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认真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许多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小组交流、讨论,使语文课堂呈现生动活泼的景象,并且较好地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协调能力,又增强了师生关系。然而,由于组织形式单一、随意性强等原因,合作学习未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出现了“伪合作”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为此,笔者针对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开展有效合作学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对策,以期引起广大同行的注意与认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合作学习 “伪合作” 设计 时机 交互性 保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合作学习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之一,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参与学习及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然而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不少语文课堂存在着“伪合作”的现象: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适时性不准、教师参与不够……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语文课堂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对合作学习的问题要科学设计。
合作学习,关键在于选择并科学设计好问题。问题不能太难,否则学生无从下手;也不能太简单,否则毫无合作学习的价值。所以,用来合作学习的问题要依据课文的内容及具体的学情设计得合理,以小组成员通过努力能够解决为宜。比如讲授《爬山虎的脚》一文,我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了两个问题: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学生们组成合作小组根据学习的目标展开了有序的活动,比如默读文段、观察插图、领悟句意、交流想法、归纳总结、汇报成果等等。在教师的点拨、协助下,孩子们懂得了:因为叶子有重量,而脚又不断向上爬,所以叶尖一顺朝下;叶子为了充分吸收阳光,才会铺得均匀、没有重叠。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还突破了课文的难点。
二、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有利时机。
开展合作学习,最忌的是盲目、随意、动不动就搞,而没有选择恰当的时机,使活动难以求得最佳的效益。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使合作学习取得最大的效益,就要善于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就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并非所有的问题让小组讨论学习都有最佳的效果。讨论的问题太容易,激发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和热情;问题难度过大,学生又未必参与得了。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形是组织合作学习的有利时机:其一,在学生提出的问题处于含混、理解不清时;其二,当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其三,对知识的查漏补缺,需要集体合力时。如教学《中彩那天》一课时,有学生提问:“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其实,这两个问题就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发表意见后,我叫持相同观点的学生组成一组,然后要求他们再次细读课文,圈划重要词句,领会其义,并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来说明自己的感悟。接着让学生讨论、交流、记录,我巡回点拨。最后让持有不同观点的这两组同学展开辩论,使之获得了一致的认识,并学得了做人的道理。学生在合作、辩论过程中,学得主动,乐于交流,大胆辩论,进一步体会到了“父亲”的高尚品德,深受思想教育。
三、要注重师生的交互性。
师生亲密无间,是互动的基础。教学活动是师生交互的过程,假如教师不注重跟学生交流与合作,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顾炎武说过:“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所以,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当中,不要怕丢面子。当学生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时,不责备、不打击,而应对其进行鼓励和正确引导,使他们不断涌出富有创造性的见解。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合作交流时,我常常融入其中,认真倾听孩子们的观点,与他们一起探讨、解答;在多向互动中,他们亲身感受到了师生的融洽、平等关系,个个敢说、敢问、敢于争辩,无所顾忌,从而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合作学习的要求。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兼顾全体,对各组合作交流的情况进行观察、介入,及时指导并适时调控;否则就无法知道学生的知识缺漏及其它问题所在,学生不懂得的东西也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更不用说整合学生的评议结论了。
四、协调好矛盾是有效合作的保障。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合作学习中孩子们发生一点小矛盾、小冲突在所难免,教师不能为强调友好与合作而一味指责任何冲突。像学习《晏子使楚》一课时,要探讨“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在小组讨论时,学生们发生了争执,有的说他是一个勇敢自信的人,有的说他是一个机智聪明、能言善辩的人,而有的却说他是矮小丑陋只会耍小聪明的人……此时我没有因他们激烈的争论去制止,而是引导他们倾听别人的意见后再讨论,达成共识。
总之,合作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在师生或生生互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自我、共同提高。它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使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强大的活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认真组织安排,力避“伪合作”,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 “伪合作” 设计 时机 交互性 保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合作学习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之一,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参与学习及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然而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不少语文课堂存在着“伪合作”的现象: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适时性不准、教师参与不够……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语文课堂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对合作学习的问题要科学设计。
合作学习,关键在于选择并科学设计好问题。问题不能太难,否则学生无从下手;也不能太简单,否则毫无合作学习的价值。所以,用来合作学习的问题要依据课文的内容及具体的学情设计得合理,以小组成员通过努力能够解决为宜。比如讲授《爬山虎的脚》一文,我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了两个问题: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学生们组成合作小组根据学习的目标展开了有序的活动,比如默读文段、观察插图、领悟句意、交流想法、归纳总结、汇报成果等等。在教师的点拨、协助下,孩子们懂得了:因为叶子有重量,而脚又不断向上爬,所以叶尖一顺朝下;叶子为了充分吸收阳光,才会铺得均匀、没有重叠。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还突破了课文的难点。
二、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有利时机。
开展合作学习,最忌的是盲目、随意、动不动就搞,而没有选择恰当的时机,使活动难以求得最佳的效益。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使合作学习取得最大的效益,就要善于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就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并非所有的问题让小组讨论学习都有最佳的效果。讨论的问题太容易,激发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和热情;问题难度过大,学生又未必参与得了。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形是组织合作学习的有利时机:其一,在学生提出的问题处于含混、理解不清时;其二,当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其三,对知识的查漏补缺,需要集体合力时。如教学《中彩那天》一课时,有学生提问:“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其实,这两个问题就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发表意见后,我叫持相同观点的学生组成一组,然后要求他们再次细读课文,圈划重要词句,领会其义,并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来说明自己的感悟。接着让学生讨论、交流、记录,我巡回点拨。最后让持有不同观点的这两组同学展开辩论,使之获得了一致的认识,并学得了做人的道理。学生在合作、辩论过程中,学得主动,乐于交流,大胆辩论,进一步体会到了“父亲”的高尚品德,深受思想教育。
三、要注重师生的交互性。
师生亲密无间,是互动的基础。教学活动是师生交互的过程,假如教师不注重跟学生交流与合作,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顾炎武说过:“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所以,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当中,不要怕丢面子。当学生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时,不责备、不打击,而应对其进行鼓励和正确引导,使他们不断涌出富有创造性的见解。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合作交流时,我常常融入其中,认真倾听孩子们的观点,与他们一起探讨、解答;在多向互动中,他们亲身感受到了师生的融洽、平等关系,个个敢说、敢问、敢于争辩,无所顾忌,从而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合作学习的要求。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兼顾全体,对各组合作交流的情况进行观察、介入,及时指导并适时调控;否则就无法知道学生的知识缺漏及其它问题所在,学生不懂得的东西也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更不用说整合学生的评议结论了。
四、协调好矛盾是有效合作的保障。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合作学习中孩子们发生一点小矛盾、小冲突在所难免,教师不能为强调友好与合作而一味指责任何冲突。像学习《晏子使楚》一课时,要探讨“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在小组讨论时,学生们发生了争执,有的说他是一个勇敢自信的人,有的说他是一个机智聪明、能言善辩的人,而有的却说他是矮小丑陋只会耍小聪明的人……此时我没有因他们激烈的争论去制止,而是引导他们倾听别人的意见后再讨论,达成共识。
总之,合作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在师生或生生互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自我、共同提高。它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使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强大的活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认真组织安排,力避“伪合作”,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