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俄国东方教学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东方学的起源于四所学校:一是在恰克图汉语学校(1833至1851年);二是喀山第一中学(1758年);三是俄罗斯库伦客语与翻译学校(1864年至1914年);四是俄罗斯伊宁客语与翻译学校(1883或1884年至1895年)。文章介绍中俄关系对俄国东方学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俄国;东方教学的形成;汉语教学的起源
一、恰克图汉语学校(1833至1851年)
18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中俄贸易兴旺,边境城市恰克图(清代名为“买卖城”)(俄文:Кяхта))成为中俄对外贸易中心(俄国商人买中国茶,卖了呢子、布匹、皮毛等货物)。
首先俄国商人采用了非语言沟通做买卖,然后中国商人(大部分自山西省来到恰克图)获得了俄语与中文混合语言(称为“恰克图语”;俄文:кяхтинский пиджин)。它的基本构词都源自俄语,但文法和构造都来自汉语。恰克图语成为当地的通用语。最终,中俄混合语大约在20世纪中期消亡。
由于经常出现语言及理解障碍,因此为培养获得中文及蒙古语的人才,1833年,在恰克图俄蒙古学校。学校训练了布里亚特哥萨克团的指挥人员。随着其他科目被教授蒙古语、佛教的基础知识。由在学校接受过教育的人担任小学的文员、官员、翻译和教师。1855年,俄罗斯政府决定在恰克图建立一所公立的汉语学校。
由学校缺乏俄罗斯及中国汉语老师,汉语教学有效度极低,因此18世纪恰克图汉语学校不复存在。
其实,恰克图汉语学校成为 “俄罗斯汉语教学的起源”因为当时它是唯一有蒙古语、汉语课程的学校。
二、喀山第一中学(1758年)
1758年,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1709—1761,Екатерина Петровна)向参议院提出在喀山建立两个体育馆,一个为贵族子女,另一个为平民知识分子(俄文:разночинец)该机构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兵役和部分培训做好准备。从1855年开始教授以下语言:阿拉伯语、土耳其语、波斯语、中文、蒙古语、鞑靼语、希腊语、拉丁语、法语和德语,以及1837年至1842年的开设英语课程。汉语课程由第十个东正教北京传道团的成员修士大司祭萨维洛夫(архимандрит Савиллов)讲授与恰克图海关人员索斯尼茨基(Сосницкий)成为汉语教师。
1836年,为了加强学生的的宗教和道德教育,尼古拉斯一世(1796—1855,Николай I)下命令建立了教堂的结构。
三、俄罗斯库伦客语与翻译学校(1864年至1914年)
库伦(也称为乌尔加;俄文:Урга)(来自蒙古语的“大修道院”)。1778年,蒙古法王(俄文:Богдо-гэгэн-хан)的住所,1911年,乌尔加获得了蒙古首都的地位,并开始被称为“Нийслэл х?рээ”(中文:“首都修道院”)。库伦的名称不是官方名称,而是外国人起的名字。1924年,随着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宣布,改名为乌兰巴托。
自蒙古人定居时期以来,乌尔加已经成为中俄州际商队贸易的转运点之一(有关恰克图贸易通道)。随着1860年的《俄中北京条约》与1862年的《土地贸易规则》的签署,允许俄罗斯商人在外蒙古进行私人贸易和开设领事馆。1863年,在库伦建立了俄罗斯总领事馆。
扩大俄蒙关系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语言障碍,因此,1865年建立了俄罗斯库伦客语与翻译学校。学校的教师大部分为满族和蒙古官员。最初,库伦客语与翻译的学校应该为区域和边境机构,为中国提供,满洲和罕见蒙古语言领域的专家。1894年Я·希什马廖夫(Шишмарёв Я.П.)邀请突厥语教师去培养土耳其斯坦的翻译。
在恰克图边境专员及满洲的昂邦(也称为按班)(俄文:маньчжурский амбань)监督下,学校进行了语言学和翻译严格的期末考试。乌尔加学校工作的最新信息可以追溯到1914年。
四、俄罗斯伊宁客语与翻译学校(1883或1884年至1895年)
伊宁(俄文:Кульдж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區(中国)的一个城市县,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区的行政中心。自哈萨克语和突厥语翻译到中文 ?Кульджа?意义是 “一只野山羊的成年男性”[4]。
在伊犁地区转移到中国之前,无论伊宁的情况多么需要会说俄语及汉语的人才,但人们无法满足该要求,因为库伦客语学校及伊宁客语与翻译学校对申请人的要求较高,俄罗斯帝国给学生提供的生活费较低。
随着俄罗斯在19世纪中叶在七河流域影响力的扩散,古尔哈成为俄罗斯和中国之间重要的贸易中心。1851年,在这里签署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该条约使该地区两个帝国的主体之间的贸易合法化。
参考文献
[1]Дацышен В.Г.История изучения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в Российской империи[J].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БГПУ, 2006
