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识字教学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和特色。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好“放”与“扶”的关系,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识字教学,将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结合起来,将识字与写字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识字习惯,为进一步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中年级 识字教学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做好识字教学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有助于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建立。识字教学贯穿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也承担着进行识字教学、进一步丰富小学生字词积累的任务。中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完成新课标中的任务,也要适应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做好中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把握好“放”与“扶”的关系
新课标指出,中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要引导学生主动识字,要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识字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识字的“授人以鱼”,转向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和主动识字习惯的“授人以渔”上来,把握好“放”与“扶”的关系,将识字方法的传授将识字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一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帮助其树立识字的信心。汉字是音形义的组合,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示、形声等很多种方式;不同的汉字之间在构成上也有一定的联系,例如“西”和“酉”是形似字,“莲”“蓬”“蓉”字都是草字头,“请”“情”“清”三个字的声旁都是“青”等等,教师要注意根据汉字造字的原理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一是将音形义结合起来识字,例如在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中,“罐”字的笔画多,老师可以给学生分析字的构成,从形旁“缶”来认识“罐”是表示一种盛东西的器皿。二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认字,教给学生部首检字法,在阅读教学中面对不认识的生字的时候,让学生先自己查字典,找到汉字的读音、含义,理解其在课文中的意义。
一方面,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引导其主动识字。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独立识字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参与识字教学的过程,进行主动识字。例如,在学习《巨人的花园》时,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来学习“溢”“覆”“颊”等字,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指导。
二、把握好生字与学生已有基础的关系
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是将新知识逐渐纳入旧的知识体系之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这是建构主义的理论,对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已经掌握的识字基础和识字能力进行教学,才能使识字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根据已经学过的字来学习形声字。形声字在汉字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字来读准形声字的音,认清形声字的形,了解形声字的义,大大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例如在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中,“莲”“蓬”“裂”字可以与已经学过的字“连”“逢”“列”联系起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牢牢掌握生字的读法、写法和含义。
2、借助已经学过的字来学习形近字。有些汉字之间的形状有些相似,教师可以将它们之间的区别加以比较,从而更加牢固地学习生字。例如《盘古开天地》中,如果比较“丈”与“大”字的异同,学生就更容易掌握“丈”的写法。
3、利用已经掌握的汉字构字方法来识字。汉字是由几种基本的笔画构成的,从字形上可以分为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生字的构成方法,从而把握识字的方法。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屿”“渔”,学生根据了解两个字的构造结构,自然而然就了解了两个字的读法和写法。
三、把握好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的关系
中年级一般很少安排集中识字的内容,识字教学的任务都渗透在阅读教学之中。识字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在课文教学中分散进行,结合上下文的课文语境来学习汉字,也可以在阅读教学前、后或者中间安排集中的识字教学环节。究竟在课文中进行分散教学的效果好,还是安排集中识字的环节好,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做法,但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灵活进行,将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结合起来,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在《赵州桥》中,教师可以先将课文中的生字集中起来,让学生初步学习生字的读法和含义,然后进行课文教学,并在课文中将分散学习“砌”“坚”“智”等重点字词。
此外,人教版的小学中年级教材采用单元的形式将课文组织起来,每个单元之后都安排了语文园地。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编排形式,将阅读教学中的分散识字与语文园地中的集中复习识字结合起来,可以采用比赛、游戏等形式对某种类型的字加以集中、加强的学习。
四、把握好识字与写字的关系
中年级作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良好时期,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書写习惯,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写字姿势与端正的写字态度,这对当今时代人们书写习惯的保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标将要求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加以区分,中年级的要求分别要求是2500与1600左右,并要求能够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当然,汉字的读写是相互结合的,要求会认与会写的字也是相互结合的。教师要把握好识字与写字的关系,将识字与写字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把握字的笔画和结构,将字写正确,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练字,将字写漂亮。
总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根据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中年级的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独立地汉字学习,形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和写字习惯,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参考文献
