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图片是最活泼最感性的版面元素。读图时代,图片就是吸引力,图片就是竞争力。阜阳日报社顺应报业发展潮流,贯彻“图文并重,两翼起飞”的方针,以开拓创新精神强化图片作用,致力于提高新闻图片价值含量,保障高质量图片连续供应,一大批主题鲜明、画面鲜活、视觉冲击力强的图片不时见诸报端,提升了报纸的整体形象和阅读品位。
【关键词】新闻图片;质量;创新
图片、文字、留白,是报纸版面的三大构成要素。其中,新闻图片作为易读的信息、瞬间的形象、动感的片段,在吸引读者注意、美化报纸版面、提升传播效果方面,发挥着“一图胜千言”的作用。尤其是手机独大的快阅读时代,平面媒体的新闻图片从配角变为主角,从幕后走上前台,已成为各类报纸版面的当家小生。阜阳日报社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加强图片工作,组建视觉艺术中心,统一整合摄影力量,设立专职图片编辑;聘请特约摄影记者,开展各类摄影大赛;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内部分配上向好图片倾斜;更新摄影器材,创建新闻图片库……通过一系列配套措施,旗下媒体图片报道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大批主题鲜明、画面鲜活、视觉冲击力强的图片不时见诸报端,提升了报纸的整体形象和阅读品位。同时,报社围绕保障高质量图片连续供应、提高新闻图片价值含量,积极探索创新,营造碰撞思想火花、互相启发提高的浓厚业务氛围,为推动新闻图片创优工程提供了强大动力支持。
通过近年的改版扩版,阜阳日报和颍州晚报版面增多,图片需求量大幅增加。由于分工定位不同,两报对图片运用实行差异化经营。日报新闻图片以报道政务活动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题材为主,和各类文稿一样,主要任务是为中心工作服务。晚报作为市民生活服务类报纸,新闻图片以反映社会生活与民生服务类题材为主,多为与市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
阜阳日报一版、二版每天安排2至3幅新闻图片。其中,至少一幅3栏主图,多单独成稿,一般为反映有关中心工作方面的内容;三版和周刊各版面,每版安排2至3幅图片,多在3栏以内,大部分是文稿配图;社会周刊的“视点”版,是一个以编发记者拍摄新闻照片为主的读图版,每期围绕一个与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有关的主题选材取景,报道题材多样,画面鲜活生动。颍河周刊的“光影”版主要编发阜阳本地摄影爱好者的艺术、风光、人物摄影作品。
晚报最大的特色为一版的图片编排大气,每天发一幅通栏主图,内容事关社会新闻和民生民情,讲究画面形象和视觉冲击力;内页各版一般分别安排1至2幅不超过3栏的新闻图片,内容多为非中心工作类,或单独成稿,或配文稿。此外,每周定期编发“拍客圈”、“透视镜”两个图片版,多聚焦地方文化、民生民情或社会生活主题,每期发6—9幅组图,或聚焦一个专题,或以图片讲故事,或多主题灵活编排,以其较高的文化品位、生动的细节刻画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优化了版面结构,读起来颇为受用。
既具新闻价值,又富形象美感的新闻图片,有利于美化版面形象,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近年来,阜阳日报、颍州晚报编发的新闻图片精品迭出,佳作不断,成为报纸版面的一大亮点。
转换角度拍中心。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报道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动态和进展成效,是地方主流媒体的应尽职责。但是,会议、领导活动、经济建设等日常工作类题材用图片反映,容易落入“四季歌”、“三类苗”、“机器加人”的俗套,报道题材老旧,新闻画面单调,每年重复出现,实在令人头疼。可喜的是,报社摄影记者开动脑筋,创新思路,注意从市民感兴趣的角度,拍摄日常工作类新闻,增强了图片报道的视觉效果。
