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是一种内在的从容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1ksmh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是什么?有科学家说,“研究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让人感受到科学家做研究的旨趣与初心,无丝毫的功利,却有一种本真,就是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敏感。也有人说,“研究就是行走在自己能力的边缘,”让你一直挑战自己的极限,每一天都在努力成长。
  对教师而言,研究是一辈子的事,因为我们无法复制每一天的工作。研究既是工作的方式,也是专业的精神,从中还可以找到人生的旨趣。当研究进入到我们的生命体系,大体可以有三种感受:

一是把研究作为专业的精神,用最快的方式,走在這个领域的最前沿。


  研究是专业上真诚的投入,基于一个真实的问题,然后才有发自内心的冲动,进而展开一项真正的研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拥有真切的感受。
  研究是一次次的专业旅行,旅途既有坎坷也有风景。研究的道路一定会预设目标,但往往在过程中证明此路不通,从而另辟蹊径,因此会有很多新鲜与意外,意外的收获一定让你觉得风景独好。理论的素养决定了你行动的效率,但并不能保证不会迷路,因为理论不是绝对的真理,往往只是一个假设。
  前行的道路,如果我们只看重成功的结果,那么这种成功很难催生出新的成功。但如果我们更关注成功的历程,那么这种历程会让我们在启示与顿悟中找到新的成功之路。

二是把研究作为生活的方式,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享受研究带来的乐趣。


  研究既是工作方式,也是生活方式。无论在哪个岗位,用研究的方式进行工作与生活是一种习惯,现在也称之为是一种成长性思维。正是有了这一种思维习惯,你对生活就有了一种基本态度,当你遇到问题时,并不会把它看成是一个麻烦,而是把它看成是挑战自己、更新自己、成长自己的一次机会。正是有了这样一种思维习惯,当自己面对新领域时,就会用自己的勇气与锐气,尽快站在这个领域的前沿。
  研究所带来的成长性思维还会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包括一个人看问题的方式,这或许与他的职业态度或某一特定专业的水平无关,却往往取决于他能否站在更高处,在他的职业之外,有一种超越职业范围的反省精神与开阔视野。

三是把研究作为人生的旨趣,一辈子有一个终生的课题,拥有自己的人生作品。


  儒学家牟宗三在他的《生命的学问》中谈到,“不是自己生命所在的地方,就没有真学问出现。”散文家梁衡说,在各自的领域,“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的那种鼓励还是挺平民化的,他认为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尽管我们是普通老师,但我们同样也都可以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这样的胆略、视野与格局。
  人生需要作品。每一个热爱自己职业的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人生作品。作家可以有文学作品,导演可以有好的影片,画家可以有画作,诗人可以有流传百世的诗词,歌手可以有脍炙人口的歌曲。一个优秀老师的作品可以是一堂反复打磨独具匠心的好课,也可以是一门精品课程,或是一个终生致力于研究的课题等。事无关大小,人无关高下,却在乎久久不息的念想。寻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无论经历什么都不轻言放弃,那里有职业的归宿,还有自己生命的旨趣与人生的意义。
  研究,既是专业的信念,也是内在的从容。或许情有独钟,但也不知不觉。
  人生需要作品,人生才是作品。
  2021年9月14日
  于上海
其他文献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为什么要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为什么要倡导好家风、好家训,把好家庭教育这道关?为什么思想道德建设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引导他们从一开始就扣好人生的扣子?……畅销读本《品格的力量》会带给你深深的启迪和思考。  本书共11个章节、69篇文章,如同面授69个人生问题,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瑰丽、段段精致、篇篇动心。全书并不追求完整、严谨的体系结构,而是围绕“人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的高中教辅资料中,“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是最常见的一个观点,这一观点已经被为数不少的一线教师所认可。该观点是错误逻辑的产物,它的广为传播,说明了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必要性。  关键词:假冒伪劣商品;概念内涵与外延;教辅资料;观点例析  “商品”是高中《经济生活》教材的一个重要概念,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是否属于商品的范畴?一线教师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笔者翻阅了一
期刊
摘 要:在浙江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世瞩目,成果斐然,无疑是我国2015年的重大时事。聚焦这一时政热点,在介绍大会的概况特别是本届大会的主要亮点之后,重点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对相关时事材料进行较为深入的解读,通过构筑开放交流“新平台”、启动经济发展“新引擎”、奏响国际关系“新乐章”、创造中华文化“新活力”四部分,探讨大会与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关系,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阐述大会重要而
期刊
摘 要:《文化生活》的教学对广大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文化味缺失的现象较为普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五个可以努力的方面,即通过借“乡土之美”“逻辑之美”“意境之美”“参与之美”“言行之美”来增添更多的文化韵味,使学生喜欢《文化生活》。  关键词:文化生活;课堂;文化味  好课如同好茶,让人感到自然、舒服,又回味无穷。但现实中,不少《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缺少文化气息,犹如
期刊
【作者简介】  查尔斯·肯尼(Charles Kenny) ,被誉为“富有全球情怀的经济学家”,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全球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美国知名经济学家与互联网专家。他的研究课题集中于经济增长背后的原因;经济增长和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如幸福感、更广泛发展、信息鸿沟等。  时下中国等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遭到外国学者与媒体的热议,较为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新兴经济体)威胁论”与“西方衰落论”,认为随
期刊
摘 要:以2009~2015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卷哲学试题为例,《生活与哲学》复习备考,要厘清既往试题考点,重视漫画型试题,关注背景素材的运用,学会辩证思维的方法,以加深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现材料与哲理的有机融合,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考点;漫画;素材;思维  2009~2015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卷中,《生活与哲学》模块试题的量多、所占的分值比重大。如何根据哲学试题本身的特点,采取适切的复习方
期刊
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血腥历史的证据:《旧约》中的大屠杀,《新约》中的十字架;莎士比亚戏剧和格林童话中的血腥肢解;英国王室对其家眷的斩首,美国建国者之间的决斗;还有对殴打妻子、虐待儿童、灭绝原住民的司空见惯和冷漠接受。  在阅读了血腥的战争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罪行之后,我们不由得掩卷发问:“世界会变成怎样?”但是我们很少问:“过去的世界究竟有多糟糕?”实验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畅销书作家斯蒂芬·平克在这本令
期刊
史料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围绕一定历史问题、文本、材料等,自主寻求答案、意义和理解的活动或过程。历史教学,策略之一就是师生共同回到“历史现场”,即通过多视角的史料尽可能感受历史氛围、接近历史真实,从而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中得到能力与价值观的提升。要回到“历史现场”,就必须借助史料探究,这正是史料教学的生命力所在。笔者以“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为例,从以下
期刊
众所周知,立意、情境、设问是探究题命制的三要素,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见图1)。其中,情境是命题者营造铺设的氛围,是立意实现和设问提出的载体;立意是试题的灵魂,表明命题者意图考查的主旨,统领情境的呈现方式和设问的方向角度;设问是学生要回答的问题,是联结立意与情境的纽带。  2015年江苏省高考政治学科第37题 (以下简称“第37题”)立意高远、情境精致、设问灵巧,受到广大师生的交口称赞。为方便分
期刊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也特别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者应增强课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