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武术技击类运动项目中的禅宗思想研究

来源 :搏击·体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0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研究东方武术技击类运动项目中的禅宗思想。得出结论:禅宗思想是东方武术技击类运动项目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源泉;东方武术技击类运动项目为禅宗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载体,两者协同发展,相互影响;少林禅武是禅宗思想在其中应用之源头,武道禅是禅宗思想在其应用之兴盛阶段;武道与禅理,武训与禅修,武境与化境等相融相通。建议:进一步深入挖掘整理并创新应用禅宗思想将是东方武术技击类运动项目发展的不二法门,禅宗思想将借助东方武术技击类运动项目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东方武技 禅宗 少林禅武 武道禅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0-0077-03
  1引言
  东方武术技击类运动项目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之处在于它蕴含着丰富的东方传统文化。在东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佛教和道家文化的熏陶下,东方武术技击类运动项目发展成为身体技击之“武”、“技”、“艺”、“道”,在民间以特殊的体育文化形态存在和发展。在东方武术技击类运动项目的发展过程中,禅宗思想对其影响深远。可以说,禅宗思想是东方武术技击类运动项目的一大精神支柱,本文从体育学和佛教哲学的角度研究东方武术技击类运动项目中的禅宗思想。本研究中的东方武术技击类运动项目(为了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以下简称东方武技项目),包括中国的武术,日本的柔道、空手道、合气道、剑道等运动项目,其中柔道为奥运项目;武术和空手道为亚运项目;合气道和剑道为国家或地区类运动项目。
  2禅与禅宗思想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从佛教的传人中国到禅宗思想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禅”一词的梵语原文为“dhy a na”。译意“思维修”或“静虑”,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是印度佛教调心入定的方式,也是印度各教派共有的修持方式。
  迦叶尊者被视为禅宗的第一代祖师。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菩提达摩大师渡海东来,带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的禅学。“禅”开始是一种修行方法,与持戒诵经无别。
  在达摩之后,中国南北方的禅宗思想有了很大变化,禅宗大盛自南北分宗始。南宗以惠能所传,盛行于江南,法流繁衍,门下五家二派延绵不绝,是山林佛教,以自然造化为法,道在平常,主顿悟。北宗以神秀所传,盛行于长安洛阳,凡百余年之久,是都市佛教,从义理分析,主渐修,以壁观打坐为法。仅仅作为方法的“禅定”与老庄玄学、大乘空观逐渐结合形成了从佛性理论、修行方式到终极境界自我完足的思想。禅宗是东方文化的奇葩,综合了中国的儒家、道家和印度的佛家思想之精华。
  3东方武技项目中的禅宗思想之源——少林禅武
  东方武技项目中的禅宗思想之源为少林禅武思想。虽然菩提达摩游化嵩山之年和处有争议,但嵩山少林武术确是与禅宗关系甚密,甚至推崇嵩山为禅宗祖庭。寺以禅存和武以寺存是发展成为今日禅武两显的主要原因。少林之禅与少林之武是禅即武、武是禅、禅武合一的关系。
  4禅宗思想的东渐
  镰仓时代中日两国以禅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的交流最密切、日本禅宗发展最迅速、永和文著佛书最多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日本人开始进行独立的宗教哲学思辨,在思想表达上实现本土化,是外来佛教走向日本化,并在日本文化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荣西传中国临济禅,道元传中国曹洞禅,并形成日本禅宗两大流派。但中国禅较侧重理论,而日本临济禅则吸收中国禅的特色,不拘泥于坐禅形式,又不注重理论而看重实修。因此,可以说中国禅是主智的,日本禅则是主实的。
  镰仓初,武士阶级掌握了政权,开始寻找为自己服务的宗教。在幕府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下,作为社会中坚的武士阶层争相皈依,禅宗很快风行全日本。另一方面,禅宗为武士政权提供了信仰支持,禅宗的教义、清规塑造了武士阶层的精神世界,也深深影响了武士的日常生活。
  日本的佛教中有“天台是宫家,真言是公卿,禅是武家,净土是平民”之说,同样是在武家中流行的“禅”,又有“冥想式的参禅”与“动中禅”之分。
  禅宗进入日本后迅速传播开来并得到新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日本禅的特色。禅宗之所以能在日本产生深远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借助“道”的形式。日本传统文化融入禅宗思想,形成了茶道、剑道、柔道、花道等形式,这些形式受到广大日本民众的接受和推崇。总之,禅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现在,禅文化已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5东方武技项目中的禅宗思想之兴——武道禅
