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会计电算化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职业学校学生基础知识现状,其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接受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这一层次上,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培养会计电算化初级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会计电算化 实践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众多会计专业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走向会计岗位必备的知识技能之一。它是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计算机技术替代人工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过程。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门不同于其他会计课程的全新的课程,侧重于动手实操技能的培养,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实践性教学,注重技能培训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会计电算化教材内容主要有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账务处理系统应用基础、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编制、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等知识点,除了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一章讲述理论知识之外,其他章节在相关知识基础上,着重于实践技能培养。因为在课堂上讲授有关电算化的概念、定义等理论知识,给人以抽象、纸上谈兵的空泛感,学生难以接受,而教学活动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只有通过上机操作,获得“所见即所得”的效果,学生才能了解概念和原理是如何产生的,从实践中领会的知识,又能反作用于实际,从而运用它们更好地解决会计电算化上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财务软件系统基础设置中讲到建立账套及需要定义的业务参数,账套、启用日期、编码方案、数据精度,会计数据的备份及恢复等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通过上机实验,可以直接感受到业务参数的含义及其对整个账务处理所起的作用,会计数据的备份及恢复的过程及作用,等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使下一次的实验操作更为熟练、灵活。
二、加强示范性教学
如前所述,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示范性的演示操作。教师演示要按实践操作规程正确规范地完成演示任务,不应有半点失误,这样学生在现场看老师表演印象较为深刻、记忆牢固,教学效果才明显。示范教学可采取以下方法:教师示范,学生同时操作,方便学生观察模仿,形成相应的技能;或者教师示范完成某一实验内容之后,再由学生操作,此时,教师应当慢速操作,并且操作内容不宜过多,让学生有足够的缓冲时间来记忆实验步骤和方法。针对技校生基础比较薄弱,注意力不够集中和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实际,对某些不易掌握的实验内容要反复示范,如总账系统的期末处理,会计报表公式单元录入等,以强化教学刺激,提高教学效益。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实操是一个连续性、系统性的操作过程,前后操作内容相互衔接,如果前一阶段的操作失误,就会使后一阶段的操作无法进行。学生上机操作时不仅要准确无误,而且要在系统提示无法操作的时候,分析查找屏幕提示的含义及原因,排除障碍,使实验顺利地完成。但是,有相当一部份的同学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一遇到问题或者忘记了操作步骤就等老师来解决,例如:在建立账套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账套号不唯一”的提示,说明录入的账套代码已经存在,根据账套代码不能重复,输入的代码不得与已存账套代码重复的原理,同学们自行录入系统中不存在的代码即可解决。再如:系统提示“制单日期不能超前于系统启用日期”,说明在填制凭证中,制单的日期应晚于该账套的启用日期,所以应检查系统的启用日期、制单日期,以及它们的时间顺序,从而纠正失误,解决问题。一些同学没有开动脑筋,没有自觉地分析原因,思维的惰性造成的技能技巧不熟练,使得教学进展迟缓。著名教育家劳厄曾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因此,教师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总结操作方法,培养学生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计算机知识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运用于会计领域的课程,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是必要的。在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一章中,软件系统平台,网络体系结构及应用的数据库,硬件的工作方式,财务软件的配置等计算机理论知识,需要教师详细讲解,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真正含义、发展历程及其意义。同样,在上机实操过程中,会遇到诸如“总账系统已经在运行”的提示,却无法使用总账系统的情况等计算机运行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而目前从事会计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因为没有系统地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自然难以适应会计电算化教学,所以学校应组织教师深造学习,培养既精通会计理论,熟悉会计业务,又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维护会计软件能力的复合型教师。
综上所述,实践性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的特色,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加学生上机操作课时,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10.
[2]沈德松.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初探.江苏省溧水县职教中心,2008.7.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会计电算化 实践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众多会计专业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走向会计岗位必备的知识技能之一。它是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计算机技术替代人工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过程。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门不同于其他会计课程的全新的课程,侧重于动手实操技能的培养,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实践性教学,注重技能培训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会计电算化教材内容主要有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账务处理系统应用基础、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编制、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等知识点,除了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一章讲述理论知识之外,其他章节在相关知识基础上,着重于实践技能培养。因为在课堂上讲授有关电算化的概念、定义等理论知识,给人以抽象、纸上谈兵的空泛感,学生难以接受,而教学活动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只有通过上机操作,获得“所见即所得”的效果,学生才能了解概念和原理是如何产生的,从实践中领会的知识,又能反作用于实际,从而运用它们更好地解决会计电算化上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财务软件系统基础设置中讲到建立账套及需要定义的业务参数,账套、启用日期、编码方案、数据精度,会计数据的备份及恢复等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通过上机实验,可以直接感受到业务参数的含义及其对整个账务处理所起的作用,会计数据的备份及恢复的过程及作用,等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使下一次的实验操作更为熟练、灵活。
二、加强示范性教学
如前所述,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示范性的演示操作。教师演示要按实践操作规程正确规范地完成演示任务,不应有半点失误,这样学生在现场看老师表演印象较为深刻、记忆牢固,教学效果才明显。示范教学可采取以下方法:教师示范,学生同时操作,方便学生观察模仿,形成相应的技能;或者教师示范完成某一实验内容之后,再由学生操作,此时,教师应当慢速操作,并且操作内容不宜过多,让学生有足够的缓冲时间来记忆实验步骤和方法。针对技校生基础比较薄弱,注意力不够集中和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实际,对某些不易掌握的实验内容要反复示范,如总账系统的期末处理,会计报表公式单元录入等,以强化教学刺激,提高教学效益。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实操是一个连续性、系统性的操作过程,前后操作内容相互衔接,如果前一阶段的操作失误,就会使后一阶段的操作无法进行。学生上机操作时不仅要准确无误,而且要在系统提示无法操作的时候,分析查找屏幕提示的含义及原因,排除障碍,使实验顺利地完成。但是,有相当一部份的同学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一遇到问题或者忘记了操作步骤就等老师来解决,例如:在建立账套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账套号不唯一”的提示,说明录入的账套代码已经存在,根据账套代码不能重复,输入的代码不得与已存账套代码重复的原理,同学们自行录入系统中不存在的代码即可解决。再如:系统提示“制单日期不能超前于系统启用日期”,说明在填制凭证中,制单的日期应晚于该账套的启用日期,所以应检查系统的启用日期、制单日期,以及它们的时间顺序,从而纠正失误,解决问题。一些同学没有开动脑筋,没有自觉地分析原因,思维的惰性造成的技能技巧不熟练,使得教学进展迟缓。著名教育家劳厄曾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因此,教师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总结操作方法,培养学生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计算机知识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运用于会计领域的课程,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是必要的。在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一章中,软件系统平台,网络体系结构及应用的数据库,硬件的工作方式,财务软件的配置等计算机理论知识,需要教师详细讲解,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真正含义、发展历程及其意义。同样,在上机实操过程中,会遇到诸如“总账系统已经在运行”的提示,却无法使用总账系统的情况等计算机运行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而目前从事会计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因为没有系统地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自然难以适应会计电算化教学,所以学校应组织教师深造学习,培养既精通会计理论,熟悉会计业务,又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维护会计软件能力的复合型教师。
综上所述,实践性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的特色,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加学生上机操作课时,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10.
[2]沈德松.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初探.江苏省溧水县职教中心,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