一次,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现场会在阜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开会和参观。此类题材,拍会场或领导参观,都难出新意,令到会采访的摄影记者颇费思量。会议和参观快结束了,还没找到值得拍摄的线索,但记者没有放弃,跟着参观的人群寻找机会,正发愁时看到,一部分参观者被路边工作的小型压路机所吸引,虽然当时没有“大领导”在场,但画面构图生动幽默、富有情趣,大家关注的中心是那种“迷你型”的小压路机,参观者只是画面的背景,他们都新奇地看着这个小家伙,像头牲畜一样被人牵着,在路边辛勤地工作。记者跑到路边,找準拍摄角度,迅速按下快门。这幅图片刊发在阜阳日报一版上,较好体现了当地重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实行精细化管养的新闻主题。
对地方报纸来说,唱“四季歌”是免不了的,但关键看怎么唱、唱什么。小麦收割后,禁烧秸秆是每年例行的一项中心工作。为此,各级政府开会部署,层层发文,领导及有关部门下乡检查……但此类活动拍不出什么好图片。几年前一次午收期间,报社一位摄影记者从县里采访回来,路上发现近郊麦田里烈火燃烧,浓烟滚滚。他立即下车,跑到麦茬地里,抓拍了麦秸熊熊燃烧、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次日,晚报以“烈火烤大地,浓烟熏阜城”为题,通栏刊发了这副图片,形象、直观反映了部分地区秸秆焚烧现象依然严重的主题,引起了有关方面重视,推动禁烧工作深入开展。
创新思维引导下,记者在拍摄政务活动和中心工作类题材时,注意深入基层,赶赴现场,寻找到适合图片反映的新闻素材,从受众喜闻乐见的角度抓拍精彩瞬间和动态画面。一年夏天,临泉县部分乡镇遭受风雹灾害。晚报一位摄影记者从报上得知这一消息后,就如何拍摄当地生产救灾的题材动起了脑筋。他先打电话和当地农业部门联系,摸清大致线索后,立即坐班线车赶赴临泉,行驶到牛庄路段时,看到群众正在地里抬电线杆,他立即下车跑过去,咔嚓咔嚓拍了一通;不远处,电力部门工人正在电线杆上架设被风刮断的线路,画面不错,赶快拍下;跑到另一乡镇的村头,又遇到群众正在修复损坏的蔬菜大棚。“哎,只要你肯下去,真是要啥来啥!”次日,日报头版刊发了这幅4栏组图,及时反映了当地开展生产救灾的生动场景。事后,这位记者有感而发:“你说,我要是不下乡,不到现场,光跑会场,跟着领导检查,咋可能拍到这种照片!” 近年来,日报所刊发的有关工业经济、园区建设、经贸活动、大建设大发展等方面的新闻图片,均突出现场感和瞬间形象,或气势宏大,或视角新颖,或鼓舞人心,有力配合了各项中心工作开展。
舆论监督拍问题。直观、形象、再现场景,是新闻图片在舆论监督方面具有的独到优势。今年春节前,一位摄影记者在阜阳火车站采访时发现,尽管地方和铁路部门加大巡查力度,但仍有一些班线车拉客人员旁若无人地拦住过往旅客询问,有的甚至跟踪纠缠,让人不胜其烦。记者采访中恰巧遇到,一面包车驾驶员跑着追赶一名刚走出火车站的旅客,强行拉客上车。记者上前迅速按下快门,抓拍下这幅动感十足的画面。次日,晚报刊发了这幅《别烦,我就是拉你坐车》的通栏照片,表现了春运期间火车站拉客现象太多、有损阜阳形象的主题,促进地方和铁路部门加大整治力度,消除不文明拉客行为。
关注生活小事,为民帮办解困,是新闻图片监督的一个着力点。秉承这一理念,阜阳日报和颍州晚报编发了不少此类新闻图片。《“猛人”停车,占用生命通道》《12吨桩头打夯,就在我家10米开外》等图文并茂的稿件,大多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以图片曝光的力量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教育警示拍事故。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各类机动车大量增加,交通安全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颍州晚报对此十分留意,时常编发反映交通事故及车祸题材的图片新闻,以血淋淋的事实教育市民遵守交通法规、珍视宝贵生命,充分发挥新闻图片视觉冲击力强的优势,达到“一图胜千言、震撼人心灵”的警示教育效果。
