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入敌腹,“汤团”的163天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long_lium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胆设想


  1943年春,日伪军秘密调集大量兵力,准备重点“清剿”苏中四分区的通海五县(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崇明)。通海五县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贯通大江南北的咽喉通道。一旦这五县失守,江南新四军十八旅将孤军奋战。事关根据地的安危存亡,坚守又没有实力,怎么办?
  军区领导经过反复研究,一个大胆设想形成了。他们决定派一个团以假投敌的形式驻扎到通海,借以侦察敌情,控制大江南北的通道,等任务完成后再与主力部队里应外合,胜利返回根据地。该方案具有极大的冒险性:万一被敌人识破,万一走漏风声,万一有人在敌区腐化变质……哪种“万一”出现都会招致巨大的灾难。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怀着对自己部属的无限信任,军区司令员粟裕决定派汤景延率领的通海自卫团打入敌人内部。通海自卫团团长汤景延有个特殊的背景:他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局势变化和党组织失去联系。抗战初期,他加入国民党任中校炮兵营长。找到党组织后,他离开国民党参加新四军,并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是考虑到汤景延身份特殊,立场坚定,军区才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智入敌腹


  为适应打入日伪内部的需要,汤景延对部队进行了精简整顿,对不适应参加此次特殊行动的人员进行调离,同时调进30余名党员,使党员在全团人员中的比例达到1:10。一切准备就绪,汤团长摇身一变,开始“腐化堕落”起来:抽鸦片、打麻将……他的行为引起了伪苏北特工站站长姜颂平的注意,两人很快“情投意合”。闲谈中,汤景延对共产党“牢骚满腹”,姜颂平因急于扩充自己的势力,主动提出要汤景延率部“反正”。汤景延先是假装吃惊,继而犹豫不决,最后是讨价还价:“反正”可以,接受番号也行,但部队建制和驻防地不能变(这是“投敵”的最终目的),姜颂平满口答应。
  4月19日深夜,“汤团”驻地枪声骤起,“捷报”立马传到南京:新四军通海自卫团在原国民党炮兵营长汤景延的率领下集体“反正”!日伪军好不高兴。他们当即下达公开、秘密两道命令:一是重奖汤景延,给全团官兵发钱庆功,并批准“汤团”为苏北清乡公署“外勤警卫团”,汤景延任团长,沈仲彝任副团长;二是密令苏北清乡公署和苏北特工总站,严密监视“汤团”的一举一动,防止有诈。随后,汤景延“晋见”了伪江苏省主席李士群。李士群对汤景延的行为大加赞赏,当即晋升他为旅长,授少将军衔。
  汤景延将敌人的“清乡”计划、兵力部署、部队调动等情报通过秘密电台传回苏中军区。这样,粟裕等军区首长对敌情了如指掌。

经受考验


  当然,敌人也在不断考察这支新的“反正”部队。一道命令下来,某月某日要点验“外勤警卫团”。明为点验,实则要查家底,看看“汤团”到底有多少人员和武器装备。汤景延当即作出安排,一边将一批精良的武器及担负特别任务的人员隐藏起来,不接受点验;一边命令部队加紧操练,以良好的形象去应付敌人。果然,敌点验官在检阅部队后大加赞赏,认为“汤团”的训练人员、武器装备登记翔实,当即表示满意,高高兴兴地回去交差了。
  6月上旬,一辆小车突然开进“汤团”团部。来人手持请帖,邀请汤景延到南通游玩。汤景延来不及细想,毅然坐上小车,只身前往南通。紧接着,又传来一道命令:“外勤警卫团”更名为“教导二大队”,于6月16日集中到南通受训。原来,敌人怕指挥不动“汤团”,先把汤景延当人质抓在手里,再来调动部队。
  情况突变,怎么办?团里其他将领立即通过秘密电台向军区首长请示。军区党委经慎重考虑决定:由副团长沈仲彝带着队伍去南通受训,政委顾复生留下来继续担负大江南北的联络、沟通任务。集训期间,敌人有意将“汤团”的官兵分开训练,并要求集训时不带武器。面对敌人的险恶用心,沈仲彝巧妙地通过敌伪内部的熟人,打通关节,争取到担任士兵队军训教官之职,从而继续掌握部队。两个多月的集训过去了,敌人未能发现“汤团”的任何破绽。

