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与建构主义等学习与教学理论的发展相适应,网络环境下协作探究学习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之一。本文详细对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其特点、要素,并详细梳理了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要素间的关系,网络协作研究学习开展的一般模式,对教师开展网络协作探究学习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网络协作探究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界定
当前,与建构主义等学习与教学理论的发展相适应,协作探究学习成为人们所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所谓“协作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本位”代替传统的“课本本位”,以“主动探究”代替“被动接受”,学生以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教师则以一种“导演”的身份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协作探究学习实质上是基于问题解决活动进行的协同性知识建构,它以协作性的问题解决活动为主线,同时整合了其他的知识获取方式。协作探究学习实行以学生的知识探索活动为主、以协作学习为基本学习形式的教学策略,其主要目的在于运用结构化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建构知识。
笔者认为,网络协作探究学习就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探究学习,网络作为一种开放的信息环境,比传统教学更能支持灵活开放的探究活动,支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多向互动,有利于协作探究学习的实现。网络这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网络性、虚拟性的特点,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网络可以使学习者实现范围更广、质量更高的协作学习,分组也更为灵活,因此可以说网络在协作探究学习上具备了更多的潜在优势,可以为这种学习活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二、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特点
1.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
协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者都是一个独立的具有自主性的个体,是处于发展中的、富有潜力的、整体性的人,是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协作学习鼓励各抒己见,而且每个人都对他人的学习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他人的意见做出客观的分析,容纳与己不同的意见,从而辩证全面地认识世界。
2.将学习过程看作交往过程
学习过程是一种信息交流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各种媒介(口头语言、书信、电子通讯手段等)进行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程中,参与者结成了多边多向的人际关系网络,在这个网络体系中,认知与交往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际关系在教学中的隐性促进作用是协作学习特别关注的,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在学习中交往。
3.学习过程中师生是平等的主体
协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网络学习环境,教师不见得比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资源,而且网络的隔离性也免除了面对面带来的诸多压力。在这样的“虚拟社会”中,可以平等对话,不用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学生也不用“惧怕”会触犯教师的权威地位。这样对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更加有效。
4.情境创设非常重要
探究学习得以展开应该有激发讨论的矛盾和问题,仅仅用言语描述的问题往往过于平面化,所以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协作探究学习开始的引子。
5.协作探究学习强调整体学习效果
网上教师可以按照某种标准将学习者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共同目标的设置即探究主题的解决来保证和促进学习的互助、协作气氛,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来评价每个成员的成绩,所以协作小组中的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学习。
三、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基本要素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网络协作探究学习作为教学过程的系统之一,同样也是一个系统,由若干个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结构,产生不同的功能。在分析相关参考资料后,笔者推导出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七个基本组成要素,即学习者个体,协作探究小组,协作探究主题、协作探究环境、协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和协作探究活动效果、指导者。
1.学习者个体
学习者个体是构成协作探究学习小组的基本组成单位。学习者个体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影响着协作探究学习,反之亦然。其中智力因素的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其基本要素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除了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外,还包括学习者个体的协作探究技能和信息素养。这两者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协作探究学习的开展。一般采用互补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协作探究学习的效果。
2.协作探究小组(学习共同体)
协作探究小组是网络协作探究学习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协作探究活动都是在一个小组中进行的,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创建基于网络的活跃的学习小组。协作探究小组可以由学习者自发划定,也可以由教师指定,他们在不同的地域,以不同的文化背景参与到学习中来,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划分方式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协作探究学习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小组的划分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人数以4~6人为宜。有研究表明,为了保证协作小组的异质性,最好是由教师在分析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参与指导分组,避免学生自由组合分组。
3.协作探究主题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和关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确定一个探究问题和若干子课题。此处的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答案是开放性的并且可以引发探究活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引起一些新问题。教师提出有意义、有针对性的问题能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问题不能是深不可测的,要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科学知识来解决,这里的问题可以来源于学生、教师、教材、网络或其他资源途径,笔者建议问题的选取最好来源于课本学习内容。 4.协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几乎所有的学习策略都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开展学习活动过程中赖以持续下去的情况和条件。协作探究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协作学习教学的组织环境、空间环境、硬件环境和资源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协作探究学习成员的组织结构,包括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任务的分配等;空间环境是指协作探究学习的场所,如班级课堂、互联网环境等;硬件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使用的硬件条件,如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学习、网络探究性学习等;资源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利用的资源,如虚拟图书馆、互联网等。
具体到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就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造的、提供各种学习条件以支持个性化学习,并促进学习者合作交流,即完成学习任务的虚拟学习场所。在协作探究学习网站的学习中,学习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相互讨论、分析、辩论、质疑、评价,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小组提供了观察问题的不同视角,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反思,因而可以促进成员进行更高水平的思考。
5.协作探究学习的策略
为了很好支持、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基于网络的协作探究学习,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提供一些学习策略。很多学者都认为在协作探究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小组成员由于在目标、价值观、风格、兴趣、态度、资源等方面的差异,难免会产生冲突和争论。这些争论和冲突可能产生高度建设性的后果,也可能产生破坏性的后果。教师需要采取谨慎的处理方式,一定要注意成员的社会背景、心理特征等以促进协作探究活动的开展。
