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纪事
1月,共产国际作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强调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性,使国共合作成为可能。随后,孙中山与苏俄代表在报纸上发表联合宣言,表明国民党愿意联合苏俄,苏俄也支持孙中山。孙中山还在1月组织旧部从陈炯明手中夺回广州,并在2月末回到广州,重新建立自己的革命根据地。
2月4日,由于吴佩孚在3天前干涉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京汉铁路组织了两万人的罢工行动,铁路全线所有货车停开。2月7日,军阀动用武力,对罢工工人进行了血腥镇压,40多名工人被杀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2月9日,京汉铁路工人复工,罢工结束。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6月的广州召开,大会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并且与国民党建立合作统一战线。这次大会还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等9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由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5人组成的中央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设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局秘书,协助陈独秀处理日常事务。
在国共合作即将实现之际,蒋介石作为孙中山的全权代表,在这年8月16日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从上海赴苏联,考察红军与共产党组织,学习苏俄先进经验。这一年秋天,苏联代表鲍罗廷来华,担任国民政府的顾问。国民党在年底发布了改组宣言。
10月,军阀曹锟被选举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为了当上大总统,曹锟先是在6月用武力将黎元洪逼下总统位置,然后在9月的选举中,贿赂选举议员每人5000元,又用40万元收买了国会议长,最终一共花费了1300万元贿选费用当选大总统,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粉墨登场,制造了一次恶劣的贿选丑闻。
在中国的文体界,球王李惠堂的横空出世让中国足球在90年前扬眉世界。李惠堂在这年5月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远东运动会,并率领中国队夺得冠军。8月,李惠堂又随香港南华队前往澳大利亚,与澳洲冠军新南威尔士队交手,在比赛中上演帽子戏法。当时流传着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也是在这年8月,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由北京新潮社出版,闻一多的诗歌集《红烛》在9月出版。
重登永兴舰
1923年8月14日,孙中山、宋庆龄重登永兴舰,为纪念广州蒙难一周年同该舰官兵合影。
孙中山与蒋介石
1923年6月,蒋介石任大元帅行营参谋长时,与孙中山先生在广州车站合影。
上海的摄影学校
1923年,上海柯达专业摄影学校里,学生正在学习通过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把底片变成照片。这张照片发表在1923年《柯达杂志》第二期。
“卓别林”在中国
这张照片同样来自1923年《柯达杂志》第二期。在照片中,两个中国戏曲演员遇上了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这张照片中的卓别林真假难辨,估计是某个外国人扮演的。卓别林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36年,当时他与中国戏剧大师梅兰芳见了面。
中国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
1923年,上海,无线电台演播室内景。1923年1月23日,由美国无线电商人奥斯邦开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联合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
巴金家庭照
1923年春,巴金从四川前往上海读书前与家人合影,后排右一为巴金。
世界图景
1923年1月,法国与比利时联合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区。导致这次军事行动的原因是德国一直拖欠法国一战的战争赔款,法国打算用占领鲁尔区的方法逼迫德国还款。然而,这次军事行动反而成了德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索,德国的货币急剧贬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美元可以兑换4马克多,但是到1923年8月,1美元能兑换500万马克。1923年11月,德国经济完全崩溃,1美元可以兑换4.2万亿马克。当时一块面包一天价格上涨200倍,工人们一天领两次工资,要用推车将成袋的钱运到家里。最悲惨的是中产阶级,他们一生的积蓄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只够买一张邮票。
