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应区分信贷资信层面的诚信和社会道德层面的诚信,这两个领域的信用概念要有所区分,不要交叉使用。
“痕迹即信用,信用即财富。”央行放开个人征信市场已经过去了快两年时间,除了央行点名的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这八家可以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准正规军”外,还有与“征信服务”相关的公司2000家左右,征信市场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征信市场也正遭遇“成长的烦恼”,信用滥用、隐私泄露争议不断。
增值服务五花八门
此前,芝麻信用分曾经面向750分及以上的用户开展营销,这些用户可以享受首都机场CIP贵宾通道(商务贵宾通道)。蚂蚁金服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体验活动意在为高信用分用户赢得优质服务和尊重,希望为高信用分用户提供实际便利,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信用时代的便利。而活动展开不久,央行随即对这个营销活动进行窗口指导,这项服务不得不中止。
日前,支付宝又推出了新的社交产品“圈子”,引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在部分圈子设置的门槛中,只允许女性发帖,男性用户只能打赏和评论;芝麻信用分低于750的用户甚至不能评论,只能打赏。芝麻信用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芝麻信用评分严格限制在经济信用相关场景使用。“芝麻信用的分数与经济性的评价有关,不会做任何道德层面的评分。我们也不应该据此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它只是商家作为风险控制的参考因素。我们也看到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道德可以被量化评价。”
对此,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全球经验来看,谈到个人征信都主要限定在资金信贷相关领域,信用的核心涉及资金延时交易领域。在资金支付的特定领域,征信反映的是这一领域的信用素质,应该在这一领域发挥作用,而不应跨出这一领域去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
非信用场景的征信扩容
近两年,各地政府纷纷建设自己城市的信用管理体系,频繁出现将闯红灯、地铁逃票、借书不还、拖欠水电费等纳入个人信用记录的现象。例如将闯红灯纳入个人信用记录的城市就有嘉兴、南京、济南、深圳、合肥等,初衷无非是利用信用污点增加公民违规的成本,来治理闯红灯乱象。
据财新网报道,今年年初,央行曾叫停嘉兴市公民个人信用评价系统,而嘉兴市个人征信系统正是“无所不包”,大到犯罪记录、治安处罚,小到拖欠水电费、闯红灯、借书不还等都会记录,并影响个人的信用评分。
那么,“闯红灯”究竟能不能进入央行的征信系统呢?至少,目前还不行。平时我们贷款,银行查询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报告;这个信用报告平台,不是地方政府部门想输入就可以输入的。比如,以上海“地铁逃票”要写入信用记录来说,那是2013年修订的地方法规——《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的,但这个“污点记录”并不能进入央行的个人信用报告中,只能进入上海地方的征信系统。
中诚信该负责人表示,个人信用记录的信用分应该用来解决资金信贷这一特殊领域的问题,是一种客观偿付能力和意愿的体现,不应该涉及到道德领域。因为道德标准涉及方方面面,本身很难判断,把信用和道德挂钩,显然有失妥当。信贷领域的各种标准都很客观,是否借款、还款与否、还款能力如何都很容易判断,而道德问题是弹性的,很难判断。信用分本身不能和道德相关,但“评分”本身在某些具体应用中,比如某个机构有某项业务,可根据自己的业务实践,通过评分去区分人群,进行商业化的营销和服务,不过该类评分最好只使用于业务范畴,不向社会公开。
“用社会诚信和信用来评判资金收付能力,要考虑其客观性问题。是否有太多主观性在里面,有没有涉及到道德上的歧视,跟社会管理的伦理道德规范有关系。为什么全球个人征信都反对把个人社会诚信道德纳入进来,就说明这个问题。包括前段时间欧盟禁止做用户画像问题,都是为了规避容易造成的歧视问题。”中诚信该负责人称,逃票、闯红灯,这些行为上的小污点,跟有没有能力和意愿来支付债务可能完全没有关系。
