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主要表现在道德人格的“三失”,即传统人格的“失效”、现实人格的“失范”、理想人格的“失落”。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市场经济固有缺陷和负面效应、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行为失范、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大学生道德人格建设不到位、社会调控机制一定程度的弱化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原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2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现状主要表现为道德人格的“三失”,即传统人格的“失效”、现实人格的“失范”、理想人格的“失落”。[1]
(一)传统人格的“失效”。这是指中国传统人格中安天乐命、缺乏独立人格的依附性人格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大学生独立性人格培养的要求。市场经济要求公民以平等主体的独立人格,自由自主地进行社会交往和活动,任何职业的选择、人才的流动、权利义务的独立承担、新型生产关系和家庭关系的确立等,都要求人们以独立的主体身份加入其中,进而成为具有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的自由平等的人格主体。,市场经济强调的个人自主、平等竞争的自由自主的独立人格,意味着依附于他人和单位、组织、集体的而不具有独立人格的依附型人格,已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现实人格的“失范”。这是指由于社会改革和重组带来的种种道德冲突、价值困惑而导致的普遍性的边际人格乃至病态人格的生存状态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我国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一方面,计划经济时代的痼疾和矛盾并没有完全消除,假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遗毒还未肃清;另一方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秩序和道德规范尚未完善,刚刚从保守、依附性人格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开始获得了相对独立发展的可能性空间的当代大学生们,往往因种种规则冲突和目标无序而导致一定程度的人格“失范”。
(三)理想人格的“失落”。这是指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原有的理想价值目标被打破,而新的理想信念又没有重新确立,大学生处于一种普遍的焦灼和失落状态,有一种“无根”的感觉。由于受市场经济消极方面的影响,不少大学生把金钱追求作为他们理想追求的唯一目标,以至于社会上流行着“理想有‘利’就想,前途有‘钱’就图”的口号,甚至有部分女大学生为了钱而甘愿出卖自己做富人的“小三”。理想人格被人们怀疑、蔑视乃至否定,而资产阶级所追求的享乐主义的“自然化人格”为不少人奉为圭臬。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大学生普遍把物欲的追求作为人生第一目标,而道德追求降格为第二目标,甚至有些人根本蔑视或否定理想人格的道德追求,从而造成“理想人格”的普遍失落。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固有缺陷和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强有力杠杆,同时对大学生新型思想道德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利益驱动机制又刺激着大学生对私欲的追求,它很容易助长大学生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倾向。诚如马克思在揭示商品拜物教原因时所论述的那样:“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2]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过度强调人的利己动机。市场经济讲究追求物质利益这一原则,导致了大学生对金钱的过分贪求。这种趋向促使他们蔑视乃至否定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以自私为荣,以利他为耻,从而使道德退化为经济冲动,不再把精神和文化的价值追求当作回事,“人格”逐渐退化为“物格”,降格为自私自利的卑劣人格;2、使大学生的人格出现了市场化、商品化的倾向。市场经济讲究等价交换原则,但有些大学生把这种原则渗透到人与人的交往之中,从而导致了“泛市场化”,什么人格、名誉、良心等都可以出卖。等价交换原则一旦侵入到道德生活领域,就会使纯朴的、重情的人际关系沾染上铜臭的味道,主体人格必然降格为金钱人格。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现在有些青年,有些干部子女,甚至有些干部本人,为了出国,为了搞钱,违法乱纪,走私受贿,投机倒把,不惜丧失人格、丧失国格,丧失民族自尊心,这是非常可耻的;”[3] 3、产生人的心理失衡。由于社会上不公正现象,尤其是分配不公正现象普遍存在,又由于社会上贫富悬殊的差距在拉大,从而导致了贫富之间、官民之间等矛盾在加剧。
(二)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行为失范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社会处于转型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社会问题,一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从而诱发了各种社会疾病,这些社会疾病无疑会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目前,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种新规范、新体制也没有完全建立,这样就形成了许多体制、制度真空,给各种不正之风和犯罪行为可乘之机,因而腐败现象滋生,犯罪活动增加,历史沉渣泛起。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变,在新旧体制转变过程中,过去那种传统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官德形象受到巨大的挑战,一些优良革命传统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渐渐瓦解,失去了范导的功用。而西方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思想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飘然而至,再加上市场经济的某些“痼疾”,导致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泛起,从而产生了价值理想失落、诚信危机出现、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之风屡禁不止的不良局面。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极大地败坏了党风,严重影响了政府在大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从而使他们对党、对政府失去信心,也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怀疑、甚至否定,从而扭曲了他们的理想信念。
