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过程是一个知行统一、情意结合的过程。教育细节是教育过程中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一些小小的细节,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教育细节;教师的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次表扬也都有可能演绎出精彩的教育。细节的教育来自于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引导。只要我们能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
一、 细节无声,教育有慧
教育是一门心灵的艺术,教育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错误直到改正错误。当然这需要我们具备明察秋毫的洞悉力和随机应变的教育智慧。课堂的精彩缘于课堂的教育智慧。当我们站在讲台上心中只有教案的时候,无数精彩便在无意间流失了。真正的教育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教育!师中有生,心中有爱。往往是你不经意的一个举动,一个笑容,一个眼神,虽无声,却充满爱心,充满鼓励。这样的细节教育或许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二年级一次公开课上,课文《可贵的沉默》,写了爸爸妈妈都记住自己孩子的生日,而且还准备了生日礼物。我问学生:“爸爸妈妈是怎么给你过生日的?”孩子们顿时来了兴趣,兴奋起来,有的开始说起话来,有的高高地举起了手,嘴里不停地喊着“我来、我来......”还有的干脆转到座位后面跟别人大声地讨论起来。本来平静的课堂一下子活跃了,我正担心,这么乱七八糟的局面如何控制呢?平常,当课堂上遇到以上这种情况的时候,我的做法是拉开嗓门以高制高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可这时,我沉思一下,然后对学生说:“这么多孩子想说,那请大家在小组内说给小组成员听。”不一会儿,我又说:“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请举手。”这句话还真灵验,话音刚落,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兴奋的孩子们一下沉默了。虽然没按照教案上来,但这样却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教育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一厢情愿地牵制学生,也不是用权威去压制学生,而要审时度势,启发诱导,在“无声”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教育。其实,教育的艺术就体现在敏锐地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如果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细节被注意、被发觉,那么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美丽、更迷人。
二、细节无痕,教育有情
教育的本质是激励。如果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能达到激励学生上进的目的的话,那这样的教育手段便是有效的。而最高明的教育手段便是那种“无痕”却“有情”的教育。教育工作者要讲究滋物细无声;又要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使学生得到熏陶。积极提倡以人为本,从细微处入手,通过点点滴滴无声的教育,对于开创德育工作的春天,有着重要的意义。
黄翔宇是我班出了名的调皮大王。刚接手三(1)班时,一次,我利用大课间活动这个间隙去了解学生的课间活动情况。黄翔宇在教室里“大闹天宫”。当时我很生气,但我还是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先制止这种行为,但没有批评喝斥,只是讓他到我办公室。在了解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学生仍然隐藏着良好品质:能按时到指定地点是一种良好品质,应受表扬;能听从制止,过失并未发展也是良好品质,该表扬;发生过失行为的缘由是有正义感,这又是良好品质,更该表扬;承认错误更是良好品质,还要表扬……当黄翔宇同学听完时哭了,并主动承认了错误。有一天上午放学时,我到办公室迟了,门被锁上了,天哪,我家里的钥匙放在里面,怎么办呢?正在我不知所措时,身后响起清脆的声音“老师,我帮你!”原来是黄翔宇,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竹竿,敏捷地爬到窗台上为我钓起钥匙来。于是,我边表扬他边对他说:“谢谢你帮了我一个大忙。”下午我在全班表扬了他,班里响起热烈的掌声,他脸红红的,终于得到了本学期的第一次真正的表扬和肯定!
一次表扬对别的孩子而言实在没什么,但对于一个从未真正受到老师表扬的孩子而言,无疑是一次震撼;一阵掌声对一向都被老师关注的学生而言不屑一顾;但对于一个一直都处在被遗忘的角落的“差生”而言,无疑是一次自尊被激发、自信被唤起、自爱被肯定的催化剂。难怪,我每天课间去看他时,他总会骄傲地说“今天某某老师表扬了我。”在我眼里,这就是他的进步,怎能不把掌声送给他呢?我们只要敏锐地发现学生一丁点细节,耐心地扣问,静静地倾听,深入地挖掘,在细节上作文章,于细微之处见本真。
三、 细节无语,教育有爱
教师不但教给孩子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做人。作为一位小学教师更应如此。要拥有一颗真爱孩子的心。把爱植于教育之中,爱的力量是无穷。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若教师能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也便更容易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热爱。
李自强是我班的学生。原本活泼开朗的他在父母闹离婚期间表现出了极其反常的举动:他常会发呆、走神,出现了好几次“没带作业,”看见老师总是躲闪。虽然有时跟同学在一起时显得很开心、很若无其事的样子。作为他的语文老师,我在他的日记本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妈妈你在哪里?快回来吧!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来接,可是我没有。今天,王老师拉着我过马路还送我回家…… ”看到这段话。我的心猛的一震,家庭不幸的孩子往往对老师的关爱有一种特别的渴望。师爱虽不能代替父爱和母爱,但至少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情和暖意。老师一个不经意的举动触动了一颗敏感的心。那是一颗害怕失去爱又渴望得到爱的易碎的心。一旦孩子有了爱的感觉,能意识到世间不只有父爱母爱,还有师爱,友爱,情爱,那么,爱的迁移会淡化可能失去爱的害怕心理,“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教给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
细节无声,无痕,无语,教育却有慧,有情,有爱。教师唯有具备一颗慧心,拥有一片真情,付出一点真爱,才能发现一个个细节中蕴含的教育真谛,让教育演绎出迷人的精彩!