[2]Город Кульджа [EB/OL] https://www.abirus.ru/content/564/623/624/13697/13733.html
关键词:俄国;东方教学的形成;汉语教学的起源
一、恰克图汉语学校(1833至1851年)
18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中俄贸易兴旺,边境城市恰克图(清代名为“买卖城”)(俄文:Кяхта))成为中俄对外贸易中心(俄国商人买中国茶,卖了呢子、布匹、皮毛等货物)。
首先俄国商人采用了非语言沟通做买卖,然后中国商人(大部分自山西省来到恰克图)获得了俄语与中文混合语言(称为“恰克图语”;俄文:кяхтинский пиджин)。它的基本构词都源自俄语,但文法和构造都来自汉语。恰克图语成为当地的通用语。最终,中俄混合语大约在20世纪中期消亡。
由于经常出现语言及理解障碍,因此为培养获得中文及蒙古语的人才,1833年,在恰克图俄蒙古学校。学校训练了布里亚特哥萨克团的指挥人员。随着其他科目被教授蒙古语、佛教的基础知识。由在学校接受过教育的人担任小学的文员、官员、翻译和教师。1855年,俄罗斯政府决定在恰克图建立一所公立的汉语学校。
由学校缺乏俄罗斯及中国汉语老师,汉语教学有效度极低,因此18世纪恰克图汉语学校不复存在。
其实,恰克图汉语学校成为 “俄罗斯汉语教学的起源”因为当时它是唯一有蒙古语、汉语课程的学校。
二、喀山第一中学(1758年)
1758年,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1709—1761,Екатерина Петровна)向参议院提出在喀山建立两个体育馆,一个为贵族子女,另一个为平民知识分子(俄文:разночинец)该机构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兵役和部分培训做好准备。从1855年开始教授以下语言:阿拉伯语、土耳其语、波斯语、中文、蒙古语、鞑靼语、希腊语、拉丁语、法语和德语,以及1837年至1842年的开设英语课程。汉语课程由第十个东正教北京传道团的成员修士大司祭萨维洛夫(архимандрит Савиллов)讲授与恰克图海关人员索斯尼茨基(Сосницкий)成为汉语教师。
1836年,为了加强学生的的宗教和道德教育,尼古拉斯一世(1796—1855,Николай I)下命令建立了教堂的结构。
三、俄罗斯库伦客语与翻译学校(1864年至1914年)
库伦(也称为乌尔加;俄文:Урга)(来自蒙古语的“大修道院”)。1778年,蒙古法王(俄文:Богдо-гэгэн-хан)的住所,1911年,乌尔加获得了蒙古首都的地位,并开始被称为“Нийслэл х?рээ”(中文:“首都修道院”)。库伦的名称不是官方名称,而是外国人起的名字。1924年,随着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宣布,改名为乌兰巴托。
自蒙古人定居时期以来,乌尔加已经成为中俄州际商队贸易的转运点之一(有关恰克图贸易通道)。随着1860年的《俄中北京条约》与1862年的《土地贸易规则》的签署,允许俄罗斯商人在外蒙古进行私人贸易和开设领事馆。1863年,在库伦建立了俄罗斯总领事馆。
扩大俄蒙关系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语言障碍,因此,1865年建立了俄罗斯库伦客语与翻译学校。学校的教师大部分为满族和蒙古官员。最初,库伦客语与翻译的学校应该为区域和边境机构,为中国提供,满洲和罕见蒙古语言领域的专家。1894年Я·希什马廖夫(Шишмарёв Я.П.)邀请突厥语教师去培养土耳其斯坦的翻译。
在恰克图边境专员及满洲的昂邦(也称为按班)(俄文:маньчжурский амбань)监督下,学校进行了语言学和翻译严格的期末考试。乌尔加学校工作的最新信息可以追溯到1914年。
四、俄罗斯伊宁客语与翻译学校(1883或1884年至1895年)
伊宁(俄文:Кульдж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區(中国)的一个城市县,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区的行政中心。自哈萨克语和突厥语翻译到中文 ?Кульджа?意义是 “一只野山羊的成年男性”[4]。
在伊犁地区转移到中国之前,无论伊宁的情况多么需要会说俄语及汉语的人才,但人们无法满足该要求,因为库伦客语学校及伊宁客语与翻译学校对申请人的要求较高,俄罗斯帝国给学生提供的生活费较低。
随着俄罗斯在19世纪中叶在七河流域影响力的扩散,古尔哈成为俄罗斯和中国之间重要的贸易中心。1851年,在这里签署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该条约使该地区两个帝国的主体之间的贸易合法化。
参考文献
[1]Дацышен В.Г.История изучения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в Российской империи[J].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БГПУ, 2006
[2]Город Кульджа [EB/OL] https://www.abirus.ru/content/564/623/624/13697/13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