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常言说,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各种读书方法,具备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呢?根据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兴趣可以使人的智力得到开发,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兴趣能让人对阅读充满热情。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助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可以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只有选择优秀的、合适的读本,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愿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阅读内容和教学需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合学生阅读的生动情境,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会意,触景生情,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诱发他们的思维,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营造阅读氛围
结合校园文化环境的布置,可在校园里悬挂“好书点亮人生,阅读伴我成长”的横幅,张贴 “我读书,我快乐”“与书同行,满园书香”等标语,举行盛大的读书节启动仪式,使整个校园充盈着浓浓的读书氛围。
为了让学生有书读,有好书读,可在班级里成立图书角。学生在教师列的书目中选择一两本购买,阅读后捐赠给班级,这样图书角里的图书就会越来越多。再指定几名学生对图书进行归类整理,列出书目,贴在图书柜的上方,让学生根据需要定期借阅,这样就营造了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
三、养成阅读习惯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有一位弟子,有一天突然对老师和同学说:“我要学古琴。”大家都笑。因为他既没有音乐细胞,又不聪明,怎么可能学好古琴呢?可是,十年以后,当这些弟子再次与老师相会时,当年那些聪明学生的琴艺并无多大长进,而这个当年的笨学生一曲弹罢,余音绕梁,震惊四座!大家纷纷询问他是如何达到如此高的境界的。他微笑着说:“没有什么呀,我就是每天弹奏十分钟,十年坚持,从未有一日间断而已。”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每日仅仅十分钟,十年坚持下来,就可以创造伟大的奇迹。
读书也是如此,只有日不间断,长期坚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陪着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耐心地等待学生的变化。
四、丰富阅读形式
1.主题阅读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我每学期都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一两次主题读书交流。例如,在学生读完《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后让他们说出自己心中好孩子的标准:好孩子是健康、快乐的,乐观、向上的;好孩子是富有爱心的,要有回报社会之心;好孩子是善于和他人沟通的;好孩子是敢于创新的;好孩子是善于思考,爱学习的。学生围绕这一主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2.亲子阅读
孩子自从懂事以来,最先接触的人就是父母,亲子阅读必能分享彼此的感动,在无形中增进感情。亲子共读以彼此的生活经验作分享、交流及共同讨论,它不仅能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家长和孩子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一致的想法,促进孩子与家长相互沟通。为了把亲子共读落到实处,可以让家长把读书感受写在孩子制作的阅读记录卡上,和孩子一同感受阅读的快乐。
3.个性化阅读展示
课外阅读不是单纯的读书活动,而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在内的一系列心智活动,因此其效果取决于读者的阅读欲望、阅读兴趣以及意志、情绪、思维能力等。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应注意阅读活动外延的拓展,寓阅读于交流、竞赛、运用、评比等系列兴趣浓厚的活动之中。诸如晨读的“感情诵读”,中午的“美文欣赏”,下午的“阅读大比拼”等。这些活动寓读于乐,生动有趣,吸引力强,贯穿于整个课外阅读活动的始终,让每一個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得到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智慧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们走向成功的捷径。让我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去书的海洋尽情遨游,畅饮智慧之水;让我们陪着孩子们一起去书的园林自由漫步,感受花的芬芳;让我们的校园溢满书香,让课外阅读之花更加绚烂多姿。
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呢?根据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兴趣可以使人的智力得到开发,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兴趣能让人对阅读充满热情。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助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可以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只有选择优秀的、合适的读本,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愿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阅读内容和教学需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合学生阅读的生动情境,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会意,触景生情,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诱发他们的思维,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营造阅读氛围
结合校园文化环境的布置,可在校园里悬挂“好书点亮人生,阅读伴我成长”的横幅,张贴 “我读书,我快乐”“与书同行,满园书香”等标语,举行盛大的读书节启动仪式,使整个校园充盈着浓浓的读书氛围。
为了让学生有书读,有好书读,可在班级里成立图书角。学生在教师列的书目中选择一两本购买,阅读后捐赠给班级,这样图书角里的图书就会越来越多。再指定几名学生对图书进行归类整理,列出书目,贴在图书柜的上方,让学生根据需要定期借阅,这样就营造了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
三、养成阅读习惯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有一位弟子,有一天突然对老师和同学说:“我要学古琴。”大家都笑。因为他既没有音乐细胞,又不聪明,怎么可能学好古琴呢?可是,十年以后,当这些弟子再次与老师相会时,当年那些聪明学生的琴艺并无多大长进,而这个当年的笨学生一曲弹罢,余音绕梁,震惊四座!大家纷纷询问他是如何达到如此高的境界的。他微笑着说:“没有什么呀,我就是每天弹奏十分钟,十年坚持,从未有一日间断而已。”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每日仅仅十分钟,十年坚持下来,就可以创造伟大的奇迹。
读书也是如此,只有日不间断,长期坚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陪着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耐心地等待学生的变化。
四、丰富阅读形式
1.主题阅读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我每学期都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一两次主题读书交流。例如,在学生读完《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后让他们说出自己心中好孩子的标准:好孩子是健康、快乐的,乐观、向上的;好孩子是富有爱心的,要有回报社会之心;好孩子是善于和他人沟通的;好孩子是敢于创新的;好孩子是善于思考,爱学习的。学生围绕这一主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2.亲子阅读
孩子自从懂事以来,最先接触的人就是父母,亲子阅读必能分享彼此的感动,在无形中增进感情。亲子共读以彼此的生活经验作分享、交流及共同讨论,它不仅能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家长和孩子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一致的想法,促进孩子与家长相互沟通。为了把亲子共读落到实处,可以让家长把读书感受写在孩子制作的阅读记录卡上,和孩子一同感受阅读的快乐。
3.个性化阅读展示
课外阅读不是单纯的读书活动,而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在内的一系列心智活动,因此其效果取决于读者的阅读欲望、阅读兴趣以及意志、情绪、思维能力等。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应注意阅读活动外延的拓展,寓阅读于交流、竞赛、运用、评比等系列兴趣浓厚的活动之中。诸如晨读的“感情诵读”,中午的“美文欣赏”,下午的“阅读大比拼”等。这些活动寓读于乐,生动有趣,吸引力强,贯穿于整个课外阅读活动的始终,让每一個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得到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智慧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们走向成功的捷径。让我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去书的海洋尽情遨游,畅饮智慧之水;让我们陪着孩子们一起去书的园林自由漫步,感受花的芬芳;让我们的校园溢满书香,让课外阅读之花更加绚烂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