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成名作,凭借《聊斋志异》一书,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人。他创作的《聊斋志异》一书,大体完成于康熙十八年(1679)前后,汇六朝志怪与唐宋传奇于一体,通过谈狐说鬼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情节曲折生动,语言简练传神,文风清新峻刻,意蕴丰富,讽寓深切。诚如郭沫若所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往往一篇甫经写成,世人争睹,竞相传抄,不胫而走。《聊斋志异》基本完成以后的九十多年中,都是以手写稿本和手抄本、再抄本的形式流布于世。这不仅极大地限制了它的传播和影响,而且迭相传抄,错讹遗漏,在所难免。
乾隆三十年(1765)三月,籍贯山东莱阳的赵起呆任睦州(今浙江建德)的行政长官,委托当时在睦州官学任教的杭州余集(字蓉裳),将其收藏的手抄本(原稿)《聊斋志异》“校雠更正”,在鲍廷博(字以文)出资襄助下,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冬“请倾敝箧质书画,亟进良工命梨枣”,“《志异》刻成”。该书为木雕版印刷,十六卷,收文431篇。睦州官衙后院有一凉亭名曰“青柯亭”,故印本的封面扉页上有“青柯亭开雕”字样,世称“青柯亭版”《聊斋志异》,又称“青本”《聊斋志异》,是《聊斋志异》最早的刊刻本。青柯亭版《聊斋志异》的出版对该书的传播和流布,无疑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历史功绩。
青柯亭版《聊斋志异》版本不一,有的本子篇目不全,有的本子篇章有出入。后来的翻刻本有多种,其中有的校改字词、加注或作注,都是比较好的。《聊斋志异》注文最多的通行本,在清代有两种,吕注本和何注本。吕注本初刻于道光五年(1825),是注文单行本,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始有正文与注文合刻本。何注本初刻于道光十九年(1839)。
2004年10月,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从上海嘉泰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购得一部青柯亭版《聊斋志异》。入藏的青柯亭版《聊斋志异》保存完好,品相优良,精校细勘,不伪不缺,足称善本。
全书两函,十六册,长220毫米,宽119毫米,雕版印刷。书函为现代制作的硬板锦装。封面和封底为泛黄的竹纸,较厚,略显硬脆,封面左上角贴长方形白地书签。四针眼线装。书页为薄如蝉翼的绵纸(皮纸),质地平滑细白,柔软有韧性。扉页竖分三栏,中栏为隶书“聊斋志异”,右栏为楷书“淄川蒲留仙著”,左栏为楷书“青柯亭开雕”。乾隆三十年乙酉十一月仁和余集撰写的序文为楷体字,其余的序、弁言、例言、题记、正文等皆为宋体字。版面为单线边栏版框,高135毫米,宽194毫米,无书耳。天头宽44毫米,地脚宽23毫米。每页18界行,楷体序言满格每行15字,宋体刻字满格每行21字。中缝为大黑口,无鱼尾,刻书名、卷数、篇目、页码。订口10毫米。
目录前面依次有“仁和余集”序、“紫霞道人高珩题”序、“豹岩樵史唐梦赉拜题”序、“乾隆丙戌端阳前二日莱阳后学赵起呆书于睦州官合”的“弁言”、摘自《淄川县志》的“聊斋小传”、“康熙己未春日柳泉居士题”的“聊斋自志”、“莱阳赵起果清曜谨识”的“刻聊斋志异例言”、“聊斋志异题词”(题词作者依次为:“昆仑外史张笃庆历友”“渔洋山人王士正贻上”“朱缃子青”“胶州高凤翰西园”“钱塘王承祖逖先”“钱塘魏之绣玉璜”“杭郡沈娘(学攴)曾”“天都鲍廷博以文”“仁和余集蓉裳”。
