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环境监测管理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当期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措施
一、环境监测管理概述
作为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环境监测管理对环境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它为环境污染调查、事故界定、纠纷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来源和依据。当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环境监测管理的主要内容
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内容,例如,按照环境要素的不同可以将环境监测管理分为大气、水、噪声等环境监测管理,依据监测的类型可以将其划分为污染源、环境质量监测管理等内容。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监测内容。
(1)监测技术管理。这是依据监测管理的工作性质进行划分的,与之相关的内容还有监测计划管理、监测质量管理等内容。监测技术管理,是在监测过程中,根据监测的任务和目标,通过制定监测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等一系列技术管理工作,实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2)监测数据管理。按照监测过程进行划分,可以将监测管理划分为监测点位管理、监测数据管理等内容,其中,监测数据管理非常重要,它需要将所获取的各种数据运用概率、数理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取舍,并结合样本情况,确定数据的准确程度。
2.环境监测管理的特点
环境监测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环境活动规律的工作,注重定量、定性分析,有着以下特点:
第一,明确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性主要体现在环境监测管理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都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宏观上要实现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提高其为环境管理决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微观上要实现监测数据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强烈的对比性,还要保证数据全面、准确。
第二,复杂的整体性。环境监测管理由各个环节工作综合而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更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因为每一个环节之间既是单独存在的,又是与其他环节密切联系的。
第三,可划分的层次性。环境监测管理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个层次,例如,按照环境监测管理的目的对其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研究性、监视性、特定性三类监测管理层次,其中,研究性监测管理主要研究污染活动规律,确定其对人类、生物的危害程度;监测性环境监测管理对环境的中污染因素进行监控,监控其现状和变化发展趋势;特定性环境监测管理较为随机,为特定事项而作,例如为某个突出事件的应急所做的监测。
第四,持续的动态性。环境不是静止的、不变的,而是动态的,持续变化着的,这就要求与之相关的环境监测管理同样是动态的,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监测管理目标、内容的改变以保证监测的准确、科学。
二、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当前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现状来看,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还不能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其有以下突出表现:
(1)经费不足。环境监测管理是一项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工作,需要高精尖的技术设备和高素质的人才支撑,需要当地财政给予大力支持、大力投入,但是,结合前期的调研来看,很多地方的财政对此项工作投入不足,甚至一些地方未将此项工作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经费上的不足,造成监测器材、设备不足,有些仅仅能开展日常工作,还有一些连基本的监测能力都打不到。这些都造成环境监测管理先天不足,基础不牢。
(2)人才缺乏。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由于监测管理部门为事业单位,其在人事自主权上受限,一方面他们要按照上级安排,安置军转干部,另一方面,所需要的专业型的技术型人才却无法进来。第二,专业技术人员断层。同样受编制影响,监测管理部门多年来未引进新人员,关键岗位的优秀人才被提拔到领导岗位,造成关键岗位人才年龄老化、无法适应岗位要求等情况,甚至出现因缺乏骨干人员,新购置的设备无人会进行操作等情况。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监测的项目在逐日增加,监测范围和频次同样在大幅增加,而实际从事监测的人员却增加甚微,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人员减少的现象。
(3)质量不高。目前,从人工取样到在实验室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形成监测报告这一过程中,往往得出来的结果是许多天前的数据,而现在的情况、数据已经发生改变了,数据实效性不强,存在滞后性。同时,监测频率不高,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环境定期监测为每年进行四次,每次一到两天,无法准确、及时反映环境的即时状况和环境污染变化趋势,无法适应当前对于环境保护的新要求。
三、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措施
鉴于当前环境监测管理的现状,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1)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保护、爱护环境已成为人的共识,但这只是环境保护的第一步,环保工作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还需要将环保的理念真正践行到实践中去。所以,环境监测管理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给予其大力支持,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首先,政府要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对环境监测管理给予支持,优先保证其发展,其次,财政要加大对环境监测管理的投入,保证其正常运行,发挥其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的重要作用。
(2)加强监测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管理人才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监测质量的保证。一方面,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专业人才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要注重内部挖潜,培养关键岗位技术人才,加强培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以老带新,及时更新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3)进一步完善监测质量体系建设。要加快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建设的进程,设置环境自动监测站建设,使监测自动化、智能化。同时,严把质控关,加大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力度,制定相关工作制度、考核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抽查工作,全面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彭刚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6
[2]陆刚.新形势下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3]王全梅.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
作者简介:
陈轲(1983~ ),河南泌阳人,河南省环境监控中心工作,主要研究环境监控与废气污染防治。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措施
一、环境监测管理概述
作为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环境监测管理对环境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它为环境污染调查、事故界定、纠纷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来源和依据。当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环境监测管理的主要内容
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内容,例如,按照环境要素的不同可以将环境监测管理分为大气、水、噪声等环境监测管理,依据监测的类型可以将其划分为污染源、环境质量监测管理等内容。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监测内容。
(1)监测技术管理。这是依据监测管理的工作性质进行划分的,与之相关的内容还有监测计划管理、监测质量管理等内容。监测技术管理,是在监测过程中,根据监测的任务和目标,通过制定监测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等一系列技术管理工作,实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2)监测数据管理。按照监测过程进行划分,可以将监测管理划分为监测点位管理、监测数据管理等内容,其中,监测数据管理非常重要,它需要将所获取的各种数据运用概率、数理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取舍,并结合样本情况,确定数据的准确程度。
2.环境监测管理的特点
环境监测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环境活动规律的工作,注重定量、定性分析,有着以下特点:
第一,明确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性主要体现在环境监测管理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都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宏观上要实现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提高其为环境管理决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微观上要实现监测数据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强烈的对比性,还要保证数据全面、准确。
第二,复杂的整体性。环境监测管理由各个环节工作综合而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更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因为每一个环节之间既是单独存在的,又是与其他环节密切联系的。
第三,可划分的层次性。环境监测管理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个层次,例如,按照环境监测管理的目的对其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研究性、监视性、特定性三类监测管理层次,其中,研究性监测管理主要研究污染活动规律,确定其对人类、生物的危害程度;监测性环境监测管理对环境的中污染因素进行监控,监控其现状和变化发展趋势;特定性环境监测管理较为随机,为特定事项而作,例如为某个突出事件的应急所做的监测。
第四,持续的动态性。环境不是静止的、不变的,而是动态的,持续变化着的,这就要求与之相关的环境监测管理同样是动态的,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监测管理目标、内容的改变以保证监测的准确、科学。
二、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当前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现状来看,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还不能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其有以下突出表现:
(1)经费不足。环境监测管理是一项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工作,需要高精尖的技术设备和高素质的人才支撑,需要当地财政给予大力支持、大力投入,但是,结合前期的调研来看,很多地方的财政对此项工作投入不足,甚至一些地方未将此项工作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经费上的不足,造成监测器材、设备不足,有些仅仅能开展日常工作,还有一些连基本的监测能力都打不到。这些都造成环境监测管理先天不足,基础不牢。
(2)人才缺乏。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由于监测管理部门为事业单位,其在人事自主权上受限,一方面他们要按照上级安排,安置军转干部,另一方面,所需要的专业型的技术型人才却无法进来。第二,专业技术人员断层。同样受编制影响,监测管理部门多年来未引进新人员,关键岗位的优秀人才被提拔到领导岗位,造成关键岗位人才年龄老化、无法适应岗位要求等情况,甚至出现因缺乏骨干人员,新购置的设备无人会进行操作等情况。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监测的项目在逐日增加,监测范围和频次同样在大幅增加,而实际从事监测的人员却增加甚微,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人员减少的现象。
(3)质量不高。目前,从人工取样到在实验室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形成监测报告这一过程中,往往得出来的结果是许多天前的数据,而现在的情况、数据已经发生改变了,数据实效性不强,存在滞后性。同时,监测频率不高,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环境定期监测为每年进行四次,每次一到两天,无法准确、及时反映环境的即时状况和环境污染变化趋势,无法适应当前对于环境保护的新要求。
三、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措施
鉴于当前环境监测管理的现状,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1)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保护、爱护环境已成为人的共识,但这只是环境保护的第一步,环保工作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还需要将环保的理念真正践行到实践中去。所以,环境监测管理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给予其大力支持,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首先,政府要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对环境监测管理给予支持,优先保证其发展,其次,财政要加大对环境监测管理的投入,保证其正常运行,发挥其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的重要作用。
(2)加强监测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管理人才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监测质量的保证。一方面,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专业人才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要注重内部挖潜,培养关键岗位技术人才,加强培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以老带新,及时更新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3)进一步完善监测质量体系建设。要加快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建设的进程,设置环境自动监测站建设,使监测自动化、智能化。同时,严把质控关,加大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力度,制定相关工作制度、考核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抽查工作,全面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彭刚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6
[2]陆刚.新形势下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3]王全梅.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
作者简介:
陈轲(1983~ ),河南泌阳人,河南省环境监控中心工作,主要研究环境监控与废气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