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承诺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157967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黎明,女,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人,1925年7月出生,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5月入党,1985年从原临汾市供电局(现山西省电力公司临汾供电分公司)工会副主席岗位上离休。入党58年来,她始终牢记和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争做对党忠诚热爱、对同志充满热情、对群众饱含深情、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好党员、好干部。她始终不忘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社会责任,节衣缩食,省下40%以上的离休费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默默践行着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庄严承诺和铮铮誓言。截至目前,她已捐资10.7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0名、贫困家庭33户。
  “我虽然老了,已从工作岗位退下,但共产党员的责任还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还在”
  1997年,北京老知青程玮克服重重困难,回到山西大宁榆树乡金圪塔村开发扶贫项目。当解老从媒体上得知程玮的事迹后,和老伴商定把节俭下来的1万元钱资助程玮的项目开发,全部用于希望小学的建设,购买了教具、课本等,解决了19名失学儿童的上学问题。
  从此。贫困孩子上学难的事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解黎明的心。同时她下决心把资助贫困学生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14年来,她先后3次向党组织作出郑重承诺,恪尽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社会责任。
  2000年,她和丈夫寇志清以书面形式向党组织郑重承诺:“在每年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每人拿出1000元(共2000元)捐助贫困学生,直至离开人世。”
  2002年,她摒弃世俗偏见,移风易俗,再次对党组织郑重承诺:“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疗事业。”
  2011年,她又向党组织郑重承诺:“每年在捐助贫困家庭大学生1万元的基础上,再拿出1万元捐助贫困家庭。”
  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解黎明一次次地走进大山深处,走近她日夜牵挂的贫困学子,为困难学生和贫困家庭送去党的温暖。2003年年初,在临汾市妇联开展的“春蕾”行动中,她一次认领了5名特困女童,决心帮助她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2003年七一,她又如期将2000元钱送到了临汾供电分公司驻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永和县的扶贫队长手中。2004年七一前夕,她不顾山路颠簸,与单位领导一起来到了永和县交口乡南坡头村,一次认领了10名特困户小学生,资助每人200元。2005年4月8日,已是80岁的她,在报纸上看到朔州市应县下社镇新堡村大学生刘玉凤考上了国家急需的环保专业研究生,却交不起学费,她经过和报社联系后,为刘玉凤捐助了5000元,帮助她圆了学业梦。
  “我们生活好了,作为党员,不能忘记艰苦奋斗,更不能忘记老百姓”
  解黎明平日的生活相当俭朴:在她的家中,没有高档家具和家电,一个磕碰得不成样子的1984生产的搪瓷刷牙杯,她至今仍在使用;一个塑料果盘底部用胶带粘了好几处。衣服多是她十几年二十几年前买的,时间最长的一件呢子大衣已经伴随她50多年。解黎明常对儿女们说:“钱这个东西多少是个够?我们现在生活够好了,作为党员,不能忘记艰苦奋斗,更不能忘记老百姓。”
  解黎明有5个子女,大儿子在外地工作,其他4个子女都生活在身边,家境并不富裕。小女儿寇小荣下岗后,生活遇到困难,有一次向她借了2万元钱,她不仅让女儿打欠条,还一直催着女儿还。寇小荣有些不高兴地说:“还了钱你就给别人了。”解黎明却说:“这很正常。因为你们家比那些困难户的日子好过多了。一两千元对有些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许就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解黎明老伴寇志清2007年6月去世后,儿女们多次提议找个保姆照顾她,都被她拒绝了。去年10月,她膝部犯病,需要做半月板置换手术,本来子女和单位想给她换进口的,但老人硬是坚持用国产的,省下了3万多元的医药费。为了节省开支,她坚持自己做饭洗衣。手术后行动不便,她才勉强同意雇了保姆。她说:“能省一个就省一个。”事实上,她是惦记着那些失学的孩子,惦记着自己对党组织的承诺。