全书载《聊斋志异》431篇,附《觚腾雪遘》《寄生》两篇。刻本无注。所用宋体字横细竖粗,字形方正,便于雕刻,阅读醒目,为明末以来盛行于坊间刻本的“明体字”。全书印本字迹清晰,边框完整,墨色浓厚。从书页的纸张特点(薄如蝉翼的白绵纸)、印刷字体(盛行于明末清初的“明体字”)、印本无注、篇目齐全等许多方面综合考察,淄博市博物馆收藏的应为青柯亭版《聊斋志异》初印本,亦是迄今所见之精校本、善本,至为珍贵,不仅填补了聊斋故里淄博地区聊斋版本收藏的一项空白,而且必将为聊斋学研究增添重要的史料。另外,亦可凭此窥见当时的坊间雕刻和印刷技术水平之一斑。
青柯亭版《聊斋志异》初版,由赵起呆主持并提供手抄本底稿,主要由余集(蓉裳)负责编校,由鲍廷博(以文)赞助,“丙戌(1766)之冬《志异》刻成”于睦州官合。据赵起呆《弁言》所记:“丙寅(1746)冬,吾友周子季和自济南解馆归。以手录淄川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二册相贻,深以卷帙繁多,不能全钞为憾……丁丑(1757)舂携至都门为王子闰轩攫去。后予宦闽中,晤郑荔芗先生令嗣,因忆先生昔年曾宦吾乡,性喜储书,或有藏本,果丐得之,命侍史录正副二本……后三年再至都门,闰轩出原钞本,细加校对,又从吴君颖思,假钞本勘定,各有异同,始知荔芗当年得于其家者实原稿也。”可知青柯亭版主要依据郑荔芗收藏的所谓“原稿”,参照周季和与吴颖思处的传抄本,由余集“校雠更正”。刻印之时,适遭清代文字狱方兴未艾,校雠者用心良苦,详加修改,将触犯文网的字句删去,有些篇章整个删除。赵起呆在“例言”中记载:“是编向无刊本,诸家传钞各有点窜,其间字斟句酌,词旨简严者有之,然求其浩汗疏宕,有一种粗服乱头之致,往往不远原本。兹刻悉仍原稿,庶几独得庐山之真”,“是书传钞既屡,别风淮雨,触处都有。今悉加校正,其中文理不顺者间为更定一二字。至其编次前后,各本不同,兹刻只就多寡酌分卷帙,实无从考其原目也”,“原本凡十六卷,初但选其尤雅者厘为十二卷。刊既竣,再阅其余,复爱莫能含,遂续刻之,卷目一如其旧云”,“卷中有单章只句,意味平浅者,删之计四十八条。从张本(即张此亭钞本《聊斋杂志》——引者注)补入者凡二条。佳句已尽人锦囊,明珠实无遗铁网矣”。细审之下,淄博市博物馆收藏的青柯亭版初印本《聊斋志异》校刊精当,虽有个别错字(如《卷三·诸城某甲》:“以匕箸稍稍哺饮食”中“匕”错刻为“七”),但白璧微瑕,无伤大体。
入藏本上留有收藏者毛笔墨书的眉注、眉批,从字迹分析显然不是出于近现代人的手笔,亦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
《卷一·种梨》篇眉注:“咄,音敦,入声,呵也”。“俵,音标,去声,散也”。
《卷一·娇娜》篇眉批:“足慰下情”。
《卷三·诸城某甲》篇眉注:“瓿,音部,瓦罂也”。
《卷四霍生》篇眉批:“闻说梅花早口,何如此地春伤心”。
《卷六·罗刹海市》篇眉批:“何不偕阿男同人龙宫,此生大笨”。
《卷十·颜氏》篇眉注:“腼,音而,煮熟也”,“檗,音柏,黄柏木也”。
《卷十·三生》篇眉注:“戛,音甲”。
《卷十·陈锡九》篇眉注:“鎑,音叶,饷田食也”。
《卷十一菱角》篇眉注:“酡,音驼,饮酒朱颜貌”。
《卷十一凤仙》篇眉批:“女中丈夫”。
《卷十一·褚生》篇眉注:“躲,音顷,枲属”,“淬,音翠,以火入水也”。
《卷十一·霍女》篇眉注:“嗌,音益,哽咽也”。眉批:“妾言极是”,“此仆识故主母,与贾奉雉之仆识郎生相彷,从未谋面,何由知为主母也,嘻□□□哉”。
《卷十二·崔猛》篇眉注:“剟,音掇,割也”,“喵,音借,叹也”,“怊,詟(炙),恐怖也”,“刳,音枯,破也”,“踝,音跨,踊也”。
