者慕名而来,早早地坐在签售现场等候;菜花甜妈进场时,身后还跟了个十多人的粉丝团,个个兴高采烈。活动过程中,主持人请菜花甜妈为大家献歌一曲,她就大大方方地拉开嗓子,唱起了《今夜无人
期刊
2011年下半年,登上国家大剧院交响乐舞台的世界名团不胜枚举,过去人们翘首以待的大牌、大腕,现在一个个地接踵而至。从这一点看,人们不能不为我们国家近年来的音乐文化发展感到惊讶。我有幸出席了国家大剧院下半年所有到访名团的音乐会,对他们的演奏和目前的状态有着一定的感受和了解。  意想不到的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  2011年下半年第一个露面的是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这个创建于1969年的乐团,虽然只有四十二
期刊
记得我在“展品之一”中,曾介绍过两张一套德国Christophorus公司出品的唱片,由圣彼得堡普莱耶尔三重奏团演出,用“时代乐器”(亦称“古乐器”或“本真乐器”)演奏安东·埃布尔的三重奏。我说:“这两张一套的唱片不但演奏精彩,而且录音非常令人满意,声音清晰而透明。”不久之后,我就买到了这个三重奏团演奏的另一张唱片,名叫《献给沙皇的音乐—— 为亚历山大一世和他家属而作》。我是作为“展品之二”来介绍
期刊
这世间有许多杰出的作曲家,尽管作品深受爱戴,但对音乐史的变革并没有做出太多贡献。只有少数作曲家能够做到集前人之大成,开后人之先河。巴赫、勋伯格、瓦格纳和贝多芬都是个中佼佼者,充满了创新精神。古典音乐的演出界也同样如此。在帕布罗·卡萨尔斯之前,人们通常以为大提琴是一件连音都拉不准的乐器。卡萨尔斯通过演释巴赫的大提琴组曲改变了人们对大提琴的概念,让我们的听觉体验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  迪特里希·
期刊
歌剧录音在录音技术发明之初是紧跟时代的潮流,无论亨德尔如何绚烂,莫扎特如何经典,美声时代的罗西尼、多尼采蒂、贝利尼如何优雅,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歌剧录音都是威尔第到真实主义的天下。威尔第在1901年去世时声誉已经完全遮盖了前人的光芒,成为意大利最伟大的作曲家,莱翁卡瓦洛、马斯卡尼和普契尼都活到二十世纪,他们的歌剧都成为唱片公司竞相录制的对象。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歌剧录音——莱翁卡瓦洛的《丑角》
期刊
巴塞尔是瑞士的第三大城市,它位于这个被誉为“欧洲花园”的国度的西北角,如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左右两个大国——德国和法国之间。巴塞尔城市的市徽是一个向左弯曲的黑色的权杖,它体现着尊贵和威严。这也难怪,因为巴塞尔(Basel)一词源于古希腊的Basilea,它的意思就是“王位,王权,王尊”;而权杖下端三个分开的尖角不仅表明了它与相邻的德国、法国的地理位置,还暗示着在古罗马时期它甚至享有与德、法这
期刊
“中国风格”的由来  ○ 钢琴这件乐器从1709年问世至今,已经走过了三百年的辉煌岁月。钢琴传入中国也就一百多年的历史,但真正进入民众的社会生活当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在西方传教士创办的基督教会的教堂内,在教会学堂内,在以西方音乐教育为主体的专业音乐学校(如创办于1927年的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内,钢琴作为西方音乐“王冠上的明珠”主要在城市上层社会中流传。自从钢琴传入中国,就会面临这件乐器的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