[1]陈步华.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策略谈[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赵艳敏.浅谈建构主义在小学中年级段识字教学中的应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中年级 识字教学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做好识字教学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有助于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建立。识字教学贯穿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也承担着进行识字教学、进一步丰富小学生字词积累的任务。中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完成新课标中的任务,也要适应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做好中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把握好“放”与“扶”的关系
新课标指出,中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要引导学生主动识字,要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识字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识字的“授人以鱼”,转向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和主动识字习惯的“授人以渔”上来,把握好“放”与“扶”的关系,将识字方法的传授将识字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一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帮助其树立识字的信心。汉字是音形义的组合,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示、形声等很多种方式;不同的汉字之间在构成上也有一定的联系,例如“西”和“酉”是形似字,“莲”“蓬”“蓉”字都是草字头,“请”“情”“清”三个字的声旁都是“青”等等,教师要注意根据汉字造字的原理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一是将音形义结合起来识字,例如在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中,“罐”字的笔画多,老师可以给学生分析字的构成,从形旁“缶”来认识“罐”是表示一种盛东西的器皿。二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认字,教给学生部首检字法,在阅读教学中面对不认识的生字的时候,让学生先自己查字典,找到汉字的读音、含义,理解其在课文中的意义。
一方面,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引导其主动识字。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独立识字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参与识字教学的过程,进行主动识字。例如,在学习《巨人的花园》时,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来学习“溢”“覆”“颊”等字,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指导。
二、把握好生字与学生已有基础的关系
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是将新知识逐渐纳入旧的知识体系之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这是建构主义的理论,对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已经掌握的识字基础和识字能力进行教学,才能使识字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根据已经学过的字来学习形声字。形声字在汉字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字来读准形声字的音,认清形声字的形,了解形声字的义,大大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例如在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中,“莲”“蓬”“裂”字可以与已经学过的字“连”“逢”“列”联系起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牢牢掌握生字的读法、写法和含义。
2、借助已经学过的字来学习形近字。有些汉字之间的形状有些相似,教师可以将它们之间的区别加以比较,从而更加牢固地学习生字。例如《盘古开天地》中,如果比较“丈”与“大”字的异同,学生就更容易掌握“丈”的写法。
3、利用已经掌握的汉字构字方法来识字。汉字是由几种基本的笔画构成的,从字形上可以分为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生字的构成方法,从而把握识字的方法。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屿”“渔”,学生根据了解两个字的构造结构,自然而然就了解了两个字的读法和写法。
三、把握好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的关系
中年级一般很少安排集中识字的内容,识字教学的任务都渗透在阅读教学之中。识字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在课文教学中分散进行,结合上下文的课文语境来学习汉字,也可以在阅读教学前、后或者中间安排集中的识字教学环节。究竟在课文中进行分散教学的效果好,还是安排集中识字的环节好,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做法,但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灵活进行,将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结合起来,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在《赵州桥》中,教师可以先将课文中的生字集中起来,让学生初步学习生字的读法和含义,然后进行课文教学,并在课文中将分散学习“砌”“坚”“智”等重点字词。
此外,人教版的小学中年级教材采用单元的形式将课文组织起来,每个单元之后都安排了语文园地。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编排形式,将阅读教学中的分散识字与语文园地中的集中复习识字结合起来,可以采用比赛、游戏等形式对某种类型的字加以集中、加强的学习。
四、把握好识字与写字的关系
中年级作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良好时期,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書写习惯,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写字姿势与端正的写字态度,这对当今时代人们书写习惯的保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标将要求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加以区分,中年级的要求分别要求是2500与1600左右,并要求能够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当然,汉字的读写是相互结合的,要求会认与会写的字也是相互结合的。教师要把握好识字与写字的关系,将识字与写字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把握字的笔画和结构,将字写正确,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练字,将字写漂亮。
总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根据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中年级的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独立地汉字学习,形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和写字习惯,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参考文献
[1]陈步华.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策略谈[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赵艳敏.浅谈建构主义在小学中年级段识字教学中的应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