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思考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whwa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化的新背景下,英语学习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注重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对所学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从非英语专业学生现阶段的英语教学现状出发,从学生自身和社会影响方面分析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并试述在研究生英语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务实有效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研究生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240-01
  一、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育现状
  从1992年《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试用)》颁布以来的十几年里,研究生的英语教学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大学英语教育大纲的修订,研究生英语整体水平也随之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本科、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上的衔接和全球化信息化的新要求又对研究生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对于原有教学大纲修订的呼声也日渐高涨。为了能够与时俱进,推动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英语教学质量和培养高层次的适用型人才,制订新的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是极其有必要的。
  现在高校对于研究生英语教学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资源缺乏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教师资源短缺的情况变得愈发严峻,师资力量没有相应的得到提升,也加剧了这一矛盾。师资短缺导致学校不能按照培养要求增加课程种类和课时,教师承担课时过多和班级学生人数过多还会导致课程质量下降。
  (二)传统教学手段不适应社会要求
  现在大多数学校还是采用传统的试卷测试,仅凭一张试卷就判定学生的英语能力,不够客观也不够公平,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参与热情不足,也不够重视课外的交流和实践,甚至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和应付情绪。这显然是与英语教学初衷相悖的。
  (三)学校没有对研究生本身的英语学习需求开展充分的调研
  大多数高校仅仅是根据相关的教育文件设置课程,没有结合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研究生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研究生毕业之后不能凭借在校所学习的本领应聘职位。
  二、对提高研究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教学思考
  根据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改变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要开展针对在校研究生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
  可以采取投票或者问卷的方式,总结出研究生真正需要的课程类型,细分出听、说、写、译等课程,了解研究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和多样性。例如传统的阅读课可以采用国外新闻和杂志文章,内容新颖,时效性强;口语课采取分组互动的形式,总结多种实用话题,让学生全方位练习;写作则可以指导研究生写作日常工作文书、函电等。并在平时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例如英语角、志愿者等。现在研究生英语课程的设置已经落后于社会需求,研究生英语课程的变革是势在必行而又任重而道远的。
  (二)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变革离不开相关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英语教学设备的配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一些学校因为资金和人力的缺乏,对研究生英语教学设备的配置不能及时更新和添置,这也是造成研究生英语教学困难的原因之一。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和教学中心,教师应当以研究生为中心,借用多媒体的手段把教师传输信息变成学生主动获取信息。这样一来,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就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灌输知识变成了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和获取知识。多媒体和网络通信现今尤为适应建立英语教学的环境,可以作为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和发展的工具。学校可以以现有的英语学习网站作为依托,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
  (三)就是要改变考试考查方式
  考试应采取笔试、口试多种考试方式结合,全方位考查研究生的英语能力。力求成绩客观真实地反映研究生的英语水平,以便后续的分级培养和重点提高。学校可以根据多个课程的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级,因材施教。在平时的课程中,应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把作业、课堂参与和考勤所占的比重加大,考试范围不要单纯围绕书本和手头资料,应该注重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考查,避免学生在考前突击复习,失去学习意义。期末考试还可以结合软件应用和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摒弃之前围绕书本出题,考前突击复习的考试方法。
  三、结语
  通过以上几种有针对性的改变,可以有效地提高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效果,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有助于提高各高校研究生英语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现代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也就对研究生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指标。我们应当不断探索英语教学的规律,力求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Stem 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牛津应用语言学丛书,1983.
  [2]刘润清,汤得馨等.当代研究生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高教厅[2004]1号).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课余活动的主要组织,它是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与风采,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与人交流沟通及社会实践的有效平台。本文主要论述困扰高校社团的症结,社团活动的意义、内容及开展社团工作的方法思路等。  [关键词]大学生 社团 交流沟通 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208-02  社团是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
[摘要]跨文化比较不仅是当下文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在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中也极具实践价值。本文试从必要性、构成与措施、创新性三个方面,对跨文化比较学习模式的教学价值进行探讨,希望能对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比较学习模式 文学概论课程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204-01    本文主要探讨在多元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民政治意愿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开展较好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的部分农村的调查,从选举公平、决策科学、管理有序、监督有效四个方面对农村村民的政治意愿展开论述,以从总体上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民政治意愿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民 政治意愿  [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识码]A[
[摘要]明清之际耶稣会士来华,促进了近代中西文明的第一次深入接触。其中一些传教士将西方神秘主义思想以及《圣经》阐释中的索隐传统与中国古代文献材料结合起来,于是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索隐派。本文通过对索隐派文献的分析、解读,初步总结出索隐派对中国典籍滥用的四种方法,即偷换概念、以实代虚、将共性解释为特性、对引书的有意取舍,进而从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角度进行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索隐派 解经 思维方式 中国
[摘要]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是一部具有创伤感的作品,母亲茹灵移民前受父权制社会的压迫,移民后,经历了种族主义歧视以及被“他者”化的伤痛。女儿露丝尽管优秀,却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挤,处于“边缘人”的位置。这些境遇给母女带来的心理创伤无以言说。这部作品中,谭恩美某种程度上把书写作为一种治愈心理创伤的工具。茹灵通过书写讲述了自己的创伤性经历,重视自己的过去,使自身走出创伤成为可能。  露丝通过梳理母亲的手
[摘要]“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圆满落幕,再次向人们展现了平凡人物所带来的巨大感动力量。事实上,“感动中国”作为一档对社会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品牌节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有重要借鉴意义,有利于榜样教育法内容的丰富和方法的完善。特别是对于有强烈“偶像崇拜”心理的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有着积极的启发。  [关键词]“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榜样教育法  [中图分类号]G
[摘要]丁玲女士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之一,在写作中一直坚持着女性立场,作品中深深烙刻着时代的印记,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女性作家。《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她的早期文学作品,虽然篇幅不长,但是一经问世,便激起千层巨浪,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丁玲这个名字,也因此耀眼地登上了中国的文坛。小说发表在1927年的中国,正值西方文化大举涌入大陆的文化冲击时期,作家在创作中受到了不同方面的影响,又结合了当时的
[摘要]停顿通常作为现实生活自身的节奏,越和生活密切相连的,就越能理解现实生活中最深一层的东西。停顿是戏剧内部和心理的动作,是对生活节奏的捕捉,也是衡量戏剧生活化的标示,把握着戏剧的节奏。这种节奏使戏剧更接近现实生活。通过对停顿的分析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戏剧节奏与戏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停顿 作用 契诃夫 《樱桃园》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
[摘要]透过茂陵陈列着的雕塑,我们穿越时空的距离,似乎看到咸阳原的荣辱兴衰,听到古陵主人战马的嘶鸣声,读到古陵文化中雕塑的精彩篇章。茂陵雕塑虽为汉代雕塑的代表,但在现今城市中已经发展为城市旅游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雕塑 茂陵 霍去病  [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074-02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
[摘要]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的形象一直是研究《喜福会》的热点,尤其是因为生长环境不同以及接受文化的差异,母女之间的战争最被人津津乐道。但究其从爆发战争,再到战争的和解的过程来看,作者没有回避一个事实:母女两代皆为中国人,而且在性格方面,女儿继承了母亲的特点,而母亲又是受到中国历史以及中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性格特征。本文就其中两大最显著特征——坚强与孝顺加以研究分析。尽管小说具有一定的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