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幼儿与家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他们从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中一下过渡到有一定规则的集体环境中,犹如是"第二次断奶期",极易产生不确定感和不可控制感。产生担心与焦虑,入园时的幼儿与家长分离焦虑具体表现幼儿方面:主要有两种变化、十种表现。
一、 两种变化
生理变化 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有分离焦虑症的儿童常出现睡眠不好、做噩梦、讲梦话、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心悸多汗、拒绝上床睡觉等症状。当与亲近的人分离时有反复的躯体症状如头痛、胃痛、恶心呕吐等。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最初一周内还会出现感冒、发烧、腹泻、肚子疼等疾病。
情绪行为变化 主要表现为叫喊、扔东西、踢人、咬人、以头碰墙哭闹不止、怕黑暗,怕空旷,怕见生人,独立孤坐、单独活动、情绪紧张、念叨回家、拒睡拒吃、随地大小便、跟人、依物、乱跑、侵犯、对集体或游戏均不感兴趣、有的孩子脾气猛烈,哭叫一二声或大哭之后,突然呼吸停止,面色紫绀,随之抽搐或“昏死”过去。
二、十种表现
(1)大声哭:哭的声音很大,影响到他人,伴随有眼睛红、面红等现象,发生地点及时间不定。
(2)哭泣:哭的声音很轻或几乎听不到,不影响他人,伴随有眼睛红等现象,发生地点时间不定。
(3)默坐:把椅子搬到人不多的地方坐着或者坐着时面向无人或人少的方向,不参与活动,不关注他人活动,也不发出声音,眼睛望向某一方向(主要是门口及窗口的方向)。
(4)依恋老师:特别依恋某位老师,要牵老师的手、衣角、裤子等,老师走到哪里跟哪里,要求坐在老师旁边,要老师喂饭或陪着午睡等。
(5)依恋自带物:主要是对自己从家中带来的物品(玩具、书包、书籍、水杯、照片等)特别依恋,长时间地将这些物品背在身上、抱在怀里、挽在手臂上、抓在手里或紧贴自己放着。
(6)不正常进餐:就餐时间不吃东西也不让人喂或者吃的极少,有些伴有哭声。
(7)不正常午睡:睡觉时间不肯睡觉,躺在床上哭(包括大声哭和哭泣)或一直坐在床上不肯躺下。
(8)哭闹:哭的声音很大,且伴有踢腿蹬地、胡乱挥动手臂等强烈的肢体动作或者扯住家長或教师的衣服、大腿等不放。
(9)重复句子:多次重复同一个句子且出现的时间、情境不定。
(10)独自游戏:极少出现哭、闹等行为,正常进餐及午休,偶尔参与教师组织活动,大部分时间独自一人在一个角落玩耍,对外界环境很少关注。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每当小班幼儿入园时,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有些幼儿刚进幼儿园时还笑容满面,当被父母抱进教室后便一下变了脸,拉着父母往外走不愿呆在幼儿园。
对于小班家长来说,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家长们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能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有些家长则心神不宁,送孩子入园后恋恋不舍,总希望再抱一下、看一眼;长时间在教室门口、窗口,甚至幼儿园外观看孩子,不愿离开,每天来园、离园多次,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如此现象,一般至少要持续几周,有些甚至长达数月之久。
幼儿以及家长出现的以上情况,在心理学上叫作“入园分离性焦虑”。是婴幼儿和抚养者之间分离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一定的焦虑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但长时间的焦虑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怎样才能消除幼儿的入园焦虑,缓解家长的焦虑呢?我们的做法是:
三、教师对待幼儿的入园焦虑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从家庭式生活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确实是对每个孩子的一个考验,不过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有的一会儿就融入了这个大集体,而有的幼儿却对这个陌生的环境充满了恐惧,使幼儿情感遭受到了挫折。面对新入园的幼儿,我们是这样做的:
