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可通灵”故事类型溯源与流变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j_j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明代以前“琴可通灵”故事类型溯源1.“琴可通灵”故事类型定义通观中国古代文学史,琴作为一种特定意象,广泛见于各种文体,自《诗经》始,琴或为暗喻男女相悦的意象,或为祭祀通灵的桥梁,或为款待嘉宾的雅乐。在汉赋中,琴则更受文人的重视与青睐,汉代专门写琴的赋便有刘向《雅琴赋》、傅毅《琴赋》、马融《琴赋》、蔡邕《琴赋》,与《诗经》中的琴不同,琴在汉赋中的意象更趋悲情、孤傲、隐逸,文人或以琴自娱,排遣不遇之感,或托琴以“知音”之叹,思友悼亡。这种意象的转变缘于两点,其一为琴逐渐从庙堂雅乐走入文人生活,成为高层文人酬唱、自娱的乐器。其二为皇权专治之下,文人的仕途不遇与人生压抑,形成了汉代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文人故借琴抒怀,以琴自喻。这种转变后的琴意象,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更加鲜明与强烈,琴成为黑暗时局下文人畅怀的挚友,体现在极盛的六朝志怪中,琴出现了一种极端神化的意象表现,即“琴可通灵”,这一故事情节广泛见于六朝志怪,更在唐代传奇、明清小说中持续发展升华。“作为主题学研究的对象,并不是个别作品中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和主题,而是不同作品中,同一题材、同一人物、同一母题的不同表现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1]。现以主题学研究方法将这种具有稳定延续性的故事情节定义为“琴可通灵”故事类型。在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一书中有560-649神奇的宝物、650-699神奇的法术两类民间故事,其中592A乐人与龙王,745A命中注定的财宝[2]两类与“琴可通灵”故事类型有一定联系,但并未见乐器通灵的分类。这一类型的被忽视,是有诸多原因的,因琴起源于庙堂“雅乐”,弹奏者与爱好者集中于皇权与文人阶层,唐宋以降,随着西域乐器的盛行,抚琴更成为极少数文人的雅好,至今日琴已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懂琴爱琴之人凤毛麟角,因此对于文学中有关琴的研究也就较少受到重视。又因“琴可通灵”故事零散分布于历代小说、笔记、民间故事之中,时代与文本的差异使这一故事类型被长期忽略,但它的广泛存在与继承延续是不可否认的,因此本文将就此故事类型进行挖掘与探讨。“类型是由若干母题按相对固定的一定顺序组合而成的,它是一个‘母题序列’或者‘母题链’[3]”,在“琴可通灵”故事类型中同样存在若干母题,“琴可通灵”故事类型即为中国古代小说与民间故事中以“抚琴遇鬼”“神鬼爱琴”“琴具灵性”“人鬼琴挑”等母题所构成的故事情节的统称。这些母题具有不变的延续性又有新变的动态性,俄国民间故事形态学者普罗普“将民间故事的情节结构区分为不变部分与可变部分之后,就显出了‘民间故事的双重特性:它既是多样态的,丰富多彩;又是统一样态的,千篇一律’”[4]。本文就中国古代小说中“琴可通灵”这一故事所表现的“多样态”与“统一样态”进行研究,即母题的继承与新变研究。
其他文献
二十多年的学校管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管理是“人”的管理,重点是教师的管理,教师的管理要以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为核心。激发教师创造力是学校管理中最
图式理论是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它强调了信息处理过程中旧信息和新信息之间的相互调节和同化.本文将图式理论应用于阅读教学中,探讨了如何将图式理论用于阅读教学的
故乡竹rn往事如烟,日月如梭.rn历经沧桑的我,凝望着岁月的背影,里面却有如薄薄的青竹叶随风而吟,我与伙伴在竹林嬉戏:我们用草绳或藤打一个圈儿套在两脚上,然后如猿猴一般在
天上的星星许多颗,精彩的故事无数个.rn今讲两个亲身经历的故事以飨读者.rn“那天中午我真的遇见了鬼……”,多少年后的今天,我犹如当初,仍然记忆犹新,无法遗忘.
王莽为什么改立古文经学为官学,实际上有它的政治因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德始终说”与“五室明堂制”。
语言学家赵光中曾说,语文就是学会理解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其实这两大能力均与读书笔记息息相关.如果理解以后没有作笔记、整理,就难以学以致用,因为人的记忆毕竟有限;如果要驾
在教学领域,教材插图不仅可以弥补文字表达抽象的不足,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情感共鸣等都起到重要作用.如何解决小学语文教材插图中儿童教育缺失的现象,如何遵循儿童
漫步于新建的连接旧城与新区的道路上,面对路中的那棵粗大茂盛的树,常常令我驻足观赏,陷入深深的沉思.rn新建的这条路是贯通旧城与新区的一条捷径.打通这条路,是要下大决心、
自主学习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对知
在这两年里,这个问题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几乎每一个校长都喊忙叫累,尤其安全压力大,特别是规模小的学校,大事小事校长都得参加,否则就是不重视,校长们要参加上级会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