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妈妈的后院班底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s2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刚生产完的职业妈妈,我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境:好不容易从网上订来70元一只的柴鸡,因为保姆敞着砂锅大火沸煮,汤干了,肉老了。你跟她说这么做不对,她辩解你就是这样教她炖鲫鱼汤的。你想想算了,让她把鸡丝拆下来炒绿豆芽吧,结果你吃到嘴里的全是细骨头。她说她觉得有,必要把肉全拆下来,哪怕最难拆的鸡块……你可以不在鸡丝里面挑骨头,但这样的“常有理”阿姨你敢让她给宝宝做辅食么?
  组织和培养一个“母婴后院班底”实在很重要,丈夫当然是最有培养价值的帮手,但哪个公司肯给新爸爸三个月的产假?而且丈夫上班再累,遇上好碟还是能熬夜,甚至打起电玩也觉得释放压力,可宝宝一哭,他却千呼万唤醒不来……
  不惜余力肯照料你的肯定是娘家人,替你代的劳、替你做的主也合乎心意。只是娘家人也分有育儿经验和没有育儿经验的,爱做家务和不爱做家务的。尽管心疼你,但改变她一生的习惯是不可能的。对于已经出嫁的女人来讲,把娘家人接过来同住的时间很难久长,不是娘家人有客居心态,就是丈夫会感到不适。
  而婆家人尽管会有神圣的使命感哺育她的后代,但你不能经常指出一些问题,对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婆婆来讲,非常不愿意承认在婴儿喂养上出了什么问题,她们会质疑没有生育经验的你和有权威经验的书本。明理的妈妈应该懂得,宝宝难缠时你该挺身而出,宝宝情绪好时再交给老人含饴弄孙,如果因此换得婆婆尊重媳妇的喂养习惯已该惜福。
  月嫂的诸多技能确实是全家总动员也做不好的,但有些月嫂为了抬高自己的工作形象,总把宝宝不明原因的啼哭都往新妈妈身上推。比如粗鲁地捏一捏你的乳房,告诉你说宝宝哭或不拉屎是因为你的奶不足,没能射出来(多少新妈妈为此没能闯过树立信心增加产奶量这一关)。拿完几个月高薪后另觅人家,宝宝的啼哭以及睡眠的习惯却被她养成了不利的模式。育儿嫂足够的力气和技巧,能举起和抱着越來越沉的宝宝,追着宝宝练步或骑车也不会喊累。可是她们拒绝看护月龄小的宝宝,以擅长开发儿童智力自诩。但她们独自操作小家电和做辅食的步骤,顽固的乡村劳动经验往往就令她们记不清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果碰上的又是害怕认错、惯会掩饰的人,怎能安心把家交给她自己去上班?
  住家保姆的好处是工资比前两种低,在给别人带孩子方面是一张白纸,可以由你灌输方法。然而不是每种性格的保姆都愿意按你的要求学习先进育婴方法,怕就怕她总是好心办错事。
  当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权衡以上利弊后,如果都没能组织出一个“好班底”也别动气,别让产后抑郁症袭击自己。告诉你一个最简单的通用原则: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新生宝宝身上,而是多放些注意力在妈妈的身体将养上、在家务琐事的监管督办上。妈妈吃好、睡好、操的心少了,奶水自然就好了,宝宝的粮袋子满了,脾气、性情一好,还会不好带吗?