《卷十二 安期岛》篇眉注:“呷,音(讠甲),吸而饮日呷,又吸呷声也”。
《卷十五·念秧》篇,墨书眉注,楷书,细如毛发,小如米粒:“蜮,音域,短狐也。《五行传》云,蜮如鳖,三足,生于南越,一名射影。《公羊传》云,蜮之犹言感也。《汉旧仪》云,魊,鬼也”,“割,音离,或音丽,分割也,分破也,解也”,“攫,厥传切,音矍,抗也,掎也,以脚取之谓攫”。
乾隆三十年(1765)三月,籍贯山东莱阳的赵起呆任睦州(今浙江建德)的行政长官,委托当时在睦州官学任教的杭州余集(字蓉裳),将其收藏的手抄本(原稿)《聊斋志异》“校雠更正”,在鲍廷博(字以文)出资襄助下,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冬“请倾敝箧质书画,亟进良工命梨枣”,“《志异》刻成”。该书为木雕版印刷,十六卷,收文431篇。睦州官衙后院有一凉亭名曰“青柯亭”,故印本的封面扉页上有“青柯亭开雕”字样,世称“青柯亭版”《聊斋志异》,又称“青本”《聊斋志异》,是《聊斋志异》最早的刊刻本。青柯亭版《聊斋志异》的出版对该书的传播和流布,无疑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历史功绩。
青柯亭版《聊斋志异》版本不一,有的本子篇目不全,有的本子篇章有出入。后来的翻刻本有多种,其中有的校改字词、加注或作注,都是比较好的。《聊斋志异》注文最多的通行本,在清代有两种,吕注本和何注本。吕注本初刻于道光五年(1825),是注文单行本,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始有正文与注文合刻本。何注本初刻于道光十九年(1839)。
2004年10月,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从上海嘉泰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购得一部青柯亭版《聊斋志异》。入藏的青柯亭版《聊斋志异》保存完好,品相优良,精校细勘,不伪不缺,足称善本。
全书两函,十六册,长220毫米,宽119毫米,雕版印刷。书函为现代制作的硬板锦装。封面和封底为泛黄的竹纸,较厚,略显硬脆,封面左上角贴长方形白地书签。四针眼线装。书页为薄如蝉翼的绵纸(皮纸),质地平滑细白,柔软有韧性。扉页竖分三栏,中栏为隶书“聊斋志异”,右栏为楷书“淄川蒲留仙著”,左栏为楷书“青柯亭开雕”。乾隆三十年乙酉十一月仁和余集撰写的序文为楷体字,其余的序、弁言、例言、题记、正文等皆为宋体字。版面为单线边栏版框,高135毫米,宽194毫米,无书耳。天头宽44毫米,地脚宽23毫米。每页18界行,楷体序言满格每行15字,宋体刻字满格每行21字。中缝为大黑口,无鱼尾,刻书名、卷数、篇目、页码。订口10毫米。
目录前面依次有“仁和余集”序、“紫霞道人高珩题”序、“豹岩樵史唐梦赉拜题”序、“乾隆丙戌端阳前二日莱阳后学赵起呆书于睦州官合”的“弁言”、摘自《淄川县志》的“聊斋小传”、“康熙己未春日柳泉居士题”的“聊斋自志”、“莱阳赵起果清曜谨识”的“刻聊斋志异例言”、“聊斋志异题词”(题词作者依次为:“昆仑外史张笃庆历友”“渔洋山人王士正贻上”“朱缃子青”“胶州高凤翰西园”“钱塘王承祖逖先”“钱塘魏之绣玉璜”“杭郡沈娘(学攴)曾”“天都鲍廷博以文”“仁和余集蓉裳”。
全书载《聊斋志异》431篇,附《觚腾雪遘》《寄生》两篇。刻本无注。所用宋体字横细竖粗,字形方正,便于雕刻,阅读醒目,为明末以来盛行于坊间刻本的“明体字”。全书印本字迹清晰,边框完整,墨色浓厚。从书页的纸张特点(薄如蝉翼的白绵纸)、印刷字体(盛行于明末清初的“明体字”)、印本无注、篇目齐全等许多方面综合考察,淄博市博物馆收藏的应为青柯亭版《聊斋志异》初印本,亦是迄今所见之精校本、善本,至为珍贵,不仅填补了聊斋故里淄博地区聊斋版本收藏的一项空白,而且必将为聊斋学研究增添重要的史料。另外,亦可凭此窥见当时的坊间雕刻和印刷技术水平之一斑。