(三)西方思想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并在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充分吸收人类文明中一切优秀成果。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随着对外开放门户的扩大,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乘虚而入,从而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与此同时,一些西方敌对势力采取和平演变政策,不断地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他们利用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和对外贸易、对外科技文化交流等活动,大肆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西方的一些社会思潮,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性解放等思潮,都对我国人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从而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崇洋媚外的丑陋心态。这种影响,表明了我国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虽然提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明显精神文明建设不力。这里除了存在制度和约束机制不完善外,更主要的问题是我们在这方面的有效举措不多,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文化渗透的工作措施不到位,因此不能有效抵御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价值观念。[4]
(四)大学生道德人格建设不到位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长期以来,教育部门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建设问题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下发了诸多文件,但在实践中抓得不扎实、不到位。1、人格矫正工作不到位。我国公民是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传统的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所以作为公民一部分的当代大学生人格中或多或少地残存有封建思想的余孽,像畏官的奴隶型人格、靠单位的依附性人格、随大流的盲从型人格等。同时,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改造,也对我国公民的身心产生严重的创伤,人格在不同程度上被扭曲变形,许多人变得冷漠、麻木、自私、残忍。我党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但对这一代人的心灵抚慰和人格矫正明显重视不够、工作不力,从而严重阻碍了道德人格建设正常发展;2、人格教育不到位。人格教育对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形塑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目前我国人格教育明显不到位,不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把教育重点放在抓学生的成绩上,而对他们的人格缺陷、思想道德素质忽视乃至漠视,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舆论导向等熏染,都导致了大学生人格教育的不力,从而造成了大学生道德人格建设滞后的不利局面。
参考文献:
[1]余潇枫.哲学人格[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56:89.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
[4]吴奕新.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2.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原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2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现状主要表现为道德人格的“三失”,即传统人格的“失效”、现实人格的“失范”、理想人格的“失落”。[1]
(一)传统人格的“失效”。这是指中国传统人格中安天乐命、缺乏独立人格的依附性人格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大学生独立性人格培养的要求。市场经济要求公民以平等主体的独立人格,自由自主地进行社会交往和活动,任何职业的选择、人才的流动、权利义务的独立承担、新型生产关系和家庭关系的确立等,都要求人们以独立的主体身份加入其中,进而成为具有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的自由平等的人格主体。,市场经济强调的个人自主、平等竞争的自由自主的独立人格,意味着依附于他人和单位、组织、集体的而不具有独立人格的依附型人格,已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现实人格的“失范”。这是指由于社会改革和重组带来的种种道德冲突、价值困惑而导致的普遍性的边际人格乃至病态人格的生存状态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我国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一方面,计划经济时代的痼疾和矛盾并没有完全消除,假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遗毒还未肃清;另一方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秩序和道德规范尚未完善,刚刚从保守、依附性人格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开始获得了相对独立发展的可能性空间的当代大学生们,往往因种种规则冲突和目标无序而导致一定程度的人格“失范”。
(三)理想人格的“失落”。这是指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原有的理想价值目标被打破,而新的理想信念又没有重新确立,大学生处于一种普遍的焦灼和失落状态,有一种“无根”的感觉。由于受市场经济消极方面的影响,不少大学生把金钱追求作为他们理想追求的唯一目标,以至于社会上流行着“理想有‘利’就想,前途有‘钱’就图”的口号,甚至有部分女大学生为了钱而甘愿出卖自己做富人的“小三”。理想人格被人们怀疑、蔑视乃至否定,而资产阶级所追求的享乐主义的“自然化人格”为不少人奉为圭臬。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大学生普遍把物欲的追求作为人生第一目标,而道德追求降格为第二目标,甚至有些人根本蔑视或否定理想人格的道德追求,从而造成“理想人格”的普遍失落。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固有缺陷和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强有力杠杆,同时对大学生新型思想道德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利益驱动机制又刺激着大学生对私欲的追求,它很容易助长大学生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倾向。诚如马克思在揭示商品拜物教原因时所论述的那样:“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2]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过度强调人的利己动机。