与德国经历严重的通货膨胀相比,英国的政坛正经历着乱世之秋。英国政坛的动荡早在1922年就发生了。在一战后组建的以劳合·乔治为首相的政府在爱尔兰问题上以及支持希腊对土耳其发动战争的政策上遭遇失败,最终,巴黎和会“三巨头”之一的劳合·乔治黯然辞职。保守党赢得大选,波拿·劳出任首相。1923年,波拿·劳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将领导权交给了大臣鲍德温,并在10月因喉癌去世。毫无执政经验的鲍德温因为政策问题陷入政治争议,1923年底,英国又举行了大选。1924年初,工党领袖麦克唐纳在大选中胜出,出任首相。麦克唐纳成功平息了爱尔兰问题,但年底他同样遭遇了信任危机,被迫辞职,鲍德温再次登上英国政治舞台。
一战中的战败国土耳其在1923年重新崛起。在青年领袖穆斯塔法·基马尔的领导下,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宣布成立,穆斯塔法·基马尔出任总统。从此,土耳其在基马尔的统治下进行了一系列励精图治的改革,基马尔也因为在土耳其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贡献而获得“土耳其之父”的称号。
1923年发生的其他大事还有,日本东京和伊朗都发生了地震,印度遭遇了瘟疫的袭击。英国第一次向美国输送了无线电广播节目,华纳电影公司在美国好莱坞成立。
用钱烧炉子
1923年,德国通货膨胀,一名妇女正在用德国马克来烧炉子。
东京大地震
1923年9月4日东京大地震之后的废墟景象。1923年9月1日上午11点58分,东京接连发生了三次强烈的地震,包括皇宫、600多所寺庙等主要建筑物都被强震摧毁,几乎所有的家庭住宅都被震塌了。地震之后又发生了大火,由于地震切断了水管,人们对火灾无计可施。地震还引起了海啸,最高达12米。因地震、火灾、海啸以及地震中发生的传染病而死亡的人估计有15万,有250万人无家可归。 足总杯决赛
1923年4月28日,英国温布利球场举行的足总杯决赛现场。温布利球场在1922年建造完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球场,可以容纳12万观众。1923年的足总杯决赛是温布利球场举行的第一次重要比赛,大约有20万球迷涌入球场,英国警察甚至动用了骑警,以便驱散蜂拥到球场草地的疯狂球迷。
皇家婚礼
1923年4月26日,伊丽莎白·鲍斯·莱昂与乔治五世的次子亚伯特王子结婚。在1936年乔治五世驾崩后,亚伯特王子成为国王,伊丽莎白·鲍斯·莱昂成为英国王后。他们的女儿就是现在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测试防弹衣
1923年9月13日,在华盛顿郊外,两个男人正在测试防弹衣的防弹效果。
街拍
1923年,美国街头的一位男子在拍照。他手里拿的相机是当时能够折叠的皮腔相机。1916年,柯达公司生产了No.3A皮腔相机,因为皮腔拉出来很像风琴,所以这种相机也叫做风琴相机。
叶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叶芝在自己的家里。叶芝曾经说:“人上了年纪,就一文不值了;就像木桩上一件破旧的衣服。只有灵魂在拍着手,在高唱。”
总统健身
1923年1月,美国副总统柯立芝(左)和发言人弗雷德里克·吉列在健身房里健身。
天台健身操
1923年,美国华盛顿某大楼的天台上,一群邮局女职员正在做健身操。
最后安全
1923年,哈罗德·劳埃德在电影《最后安全(Safety Last)》中的剧照。在这部电影中,哈罗德·劳埃德扮演了一名百货公司职员。公司为了宣传,请了一位特技演员来表演从楼下爬到楼顶的绝技。结果特技演员因为某种原因没来,劳埃德扮演的职员只能顶替演员,引发了一连串惊险的笑料。
哈罗德·劳埃德在日后的一次访谈中谈起这部影片的拍摄,他说:“某天我正在洛杉矶第七街上走着,看到一座高楼底下围着很多人看热闹,一问才知道,有个“蜘蛛人”在徒手爬高楼。我也站着看了会儿,看到一个小伙子出来了,背着一身广告。等他爬到第三、四楼时,我都有些不忍目睹了,于是赶紧走掉。我走过一个街区,却始终忍不住回头看他是不是还在那里,我站在转角处,本来看不到他了。但实在又忍不住探出头去看,我始终无法相信有人能完成这般壮举。最终他成功爬到楼顶,在大楼天台顶部的边缘骑了一圈单车。看到这里,我决定走回去,到楼上和那个小伙子见了一面,给他我的地址,叫那小伙子来见我。结果他来了,我打算用他,但还没想好拍什么。但爬楼的那个创意在我脑海里徘徊不去,试想如果一个创意十分吸引我,那么对观众也同样有效。于是我们开始想怎么来找个动机,去引起爬楼的事件,于是就有了电影的故事情节。
哈罗德·劳埃德说:“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我们先有了衣架,再把衣服一件件挂上去,衣服才是我们要卖的货。所以我们要改进笑料,先拍几个想好的段落,再停下来,回家继续想。随着拍片的进程,故事会一直改,牵一发动全身,总之这很灵活。实际上,大多数影片,我们先拍结局,这片子也是,先拍爬楼的段落,成功之后,我们就有了极大的信心和激情回头再拍前面的。”
阅读者
把自己吊起来的阅读者。
画外音:我是一位有责任感的父亲,我女儿的学校让学生回家拍一张父母读书的照片,并且要求阅读姿势一定要够奇特,于是,就像你看到的那样,我把自己吊了起来。这样读书还真的挺有趣的,不信你试试?
