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创新教育的现状如何呢?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
关键词:创新;素质教育;自主;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一些现象:
⒈教育理念落后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好几年了,但是部分教师依然不肯定放弃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他们在教学中把自己当作绝对的权威,高高在上,把道德与法治当成说教课,在讲台上用自己的大道理教育学生,不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只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特别是农村学校,设备落后,把原本突出活动教学的事道德与法治课上成语言类的课,以说教式为主。学生在课堂当中没有真正发生情感的共鸣,没有情感的升华很难达到三维目标当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⒉考核机制失衡
现在大多数教师还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学校也是以分数来考核教师的业绩,虽然新课改中强调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但在平常教学中依然是填鸭式教学方法,大搞题海战术,一学期的课程两个月上完,剩下的时间强化背诵,强化做题,学生养成了公开课上大胆讨论、大胆发言探究,平时上课是鸦雀无声,记老师的条条框框,做老师印的一张又一张试卷。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成果这一不可量化的学科,最终用单一的可以量化的考试分数来评价教师。
教育管理者,在绩效工资考核中哪个老师考的差,就扣哪个老师的绩效工资。功利化的评价考核机制只会强化应试教育,到后来学生不是为自己学,而是为了教师而学,为了教师的考核而学,对教师的评价本来应该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的教育过程来评价,但在实际考核中其他方面由于不可量化,所有教师都得相同的分,唯一拉开差距的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造成了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形式上多元,实质上一元。评价的范围就是分数,一些教师会为个别学生期考考试期间生病不能参加考试而破口大骂。对教师的评价就变成了管理者的评价,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造成了唯分数是业绩的局面,给我们教师的教育事业增添了更多的功利性色彩。
⒊健康教育缺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健康教育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教师在自己的学期教育计划中要用到这个词汇,在学期期末总结中也要用到,在教育教学论文中更要用到,健康是每个家长和老师最期盼的,在学校当中要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在学校当中,老师是学生的守护者,特别是道德与法治老师,在课堂当中要渗入心理健康的思想,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健康,快乐的课堂氛围,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在融洽的气氛中提升情感。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在此,我从具体的实际出发,拟对当前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做些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营造一个民主、宽松有利于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互动探究,适时加以启发和点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善于质疑。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当众表扬,激励全体学生敢于独立思考,然后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友好关系。
2.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
自信心是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它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导向、激发和催化作用。内在动机是人们内部需要而引发的动机。外在动机是来自外部的肯定或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它能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因此,教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努力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能,每一个学生都能创造,每一个学生都会成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使学生消除自卑心理,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践证明,教师的正确评价和鼓励,是保护和发展学生创造思维源源不断的动力。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畅所欲言
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人的想象、直觉、灵感等创新思维的动作。学生问题的提出,开始往往是肤浅的,甚至幼稚可笑,这说明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低级状态,需要加以引导。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解答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在政治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惑。例如:我在上七年级教材“努力塑造良好性格”这一节课的内容时,课前我先根据课时的总体内容设计几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①根据自己的实际,分析自己性格上有哪些优点和弱点?②这些优点和弱点对你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影响?③对自己的性格你准备怎么塑造?上课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并提出需要老师释疑的问题。然后,我根据学生的发言及所提问题进行分析、归纳、解答,整理出本课的中心内容。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在哪,以便以后更好的发展自身。
4.培养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只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方面的要求,只重视教会学生如何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国家,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等,但是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谈得很少,这样就使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价值在逐渐丧失。特别是农村道德与法治教育,设施落后。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除了进行教学方面的创新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具有自我思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总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思考、想象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顾友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M],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2]傅进军,《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建设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
[3]周希贤,《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4]任彩霞,《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5]杨超琴,《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神“机”妙“算”》[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第4期。
[6]邢骏,《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及对策》[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第4期。
(浙江省龙泉市顺风实验学校)
关键词:创新;素质教育;自主;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一些现象:
⒈教育理念落后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好几年了,但是部分教师依然不肯定放弃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他们在教学中把自己当作绝对的权威,高高在上,把道德与法治当成说教课,在讲台上用自己的大道理教育学生,不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只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特别是农村学校,设备落后,把原本突出活动教学的事道德与法治课上成语言类的课,以说教式为主。学生在课堂当中没有真正发生情感的共鸣,没有情感的升华很难达到三维目标当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⒉考核机制失衡
现在大多数教师还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学校也是以分数来考核教师的业绩,虽然新课改中强调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但在平常教学中依然是填鸭式教学方法,大搞题海战术,一学期的课程两个月上完,剩下的时间强化背诵,强化做题,学生养成了公开课上大胆讨论、大胆发言探究,平时上课是鸦雀无声,记老师的条条框框,做老师印的一张又一张试卷。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成果这一不可量化的学科,最终用单一的可以量化的考试分数来评价教师。
教育管理者,在绩效工资考核中哪个老师考的差,就扣哪个老师的绩效工资。功利化的评价考核机制只会强化应试教育,到后来学生不是为自己学,而是为了教师而学,为了教师的考核而学,对教师的评价本来应该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的教育过程来评价,但在实际考核中其他方面由于不可量化,所有教师都得相同的分,唯一拉开差距的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造成了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形式上多元,实质上一元。评价的范围就是分数,一些教师会为个别学生期考考试期间生病不能参加考试而破口大骂。对教师的评价就变成了管理者的评价,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造成了唯分数是业绩的局面,给我们教师的教育事业增添了更多的功利性色彩。
⒊健康教育缺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健康教育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教师在自己的学期教育计划中要用到这个词汇,在学期期末总结中也要用到,在教育教学论文中更要用到,健康是每个家长和老师最期盼的,在学校当中要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在学校当中,老师是学生的守护者,特别是道德与法治老师,在课堂当中要渗入心理健康的思想,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健康,快乐的课堂氛围,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在融洽的气氛中提升情感。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在此,我从具体的实际出发,拟对当前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做些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营造一个民主、宽松有利于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互动探究,适时加以启发和点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善于质疑。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当众表扬,激励全体学生敢于独立思考,然后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友好关系。
2.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
自信心是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它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导向、激发和催化作用。内在动机是人们内部需要而引发的动机。外在动机是来自外部的肯定或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它能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因此,教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努力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能,每一个学生都能创造,每一个学生都会成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使学生消除自卑心理,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践证明,教师的正确评价和鼓励,是保护和发展学生创造思维源源不断的动力。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畅所欲言
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人的想象、直觉、灵感等创新思维的动作。学生问题的提出,开始往往是肤浅的,甚至幼稚可笑,这说明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低级状态,需要加以引导。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解答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在政治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惑。例如:我在上七年级教材“努力塑造良好性格”这一节课的内容时,课前我先根据课时的总体内容设计几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①根据自己的实际,分析自己性格上有哪些优点和弱点?②这些优点和弱点对你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影响?③对自己的性格你准备怎么塑造?上课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并提出需要老师释疑的问题。然后,我根据学生的发言及所提问题进行分析、归纳、解答,整理出本课的中心内容。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在哪,以便以后更好的发展自身。
4.培养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只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方面的要求,只重视教会学生如何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国家,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等,但是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谈得很少,这样就使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价值在逐渐丧失。特别是农村道德与法治教育,设施落后。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除了进行教学方面的创新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具有自我思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总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思考、想象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顾友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M],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2]傅进军,《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建设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
[3]周希贤,《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4]任彩霞,《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5]杨超琴,《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神“机”妙“算”》[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第4期。
[6]邢骏,《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及对策》[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第4期。
(浙江省龙泉市顺风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