其他文献
男人在表达爱的需要时从不含糊。而女人的想法则比较麻烦。需要被照顾和呵护。    “我太需要你了,太爱你了。”男的这么掏心掏肺地表白。  “如果我满足了你全部的需要,你对我的爱还会那么强烈吗?所以,我只会给你更多需要,而不会给你满足。”女的一针见血点了对方的死穴。  以上对白,男女双方都说了心里话,但是,他们显然存在着某种误会。  在男人看來,“被需要”是一种至高的褒扬,一个男人如果时时感到受人需要
期刊
刺激达成就可以了,以后孩子会自己做选择。    儿童智力需要一个缓慢的对环境的自适应过程,很多家庭心急火燎地帮助孩子拔高语言的读写算能力,小时候是能凸现出自己孩子的优势,但这是一种伪智力,是父母智慧被叠加的结果。智力成长也跟建筑一样,地基的结实不仅仅看水泥多少,还要看你混合的基质。研究证明,孩子感知世界的能力在没有学习母语时,是敏锐和自由的。一旦学会母语,开始有母语思维,很多感知能力就退化了,孩子
期刊
对很多人而言,离婚是个破碎的经验,必须把所有的碎片捡拾起来才能继续走下去。這个阶段常会有很深的绝望、失望、报复、无望与无助。没错,它是痛苦的,但“痛苦”让我们知道内在的某些地方需要治疗。你可以利用它激励自己成长。  最重要的,是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找到全新的人生方向。  在这里,布鲁斯·费雪博士提供了一个非常务实的架构,帮助你检视离婚后的心路历程,并在这样的检视中恢复自信,重建自我。    恐惧 
期刊
个人的命运往往以一种被动的、妥协的方式被生活与环境席卷和裹挟,它陈述着“宿命”的不可抗力。    四个未婚的表侄女    草鸡,农村家家都会养几只,很少专门喂粮食,院子里的草籽、土里的小虫子、墙角的小草都是它们的口粮。生蛋却很勤,基本能保证一天一个,蛋可以吃也可以攒了卖。到生不了蛋时就没有价值了。肉太老了,只能在有人做月子时杀了熬汤,说这样的老母鸡,营养价值高,大补。  草鸡跟龙本是八竿子也打不着
期刊
小抱怨是不可避免的事,可他们每天还是很开心,有情天便是喜洋洋。    大小孩    傍晚,太阳已经落下了,可天仍然很亮,小区里都是牵着宠物散步的男女。庄哈佛站在他家的阳台上,一边抽烟—边拿着一架儿童望远镜四下了望,嘴里哼着小调。然后,他的镜头内出现了三张熟悉的脸——何耶鲁,赵普林,李布朗——曾经风靡南开中学足球场的“常春藤联盟”都齐了。庄哈佛转身回房,迅速地倒了杯凉水,奔向阳台。此时,那三人已经走
期刊
老婆和老妈英雄识英雄,联手买嫁妆,价杀得老板落花流水。    我亲爱的老妈讨价还价的本领,真是一流。好比一件五百元定价的衬衫,她煞有其事拿起来看看式样,摸摸质料,开口一杀就是二百五。  “什么?”老板一定一愣,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然后一场拉锯战就开始了。先是笼络关系,问问三姑六婆的侄子的表妹是不是老板的亲戚?然后是盘古开天似的上天下地,偶尔挑剔一下毛病,威胁利诱,然后又是作势不买,磨蹭不断。好好的
期刊
很多理财“大”事,是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行动的。    爸爸妈妈商量家庭理财事宜当然是天经地义。但有很多理财“大”事,是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行动的。    第1件理财事:和孩子一起去上早教理财课(3-5岁)    3岁的孩子能够知道“买”是怎么一件事;4岁的孩子能够辨认出不同钞票的面值;6歲的孩子懂得将不同币值的钞票累加出他想要的那个数字,这就是理财。  现在流行的蒙氏早教,通过模拟游戏买卖行为培养孩
期刊
让孩子学习争吵    你相信么,当父母意见不合的时候,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父母争吵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美国专家的研究发现: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并不是什么坏事儿。关键是要吵出“水平”。  虽然传统观点认为,如果儿童经常看到父母争吵,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但一项发表在儿童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儿童可能会受益于他们的父母通过争吵解决问题的过程。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帕特里克戴维
期刊
一个大龄青年,在孤独无聊的日子里,除了相亲,还能从事什么符合大众期望的活动呢?    二丫头    一切与相亲有关的故事都发生在青岛。  硕士毕业,黄花半鲜,绿叶蹙眉,娶媳妇成为当务之急。环顾周遭,娥眉寥寥;拔剑四顾,樱杏有主。正惶惑,正思忖天涯的芳草你在哪里?没想到有人找上门来了。  来者是教研室的同事A。老A那天溜达到实验室,意志坚定地邀请我晚上去他家坐坐。此前我跟A同事没来往、没交道,没来由
期刊
巧妙的暗示  艾 家    暗示,是无声的教育。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好。”  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如果孩子爱说话,大人撅撅嘴;孩子做小动作,家长招招手;孩子打瞌睡,老师敲敲桌子,这些都能帮助孩子克服缺点。暗示,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下面几种情景暗示能在你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所帮助。  1眼神暗示  吃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