  自镰仓时代起,武士成为日本社会的统治阶层,武士道的内容也大为丰富和完善起来,特别是武士道和禅的结合,使其精神更深层化了。禅宗应该说是以慈悲为怀,与好战活动本无关系,但在日本,禅却间接地激励了武士的战斗精神。这是因为禅宗的哲学观念和修养方法等方面有助于武士的精神陶冶和武艺锻炼。
  藤原正彦在《国家的品格》里提到,武士道里面的核心思想主要由禅学,儒家及日本神道组成。“接受命运的平静沉着之心和生死观是从禅学吸收,五伦之道及仁慈来自于儒家,忠诚与爱慕祖先的心态基于神道”。
  禅宗对武士道的影响还表现在武士“家训”及武士的“礼法”之中。禅宗为了使禅僧们能排除干扰,一心悟禅,制定了种种清规。最早的武士家训是镰仓时代制订立的《六波罗殿御家训》,“六波罗”本是禅宗用语,指体悟真如的一种形式,此家训共数条,把禅宗清规中的许多条戒加以世俗化、武士化。另外,首立“武家礼法”的镰仓武士小笠原贞宗,深谙禅道清规,并对此极为推崇,便据清规之内容,制定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武家礼法。
  武士的许多修养方法,与禅是不谋而合的。另外,禅又被引入武士的武技之中,影响及于剑法、刀法、枪法及各种武艺,形成许多武术派别。在进行交战时,武士只有斩断生与死的观念,才能发挥真正的勇敢精神。总之,禅宗与武士道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历史承传的现象,而且两者之间有着理性的深层的联系。   6禅宗思想在东方武技项目中的运用
  6.1东方武技项目中的武道与禅理
  “剑禅一致”和“拳禅一致”的说法,清楚地表明了剑道、空手道以及其他东方武技项目最终极的武道理念和精神跟禅理是融会贯通的。东方武技项目强调在任何时候都把最朴素的直观感受作为为人处世和训练比赛的首要原则,最终在技术上掌握“入神之技”,在精神上做到“无念无想”。只有通过武训和参禅进入武技高深莫测的武道境地。
  文建生认为,中华武学以禅宗的修持方法为心法基础,对武学的内功炼气、运气方法和实战技击进行了有机融合,使内功炼气与功夫技击相为表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和禅宗提倡的“定慧一体、道由心悟、契自心源、回光就己,返境观心”理路相通。
  日本剑道通过禅形成了剑道哲学,禅同剑道在精神上融为一体。剑道不仅是剑术,它要求练习者达到“身体、技术、心理”三者的完美统一。为了不断提高剑术,提升境界,练习者要苦练动作速度和剑术技击技法。剑道的最高境界是“无刀制胜”,其意思是要达到这个最高境界除了完美的剑术技击技法外,还有“心法”练习和锤炼,要做到“心剑合一”,练习过程中要去掉求胜的执着心,以进入无我无剑的状态。
  6.2东方武技项目中的武训与禅修
  6.2.1武训中的内练与禅定
  东方武技项目与禅宗发生关系的首要表现,既是东方武技项目把禅修中的禅定方法移植过来作为武技训练的一种内练方法。禅定做为一种内功训练方法,是对东方武技项目训练方法体系的进一步扩充。作为一种内功训练方法,东方武技项目通常利用其来运气、定心、安神来提升武技格斗技术所要求的心智水平。
  例如,中国传统武术把佛教禅定做为一种内功功法,绝不仅仅是一种有关可能性的理论推测。少林武术等拳种流派中移植或者脱胎于佛教禅定的站桩、静坐等内功练法,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仍是重要的训练方式。武术内功训练所要求的“以一念摄万念,由意守逐渐过渡到消除意守,有意无意是真意”,与佛教禅定所说的“从正念正知至舍弃一切念与知”,其思想路线基本是一致的。
  禅宗是佛教的中国化形态,它融入了儒家和道家等传统中国文化。禅宗注重呼吸法,强调通过打坐运气。中国的太极拳和日本的柔道也同样重视运气。与运气相关的还有“发声”,少林拳讲究先声夺人,日本柔道要求发声配合呼吸,以声导气,以气导力。
  佛教的三学修行中“戒”与“定”是过程,以和为道而行,前方“慧”这个“悟”的世界就开通了。从武术来说,到“悟”,则入“无心而入自然之妙,无为而穷变化之神”的境界。田守中等人认为:“有志于剑之道,潜心向学,磨练技艺,随着剑技的进步,精神自然而然就得到提高,只是佛与武道不同之处在于,相对于一方是在‘行’之中‘炼心’作为直接目的,武道与艺道则是在为达成具体的目标的努力中精神随之修成”。
  6.2.2武训中的外练与禅修
  东方武技项目与禅宗发生关系的首要表现,既是东方武技项目把禅修中的禅定方法移植过来作为武技训练的一种内练方法。
  剑道作为“道”的历史应该始于江户时代中期,而且其中不乏禅宗的影响。在剑道练习开始前和结束后都会有30秒左右的冥想时间,这可能是源于禅宗的做法。
  海东剑道所谓剑禅一致是指用禅的固定性来控制自己的恐惧或愤怒。它虽可用于防御,但其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认识来达到一种觉悟旧。海东剑道要求练习者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以支配自己的身体动作,排除杂虑以增强动作的准确性。达到这种心境后,无生死、善恶、成败之念。这就是从所谓的“无心”中产生“平常之心”,并在剑道练习和比赛中保持这一状态。
  6.3东方武技项目中的武境相通于禅宗的化境
  东方武技项目所追求的武境与禅宗思想中的化境是相通的。东方武技项目运动员通过训练追求更高武学境界的过程与参禅提升禅境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处。东方武技项目追求的武境是要在生活和格斗中都要保持内心纯净,挣脱七情六欲的束缚,进入“空”和“无”的境界,以致超越自我,超越生死。
  如日本剑道的最高境界是“求胜,但不惟胜是求”,其实质就是禅宗的化境。剑道的心法中,强调“平常心”、“明镜止水”、“无念无惧”,要求心无杂念、排除干扰,达到“忘我”、“无我”的境界。
  开创“新阴流”的上泉信纲(1508-1577年)早年曾随信州小笠原氏学习武家礼法,并对参禅悟道颇有体悟。他首创的“无刀取”之意念,即以禅门之法,悟出不用刀剑便可克敌制胜的功力,被誉为日本剑道的最高境界。他依据禅宗公案提出“杀人刀、活人剑”之说,道出了剑道不但是克敌的武功,也是解救他人、普渡众生的般若真谛。
  宫本武藏(1584-1645年)是江户时代最为著名的剑客,被誉为“剑圣”。他号二天,是剑道“二天一流”的创始人。他特别重视武道修行,常常通过参禅悟道,达到了“以剑论禅”、“以禅悟剑”的境界。