(1)提前适应: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关,关键是让幼儿接受教师,和教师建立起感情,让他觉得老师是可亲的人,要想和他接近,必须从"家"开始,在这期间我们可以有意地进行家访活动,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一方面也是为了情感上的接近,使幼儿感受到老师也是朋友,也是亲人,老师和幼儿进行有意识地游戏活动,慢慢地他们会欢迎我们的加入,对老师不再陌生,和你建立良好的感情。开放幼儿园资源,允许家长带孩子来园活动,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2)快乐游戏: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常常使孩子自得其乐。我们设置了丰富的游戏内容:组织他们进行桌面结构游戏、户外运动性游戏、角色游戏、区域性游戏等等,给孩子营造一个最佳的心理氛围,一张张笑脸中哪里又能滋生出紧张、不安和消极的情绪呢?在我的印象中,游戏的魅力总是让孩子们难以抵挡,即使是最懒、最胖的那个,也会被它俘虏。不是吗?音乐响起,我拍起手,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大胆地动起身体。这时,较活泼、外向的孩子笑着起身,边自由地活动小手、小脚,边催促身边的同伴也加入这一行列;胆小的孩子则偷偷看看这个,偷偷瞧瞧那个,一副蠢蠢欲动的样子。你瞧,小胖墩巍巍,也扭起了腰,小手尽力地在腰部、肩部、头顶活动着,小脚跺跺、转个圈,小眼睛眯缝成了一条线。我知道他在感受音乐,他在快乐地尝试接受。我用眼角偷偷观察着他,他害羞得一边看看我,一边慌忙地跟做动作,模样虽然笨拙,但那种投入却深深感动了我。在音乐声中,孩子忘记了离家的忧伤。
(3)表扬与鼓励:小班的孩子最容易得到满足,有时,我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句贴心的话语,就能打动孩子们的心。当孩子笑眯眯地来园时,我会送给他们一个“大拇指”,并且还能得到我热情的拥抱呢;虽然把小脸哭得花花的,但依然能得到我最温柔的微笑和最真诚的表扬、鼓励:“哇!你今天好漂亮啊!”“擦了好多的香香啊,让老师闻一闻!”“明天,我们来时,就不哭了……”
(4)营造开放环境:儿童出生后,为了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会将内心对秩序的要求和环境中的物和人配对,将这一切吸收形成自己对秩序的刻板印象。当环境突然改变时,孩子就会显示出不舒服,就会强烈对抗,拒绝接受新的环境,甚至可以引起恐惧。孩子刚入园有哭闹的、逃离活动室环境的,老师们以往的做法是关紧门,引发更大的焦虑。经过分析研讨,我们的做法是把活动室门打开,尽快带领幼儿参与自然环境中的户外活动,以开放的环境缓解幼儿焦虑。 四、教师对待家长的入园焦虑
對于小班家长来说,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家长们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能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因为在幼儿园里以固体食物为主,作息时间也比较固定,在幼儿园里孩子需要分享和轮流使用某些物品,每个班级只有两位老师,一位保育员,不可能象家中一样六、七个成人围着孩子一个人转。我的孩子能适应吗?家长们不停地问着自己。面对家长的焦虑,我们是这样做的:
(1)信任:信任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要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的手中,必须要让他们先信任幼儿园、信任老师。首次家访是老师与家长、孩子的第一次见面,人们往往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特点,所以第一次家访尤为重要。老师需要把自己良好的教师形象:亲切、和蔼、大方得体,正确的育儿观念等展现在家长面前。由于每位幼儿生活的环境与个性特征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家访时认真倾听家长对幼儿的介绍,在重要或特殊之处及时做好笔记。一方面这将有助于开学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另方面也体现了我们负责、认真的工作态度。家访时我们还提醒家长为幼儿做好一定的入园物质准备,如:为了减轻幼儿着装上的压力,为孩子准备便于穿脱的衣服;准备一些替换的衣服,以便在尿裤子和弄湿衣服时替换,再为孩子准备一样心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玩,使他在园中也能找到熟悉的玩伴等等。并在家访时根据了解到的幼儿的基本生活情况,个性特征等信息为家长提供一些有利于孩子减轻入园焦虑的小小建议。让家长们感到我们教师的工作做得细致,想得周到,从而对我们产生一定的信任,进而缓解因此而产生的焦虑。
(2)感受:让家长参与活动、亲身体验幼儿园的生活。考虑到孩子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些在正式入园前,我们向孩子及家长开放半天活动。当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幼儿园时,首先受到的是老师热情的接待,并从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小动物标签中,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然后找一找贴有同样标签的动物的小床、鞋箱、衣柜、茶杯等,找到后实地操作一次,孩子们还可以在幼儿园内各个场地上、活动室内尽情的玩一会儿。让孩子们愿意到幼儿园来。让家长在与幼儿一起体验幼儿园生活,参与幼儿园活动的过程中对自己孩子的适应情况又一个初步大致的了解,以便做出相应的物质、心理准备。让家长从感性上了解、亲身体验一下,一切为了幼儿的环境、设施以及亲切、和蔼、有高度工作热诚、责任的教师。
