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21世纪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尤其是当代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信息化人才,创造性人才方面能够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就必须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创设情景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初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既定的教学模式,并且目前还存在着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等方面滞后的现象,许多信息科技教师仍扮演着操作培训员的角色,采用教师讲授、示范操作,学生记忆和模仿练习的教、学方式,它忽视了受教育者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长此下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受到压抑,学习兴趣将逐渐淡化。甚而消亡。
因此,如何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信息化人才,创造性人才方面能够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就必须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从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
一种做法是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已经处于有心求通而不解的状态、急切地等待教师的解答时,便激发起了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味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另一种做法是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向学生展示部分以前学生的优秀作品,告诉他们这些是学生作品并且获过奖,以引起学生的向往,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也是一种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别人的成功中体验到即将成功的感觉,从而激发并维持其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
二、触类旁通,教学不拘小节
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时,应当注意到一种“二八”现象,即20%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可供80%的人(初学者和初级应用人员)使用,而80%的功能只为20%的人(高级应用人员和专业人员)设计。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决不能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开始时能把20%讲清楚就不错了。在学习者有了一定使用基础之后,再逐步掌握其余80%的功能。
三、分层教学,注重个体差异
有些学生,确实是想在电脑课上学习新的知识,他们主要对制作网页、动画设计感兴趣,也有极少数同学对编程饶有兴趣。他们已不满足现有的电脑知识。在信息技术操作训练中,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操作,因此,会让学生反复练习操作,再加上这些学生本来就对这些操作很熟悉了,机械重复的操作训练极易使学生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久而久之,也就出现了心理饱和现象,反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分层推进的方法。
所谓分层推进就是指要让在学习上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基础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努力使学生向更高目标不断推进。比如上课时,除了教授基础内容外,还可以有计划地讲授扩展内容。并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必须掌握,那么基础好的同学不会因为教学内容简单重复而产生心理饱和的现象。
2、让学生办班级小报或者制作班级主页。
这是近年来我们学校一直开展的活动,我们让学生自己组织兴趣小组,让学生自己定方向,选择自己的组友,共同探讨,合作学习。在活动最后,教研组对作品进行评价,让做得比较好的班级或同学在校园网上展示他们的成果,并适当给予奖励。
3、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省、市、区信息技术比赛。
通过这种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持之以恒,不断进步。
四、适当评价,培养创新意识
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更应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创设问题的情景,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打造有利条件。并有利与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例如:在讲解POWERPOINT引入动画操作时。可选用生物中的细胞的分裂的动画、物理中核聚变核裂变的动画、化学中的一些复杂抽象的化学变化等均可引入。即掌握了信息技术的操作又给予学生生动形象细致入微的显示,进而激发他们的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加学习其他科目的兴趣。把信息技术教学引人其他各学科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约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要将其内容动态的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即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由可拓展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我们要不断挖掘潜力,把握契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搞好信息技术教学,促进素质教育,更好地承担起“教学育人”的重任。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创设情景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初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既定的教学模式,并且目前还存在着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等方面滞后的现象,许多信息科技教师仍扮演着操作培训员的角色,采用教师讲授、示范操作,学生记忆和模仿练习的教、学方式,它忽视了受教育者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长此下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受到压抑,学习兴趣将逐渐淡化。甚而消亡。
因此,如何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信息化人才,创造性人才方面能够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就必须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从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
一种做法是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已经处于有心求通而不解的状态、急切地等待教师的解答时,便激发起了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味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另一种做法是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向学生展示部分以前学生的优秀作品,告诉他们这些是学生作品并且获过奖,以引起学生的向往,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也是一种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别人的成功中体验到即将成功的感觉,从而激发并维持其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
二、触类旁通,教学不拘小节
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时,应当注意到一种“二八”现象,即20%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可供80%的人(初学者和初级应用人员)使用,而80%的功能只为20%的人(高级应用人员和专业人员)设计。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决不能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开始时能把20%讲清楚就不错了。在学习者有了一定使用基础之后,再逐步掌握其余80%的功能。
三、分层教学,注重个体差异
有些学生,确实是想在电脑课上学习新的知识,他们主要对制作网页、动画设计感兴趣,也有极少数同学对编程饶有兴趣。他们已不满足现有的电脑知识。在信息技术操作训练中,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操作,因此,会让学生反复练习操作,再加上这些学生本来就对这些操作很熟悉了,机械重复的操作训练极易使学生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久而久之,也就出现了心理饱和现象,反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分层推进的方法。
所谓分层推进就是指要让在学习上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基础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努力使学生向更高目标不断推进。比如上课时,除了教授基础内容外,还可以有计划地讲授扩展内容。并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必须掌握,那么基础好的同学不会因为教学内容简单重复而产生心理饱和的现象。
2、让学生办班级小报或者制作班级主页。
这是近年来我们学校一直开展的活动,我们让学生自己组织兴趣小组,让学生自己定方向,选择自己的组友,共同探讨,合作学习。在活动最后,教研组对作品进行评价,让做得比较好的班级或同学在校园网上展示他们的成果,并适当给予奖励。
3、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省、市、区信息技术比赛。
通过这种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持之以恒,不断进步。
四、适当评价,培养创新意识
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更应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创设问题的情景,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打造有利条件。并有利与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例如:在讲解POWERPOINT引入动画操作时。可选用生物中的细胞的分裂的动画、物理中核聚变核裂变的动画、化学中的一些复杂抽象的化学变化等均可引入。即掌握了信息技术的操作又给予学生生动形象细致入微的显示,进而激发他们的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加学习其他科目的兴趣。把信息技术教学引人其他各学科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约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要将其内容动态的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即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由可拓展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我们要不断挖掘潜力,把握契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搞好信息技术教学,促进素质教育,更好地承担起“教学育人”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