冬日的一天夜里,阜城西三环路泉河大桥北侧,一辆轿车撞开围墙“飞入”路边河中,司机被营救上来时已经死亡。血液检验表明,这名司机为醉酒驾驶状态。晚报一版随即刊发了这幅触目惊心的照片《新年买新车,酒驾酿惨剧》。此图的视觉冲击力、心灵震撼力直观而直接,以如此惨烈的画面宣传交通法规,无需更多语言,就深刻阐明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的道理。
此外,晚报刊发的《轻轻一吻,堵车一里》《中巴车倒栽葱》《大货车拉断十四根电线杆》等有关机动车违章及交通事故的图片,均以直截了当、再现危险或惨烈的画面语言,记录真实场景,形象表现了“交通安全,人命关天”的新闻主题。
关注细节拍人情。新闻摄影不仅可以简单记录现实,还能通过形象化的画面语言,挖掘富有人情味的生动细节,触及人的心灵,引起读者情感共鸣。每年春运期间,大批农民工子女像候鸟一样,跟随家长迁移。春节后,阜阳日报社记者在阜阳火车站拍摄了一组“春运小候鸟”的图片,撷取了小旅客随家长进站候车的三个镜头。此图令人浮想联翩:孩子那么小,还不懂得生活的艰辛。然而,羁旅的劳顿、异乡的经历、候鸟般的迁徙,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过早带来漂泊的风雨和冲击,使他们从最初的人生历练中及早成熟和坚强起来。你看,孩子在大人肩上镇定的眼神、候车时对外边世界的好奇、吃面时幸福满满的天真表情、奔跑时轻快如燕的脚步……这些触动人心的生动细节,让人过目难忘,不禁生出对孩子的怜爱之情。
其实,新闻图片的信息含量不仅包括事实信息含量,也包括情感信息含量。眼神、表情、动作这些人物内心情感的外部表露,能揭示人的性格特征和真实情感。而最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些瞬间形象和生动细节。春运期间,记者在阜阳火车站采訪时发现,不少情侣结伴出行或送别,情意绵绵,画面生动,但他们都不允许记者拍照。不得已,记者走到远处,耐心等侯时机,运用长焦镜头和大光圈,抓拍了一组反映情侣亲昵动作和真情流露的生动画面,晚报头版以《与爱同行》为题通栏刊发。特别是那幅主图,女主人公正在为一位戴眼镜的男子涂抹防裂唇膏,眼神中透露出的真情爱意,自然单纯,天然无琢,生动阐释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的千古吟唱,强大的感染力透过画面直达心灵,其审美价值和情感意蕴尽在不言中。
报社像一台巨大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转,为人们生产出带有墨香的报纸,提供好看的新闻和有用的信息。阜阳日报和颍州晚报日平均用图量大约40幅左右,除新华社、特约摄影记者和通讯员供稿外,报社摄影记者每天至少须提供10余幅,这对于只有四五名外勤记者的视觉艺术中心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所以,他们必须像蜜蜂一样勤奋工作,每天一大早飞出去四处“觅食”,落日前飞回办公室,为后方编辑提供急需的“蜂蜜”。
线索之苦。“每天最愁的,就是缺少好线索。”这是摄影记者面临的共同问题。一位老摄影记者坦言,为啥大家喜欢到熟悉的地方去,就是因为线索不好找。你没有线索,就是拿着相机满大街转,下乡进村跑,也未必能拍到好照片。
事实上,缺少线索折磨着每一位敬业爱岗的记者。记者的职责,任务的压力,考核的激励,逼着他们必须走出办公室,到基层去,到现场去,想方设法找到适合图片反映的新闻线索,在晚上截稿前赶回报社,把合格的新闻图片交到“等米下锅”的编辑手里。综合起来,目前的线索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派任务。市里重大会议、重要经贸活动、上级领导视察,一般会接到单位统一安排的采访任务,但这类“派工”的活较少,一年也轮不到几次,根本不能指靠它完成任务。
二是配文稿。版面编辑需要某一类图片时,会联系约稿;文字记者采访某一专题需要配图时,也会约上摄影记者一同前往。这类线索属于被动式采访,拍出好照片的几率不大。
三是熟人找。记者联系面广,各行各业的朋友自然不少。有时会打来电话提供采访线索,有的是请求为本单位宣传“捧场”,但此类图片难以出新出彩。
四是上网查。包括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等,找到适合图片反映的新闻线索,在了解当地相关情况后循踪拍摄,这类照片一般也只够上版的基本条件。
