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本身的教学素质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正确认识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技能的作用进行论述。使学生的思维紧紧追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去思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率。课堂控制技能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教学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 教学技能;有效性; 措施 ;教学影响
近年来教育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山东昌乐二中“271”等教学模式成为许多中学学习的楷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打造高效课堂的呼声日益强烈。但是一些新课改的课堂却依然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发展的教学低效现象。导致教学低效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更新教学观念,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为了寻求自主、合作﹑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同事的经验,剖析教师自身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性问题——对教学技能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前准备不充分
由于教材一直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一些教师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的了解不够,教学仍然停留在“教教材”上。教师对教案的认识不够,教学设计的处理不到位﹑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不明确,教学环节重复;选择教具﹑教学媒体针对性不强;对学情的分析不透,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正确认识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堂导入不重视
课堂导入不新颖,缺乏科学性,灵活性,没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导入的时间过长或者过短,使导入喧宾夺主或苍白无力;不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没有目的性的导入容易使学生感到茫然,让学生不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去学。
3、提问散、乱、浅、虚
提问的目的、思路不明确,为提问而提问;随意发问,目的达不到;问题太简单,没有启发性,无法引起学生思考;重要的问题没有经过整体构思,没有主线;缺少技巧,方法不灵活[1]。失去了教学的整体性问题链接过程。
4、课堂控制不力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教学活动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教学目标完成不到位,教学的时间分配不合理,课堂纪律混乱,偶发事件处理不当等,导致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就会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二、采取有效教学措施
这些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往往影响和决定着课堂效率的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打磨,刻苦钻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呢?
1、充分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是前提
课前准备充分与否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课前要做好一切教学准备工作(知道要教什么,应该怎么教)。只有课前准备得充分,课就上得得心应手,课前如果没有准备或者准备仓促,课就上的杂乱无章,可见课前准备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所有课前准备,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来展开,通过教学活动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精心设计,精心准备,包括认真阅读和研究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建议,认真阅读和研究教科书的内容,领会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建议,认真选择教学模式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认真准备教学所需的器材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培养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前还要充分了解自己授课的对象——学生。在备课时,精心研究自己所教班级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要考虑他们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和不同的学习能力,教师就可以灵活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相应的教学方法[2]。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2、课堂导入有技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个源泉,第一个火花”。所以独具匠心的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快的进入学习情景。这就要求教师的导入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要广泛涉猎各个知识领域,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用才学魅力去感染学生;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更好地把握导入的技巧。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就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消化、吸收。情境,就像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得要先叙述一个背景,然后制造冲突,提出问题。所以,情境创设的目的,本质上就是已知与未知之间,通过制造认知冲突,提出一节课的核心问题。有了问题,才能演绎一场有趣的学习活动。所以好的导入要适度,同时应该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关联性,也不失趣味性和启发性。让学生明白要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去学。
3、把握重心,巧妙提問
把握重心,巧妙提问,使教学活动步步深入。有利于检查教学,巩固知识,促进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对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有了深入了解的同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灵活把握提问的技巧,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好奇心,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质疑的习惯等。所以教师提问目的要明确,要有启发性和整体性,问题链要随着教学活动的推进逐渐深入。使学生的思维紧紧追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去思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4、课堂控制是课堂教学的保障
课堂控制技能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不断管理课堂纪律,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思维,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条件,使课堂充满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现在的学生生理发育较早,心理受社会的影响也较成熟,思维上有他们独特的见解,但自我控制的能力差,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犯错”问题,控制不好就会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下去。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平等交流,构建和谐的教学平台,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进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教师从事的工作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正如玛丽亚·托雷斯所说:“一个国家的教育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主要取决于谁是国家的教师以及他们能够和乐于干什么”。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学习新课程理念,正确认识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傅孝溪.《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P58
[2] 廖兴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高效课堂[R].2011.12 p31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教学技能;有效性; 措施 ;教学影响
近年来教育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山东昌乐二中“271”等教学模式成为许多中学学习的楷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打造高效课堂的呼声日益强烈。但是一些新课改的课堂却依然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发展的教学低效现象。导致教学低效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更新教学观念,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为了寻求自主、合作﹑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同事的经验,剖析教师自身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性问题——对教学技能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前准备不充分
由于教材一直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一些教师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的了解不够,教学仍然停留在“教教材”上。教师对教案的认识不够,教学设计的处理不到位﹑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不明确,教学环节重复;选择教具﹑教学媒体针对性不强;对学情的分析不透,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正确认识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堂导入不重视
课堂导入不新颖,缺乏科学性,灵活性,没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导入的时间过长或者过短,使导入喧宾夺主或苍白无力;不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没有目的性的导入容易使学生感到茫然,让学生不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去学。
3、提问散、乱、浅、虚
提问的目的、思路不明确,为提问而提问;随意发问,目的达不到;问题太简单,没有启发性,无法引起学生思考;重要的问题没有经过整体构思,没有主线;缺少技巧,方法不灵活[1]。失去了教学的整体性问题链接过程。
4、课堂控制不力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教学活动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教学目标完成不到位,教学的时间分配不合理,课堂纪律混乱,偶发事件处理不当等,导致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就会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二、采取有效教学措施
这些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往往影响和决定着课堂效率的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打磨,刻苦钻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呢?
1、充分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是前提
课前准备充分与否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课前要做好一切教学准备工作(知道要教什么,应该怎么教)。只有课前准备得充分,课就上得得心应手,课前如果没有准备或者准备仓促,课就上的杂乱无章,可见课前准备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所有课前准备,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来展开,通过教学活动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精心设计,精心准备,包括认真阅读和研究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建议,认真阅读和研究教科书的内容,领会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建议,认真选择教学模式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认真准备教学所需的器材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培养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前还要充分了解自己授课的对象——学生。在备课时,精心研究自己所教班级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要考虑他们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和不同的学习能力,教师就可以灵活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相应的教学方法[2]。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2、课堂导入有技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个源泉,第一个火花”。所以独具匠心的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快的进入学习情景。这就要求教师的导入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要广泛涉猎各个知识领域,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用才学魅力去感染学生;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更好地把握导入的技巧。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就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消化、吸收。情境,就像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得要先叙述一个背景,然后制造冲突,提出问题。所以,情境创设的目的,本质上就是已知与未知之间,通过制造认知冲突,提出一节课的核心问题。有了问题,才能演绎一场有趣的学习活动。所以好的导入要适度,同时应该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关联性,也不失趣味性和启发性。让学生明白要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去学。
3、把握重心,巧妙提問
把握重心,巧妙提问,使教学活动步步深入。有利于检查教学,巩固知识,促进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对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有了深入了解的同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灵活把握提问的技巧,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好奇心,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质疑的习惯等。所以教师提问目的要明确,要有启发性和整体性,问题链要随着教学活动的推进逐渐深入。使学生的思维紧紧追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去思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4、课堂控制是课堂教学的保障
课堂控制技能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不断管理课堂纪律,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思维,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条件,使课堂充满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现在的学生生理发育较早,心理受社会的影响也较成熟,思维上有他们独特的见解,但自我控制的能力差,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犯错”问题,控制不好就会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下去。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平等交流,构建和谐的教学平台,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进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教师从事的工作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正如玛丽亚·托雷斯所说:“一个国家的教育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主要取决于谁是国家的教师以及他们能够和乐于干什么”。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学习新课程理念,正确认识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傅孝溪.《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P58
[2] 廖兴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高效课堂[R].2011.12 p31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