6.协作探究学习的效果
对协作探究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对成果的检验可以使学生从中找出错误推理并根据同一观察材料提出不同的可能的解决方案,从而可以使学生发现和引入新问题,加强已有的科学知识与学生提出的结论之间的联系。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讨论,比较各自的结果,或要学生将自己获取的知识与教师、教材提供的结论相比较,以便对自己的学习作出判断。这是为了保证学生在自己的结论与适合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评价作为一个激励机制,是协作探究学习中不可忽视的。
7.指导者
教师是整个协作探究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他在整个协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和指导都非常重要,教师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中解决不了或提出的新问题要给与及时指导和帮助上,还体现在对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管理、监控和协调上。教师要引导各小组的工作,及时提供反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提问和启发,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同时还要积极支持小组的合作,帮助小组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促进协作探究学习的继续开展。
四、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模型
在提取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系统的要素之后,利用ISM(解释结构模型)和计算机的帮助,最终构成把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用一个关系模型来表示,如图1所示。
图1 协作探究学习关系模型图
Fig.1 model relation diagram of Network Collaborativeand Inquiry Learning
从图1可以看出,学习者个体是引起整个系统变化的最根本原因;由个体组成的小组是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最基本单位;协作探究主题是整个学习活动的核心,整个学习围绕着主题开展;协作探究环境是学习活动赖以存在的条件和基础;协作探究学习的规则是整个学习活动得以开展的根本保证;协作探究效果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结果;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监控者和指导者,教师的监控作用、引导作用和协助作用贯穿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或忽略的。
五、小结
与建构主义等学习与教学理论的发展相适应,网络环境下协作探究学习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之一。笔者认为,网络凭借自身的诸多优势,可以为教育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充分恰当地利用网络空间和网络资源,构建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探究学习环境和资源,使学习者在其中可以有效地学习,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对于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应该体现其协作性和探究性的特点,通过设计学习资源认知工具,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动态课程组织结构,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同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协作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共同构建知识,深入思考,进行深层次的信息加工。上述分析论证了网络协作研究学习开展的一般模式,对教师开展网络协作探究学习有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陈珊,陈妙姬.网络环境下协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3 年第12 期(总第128 期)
[2]安晓飞,黄志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年10 月
[3]张建伟.《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9月.总200期
[4]赵建华.Web环境下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和方法[M].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2.10
[5]尹睿.《中小学基于专题的网络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J],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
(作者单位:1.云南师范大学 信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2.昆明医科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1)
关键词:网络协作探究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界定
当前,与建构主义等学习与教学理论的发展相适应,协作探究学习成为人们所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所谓“协作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本位”代替传统的“课本本位”,以“主动探究”代替“被动接受”,学生以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教师则以一种“导演”的身份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协作探究学习实质上是基于问题解决活动进行的协同性知识建构,它以协作性的问题解决活动为主线,同时整合了其他的知识获取方式。协作探究学习实行以学生的知识探索活动为主、以协作学习为基本学习形式的教学策略,其主要目的在于运用结构化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建构知识。
笔者认为,网络协作探究学习就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探究学习,网络作为一种开放的信息环境,比传统教学更能支持灵活开放的探究活动,支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多向互动,有利于协作探究学习的实现。网络这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网络性、虚拟性的特点,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网络可以使学习者实现范围更广、质量更高的协作学习,分组也更为灵活,因此可以说网络在协作探究学习上具备了更多的潜在优势,可以为这种学习活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二、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特点
1.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
协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者都是一个独立的具有自主性的个体,是处于发展中的、富有潜力的、整体性的人,是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协作学习鼓励各抒己见,而且每个人都对他人的学习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他人的意见做出客观的分析,容纳与己不同的意见,从而辩证全面地认识世界。
2.将学习过程看作交往过程
学习过程是一种信息交流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各种媒介(口头语言、书信、电子通讯手段等)进行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程中,参与者结成了多边多向的人际关系网络,在这个网络体系中,认知与交往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际关系在教学中的隐性促进作用是协作学习特别关注的,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在学习中交往。
3.学习过程中师生是平等的主体
协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网络学习环境,教师不见得比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资源,而且网络的隔离性也免除了面对面带来的诸多压力。在这样的“虚拟社会”中,可以平等对话,不用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学生也不用“惧怕”会触犯教师的权威地位。这样对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更加有效。
4.情境创设非常重要
探究学习得以展开应该有激发讨论的矛盾和问题,仅仅用言语描述的问题往往过于平面化,所以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协作探究学习开始的引子。
5.协作探究学习强调整体学习效果
网上教师可以按照某种标准将学习者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共同目标的设置即探究主题的解决来保证和促进学习的互助、协作气氛,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来评价每个成员的成绩,所以协作小组中的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学习。
三、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基本要素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网络协作探究学习作为教学过程的系统之一,同样也是一个系统,由若干个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结构,产生不同的功能。在分析相关参考资料后,笔者推导出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七个基本组成要素,即学习者个体,协作探究小组,协作探究主题、协作探究环境、协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和协作探究活动效果、指导者。