  在剑道界,最优秀的剑士有资格登上的代表最高级别的位子则被称为“水月之位”。“水月”一词也是出于古代诗歌“水本无心映明月,月亦无意投碧水”两句,意思是物我两不相干。又如,空手道有“三无”之说,亦即“无先手、无极致、无常形”,根据这种理论,从事空手道和其他项目练习的人要孜孜不倦地寻觅“三无”之妙趣,力求找到那种似有若无、万般皆空的感觉。有一首诗,其中两句便是这种感觉的真实写照。诗云:“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楼有亭台”。这两句诗后来就变成了人们对传统武道幽玄境界的形容。
  7结语
  禅宗思想作为东方武技项目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源泉,促使其成为了一类特殊的运动项目类别,反过来,东方武技项目为禅宗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载体,两者协同发展,相互影响。少林禅武是东方武技项目中的禅宗思想之源头,武道禅是禅宗思想在其应用的兴盛阶段。东方武技项目中的武道与禅理,武训与禅修,武境与化境等相融相通,相得益彰。深入挖掘整理,并创新应用禅宗思想将是现代东方武技项目发展的不二法门。禅宗思想将借助现代东方武技项目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作者开始接触人物速写,爱上速写到品味不同风格的速写味道,直到速写教学的体验,领略漫步在速写的世界中神奇,并知晓速写对于整个绘画的意义.
[摘要]《基础会计》是职业高中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后续课程有直接影响。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是行之有效的,而实践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经验值,又能有效弥补《基础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的缺陷。  [关键词]教学模式《基础会计》 案例教学法 实践教学    一、现状分析    目前职业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没能够考取高中且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相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育创造性思维是民族的一项灵魂工程。如何才能使创造性思维在一个民族的沃土中茁壮成长?这是理论界应该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最基本的是提高民族哲
期刊
摘要:对于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来说,机械制图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识读机械图样以及绘图实际技能的能力。然而,由于《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抽象难懂,在接触学习时,一些学生会产生厌学、畏学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有效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本文着重探讨的一个重点。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图;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中等职业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此,本文从微课教学角度切入,系统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价值与策略,以期为其他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应用;价值;策略  所谓“微课”即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拓展素材的结构化教学资源。它一般只在短时间内教授一两个知识点,但却极具针对性和目标性,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可谓浩如烟海,是十分珍贵的精神文明财富,象征着我国灿烂悠远的古代文明和丰富多元的文学形式。按照其发展轨迹,中国古代文学可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
我国高等学校分布广泛,东西部的高校无论在师资和教学设备还是在学生水平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针对西部地方高校的教学条件,详细分析了我国西部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
日前,广东省台办主任陈国兴一行,先后到深圳龙岗(吴川)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台资企业湛江顶津饮品有限公司、遂溪岭北工业基地的湛江统一企业有限公司饮料厂建设工地、麻章区南国花卉
“属下”在后殖民理论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后殖民女权主义批评家盖娅特里·斯皮瓦克将此概念与后殖民主义相嫁接,使其具备了更强的批判性。本文通过探究属下概念和后殖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任务,其中农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农业的一项重要方针,同时,也为广州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指南。笔者拟对广州都市型农业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