  老伴去世的那一年7月1日,她依旧兑现承诺,按时把2000元钱送到临汾供电分公司机关党总支书记手中。年复一年,年年如此。
  解黎明家珍藏着6个文件夹,都是历年来捐助学生的资料,里面夹着一些书信和照片。
  解黎明家总有一个编织袋子,里面收藏着儿女们提供的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衣服,每一件衣服兜里都有一张写有被资助人姓名、性别、年龄和住址的小纸条,解黎明在不同季节,托人捎去。
  多次代解黎明为学生送去钱物的一位同事曾激动地说:“解黎明同志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积极为党和国家分忧,把捐资助学和扶贫助困作为人生的‘第二战场’。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捐助的钱数也不多,但却折射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爱民为民的情怀,映衬出一个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作风,反映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我们树立了一面鲜红的旗帜。”
  “我做的那些事真的微不足道,只要能引起全社会对贫困家庭的关注就行了”
  解黎明为人和蔼、处事低调,她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的事迹,都是通过被捐赠人反馈到她原来工作的单位和当地党组织后,通过媒体报道,才被社会知晓。她说:“我做的那些事真的微不足道,只要能引起全社会对贫困家庭的关注就行了。”
  多年来,解黎明的先进事迹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的大力称赞。她先后获得各种荣誉称号达32次,有中组部“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国家电网公司“老有所为标兵”等。她的事迹在山西新闻媒体和国家电网系统被广泛宣传后,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山西省委组织部、山西省委老干部局、山西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省离退休干部向解黎明同志学习。山西省电力公司党组召开了学习宣传解黎明同志先进事迹电视电话会,启动开展了“学习解黎明,奉献在岗位”活动,并决定设立“黎明爱心助学基金”,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列入工作日程,把老人的这种奉献精神传承下去。
  在解黎明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的行动在三晋大地蔚然成风。
  一位市民在寄给临汾市精神文明办的信中写道:“解老是一名典型的共产主义者,她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和燃烧自己、关爱他人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解老是一面镜子,她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不足:解老也是榜样,她的精神将永远鼓舞我们前进。”
  曾受资助的乡宁县文科状元董亚红在给解老的信中写道:“解奶奶,是您让我知道了善人很多,就在我身边。有朝一日,我会将您的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
  霍州市紫云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志红在得知解黎明同志的事迹后,感动之余,与霍州市文明办联系,在公司设立了“紫云爱心助学基金”,专门资助贫困学生。
  去年,解黎明所在的临汾市社会各界捐款588万余元,使2043名贫困学生得到了及时资助。
  如今,解黎明虽已87岁高龄,但捐资助学、扶贫济困这条路,她还在执著地走下去,用坚韧、爱心兑现她永生的承诺。
  责编/晓辉
其他文献
斗牛,在西班牙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西班牙人喜爱的竞技表演。斗牛是斗牛士用力量与智慧和牛展开的殊死搏斗,激烈、刺激、危险、果敢同在。西班牙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至少有规模不等的400多处斗牛场,从首都马德里,到四面八方的城市、乡村,无处不在,可容万人以上观众的就有40多个;每年少说也要举行5000多场比赛,平均每天13场之多;如果赶巧,还能身临其境参加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斗牛节;至于各个等级的斗牛
期刊
抗日战争期间,陈毅率领新四军在江苏镇江茅山一带抗击日寇。为了救治新四军伤病员,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陈老总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就有“三顾道观访神医”的故事。   第一访 陈毅带着警卫员来到茅山乾元观。他听说原在镇江开过诊所后移住茅山乾元观的神医老道辛三仙,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偏好诗、画、棋。陈毅进入乾元观山门后,便故意高声吟诵一副对联:“出家非出国,传道当传义。”这时一个老道听了忙上前接待:“请问长