市场经济讲究追求物质利益这一原则,导致了大学生对金钱的过分贪求。这种趋向促使他们蔑视乃至否定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以自私为荣,以利他为耻,从而使道德退化为经济冲动,不再把精神和文化的价值追求当作回事,“人格”逐渐退化为“物格”,降格为自私自利的卑劣人格;2、使大学生的人格出现了市场化、商品化的倾向。市场经济讲究等价交换原则,但有些大学生把这种原则渗透到人与人的交往之中,从而导致了“泛市场化”,什么人格、名誉、良心等都可以出卖。等价交换原则一旦侵入到道德生活领域,就会使纯朴的、重情的人际关系沾染上铜臭的味道,主体人格必然降格为金钱人格。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现在有些青年,有些干部子女,甚至有些干部本人,为了出国,为了搞钱,违法乱纪,走私受贿,投机倒把,不惜丧失人格、丧失国格,丧失民族自尊心,这是非常可耻的;”[3] 3、产生人的心理失衡。由于社会上不公正现象,尤其是分配不公正现象普遍存在,又由于社会上贫富悬殊的差距在拉大,从而导致了贫富之间、官民之间等矛盾在加剧。
(二)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行为失范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社会处于转型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社会问题,一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从而诱发了各种社会疾病,这些社会疾病无疑会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目前,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种新规范、新体制也没有完全建立,这样就形成了许多体制、制度真空,给各种不正之风和犯罪行为可乘之机,因而腐败现象滋生,犯罪活动增加,历史沉渣泛起。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变,在新旧体制转变过程中,过去那种传统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官德形象受到巨大的挑战,一些优良革命传统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渐渐瓦解,失去了范导的功用。而西方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思想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飘然而至,再加上市场经济的某些“痼疾”,导致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泛起,从而产生了价值理想失落、诚信危机出现、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之风屡禁不止的不良局面。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极大地败坏了党风,严重影响了政府在大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从而使他们对党、对政府失去信心,也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怀疑、甚至否定,从而扭曲了他们的理想信念。
(三)西方思想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并在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充分吸收人类文明中一切优秀成果。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随着对外开放门户的扩大,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乘虚而入,从而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与此同时,一些西方敌对势力采取和平演变政策,不断地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他们利用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和对外贸易、对外科技文化交流等活动,大肆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西方的一些社会思潮,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性解放等思潮,都对我国人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从而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崇洋媚外的丑陋心态。这种影响,表明了我国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虽然提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明显精神文明建设不力。这里除了存在制度和约束机制不完善外,更主要的问题是我们在这方面的有效举措不多,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文化渗透的工作措施不到位,因此不能有效抵御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价值观念。[4]
(四)大学生道德人格建设不到位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长期以来,教育部门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建设问题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下发了诸多文件,但在实践中抓得不扎实、不到位。1、人格矫正工作不到位。我国公民是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传统的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所以作为公民一部分的当代大学生人格中或多或少地残存有封建思想的余孽,像畏官的奴隶型人格、靠单位的依附性人格、随大流的盲从型人格等。同时,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改造,也对我国公民的身心产生严重的创伤,人格在不同程度上被扭曲变形,许多人变得冷漠、麻木、自私、残忍。我党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但对这一代人的心灵抚慰和人格矫正明显重视不够、工作不力,从而严重阻碍了道德人格建设正常发展;2、人格教育不到位。人格教育对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形塑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目前我国人格教育明显不到位,不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把教育重点放在抓学生的成绩上,而对他们的人格缺陷、思想道德素质忽视乃至漠视,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舆论导向等熏染,都导致了大学生人格教育的不力,从而造成了大学生道德人格建设滞后的不利局面。
参考文献:
[1]余潇枫.哲学人格[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56:89.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
[4]吴奕新.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