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着眼于细微处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rence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过程是一个知行统一、情意结合的过程。教育细节是教育过程中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一些小小的细节,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教育细节;教师的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次表扬也都有可能演绎出精彩的教育。细节的教育来自于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引导。只要我们能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
  一、 细节无声,教育有慧
  教育是一门心灵的艺术,教育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错误直到改正错误。当然这需要我们具备明察秋毫的洞悉力和随机应变的教育智慧。课堂的精彩缘于课堂的教育智慧。当我们站在讲台上心中只有教案的时候,无数精彩便在无意间流失了。真正的教育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教育!师中有生,心中有爱。往往是你不经意的一个举动,一个笑容,一个眼神,虽无声,却充满爱心,充满鼓励。这样的细节教育或许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二年级一次公开课上,课文《可贵的沉默》,写了爸爸妈妈都记住自己孩子的生日,而且还准备了生日礼物。我问学生:“爸爸妈妈是怎么给你过生日的?”孩子们顿时来了兴趣,兴奋起来,有的开始说起话来,有的高高地举起了手,嘴里不停地喊着“我来、我来......”还有的干脆转到座位后面跟别人大声地讨论起来。本来平静的课堂一下子活跃了,我正担心,这么乱七八糟的局面如何控制呢?平常,当课堂上遇到以上这种情况的时候,我的做法是拉开嗓门以高制高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可这时,我沉思一下,然后对学生说:“这么多孩子想说,那请大家在小组内说给小组成员听。”不一会儿,我又说:“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请举手。”这句话还真灵验,话音刚落,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兴奋的孩子们一下沉默了。虽然没按照教案上来,但这样却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教育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一厢情愿地牵制学生,也不是用权威去压制学生,而要审时度势,启发诱导,在“无声”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教育。其实,教育的艺术就体现在敏锐地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如果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细节被注意、被发觉,那么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美丽、更迷人。
  二、细节无痕,教育有情
  教育的本质是激励。如果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能达到激励学生上进的目的的话,那这样的教育手段便是有效的。而最高明的教育手段便是那种“无痕”却“有情”的教育。教育工作者要讲究滋物细无声;又要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使学生得到熏陶。积极提倡以人为本,从细微处入手,通过点点滴滴无声的教育,对于开创德育工作的春天,有着重要的意义。
  黄翔宇是我班出了名的调皮大王。刚接手三(1)班时,一次,我利用大课间活动这个间隙去了解学生的课间活动情况。黄翔宇在教室里“大闹天宫”。当时我很生气,但我还是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先制止这种行为,但没有批评喝斥,只是讓他到我办公室。在了解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学生仍然隐藏着良好品质:能按时到指定地点是一种良好品质,应受表扬;能听从制止,过失并未发展也是良好品质,该表扬;发生过失行为的缘由是有正义感,这又是良好品质,更该表扬;承认错误更是良好品质,还要表扬……当黄翔宇同学听完时哭了,并主动承认了错误。有一天上午放学时,我到办公室迟了,门被锁上了,天哪,我家里的钥匙放在里面,怎么办呢?正在我不知所措时,身后响起清脆的声音“老师,我帮你!”原来是黄翔宇,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竹竿,敏捷地爬到窗台上为我钓起钥匙来。于是,我边表扬他边对他说:“谢谢你帮了我一个大忙。”下午我在全班表扬了他,班里响起热烈的掌声,他脸红红的,终于得到了本学期的第一次真正的表扬和肯定!
  一次表扬对别的孩子而言实在没什么,但对于一个从未真正受到老师表扬的孩子而言,无疑是一次震撼;一阵掌声对一向都被老师关注的学生而言不屑一顾;但对于一个一直都处在被遗忘的角落的“差生”而言,无疑是一次自尊被激发、自信被唤起、自爱被肯定的催化剂。难怪,我每天课间去看他时,他总会骄傲地说“今天某某老师表扬了我。”在我眼里,这就是他的进步,怎能不把掌声送给他呢?我们只要敏锐地发现学生一丁点细节,耐心地扣问,静静地倾听,深入地挖掘,在细节上作文章,于细微之处见本真。
  三、 细节无语,教育有爱
  教师不但教给孩子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做人。作为一位小学教师更应如此。要拥有一颗真爱孩子的心。把爱植于教育之中,爱的力量是无穷。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若教师能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也便更容易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热爱。
  李自强是我班的学生。原本活泼开朗的他在父母闹离婚期间表现出了极其反常的举动:他常会发呆、走神,出现了好几次“没带作业,”看见老师总是躲闪。虽然有时跟同学在一起时显得很开心、很若无其事的样子。作为他的语文老师,我在他的日记本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妈妈你在哪里?快回来吧!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来接,可是我没有。今天,王老师拉着我过马路还送我回家…… ”看到这段话。我的心猛的一震,家庭不幸的孩子往往对老师的关爱有一种特别的渴望。师爱虽不能代替父爱和母爱,但至少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情和暖意。老师一个不经意的举动触动了一颗敏感的心。那是一颗害怕失去爱又渴望得到爱的易碎的心。一旦孩子有了爱的感觉,能意识到世间不只有父爱母爱,还有师爱,友爱,情爱,那么,爱的迁移会淡化可能失去爱的害怕心理,“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教给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
  细节无声,无痕,无语,教育却有慧,有情,有爱。教师唯有具备一颗慧心,拥有一片真情,付出一点真爱,才能发现一个个细节中蕴含的教育真谛,让教育演绎出迷人的精彩!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笔者就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了阐述。创设自主学习情境采用启发式教育在教学课堂上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在化学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  关键词: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营造课堂氛围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今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教育的趋势。今后化学教学将更注重于培养学生、发展学生广泛的化学能力,它不仅包括理解和运用化学概念和方法,正确地进行化学实验,准确有效地
借助于音乐的教育、审美、娱乐三大功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
群众文化建设的目标正是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实践中实现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进步。本文探讨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
家住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头条的李大娘,今年75岁,有糖尿病病史近20年,而且曾患有脑梗塞。2001年1月发现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自述食欲不振,夜尿多,皮肤瘙痒,腰酸腿痛抽筋,查快速
杨柳坪学校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境内的一所学校。地处民族地区,以藏族学生为主。学生基础差,提问的习惯养成性差。我作为民族地区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自己责任重大。
《尚书》是我国较早的历史文献,在经过数千年的传抄后产生了诸多异文,对异文的整理和研究有助于揭示其用字规律,反映其语言实际面貌。本文对“夫子”“有戮”二词谈些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