五是接热线。主要是通过两报新闻热线提供采访线索,接报后迅速赶场,常有意外收获。
六是做策划。在掌握一定新闻素材的基础上,围绕某一专题,自主策划采访,常以组照的形式,从不同角度报道某一方面的内容,有时不得不在现场“组织”一下。
【关键词】新闻图片;质量;创新
图片、文字、留白,是报纸版面的三大构成要素。其中,新闻图片作为易读的信息、瞬间的形象、动感的片段,在吸引读者注意、美化报纸版面、提升传播效果方面,发挥着“一图胜千言”的作用。尤其是手机独大的快阅读时代,平面媒体的新闻图片从配角变为主角,从幕后走上前台,已成为各类报纸版面的当家小生。阜阳日报社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加强图片工作,组建视觉艺术中心,统一整合摄影力量,设立专职图片编辑;聘请特约摄影记者,开展各类摄影大赛;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内部分配上向好图片倾斜;更新摄影器材,创建新闻图片库……通过一系列配套措施,旗下媒体图片报道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大批主题鲜明、画面鲜活、视觉冲击力强的图片不时见诸报端,提升了报纸的整体形象和阅读品位。同时,报社围绕保障高质量图片连续供应、提高新闻图片价值含量,积极探索创新,营造碰撞思想火花、互相启发提高的浓厚业务氛围,为推动新闻图片创优工程提供了强大动力支持。
错位经营
通过近年的改版扩版,阜阳日报和颍州晚报版面增多,图片需求量大幅增加。由于分工定位不同,两报对图片运用实行差异化经营。日报新闻图片以报道政务活动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题材为主,和各类文稿一样,主要任务是为中心工作服务。晚报作为市民生活服务类报纸,新闻图片以反映社会生活与民生服务类题材为主,多为与市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
阜阳日报一版、二版每天安排2至3幅新闻图片。其中,至少一幅3栏主图,多单独成稿,一般为反映有关中心工作方面的内容;三版和周刊各版面,每版安排2至3幅图片,多在3栏以内,大部分是文稿配图;社会周刊的“视点”版,是一个以编发记者拍摄新闻照片为主的读图版,每期围绕一个与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有关的主题选材取景,报道题材多样,画面鲜活生动。颍河周刊的“光影”版主要编发阜阳本地摄影爱好者的艺术、风光、人物摄影作品。
晚报最大的特色为一版的图片编排大气,每天发一幅通栏主图,内容事关社会新闻和民生民情,讲究画面形象和视觉冲击力;内页各版一般分别安排1至2幅不超过3栏的新闻图片,内容多为非中心工作类,或单独成稿,或配文稿。此外,每周定期编发“拍客圈”、“透视镜”两个图片版,多聚焦地方文化、民生民情或社会生活主题,每期发6—9幅组图,或聚焦一个专题,或以图片讲故事,或多主题灵活编排,以其较高的文化品位、生动的细节刻画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优化了版面结构,读起来颇为受用。
精品迭出
既具新闻价值,又富形象美感的新闻图片,有利于美化版面形象,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近年来,阜阳日报、颍州晚报编发的新闻图片精品迭出,佳作不断,成为报纸版面的一大亮点。
转换角度拍中心。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报道各地各部门的工作动态和进展成效,是地方主流媒体的应尽职责。但是,会议、领导活动、经济建设等日常工作类题材用图片反映,容易落入“四季歌”、“三类苗”、“机器加人”的俗套,报道题材老旧,新闻画面单调,每年重复出现,实在令人头疼。可喜的是,报社摄影记者开动脑筋,创新思路,注意从市民感兴趣的角度,拍摄日常工作类新闻,增强了图片报道的视觉效果。