青柯亭版《聊斋志异》初版,由赵起呆主持并提供手抄本底稿,主要由余集(蓉裳)负责编校,由鲍廷博(以文)赞助,“丙戌(1766)之冬《志异》刻成”于睦州官合。据赵起呆《弁言》所记:“丙寅(1746)冬,吾友周子季和自济南解馆归。以手录淄川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二册相贻,深以卷帙繁多,不能全钞为憾……丁丑(1757)舂携至都门为王子闰轩攫去。后予宦闽中,晤郑荔芗先生令嗣,因忆先生昔年曾宦吾乡,性喜储书,或有藏本,果丐得之,命侍史录正副二本……后三年再至都门,闰轩出原钞本,细加校对,又从吴君颖思,假钞本勘定,各有异同,始知荔芗当年得于其家者实原稿也。”可知青柯亭版主要依据郑荔芗收藏的所谓“原稿”,参照周季和与吴颖思处的传抄本,由余集“校雠更正”。刻印之时,适遭清代文字狱方兴未艾,校雠者用心良苦,详加修改,将触犯文网的字句删去,有些篇章整个删除。赵起呆在“例言”中记载:“是编向无刊本,诸家传钞各有点窜,其间字斟句酌,词旨简严者有之,然求其浩汗疏宕,有一种粗服乱头之致,往往不远原本。兹刻悉仍原稿,庶几独得庐山之真”,“是书传钞既屡,别风淮雨,触处都有。今悉加校正,其中文理不顺者间为更定一二字。至其编次前后,各本不同,兹刻只就多寡酌分卷帙,实无从考其原目也”,“原本凡十六卷,初但选其尤雅者厘为十二卷。刊既竣,再阅其余,复爱莫能含,遂续刻之,卷目一如其旧云”,“卷中有单章只句,意味平浅者,删之计四十八条。从张本(即张此亭钞本《聊斋杂志》——引者注)补入者凡二条。佳句已尽人锦囊,明珠实无遗铁网矣”。细审之下,淄博市博物馆收藏的青柯亭版初印本《聊斋志异》校刊精当,虽有个别错字(如《卷三·诸城某甲》:“以匕箸稍稍哺饮食”中“匕”错刻为“七”),但白璧微瑕,无伤大体。
入藏本上留有收藏者毛笔墨书的眉注、眉批,从字迹分析显然不是出于近现代人的手笔,亦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
《卷一·种梨》篇眉注:“咄,音敦,入声,呵也”。“俵,音标,去声,散也”。
《卷一·娇娜》篇眉批:“足慰下情”。
《卷三·诸城某甲》篇眉注:“瓿,音部,瓦罂也”。
《卷四霍生》篇眉批:“闻说梅花早口,何如此地春伤心”。
《卷六·罗刹海市》篇眉批:“何不偕阿男同人龙宫,此生大笨”。
《卷十·颜氏》篇眉注:“腼,音而,煮熟也”,“檗,音柏,黄柏木也”。
《卷十·三生》篇眉注:“戛,音甲”。
《卷十·陈锡九》篇眉注:“鎑,音叶,饷田食也”。
《卷十一菱角》篇眉注:“酡,音驼,饮酒朱颜貌”。
《卷十一凤仙》篇眉批:“女中丈夫”。
《卷十一·褚生》篇眉注:“躲,音顷,枲属”,“淬,音翠,以火入水也”。
《卷十一·霍女》篇眉注:“嗌,音益,哽咽也”。眉批:“妾言极是”,“此仆识故主母,与贾奉雉之仆识郎生相彷,从未谋面,何由知为主母也,嘻□□□哉”。
《卷十二·崔猛》篇眉注:“剟,音掇,割也”,“喵,音借,叹也”,“怊,詟(炙),恐怖也”,“刳,音枯,破也”,“踝,音跨,踊也”。
《卷十二 安期岛》篇眉注:“呷,音(讠甲),吸而饮日呷,又吸呷声也”。
《卷十五·念秧》篇,墨书眉注,楷书,细如毛发,小如米粒:“蜮,音域,短狐也。《五行传》云,蜮如鳖,三足,生于南越,一名射影。《公羊传》云,蜮之犹言感也。《汉旧仪》云,魊,鬼也”,“割,音离,或音丽,分割也,分破也,解也”,“攫,厥传切,音矍,抗也,掎也,以脚取之谓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