一个坐在椅子上看书的小孩。
画外音:我总是看见爸爸叼着烟斗坐在这里读书,所以,我也想试试坐在这里是什么感觉。书的确很好看,只是这个烟斗太长了……
阅读中的格蕾丝·凯利。
画外音:胡适曾经说,无论读什么书总要多配几副好眼镜,意思是读一本书的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还要多读几本相关的书。可是格蕾丝·凯利真的戴了两副眼镜在读书,时尚人士与普通人就是不一样。
躺在浴缸里读书的布里特·马灵。她是公认的美国才女,兼作家、演员、导演于一身。
画外音:我只能说,不要以为浴缸只能用来洗澡,在浴缸里读书的感觉妙极了。我是布里特·马灵,我不为自己代言,我喜欢在浴缸里读书。
一名男子漂浮在死海上读书。
画外音:我要向大家推荐一个读书的好地方,那就是死海。你可以像我一样漂在水面上,拿本书好好读个痛快。当然,你最好准备一把伞,因为这里实在是太晒了……
导演希区柯克正在读报纸,旁边是他的宠物狗。
画外音:有时候我看报也会叫上我的宠物。这一天,我问它觉得报纸上的内容怎么样?它回答说,我觉得你应该把报纸移动一下,歪着头看报太累了。
1951年,莱斯利·卡伦在电影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中》的剧照。
画外音:有人问我为什么要一边练习一字马一边读书,其实我只是为了证明,一心真的可以二用。
美国电影演员詹姆斯·迪恩与伊丽莎白·泰勒在阅读。
画外音:从伊丽莎白·泰勒香甜的睡姿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判断一本书的好坏很容易,找两个人一起读,给他们舒适的沙发,谁先睡着了,谁手中的书似乎就逊色那么一点点儿。
威廉·韦格曼在读报,旁边是他最爱的宠物狗。
画外音:大家好,我是威廉·韦格曼的爱犬。我的主人很爱我,对我很好,还为我办摄影展。但是,我想问他,我面前这团皱巴巴的报纸,有人能读下去吗?
1月,共产国际作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强调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性,使国共合作成为可能。随后,孙中山与苏俄代表在报纸上发表联合宣言,表明国民党愿意联合苏俄,苏俄也支持孙中山。孙中山还在1月组织旧部从陈炯明手中夺回广州,并在2月末回到广州,重新建立自己的革命根据地。
2月4日,由于吴佩孚在3天前干涉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京汉铁路组织了两万人的罢工行动,铁路全线所有货车停开。2月7日,军阀动用武力,对罢工工人进行了血腥镇压,40多名工人被杀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2月9日,京汉铁路工人复工,罢工结束。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6月的广州召开,大会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并且与国民党建立合作统一战线。这次大会还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等9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由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5人组成的中央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设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局秘书,协助陈独秀处理日常事务。
在国共合作即将实现之际,蒋介石作为孙中山的全权代表,在这年8月16日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从上海赴苏联,考察红军与共产党组织,学习苏俄先进经验。这一年秋天,苏联代表鲍罗廷来华,担任国民政府的顾问。国民党在年底发布了改组宣言。
10月,军阀曹锟被选举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为了当上大总统,曹锟先是在6月用武力将黎元洪逼下总统位置,然后在9月的选举中,贿赂选举议员每人5000元,又用40万元收买了国会议长,最终一共花费了1300万元贿选费用当选大总统,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粉墨登场,制造了一次恶劣的贿选丑闻。
在中国的文体界,球王李惠堂的横空出世让中国足球在90年前扬眉世界。李惠堂在这年5月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远东运动会,并率领中国队夺得冠军。8月,李惠堂又随香港南华队前往澳大利亚,与澳洲冠军新南威尔士队交手,在比赛中上演帽子戏法。当时流传着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也是在这年8月,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由北京新潮社出版,闻一多的诗歌集《红烛》在9月出版。
