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一些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纲要》的精神,在形式上盲目创新,不分主次,搞各种各样的花架子,貌似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在这“十分活跃”的课堂中,学生真正的学习目标并没有实现。因此,我们必须仔细研读《纲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切实领会其精神,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课改目的。
一、合理利用教材结构
1.教学材料的呈现。
译林牛津版初中教材,每本书都安排六个单元(Unit),每个单元的内容编排都围绕一个话题。我们在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应以这一话题为主线,包括教学材料的呈现。所呈现的材料应以这一话题为主,而且有重点地选择,不应芝麻、西瓜一起捡,更不能本末倒置。例如:8AUnit 6是以“earthquake”为话题的,材料中出现了一些表示天气的内容,那么,我们在呈现这些材料时,就应当始终为“earthquake”这一话题服务。但有的老师在开展Reading这部分活动时,利用大量的图片资料,花费大量的时间呈现阴、晴、雨、雪等天气状况,并让学生进行表演,结果冲淡了“earthquake”这一主题,偏离了主线,看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则教学目标并没有实现,教学效果差。
2.教材结构的安排。
任何一本教材都是根据编者的意图,按照一定的体系、安排结构的。如译林牛津版初中教材,每个单元都是按照Comic strip(卡通漫画),Welcome to the unit(导入),Reading(阅读),Vocabulary(词汇),Grammar(语法),Intergatedskil1s(综合技能),Study skills/pronunciation(学习技能/语音),Main task(中心任务)和checkout(检测)九个部分构成的。有的教师在利用教材时,严格按九个部分的先后顺序进行教学活动,其实这违背了编者的意图。我们应根据具体的学情,对教材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取舍,不必做到教材有的就全讲,教材无的全不讲。要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其只是服务教学的工具,要合理地利用完。牢固树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一观念,充分认识教材的重要性,同时要认识其局限性,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一个互动过程。《纲要》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真正体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主体地位。
1.把握学情,依学情制定教学策略。
自实行课改之后,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得不错,但教学成绩往往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情。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往往能注意到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技能),但忽视学生的现实起点(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具有的知识基础、技能),凭主观想象组织教学,结果是事与愿违。如果忽视这一现实起点,怎么开展更深一层的阅读教学?因此,我们应准确把握学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纲要》指出,要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一要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没有情感的教学是苍白的、低效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以积极的情感面对每一位学生,影响每一位学生,以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二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并及时进行表扬。对“差生”要多找他们谈话,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少埋怨多期待,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发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纲要》强调: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大胆地放手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总结。例如:在教学not only...but also时,可以让学生回忆、搜寻过去学过的表达“两者情况相同”这一意思的句子,然后比较、归纳,最终学会运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及交流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作业的设计与批改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除了要准确把握好教材,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外,还要注意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预习作业的布置一定要具体,让学生有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帮助学生在预习中学会运用工具书查询有关问题,有条件的还可指导学生上网搜集有关资料。要通过预习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起参与课堂活动。
课后巩固作业的设计更为重要,学生对这门课是否感兴趣,就要看他每一堂课是否有所得。从目前来看,一堂课是否有所得,主要是看课后巩固作业的完成率与正确率。如果学生每堂课的课后作业均能在规定時间内完成,而且正确率高,他就会越学越有兴趣;相反,如果他的课后作业难以完成,或准确率总是很低,久而久之,他就会失去兴趣。因此,课后巩固作业的设计一定要少而精,体现本堂课的重点内容,不一定书上的都要完成,对各类学生要有针对性,切忌不分班情学情照搬所谓“名校”作业。
另外,作业不及时批改也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研究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讲评。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多方面,有效教学是多种因素的结果,只要认真研读《纲要》,切实领会其精神实质,始终树立有效教学这一理念,并行之有效地适用到教学策略中,就一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一、合理利用教材结构
1.教学材料的呈现。
译林牛津版初中教材,每本书都安排六个单元(Unit),每个单元的内容编排都围绕一个话题。我们在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应以这一话题为主线,包括教学材料的呈现。所呈现的材料应以这一话题为主,而且有重点地选择,不应芝麻、西瓜一起捡,更不能本末倒置。例如:8AUnit 6是以“earthquake”为话题的,材料中出现了一些表示天气的内容,那么,我们在呈现这些材料时,就应当始终为“earthquake”这一话题服务。但有的老师在开展Reading这部分活动时,利用大量的图片资料,花费大量的时间呈现阴、晴、雨、雪等天气状况,并让学生进行表演,结果冲淡了“earthquake”这一主题,偏离了主线,看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则教学目标并没有实现,教学效果差。
2.教材结构的安排。
任何一本教材都是根据编者的意图,按照一定的体系、安排结构的。如译林牛津版初中教材,每个单元都是按照Comic strip(卡通漫画),Welcome to the unit(导入),Reading(阅读),Vocabulary(词汇),Grammar(语法),Intergatedskil1s(综合技能),Study skills/pronunciation(学习技能/语音),Main task(中心任务)和checkout(检测)九个部分构成的。有的教师在利用教材时,严格按九个部分的先后顺序进行教学活动,其实这违背了编者的意图。我们应根据具体的学情,对教材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取舍,不必做到教材有的就全讲,教材无的全不讲。要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其只是服务教学的工具,要合理地利用完。牢固树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一观念,充分认识教材的重要性,同时要认识其局限性,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一个互动过程。《纲要》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真正体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主体地位。
1.把握学情,依学情制定教学策略。
自实行课改之后,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得不错,但教学成绩往往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情。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往往能注意到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技能),但忽视学生的现实起点(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具有的知识基础、技能),凭主观想象组织教学,结果是事与愿违。如果忽视这一现实起点,怎么开展更深一层的阅读教学?因此,我们应准确把握学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纲要》指出,要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一要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没有情感的教学是苍白的、低效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以积极的情感面对每一位学生,影响每一位学生,以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二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并及时进行表扬。对“差生”要多找他们谈话,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少埋怨多期待,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发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纲要》强调: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大胆地放手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总结。例如:在教学not only...but also时,可以让学生回忆、搜寻过去学过的表达“两者情况相同”这一意思的句子,然后比较、归纳,最终学会运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及交流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作业的设计与批改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除了要准确把握好教材,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外,还要注意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预习作业的布置一定要具体,让学生有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帮助学生在预习中学会运用工具书查询有关问题,有条件的还可指导学生上网搜集有关资料。要通过预习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起参与课堂活动。
课后巩固作业的设计更为重要,学生对这门课是否感兴趣,就要看他每一堂课是否有所得。从目前来看,一堂课是否有所得,主要是看课后巩固作业的完成率与正确率。如果学生每堂课的课后作业均能在规定時间内完成,而且正确率高,他就会越学越有兴趣;相反,如果他的课后作业难以完成,或准确率总是很低,久而久之,他就会失去兴趣。因此,课后巩固作业的设计一定要少而精,体现本堂课的重点内容,不一定书上的都要完成,对各类学生要有针对性,切忌不分班情学情照搬所谓“名校”作业。
另外,作业不及时批改也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研究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讲评。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多方面,有效教学是多种因素的结果,只要认真研读《纲要》,切实领会其精神实质,始终树立有效教学这一理念,并行之有效地适用到教学策略中,就一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