胜利会师


  集训结束后,“汤团”成了名副其实的“教导二大队”,下辖五个连。此时,它被从原驻防地调离,转到了内地二线,分散在长达200公里的十几个集镇上。而且中间还夹杂着不少敌伪部队,沿江港口改由敌人信得过的嫡系把守。敌人分明是想吞并“汤团”!
  鉴于侦察敌情的任务已完成,为保证部队安全和在最恰当的时机给敌人重创,上级指示:全团6月29日晚开始行动,夜里11点以前务必撤至各指定地点,由南通警卫团接应撤回根据地。
  6月29日傍晚,汤景延邀请特工站正副站长和伪警察局长到家中打麻将,先把敌人派来监视“汤团”的指挥官控制住。行动的时间到了,正在陪敌特头目打麻将的汤景延把牌一放,对敌人说:“我去解个小手。”汤景延一跨出房门,埋伏在门外的几名警卫员立刻冲进去,当场将他们三人击毙。随后,团直属队在汤景延的指挥下,冲入特工站,俘虏了全部特工人员。而全团所属各部则在金沙、刘桥、石港、骑岸、金乐、余西、三余、东社、九门闸等长达200余公里的战线上同时暴动,有的摧毁伪区公所,有的围歼伪公安局,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并准时到达指定地点。
  “汤团”的成功暴动,给了日伪军重重一击。“汤团”打入敌内部整整163天,完成任务后又漂亮地撤出,这样特殊的战斗,在我军的历史上实属罕见!此后,该团被编为“联抗”第二团,在汤景延的带领下继续了新的战斗。(摘自《党史文苑》)
  编辑 家英宏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迷藏卓瑪在晒松茸  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个名为“迷藏卓玛”的主播,每天直播藏地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通过唱藏歌、挖虫草、采松茸等内容,帮助老乡将采挖的虫草和松茸销往四面八方,网友们亲切地称她为“松茸西施”。“迷藏卓玛”首次触网像一场梦  迷藏卓玛原名格绒卓姆,1997年出生于四川稻城县赤土乡贡色村。小学一年级时,懂事的卓玛为了分担父母的辛劳,自己上山挖虫草。她最开心的事就是挖到品相好的虫草,这让全家
期刊
用了三个月时间,阿钭带着4岁的女儿从东莞骑行4139公里到达拉萨。“我希望女儿的童年里不仅有小猪佩奇和游乐园,还有诗和远方。骑行去拉萨  阿钭全名钭皓倍,1994年出生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1995年跟随父亲到东莞定居。离婚后,阿钭独自带着女儿兜兜一起生活。  在女儿4岁生日来临前,阿钭想骑单车带女儿来一次长途旅行:“爸爸骑车带你出去玩两个月好吗?”“好呀!”兜兜不假思索地答应。阿钭和兜  热爱户
期刊
当“科学怪人”遇上“传播达人”  哔哩哔哩网站(简称B站)UP主(上传视频、音频的人)城主鬼谷藏龙本名唐骋,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主攻古生物研究。唐聘极度痴迷古生物化石,一有时间就全国各地跑,泡在古生物博物馆里,只为看一眼生物化石最原始、最真实的样子,他因此也被朋友们称为“科学怪人”。  2015年,因为对古生物的热爱,唐聘保研成为了中国科学院直博生,他开始思索做一些与古生物科普相关
期刊
幸福的一家四口  发小,是经常和你一起玩泥巴、踢毽子,又随时会为了一串冰糖葫芦和你翻脸断交的人;发小,是经年不见,一见依然有一箩筐话说的人;发小,是童年回忆里最美好的一部分。怎样让现在的孩子也拥有发小呢?上海一位妈妈这样做……为女儿找发小  2012年10月的一个周末,熊艳带着3岁的女儿彤彤在小区转了半天,也没发现一个小玩伴。“女兒真是太可怜了,连个发小都没有,还是我们小时候好……”熊艳和丈夫卢佐
期刊