一次,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现场会在阜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开会和参观。此类题材,拍会场或领导参观,都难出新意,令到会采访的摄影记者颇费思量。会议和参观快结束了,还没找到值得拍摄的线索,但记者没有放弃,跟着参观的人群寻找机会,正发愁时看到,一部分参观者被路边工作的小型压路机所吸引,虽然当时没有“大领导”在场,但画面构图生动幽默、富有情趣,大家关注的中心是那种“迷你型”的小压路机,参观者只是画面的背景,他们都新奇地看着这个小家伙,像头牲畜一样被人牵着,在路边辛勤地工作。记者跑到路边,找準拍摄角度,迅速按下快门。这幅图片刊发在阜阳日报一版上,较好体现了当地重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实行精细化管养的新闻主题。
对地方报纸来说,唱“四季歌”是免不了的,但关键看怎么唱、唱什么。小麦收割后,禁烧秸秆是每年例行的一项中心工作。为此,各级政府开会部署,层层发文,领导及有关部门下乡检查……但此类活动拍不出什么好图片。几年前一次午收期间,报社一位摄影记者从县里采访回来,路上发现近郊麦田里烈火燃烧,浓烟滚滚。他立即下车,跑到麦茬地里,抓拍了麦秸熊熊燃烧、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次日,晚报以“烈火烤大地,浓烟熏阜城”为题,通栏刊发了这副图片,形象、直观反映了部分地区秸秆焚烧现象依然严重的主题,引起了有关方面重视,推动禁烧工作深入开展。
创新思维引导下,记者在拍摄政务活动和中心工作类题材时,注意深入基层,赶赴现场,寻找到适合图片反映的新闻素材,从受众喜闻乐见的角度抓拍精彩瞬间和动态画面。一年夏天,临泉县部分乡镇遭受风雹灾害。晚报一位摄影记者从报上得知这一消息后,就如何拍摄当地生产救灾的题材动起了脑筋。他先打电话和当地农业部门联系,摸清大致线索后,立即坐班线车赶赴临泉,行驶到牛庄路段时,看到群众正在地里抬电线杆,他立即下车跑过去,咔嚓咔嚓拍了一通;不远处,电力部门工人正在电线杆上架设被风刮断的线路,画面不错,赶快拍下;跑到另一乡镇的村头,又遇到群众正在修复损坏的蔬菜大棚。“哎,只要你肯下去,真是要啥来啥!”次日,日报头版刊发了这幅4栏组图,及时反映了当地开展生产救灾的生动场景。事后,这位记者有感而发:“你说,我要是不下乡,不到现场,光跑会场,跟着领导检查,咋可能拍到这种照片!” 近年来,日报所刊发的有关工业经济、园区建设、经贸活动、大建设大发展等方面的新闻图片,均突出现场感和瞬间形象,或气势宏大,或视角新颖,或鼓舞人心,有力配合了各项中心工作开展。
舆论监督拍问题。直观、形象、再现场景,是新闻图片在舆论监督方面具有的独到优势。今年春节前,一位摄影记者在阜阳火车站采访时发现,尽管地方和铁路部门加大巡查力度,但仍有一些班线车拉客人员旁若无人地拦住过往旅客询问,有的甚至跟踪纠缠,让人不胜其烦。记者采访中恰巧遇到,一面包车驾驶员跑着追赶一名刚走出火车站的旅客,强行拉客上车。记者上前迅速按下快门,抓拍下这幅动感十足的画面。次日,晚报刊发了这幅《别烦,我就是拉你坐车》的通栏照片,表现了春运期间火车站拉客现象太多、有损阜阳形象的主题,促进地方和铁路部门加大整治力度,消除不文明拉客行为。
关注生活小事,为民帮办解困,是新闻图片监督的一个着力点。秉承这一理念,阜阳日报和颍州晚报编发了不少此类新闻图片。《“猛人”停车,占用生命通道》《12吨桩头打夯,就在我家10米开外》等图文并茂的稿件,大多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以图片曝光的力量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教育警示拍事故。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各类机动车大量增加,交通安全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颍州晚报对此十分留意,时常编发反映交通事故及车祸题材的图片新闻,以血淋淋的事实教育市民遵守交通法规、珍视宝贵生命,充分发挥新闻图片视觉冲击力强的优势,达到“一图胜千言、震撼人心灵”的警示教育效果。
冬日的一天夜里,阜城西三环路泉河大桥北侧,一辆轿车撞开围墙“飞入”路边河中,司机被营救上来时已经死亡。血液检验表明,这名司机为醉酒驾驶状态。晚报一版随即刊发了这幅触目惊心的照片《新年买新车,酒驾酿惨剧》。此图的视觉冲击力、心灵震撼力直观而直接,以如此惨烈的画面宣传交通法规,无需更多语言,就深刻阐明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的道理。