期刊
《老友》杂志是退休干部学习的好材料,我镇的退休干部都很爱读《老友》,《老友》对退休干部有很大的教育和帮助。   《老友》还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退休后,担任镇关工委主任,还被聘为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每学期都要为全镇10多所中小学的师生讲革命传统教育课、爱国主义教育课、思想品德教育课等。我在为中小学校备这些课时,《老友》中的“人杰地灵”、“岁月人生”、“名人轶事”、“敬老长亭”、“
期刊
小镇近几年悄悄地风流起来了。   小镇的风流,不仅是因为有了舞厅,有了流行歌曲、出租汽车、高层建筑、街心公园,小镇的风流主要表现在妇女身上:城里的妇女穿什么裙子、烫什么发型,她们也穿什么裙子、烫什么发型。那风流样子,使你绝对看不出她们是乡下小镇上的人。   小镇地处城与乡之间,有公路直通经济特区。于是得农工商交流之便,兼经济特区开放之利,信息灵,路子活。妇女大开风气之先,从头到脚都充满了求新爱美的
期刊
梅葆玥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唯一的女儿。从小就被父母宠爱。父亲梅兰芳更是将她视为掌上明珠。  有一次,六岁的梅葆玥随父亲外出吃饭,在餐桌上看到一盘自己最喜欢的卤肉丸子。因为菜放得离自己太远,她就站起来,伸着筷子去夹菜。身材矮小的她,费了好大的劲,依然没夹到那道菜,急忙向父亲求助。  结果,一向性情温和的梅兰芳。不但没有接受女儿的求援,反而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回到家里,梅葆玥满肚子委屈地向母亲告状,以为她肯
期刊
89岁高龄的堂兄驾鹤西去。遗体火化后,儿女亲友们聚在一起,商议把骨灰安在何处。堂嫂颤巍巍从怀里摸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堂兄生前写好的遗嘱。遗嘱说他的后事从简,骨灰撒在赣江里。“赣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我是吃赣江水长大的,我愿意百年后回到母亲河的怀抱。”  按我们这里的乡例,人死后都是埋骨桑梓,入土为安为上。堂兄一辈子杏坛辛勤耕耘,声誉播乡里,辞世后享受较高的哀荣,立墓永志,谁也不会有什么异议。但他在遗嘱
期刊
3月14日,引人关注的全国两会落下帷幕。谈发展、话民生、促改革……代表委员的铮铮建言和亿万人民的殷殷期待,凸显出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盛会的时代面容,更让人们聆听到一个走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民族的强劲足音……  谈发展:今年两会发出稳中求进的强烈信号,即中国将把更多精力放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从“更快”持续转向“更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国民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调整为“7.5%”
期刊
有人把离退休看成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个人的事业到头了,认为退休后就是好好休息,好好养老。这固然不错,但我认为休息应该是快乐地休息、健康地休息。我退休后,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我认为自己的退休生活有着五大乐趣。  工作乐。退休了,本来是没有工作可言的,但我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担负起两项社会工作:一是担任县老年体协副主席兼老年体育科学学会会长,二是担任县作家协会主席。我组
期刊
2004年10月的一天,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在家中接待了一位书法家,看了他的作品之后,高兴地赞扬说:“在书法创作上,我是半路出家,你是科班出身,你是我们的军旅书法家,我要向你学习。”时年75岁的迟浩田将军赞扬的是江西乐安籍书法家艾敬福。   同年,艾敬福在北京举办的“军旅书法家艾敬福书法作品展”获得了巨大成功。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在爱人的搀扶下,拄着拐杖来到展览现场祝贺艾敬福的作品展成功举办,
期刊
我从教师岗位上退休之后,便赋闲在家,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时间长了,我总觉得这悠闲的日子过得枯燥乏味。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老年朋友们的闲聊之中得知,县委老干部局创办了一所县老年大学,愿意参加的都可以报名,而且属教育系统的学员还可以免报名费。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豁然一亮,心想闲也是闲着,何不去报个名呢?  我第一次报名参加的是卫生保健班。在卫生保健班,我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增长了不少有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