“我们通常讲的个人征信的信用分涉及到资金信贷支付的履约,而闯红灯、逃票等行为涉及的是社会信用,是道德层面的诚信概念。我们应区分信贷资信层面的诚信和社会道德层面的诚信,这两个领域的信用概念要有所区分,不要交叉使用。个人的征信边界一定要搞清楚,闯红灯等可以纳入社会诚信管理当中,要不要跟个人信用使用同一个名词,还是使用同一个名词但区分不同的符号,这都需要监管当局和社会层面严格区分,不同范畴不同管理。”他这样告诉记者。
作为一种建设诚信社会的探索,政府搭建信用平台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信用报告是用于评价一个人、一个企业的商业信用的,不是进行“无谓道德评价”的,更不应成为权力部门手中威棱难测的“大杀器”。不应该将其滥用,更不应该将其“妖魔化”。比如,有人渲染“信用污点会影响一辈子”,其实信用报告里面的污点只保留最近五年的。
呼吁征信立法 明确征信边界
据《一本财经》的深度调查,很多公司打着“大数据公司”的旗号开展征信业务,而获取数据的方式简单粗暴,就是直接从黑客或者黑市数据中介的手里买信用数据,这些数据都是从非法渠道获得的。比如有人肯花30多万元买400万条车管所的数据,而黑客们盗取的数据,“车牌号码、所有人,发动机号、车辆识别号、保险到期时间都有”。一位黑市数据中介人称,“工商、身份信息、车辆、房产、电商交易、银行、运营商等”是几类吃香的数据。
国内征信范围的盲目扩大、征信信息的滥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征信的本质。而原因则在于征信的边界不明确,其中包括數据的收集和利用。有个比喻很恰当,现在国内的征信行业“处在一个超车时代,却是一个极度危险的时代——所有人都在急速行驶,但却没有交警和红绿灯”,目前的《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还远不够。对比美国,市场化征信高度繁荣的同时,也有方方面面对个人征信的规范,目前一共有17部和信用相关的法律,其中核心的《公平信用报告法案》注重保护处于信息不对称弱势的消费者,对规范个人信用的收集、管理和使用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有业内人士称,征信立法缺失导致乱象频生。因为有利益才会乱,之所以能够乱则是因为立法缺失。要呼吁个人隐私保护法、公民信用法出台,什么是个人隐私、个人隐私应得到怎样的保护、信息所有权归谁、征集使用应该经过什么样的授权,都要严格规范。
“痕迹即信用,信用即财富。”央行放开个人征信市场已经过去了快两年时间,除了央行点名的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这八家可以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准正规军”外,还有与“征信服务”相关的公司2000家左右,征信市场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征信市场也正遭遇“成长的烦恼”,信用滥用、隐私泄露争议不断。
增值服务五花八门
此前,芝麻信用分曾经面向750分及以上的用户开展营销,这些用户可以享受首都机场CIP贵宾通道(商务贵宾通道)。蚂蚁金服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体验活动意在为高信用分用户赢得优质服务和尊重,希望为高信用分用户提供实际便利,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信用时代的便利。而活动展开不久,央行随即对这个营销活动进行窗口指导,这项服务不得不中止。
日前,支付宝又推出了新的社交产品“圈子”,引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在部分圈子设置的门槛中,只允许女性发帖,男性用户只能打赏和评论;芝麻信用分低于750的用户甚至不能评论,只能打赏。芝麻信用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芝麻信用评分严格限制在经济信用相关场景使用。“芝麻信用的分数与经济性的评价有关,不会做任何道德层面的评分。我们也不应该据此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它只是商家作为风险控制的参考因素。我们也看到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道德可以被量化评价。”
对此,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全球经验来看,谈到个人征信都主要限定在资金信贷相关领域,信用的核心涉及资金延时交易领域。在资金支付的特定领域,征信反映的是这一领域的信用素质,应该在这一领域发挥作用,而不应跨出这一领域去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
