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让课堂充满应有的活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关注的重点。为了让思想品德课呈现出应有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在此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活力很难调动起来。而新型的师生关系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大胆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那么,怎样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1.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罗曼·罗兰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各不一样。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加以挖掘,使其得到适当的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快乐,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2.课堂提问中多采用表扬、鼓励的方式。当学生回答问题时,用注视、微笑、点头、手势等展示信任的方式对学生表现出关心,使他们明确感受到自己正在受到重视和关怀,这样能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也有利于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事实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转变学生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3.课堂语言幽默诙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位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集中精力,提高和增强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起他们探究知识的热情和欲望。
二、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鼓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对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如我在与学生讨论在我们生活中,如何保护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过低碳生活这一问题时,有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小事着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由于起点低,又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积极发言,提出了不少建议,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和学习热情,也体现了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调动了他们创新思维的积极性,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推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应特别注重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求异往往是创新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求异,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异思维,让学生对教材、教师及学术权威不要盲目崇拜,树立和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鼓励他们对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探讨当前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时,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有学生说“这是维护社会稳定,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有的说“这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要求”,还有的说“这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等等。教师稍加点拨,对这些观点进行归纳总结,问题的答案便完整清晰了。
四、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突出“课堂明理,课外导行”的要求。理论联系实践使政治课堂充满活力,而创新往往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例如,我在讲亲近社会,服务社会时,让学生懂得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为我们提供的各种便利,因此,应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他人和社会。为了让学生知行统一,我要求每个学生制订一份回报社会和他人的计划,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去思考自己的行动,并在下一节课上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向同学和老师汇报。这样就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了他们道德水准和实践能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准确把握师生角色定位,使课堂教学时时处于师生互动之中,学生的思维时刻处于活跃状态,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袁妮)
一、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在此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活力很难调动起来。而新型的师生关系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大胆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那么,怎样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1.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罗曼·罗兰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各不一样。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加以挖掘,使其得到适当的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快乐,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2.课堂提问中多采用表扬、鼓励的方式。当学生回答问题时,用注视、微笑、点头、手势等展示信任的方式对学生表现出关心,使他们明确感受到自己正在受到重视和关怀,这样能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也有利于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事实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转变学生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3.课堂语言幽默诙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位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集中精力,提高和增强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起他们探究知识的热情和欲望。
二、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鼓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对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如我在与学生讨论在我们生活中,如何保护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过低碳生活这一问题时,有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小事着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由于起点低,又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积极发言,提出了不少建议,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和学习热情,也体现了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调动了他们创新思维的积极性,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推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应特别注重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求异往往是创新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求异,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异思维,让学生对教材、教师及学术权威不要盲目崇拜,树立和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鼓励他们对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探讨当前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时,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有学生说“这是维护社会稳定,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有的说“这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要求”,还有的说“这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等等。教师稍加点拨,对这些观点进行归纳总结,问题的答案便完整清晰了。
四、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突出“课堂明理,课外导行”的要求。理论联系实践使政治课堂充满活力,而创新往往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例如,我在讲亲近社会,服务社会时,让学生懂得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为我们提供的各种便利,因此,应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他人和社会。为了让学生知行统一,我要求每个学生制订一份回报社会和他人的计划,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去思考自己的行动,并在下一节课上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向同学和老师汇报。这样就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了他们道德水准和实践能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准确把握师生角色定位,使课堂教学时时处于师生互动之中,学生的思维时刻处于活跃状态,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