1.学习者个体
学习者个体是构成协作探究学习小组的基本组成单位。学习者个体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影响着协作探究学习,反之亦然。其中智力因素的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其基本要素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除了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外,还包括学习者个体的协作探究技能和信息素养。这两者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协作探究学习的开展。一般采用互补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协作探究学习的效果。
2.协作探究小组(学习共同体)
协作探究小组是网络协作探究学习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协作探究活动都是在一个小组中进行的,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创建基于网络的活跃的学习小组。协作探究小组可以由学习者自发划定,也可以由教师指定,他们在不同的地域,以不同的文化背景参与到学习中来,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划分方式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协作探究学习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小组的划分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人数以4~6人为宜。有研究表明,为了保证协作小组的异质性,最好是由教师在分析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参与指导分组,避免学生自由组合分组。
3.协作探究主题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和关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确定一个探究问题和若干子课题。此处的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答案是开放性的并且可以引发探究活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引起一些新问题。教师提出有意义、有针对性的问题能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问题不能是深不可测的,要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科学知识来解决,这里的问题可以来源于学生、教师、教材、网络或其他资源途径,笔者建议问题的选取最好来源于课本学习内容。 4.协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几乎所有的学习策略都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开展学习活动过程中赖以持续下去的情况和条件。协作探究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协作学习教学的组织环境、空间环境、硬件环境和资源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协作探究学习成员的组织结构,包括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任务的分配等;空间环境是指协作探究学习的场所,如班级课堂、互联网环境等;硬件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使用的硬件条件,如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学习、网络探究性学习等;资源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利用的资源,如虚拟图书馆、互联网等。
具体到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就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造的、提供各种学习条件以支持个性化学习,并促进学习者合作交流,即完成学习任务的虚拟学习场所。在协作探究学习网站的学习中,学习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相互讨论、分析、辩论、质疑、评价,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小组提供了观察问题的不同视角,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反思,因而可以促进成员进行更高水平的思考。
5.协作探究学习的策略
为了很好支持、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基于网络的协作探究学习,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提供一些学习策略。很多学者都认为在协作探究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小组成员由于在目标、价值观、风格、兴趣、态度、资源等方面的差异,难免会产生冲突和争论。这些争论和冲突可能产生高度建设性的后果,也可能产生破坏性的后果。教师需要采取谨慎的处理方式,一定要注意成员的社会背景、心理特征等以促进协作探究活动的开展。
6.协作探究学习的效果
对协作探究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对成果的检验可以使学生从中找出错误推理并根据同一观察材料提出不同的可能的解决方案,从而可以使学生发现和引入新问题,加强已有的科学知识与学生提出的结论之间的联系。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讨论,比较各自的结果,或要学生将自己获取的知识与教师、教材提供的结论相比较,以便对自己的学习作出判断。这是为了保证学生在自己的结论与适合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评价作为一个激励机制,是协作探究学习中不可忽视的。
7.指导者
教师是整个协作探究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他在整个协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和指导都非常重要,教师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中解决不了或提出的新问题要给与及时指导和帮助上,还体现在对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管理、监控和协调上。教师要引导各小组的工作,及时提供反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提问和启发,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同时还要积极支持小组的合作,帮助小组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促进协作探究学习的继续开展。
四、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模型
在提取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系统的要素之后,利用ISM(解释结构模型)和计算机的帮助,最终构成把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用一个关系模型来表示,如图1所示。
图1 协作探究学习关系模型图
Fig.1 model relation diagram of Network Collaborativeand Inquiry Learning
从图1可以看出,学习者个体是引起整个系统变化的最根本原因;由个体组成的小组是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最基本单位;协作探究主题是整个学习活动的核心,整个学习围绕着主题开展;协作探究环境是学习活动赖以存在的条件和基础;协作探究学习的规则是整个学习活动得以开展的根本保证;协作探究效果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结果;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监控者和指导者,教师的监控作用、引导作用和协助作用贯穿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或忽略的。
五、小结
与建构主义等学习与教学理论的发展相适应,网络环境下协作探究学习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之一。笔者认为,网络凭借自身的诸多优势,可以为教育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充分恰当地利用网络空间和网络资源,构建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探究学习环境和资源,使学习者在其中可以有效地学习,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对于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应该体现其协作性和探究性的特点,通过设计学习资源认知工具,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动态课程组织结构,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同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协作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共同构建知识,深入思考,进行深层次的信息加工。上述分析论证了网络协作研究学习开展的一般模式,对教师开展网络协作探究学习有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陈珊,陈妙姬.网络环境下协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3 年第12 期(总第128 期)
[2]安晓飞,黄志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年10 月
[3]张建伟.《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9月.总200期
[4]赵建华.Web环境下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和方法[M].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2.10
[5]尹睿.《中小学基于专题的网络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J],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
(作者单位:1.云南师范大学 信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2.昆明医科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