非信用场景的征信扩容
近两年,各地政府纷纷建设自己城市的信用管理体系,频繁出现将闯红灯、地铁逃票、借书不还、拖欠水电费等纳入个人信用记录的现象。例如将闯红灯纳入个人信用记录的城市就有嘉兴、南京、济南、深圳、合肥等,初衷无非是利用信用污点增加公民违规的成本,来治理闯红灯乱象。
据财新网报道,今年年初,央行曾叫停嘉兴市公民个人信用评价系统,而嘉兴市个人征信系统正是“无所不包”,大到犯罪记录、治安处罚,小到拖欠水电费、闯红灯、借书不还等都会记录,并影响个人的信用评分。
那么,“闯红灯”究竟能不能进入央行的征信系统呢?至少,目前还不行。平时我们贷款,银行查询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报告;这个信用报告平台,不是地方政府部门想输入就可以输入的。比如,以上海“地铁逃票”要写入信用记录来说,那是2013年修订的地方法规——《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的,但这个“污点记录”并不能进入央行的个人信用报告中,只能进入上海地方的征信系统。
中诚信该负责人表示,个人信用记录的信用分应该用来解决资金信贷这一特殊领域的问题,是一种客观偿付能力和意愿的体现,不应该涉及到道德领域。因为道德标准涉及方方面面,本身很难判断,把信用和道德挂钩,显然有失妥当。信贷领域的各种标准都很客观,是否借款、还款与否、还款能力如何都很容易判断,而道德问题是弹性的,很难判断。信用分本身不能和道德相关,但“评分”本身在某些具体应用中,比如某个机构有某项业务,可根据自己的业务实践,通过评分去区分人群,进行商业化的营销和服务,不过该类评分最好只使用于业务范畴,不向社会公开。
“用社会诚信和信用来评判资金收付能力,要考虑其客观性问题。是否有太多主观性在里面,有没有涉及到道德上的歧视,跟社会管理的伦理道德规范有关系。为什么全球个人征信都反对把个人社会诚信道德纳入进来,就说明这个问题。包括前段时间欧盟禁止做用户画像问题,都是为了规避容易造成的歧视问题。”中诚信该负责人称,逃票、闯红灯,这些行为上的小污点,跟有没有能力和意愿来支付债务可能完全没有关系。
“我们通常讲的个人征信的信用分涉及到资金信贷支付的履约,而闯红灯、逃票等行为涉及的是社会信用,是道德层面的诚信概念。我们应区分信贷资信层面的诚信和社会道德层面的诚信,这两个领域的信用概念要有所区分,不要交叉使用。个人的征信边界一定要搞清楚,闯红灯等可以纳入社会诚信管理当中,要不要跟个人信用使用同一个名词,还是使用同一个名词但区分不同的符号,这都需要监管当局和社会层面严格区分,不同范畴不同管理。”他这样告诉记者。
作为一种建设诚信社会的探索,政府搭建信用平台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信用报告是用于评价一个人、一个企业的商业信用的,不是进行“无谓道德评价”的,更不应成为权力部门手中威棱难测的“大杀器”。不应该将其滥用,更不应该将其“妖魔化”。比如,有人渲染“信用污点会影响一辈子”,其实信用报告里面的污点只保留最近五年的。
呼吁征信立法 明确征信边界
据《一本财经》的深度调查,很多公司打着“大数据公司”的旗号开展征信业务,而获取数据的方式简单粗暴,就是直接从黑客或者黑市数据中介的手里买信用数据,这些数据都是从非法渠道获得的。比如有人肯花30多万元买400万条车管所的数据,而黑客们盗取的数据,“车牌号码、所有人,发动机号、车辆识别号、保险到期时间都有”。一位黑市数据中介人称,“工商、身份信息、车辆、房产、电商交易、银行、运营商等”是几类吃香的数据。
国内征信范围的盲目扩大、征信信息的滥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征信的本质。而原因则在于征信的边界不明确,其中包括數据的收集和利用。有个比喻很恰当,现在国内的征信行业“处在一个超车时代,却是一个极度危险的时代——所有人都在急速行驶,但却没有交警和红绿灯”,目前的《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还远不够。对比美国,市场化征信高度繁荣的同时,也有方方面面对个人征信的规范,目前一共有17部和信用相关的法律,其中核心的《公平信用报告法案》注重保护处于信息不对称弱势的消费者,对规范个人信用的收集、管理和使用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有业内人士称,征信立法缺失导致乱象频生。因为有利益才会乱,之所以能够乱则是因为立法缺失。要呼吁个人隐私保护法、公民信用法出台,什么是个人隐私、个人隐私应得到怎样的保护、信息所有权归谁、征集使用应该经过什么样的授权,都要严格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