重登永兴舰
1923年8月14日,孙中山、宋庆龄重登永兴舰,为纪念广州蒙难一周年同该舰官兵合影。
孙中山与蒋介石
1923年6月,蒋介石任大元帅行营参谋长时,与孙中山先生在广州车站合影。
上海的摄影学校
1923年,上海柯达专业摄影学校里,学生正在学习通过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把底片变成照片。这张照片发表在1923年《柯达杂志》第二期。
“卓别林”在中国
这张照片同样来自1923年《柯达杂志》第二期。在照片中,两个中国戏曲演员遇上了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这张照片中的卓别林真假难辨,估计是某个外国人扮演的。卓别林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36年,当时他与中国戏剧大师梅兰芳见了面。
中国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
1923年,上海,无线电台演播室内景。1923年1月23日,由美国无线电商人奥斯邦开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联合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
巴金家庭照
1923年春,巴金从四川前往上海读书前与家人合影,后排右一为巴金。
世界图景
1923年1月,法国与比利时联合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区。导致这次军事行动的原因是德国一直拖欠法国一战的战争赔款,法国打算用占领鲁尔区的方法逼迫德国还款。然而,这次军事行动反而成了德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索,德国的货币急剧贬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美元可以兑换4马克多,但是到1923年8月,1美元能兑换500万马克。1923年11月,德国经济完全崩溃,1美元可以兑换4.2万亿马克。当时一块面包一天价格上涨200倍,工人们一天领两次工资,要用推车将成袋的钱运到家里。最悲惨的是中产阶级,他们一生的积蓄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只够买一张邮票。
与德国经历严重的通货膨胀相比,英国的政坛正经历着乱世之秋。英国政坛的动荡早在1922年就发生了。在一战后组建的以劳合·乔治为首相的政府在爱尔兰问题上以及支持希腊对土耳其发动战争的政策上遭遇失败,最终,巴黎和会“三巨头”之一的劳合·乔治黯然辞职。保守党赢得大选,波拿·劳出任首相。1923年,波拿·劳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将领导权交给了大臣鲍德温,并在10月因喉癌去世。毫无执政经验的鲍德温因为政策问题陷入政治争议,1923年底,英国又举行了大选。1924年初,工党领袖麦克唐纳在大选中胜出,出任首相。麦克唐纳成功平息了爱尔兰问题,但年底他同样遭遇了信任危机,被迫辞职,鲍德温再次登上英国政治舞台。
一战中的战败国土耳其在1923年重新崛起。在青年领袖穆斯塔法·基马尔的领导下,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宣布成立,穆斯塔法·基马尔出任总统。从此,土耳其在基马尔的统治下进行了一系列励精图治的改革,基马尔也因为在土耳其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贡献而获得“土耳其之父”的称号。
1923年发生的其他大事还有,日本东京和伊朗都发生了地震,印度遭遇了瘟疫的袭击。英国第一次向美国输送了无线电广播节目,华纳电影公司在美国好莱坞成立。
用钱烧炉子
1923年,德国通货膨胀,一名妇女正在用德国马克来烧炉子。
东京大地震
1923年9月4日东京大地震之后的废墟景象。1923年9月1日上午11点58分,东京接连发生了三次强烈的地震,包括皇宫、600多所寺庙等主要建筑物都被强震摧毁,几乎所有的家庭住宅都被震塌了。地震之后又发生了大火,由于地震切断了水管,人们对火灾无计可施。地震还引起了海啸,最高达12米。因地震、火灾、海啸以及地震中发生的传染病而死亡的人估计有15万,有250万人无家可归。 足总杯决赛
1923年4月28日,英国温布利球场举行的足总杯决赛现场。温布利球场在1922年建造完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球场,可以容纳12万观众。1923年的足总杯决赛是温布利球场举行的第一次重要比赛,大约有20万球迷涌入球场,英国警察甚至动用了骑警,以便驱散蜂拥到球场草地的疯狂球迷。