一、 细节无声,教育有慧
教育是一门心灵的艺术,教育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错误直到改正错误。当然这需要我们具备明察秋毫的洞悉力和随机应变的教育智慧。课堂的精彩缘于课堂的教育智慧。当我们站在讲台上心中只有教案的时候,无数精彩便在无意间流失了。真正的教育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教育!师中有生,心中有爱。往往是你不经意的一个举动,一个笑容,一个眼神,虽无声,却充满爱心,充满鼓励。这样的细节教育或许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二年级一次公开课上,课文《可贵的沉默》,写了爸爸妈妈都记住自己孩子的生日,而且还准备了生日礼物。我问学生:“爸爸妈妈是怎么给你过生日的?”孩子们顿时来了兴趣,兴奋起来,有的开始说起话来,有的高高地举起了手,嘴里不停地喊着“我来、我来......”还有的干脆转到座位后面跟别人大声地讨论起来。本来平静的课堂一下子活跃了,我正担心,这么乱七八糟的局面如何控制呢?平常,当课堂上遇到以上这种情况的时候,我的做法是拉开嗓门以高制高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可这时,我沉思一下,然后对学生说:“这么多孩子想说,那请大家在小组内说给小组成员听。”不一会儿,我又说:“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请举手。”这句话还真灵验,话音刚落,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兴奋的孩子们一下沉默了。虽然没按照教案上来,但这样却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教育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一厢情愿地牵制学生,也不是用权威去压制学生,而要审时度势,启发诱导,在“无声”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教育。其实,教育的艺术就体现在敏锐地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如果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细节被注意、被发觉,那么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美丽、更迷人。
二、细节无痕,教育有情
教育的本质是激励。如果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能达到激励学生上进的目的的话,那这样的教育手段便是有效的。而最高明的教育手段便是那种“无痕”却“有情”的教育。教育工作者要讲究滋物细无声;又要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使学生得到熏陶。积极提倡以人为本,从细微处入手,通过点点滴滴无声的教育,对于开创德育工作的春天,有着重要的意义。
黄翔宇是我班出了名的调皮大王。刚接手三(1)班时,一次,我利用大课间活动这个间隙去了解学生的课间活动情况。黄翔宇在教室里“大闹天宫”。当时我很生气,但我还是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先制止这种行为,但没有批评喝斥,只是讓他到我办公室。在了解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学生仍然隐藏着良好品质:能按时到指定地点是一种良好品质,应受表扬;能听从制止,过失并未发展也是良好品质,该表扬;发生过失行为的缘由是有正义感,这又是良好品质,更该表扬;承认错误更是良好品质,还要表扬……当黄翔宇同学听完时哭了,并主动承认了错误。有一天上午放学时,我到办公室迟了,门被锁上了,天哪,我家里的钥匙放在里面,怎么办呢?正在我不知所措时,身后响起清脆的声音“老师,我帮你!”原来是黄翔宇,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竹竿,敏捷地爬到窗台上为我钓起钥匙来。于是,我边表扬他边对他说:“谢谢你帮了我一个大忙。”下午我在全班表扬了他,班里响起热烈的掌声,他脸红红的,终于得到了本学期的第一次真正的表扬和肯定!
一次表扬对别的孩子而言实在没什么,但对于一个从未真正受到老师表扬的孩子而言,无疑是一次震撼;一阵掌声对一向都被老师关注的学生而言不屑一顾;但对于一个一直都处在被遗忘的角落的“差生”而言,无疑是一次自尊被激发、自信被唤起、自爱被肯定的催化剂。难怪,我每天课间去看他时,他总会骄傲地说“今天某某老师表扬了我。”在我眼里,这就是他的进步,怎能不把掌声送给他呢?我们只要敏锐地发现学生一丁点细节,耐心地扣问,静静地倾听,深入地挖掘,在细节上作文章,于细微之处见本真。
三、 细节无语,教育有爱
教师不但教给孩子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做人。作为一位小学教师更应如此。要拥有一颗真爱孩子的心。把爱植于教育之中,爱的力量是无穷。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若教师能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也便更容易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热爱。
李自强是我班的学生。原本活泼开朗的他在父母闹离婚期间表现出了极其反常的举动:他常会发呆、走神,出现了好几次“没带作业,”看见老师总是躲闪。虽然有时跟同学在一起时显得很开心、很若无其事的样子。作为他的语文老师,我在他的日记本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妈妈你在哪里?快回来吧!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来接,可是我没有。今天,王老师拉着我过马路还送我回家…… ”看到这段话。我的心猛的一震,家庭不幸的孩子往往对老师的关爱有一种特别的渴望。师爱虽不能代替父爱和母爱,但至少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情和暖意。老师一个不经意的举动触动了一颗敏感的心。那是一颗害怕失去爱又渴望得到爱的易碎的心。一旦孩子有了爱的感觉,能意识到世间不只有父爱母爱,还有师爱,友爱,情爱,那么,爱的迁移会淡化可能失去爱的害怕心理,“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教给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
细节无声,无痕,无语,教育却有慧,有情,有爱。教师唯有具备一颗慧心,拥有一片真情,付出一点真爱,才能发现一个个细节中蕴含的教育真谛,让教育演绎出迷人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