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理论”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33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尝试教学理论的提出给“课堂教学模式”来了一次彻底性的颠覆,真正把新教育,新课堂落实了下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提了几十年,但都没真正落到实处,还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把学生当成了一个“容器”不断地往里面“塞”东西——知识、方法、思想,这样被动地吸取往往都只能是事倍功半。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和探索的问题。尝试不断地去践行“尝试教学理论”,不断地在实践、总结、反思中把尝试教学理论和我们的学科教学良好结合。
  作为一名有十几年教学经历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也在不断地思想一个问题——“尝试教学理论”能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吗?答案是肯定的。先学后教,先练后导,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都是尝试教学的理论精髓所在,根据学生已有的计算机知识结构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情况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创设也就是尝试教学理论的运用。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进入了每一个家庭,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在教学《计算机的组成》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在课前我就对学生进行了一个了解,了解到基本上每个孩子家里都有计算机、平板电脑等信息化设备,这样的情况教师就不能再按教材一个个地去讲计算机的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这些内容,这样的话,由于学生已经了解甚至已经达到了熟练使用这些计算机的能力,那么在学习时学生就会对老师所教学的内容感到乏味,导致課堂上就只能是老师的“一言堂”。根据这些课前的了解,就必须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结构和教学形式,让学生能感到耳目一新,这需要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去进行教学形式的一个创设,从而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共鸣。从尝试教学理论中我获得了灵感,我大胆地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我是这样进行这一堂课教学的。
  第一,我让每一孩子都做一回小老师,把自己对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硬件)的认识在组内进行交流,形成组内总结性材料。
  第二,组内交流结束,各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进行汇报,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各小组总结的材料。
  第三,汇报结束,我向孩子们提出了这样的思考问题——总结汇报的材料中还有遗漏吗?全班进行交流,同学们很踊跃,大家都想展示自己对计算机有更多的了解。
  第四,最后老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计算机的组成主要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外设还包括有: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手写笔等。
  这节课孩子们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每个孩子都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大家积极而踊跃,这次尝试让我感受到了邱老师“先学后教”这一理论对孩子学习主动性的具大影响,它让我们信息技术课堂也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堂。
  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是尝试教育理论给教师指出的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只有变才能“通”,只有变才能“活”。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首先需要从思想上改变教师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不再搞“一言堂”,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教育的“听众”。其次,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是进行学习上的指导跟调控,真正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尝试教育中心思想进行落实。再次,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的小展示、大展示反映出的问题进行重难点分析、讲解,对学生起到的解惑的作用。尝试教育理论不仅仅停留在文字上的理论,它是得到了无数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对课堂教学的一次巨大的变革,给一线教师提供了行动的指南。让我们迎着课改的春风,在邱学华老师的伟大理论的指引下把新教育做好、做实,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吹遍布全国各地,也吹进了偏远的大山。课程改革对于山村教师来说简直是个“稀客”。山村的教师捧着崭新的课本,心中茫然了,如何将这次“革命”进行到底?只觉肩上的担子沉沉的。但也不能放弃啊!路,再难,也得走下去。  眼前的这担子如何挑起,还得审视一下所面临的问题。山村小学里寥寥无几的老师还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师范毕业生,还有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进了
期刊
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一件千变万化的“艺术品”,它并非时时都会按照预设顺利进行。氛围在变,教师在变,学生在变,环境在变,时间也在变,因此,课堂要井然有序,教师组织课堂秩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的态度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上课进程中发生的细微变化,并运用教育机制随时调控教学,使课堂教学顺利、有效的进行,否则就无法驾驭课堂。  一、巧用肢体动作  实践表明,教师的一些肢体
期刊
记得以前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干什么身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而自从2008年体质监测以来,学生监测的成绩情况每况愈下。体育课中学生猝死、生病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生活,也给我们广大体育教师敲响了警钟。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技能和知识。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
期刊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有人说:教师是社会道德风尚的倡导者和先行者,教师是春蚕,直到抽尽最后一根丝;教师是蜡烛,直到发出最后一片光。十年前,怀揣着美丽的梦想,我踏上这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旅。漫漫长路,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十三年的辛勤耕耘,十三年的默默守望,使我深深的喜爱着教师这一平凡而充实的职业。  
期刊
新教育下的课堂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实验课教学更是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并且要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想参与、敢参与、会参与、善参与的热情,使学生感受、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所有学生能主动地、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中感受成长的快乐和幸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就谈一下在生物实验课堂教
期刊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初中学生在物理课中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受到观察、实验的初步训练,这对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组织好初中物理教学呢?  一、 培养兴趣、激发情感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果能针对学生好奇心极强的心理特点,利用初中物理形象、直观、定性多、定量少、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培养浓厚的兴趣,激发丰富的情感,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大幅度提高。  第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现行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优势,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新课程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学会探究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是认知性学习
期刊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年龄大约为9~10岁,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其思维方式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关键阶段,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一、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意义  (一)丰富知识内容  一是数域与数位不断扩展,相应地不同数域内运算法则也发生变化,但都以低年级所
期刊
在素质教育形式下,人们谈“罚”色变,一提到罚,人们往往与体罚挂钩,认为是违反教育规律的,是侵犯人权的,似乎教育就是万能的,通过表扬奖励可以感化所有学生。  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它离不开管束,它既不能光靠那些苍白无力的说教,也不能异化为扭曲的暴力教育。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如何进行批评、教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含有技巧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以极大的热情真诚地
期刊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探究,通过实践体验艺术的要素,提高艺术审美力和创造表现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精心营造教学情境,渗透教育意图,富有美感和活力,充满智慧和童趣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充分活动,是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灵性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孩子天生蕴藏着创造的能力。细心观察会发现,孩子们在愉悦、有趣、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