此外,晚报刊发的《轻轻一吻,堵车一里》《中巴车倒栽葱》《大货车拉断十四根电线杆》等有关机动车违章及交通事故的图片,均以直截了当、再现危险或惨烈的画面语言,记录真实场景,形象表现了“交通安全,人命关天”的新闻主题。
关注细节拍人情。新闻摄影不仅可以简单记录现实,还能通过形象化的画面语言,挖掘富有人情味的生动细节,触及人的心灵,引起读者情感共鸣。每年春运期间,大批农民工子女像候鸟一样,跟随家长迁移。春节后,阜阳日报社记者在阜阳火车站拍摄了一组“春运小候鸟”的图片,撷取了小旅客随家长进站候车的三个镜头。此图令人浮想联翩:孩子那么小,还不懂得生活的艰辛。然而,羁旅的劳顿、异乡的经历、候鸟般的迁徙,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过早带来漂泊的风雨和冲击,使他们从最初的人生历练中及早成熟和坚强起来。你看,孩子在大人肩上镇定的眼神、候车时对外边世界的好奇、吃面时幸福满满的天真表情、奔跑时轻快如燕的脚步……这些触动人心的生动细节,让人过目难忘,不禁生出对孩子的怜爱之情。
其实,新闻图片的信息含量不仅包括事实信息含量,也包括情感信息含量。眼神、表情、动作这些人物内心情感的外部表露,能揭示人的性格特征和真实情感。而最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些瞬间形象和生动细节。春运期间,记者在阜阳火车站采訪时发现,不少情侣结伴出行或送别,情意绵绵,画面生动,但他们都不允许记者拍照。不得已,记者走到远处,耐心等侯时机,运用长焦镜头和大光圈,抓拍了一组反映情侣亲昵动作和真情流露的生动画面,晚报头版以《与爱同行》为题通栏刊发。特别是那幅主图,女主人公正在为一位戴眼镜的男子涂抹防裂唇膏,眼神中透露出的真情爱意,自然单纯,天然无琢,生动阐释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的千古吟唱,强大的感染力透过画面直达心灵,其审美价值和情感意蕴尽在不言中。
源头活水
报社像一台巨大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转,为人们生产出带有墨香的报纸,提供好看的新闻和有用的信息。阜阳日报和颍州晚报日平均用图量大约40幅左右,除新华社、特约摄影记者和通讯员供稿外,报社摄影记者每天至少须提供10余幅,这对于只有四五名外勤记者的视觉艺术中心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所以,他们必须像蜜蜂一样勤奋工作,每天一大早飞出去四处“觅食”,落日前飞回办公室,为后方编辑提供急需的“蜂蜜”。
线索之苦。“每天最愁的,就是缺少好线索。”这是摄影记者面临的共同问题。一位老摄影记者坦言,为啥大家喜欢到熟悉的地方去,就是因为线索不好找。你没有线索,就是拿着相机满大街转,下乡进村跑,也未必能拍到好照片。
事实上,缺少线索折磨着每一位敬业爱岗的记者。记者的职责,任务的压力,考核的激励,逼着他们必须走出办公室,到基层去,到现场去,想方设法找到适合图片反映的新闻线索,在晚上截稿前赶回报社,把合格的新闻图片交到“等米下锅”的编辑手里。综合起来,目前的线索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派任务。市里重大会议、重要经贸活动、上级领导视察,一般会接到单位统一安排的采访任务,但这类“派工”的活较少,一年也轮不到几次,根本不能指靠它完成任务。
二是配文稿。版面编辑需要某一类图片时,会联系约稿;文字记者采访某一专题需要配图时,也会约上摄影记者一同前往。这类线索属于被动式采访,拍出好照片的几率不大。
三是熟人找。记者联系面广,各行各业的朋友自然不少。有时会打来电话提供采访线索,有的是请求为本单位宣传“捧场”,但此类图片难以出新出彩。
四是上网查。包括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等,找到适合图片反映的新闻线索,在了解当地相关情况后循踪拍摄,这类照片一般也只够上版的基本条件。
五是接热线。主要是通过两报新闻热线提供采访线索,接报后迅速赶场,常有意外收获。
六是做策划。在掌握一定新闻素材的基础上,围绕某一专题,自主策划采访,常以组照的形式,从不同角度报道某一方面的内容,有时不得不在现场“组织”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