我认为,《道德经》里最要记住的一句话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意思是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弱者道之用”告诉我们,这个变化不是一夜之间的变化,而是缓慢的运行方式。  所以,当我遇到烦心事的时候,我就会问这是不是最烦的。我知道这事正在往好的方向去发展。越是当别人认为我很好的时候,我越是有不安定感。因为,好的事物会向另一个方向去转化。  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在做有用的事情。大家认为有用的事
期刊
农场里走出的叛逆小子  戈登·摩尔出生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的一个小农场。11岁那年的圣诞节,邻居的孩子得到了一份独特的圣诞礼物,那是一个化学装置,里面有许多真正的化学试剂,可以制成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摩尔被这些从未见过的新奇玩意吸引,整天跑到邻居家研究这些东西。正是那个圣诞节,摩尔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个规划,他想成為化学家。  也许有赖于天生聪慧,在学校里,摩尔不是最用功的学生,但学习成绩一直不错。高中毕
期刊
掐指算来,我已有好几年没在家乡过中秋了。  儿时的记忆里,故乡中秋的月亮最明最亮。尽管那时家境不太好,买不起月饼,但母亲总要打几块月饼给我们吃。母亲先把发酵的面粉和好,揉到一定程度,切成小块,包上馅。馅有好几种,我最喜欢吃的是红糖芝麻馅。做这种馅只要把炒好的芝麻碾碎,再和红糖、桃仁、杏仁搅拌即可。然后,将包好的月饼用大铁锅慢慢烤,烤到一定火候,月饼的香味便弥漫开来。我贪婪地张开嘴巴,呼吸着香甜的空
期刊
紫金陈  “小说里的朱朝阳,我是照着自己写的。朱朝阳的父亲朱永平,是照着我父亲写的。”网剧《隐秘的角落》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原著小说《坏小孩》的作者紫金陈也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他面对采访时坦言自己有个不幸的童年:“我有勇气把过去的秘密说出来,正是因为我已与过去和解。”父母离异,感受苦涩童年  紫金陈是陈徐的笔名,他1986年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一个渔业发达的小镇。上世纪90年代,父亲在镇上开了一家水产厂
期刊
一句诗,一分意境。  一位身着大褂的少年,银丝早已悄悄地爬上了发梢。他手拿折扇,信步推开阳台的门,于是,肩头、衣褂、布鞋,披上了一身月光。  凝望这一轮圆月,洒下的不只是光辉,那是脱口而出的唐诗宋词,是纸上流淌的楚辞汉赋,是信口哼出的诗经元曲,更是一种每日悦读的坚守,一种超凡脱俗的惬意。  月光映照着少年恬静的脸。这不是不老少年——老夏吗?  生活在城市森林,每时流连于流光溢彩,每刻漫游于手机信息
期刊
朋友的孩子去國外留学,一去三年,没有回来过。当然,朋友夫妻俩,每天都通过手机和孩子联系,或文字留言,或语音通话,或视频聊天。他们从视频中可见孩子的变化,又高了,更瘦了。  虽然网络很强大,视频很清晰,如在眼前,但终归与面对面不一样。有时候,妈妈想摸摸儿子的脸,只能触摸到冰冷的手机屏幕。儿子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爸爸希望像他小时候一样拍拍他的肩膀,将支持和力量传导给他,也无法做到。儿子忽然特别想家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