皇家婚礼
1923年4月26日,伊丽莎白·鲍斯·莱昂与乔治五世的次子亚伯特王子结婚。在1936年乔治五世驾崩后,亚伯特王子成为国王,伊丽莎白·鲍斯·莱昂成为英国王后。他们的女儿就是现在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测试防弹衣
1923年9月13日,在华盛顿郊外,两个男人正在测试防弹衣的防弹效果。
街拍
1923年,美国街头的一位男子在拍照。他手里拿的相机是当时能够折叠的皮腔相机。1916年,柯达公司生产了No.3A皮腔相机,因为皮腔拉出来很像风琴,所以这种相机也叫做风琴相机。
叶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叶芝在自己的家里。叶芝曾经说:“人上了年纪,就一文不值了;就像木桩上一件破旧的衣服。只有灵魂在拍着手,在高唱。”
总统健身
1923年1月,美国副总统柯立芝(左)和发言人弗雷德里克·吉列在健身房里健身。
天台健身操
1923年,美国华盛顿某大楼的天台上,一群邮局女职员正在做健身操。
最后安全
1923年,哈罗德·劳埃德在电影《最后安全(Safety Last)》中的剧照。在这部电影中,哈罗德·劳埃德扮演了一名百货公司职员。公司为了宣传,请了一位特技演员来表演从楼下爬到楼顶的绝技。结果特技演员因为某种原因没来,劳埃德扮演的职员只能顶替演员,引发了一连串惊险的笑料。
哈罗德·劳埃德在日后的一次访谈中谈起这部影片的拍摄,他说:“某天我正在洛杉矶第七街上走着,看到一座高楼底下围着很多人看热闹,一问才知道,有个“蜘蛛人”在徒手爬高楼。我也站着看了会儿,看到一个小伙子出来了,背着一身广告。等他爬到第三、四楼时,我都有些不忍目睹了,于是赶紧走掉。我走过一个街区,却始终忍不住回头看他是不是还在那里,我站在转角处,本来看不到他了。但实在又忍不住探出头去看,我始终无法相信有人能完成这般壮举。最终他成功爬到楼顶,在大楼天台顶部的边缘骑了一圈单车。看到这里,我决定走回去,到楼上和那个小伙子见了一面,给他我的地址,叫那小伙子来见我。结果他来了,我打算用他,但还没想好拍什么。但爬楼的那个创意在我脑海里徘徊不去,试想如果一个创意十分吸引我,那么对观众也同样有效。于是我们开始想怎么来找个动机,去引起爬楼的事件,于是就有了电影的故事情节。
哈罗德·劳埃德说:“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我们先有了衣架,再把衣服一件件挂上去,衣服才是我们要卖的货。所以我们要改进笑料,先拍几个想好的段落,再停下来,回家继续想。随着拍片的进程,故事会一直改,牵一发动全身,总之这很灵活。实际上,大多数影片,我们先拍结局,这片子也是,先拍爬楼的段落,成功之后,我们就有了极大的信心和激情回头再拍前面的。”
阅读者
把自己吊起来的阅读者。
画外音:我是一位有责任感的父亲,我女儿的学校让学生回家拍一张父母读书的照片,并且要求阅读姿势一定要够奇特,于是,就像你看到的那样,我把自己吊了起来。这样读书还真的挺有趣的,不信你试试?
一个坐在椅子上看书的小孩。
画外音:我总是看见爸爸叼着烟斗坐在这里读书,所以,我也想试试坐在这里是什么感觉。书的确很好看,只是这个烟斗太长了……
阅读中的格蕾丝·凯利。
画外音:胡适曾经说,无论读什么书总要多配几副好眼镜,意思是读一本书的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还要多读几本相关的书。可是格蕾丝·凯利真的戴了两副眼镜在读书,时尚人士与普通人就是不一样。
躺在浴缸里读书的布里特·马灵。她是公认的美国才女,兼作家、演员、导演于一身。
画外音:我只能说,不要以为浴缸只能用来洗澡,在浴缸里读书的感觉妙极了。我是布里特·马灵,我不为自己代言,我喜欢在浴缸里读书。
一名男子漂浮在死海上读书。
画外音:我要向大家推荐一个读书的好地方,那就是死海。你可以像我一样漂在水面上,拿本书好好读个痛快。当然,你最好准备一把伞,因为这里实在是太晒了……
导演希区柯克正在读报纸,旁边是他的宠物狗。
画外音:有时候我看报也会叫上我的宠物。这一天,我问它觉得报纸上的内容怎么样?它回答说,我觉得你应该把报纸移动一下,歪着头看报太累了。
1951年,莱斯利·卡伦在电影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中》的剧照。
画外音:有人问我为什么要一边练习一字马一边读书,其实我只是为了证明,一心真的可以二用。
美国电影演员詹姆斯·迪恩与伊丽莎白·泰勒在阅读。
画外音:从伊丽莎白·泰勒香甜的睡姿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判断一本书的好坏很容易,找两个人一起读,给他们舒适的沙发,谁先睡着了,谁手中的书似乎就逊色那么一点点儿。
威廉·韦格曼在读报,旁边是他最爱的宠物狗。
画外音:大家好,我是威廉·韦格曼的爱犬。我的主人很爱我,对我很好,还为我办摄影展。但是,我想问他,我面前这团皱巴巴的报纸,有人能读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