(3)细致:幼儿入园后真正的考验开始了,家长们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焦虑,自己的焦虑也随之产生加剧。针对家长焦虑,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家长的宗旨,我们以家长园地、面对面的交谈、设计、填写《新生入园情况调查表》、公开教师及幼儿园电话等方式,从小处着手全面细致地向家长汇报婴幼儿在园情况,让家长放心。
五、家长对待幼儿的入园焦虑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缓解入园焦虑,除了我们教师积极的采取措施缓解幼儿及家长的入园焦虑,家长在面对分离了一天的幼儿时,应该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对不容易适应的孩子,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问他"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吗?"等等,避免让孩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或者不喜欢老师,父母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与他谈幼儿园的事。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幼儿园中,有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就希望一起玩。一开始这个孩子只盯着小朋友,不说话。当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时,就扑上去,一把推开那个小朋友,抢了小汽车……这仅显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现。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如何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等待交往技巧。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大方地向别人问好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3)在孩子面前正确的评价老师 在培养孩子方面,父母和教师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千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指责教师。刚入园的孩子,需要对老师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帮助他们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呢,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父母不应该说:"你们那个老师偏心。"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
(4)在孩子面前不"告状" 幼儿入园后,父母同样应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绪、表现告诉老师,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既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指导孩子的方法,也有利于老师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消除孩子的顾虑、不安,促进孩子的成长。
一、 两种变化
生理变化 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有分离焦虑症的儿童常出现睡眠不好、做噩梦、讲梦话、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心悸多汗、拒绝上床睡觉等症状。当与亲近的人分离时有反复的躯体症状如头痛、胃痛、恶心呕吐等。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最初一周内还会出现感冒、发烧、腹泻、肚子疼等疾病。
情绪行为变化 主要表现为叫喊、扔东西、踢人、咬人、以头碰墙哭闹不止、怕黑暗,怕空旷,怕见生人,独立孤坐、单独活动、情绪紧张、念叨回家、拒睡拒吃、随地大小便、跟人、依物、乱跑、侵犯、对集体或游戏均不感兴趣、有的孩子脾气猛烈,哭叫一二声或大哭之后,突然呼吸停止,面色紫绀,随之抽搐或“昏死”过去。
二、十种表现
(1)大声哭:哭的声音很大,影响到他人,伴随有眼睛红、面红等现象,发生地点及时间不定。
(2)哭泣:哭的声音很轻或几乎听不到,不影响他人,伴随有眼睛红等现象,发生地点时间不定。
(3)默坐:把椅子搬到人不多的地方坐着或者坐着时面向无人或人少的方向,不参与活动,不关注他人活动,也不发出声音,眼睛望向某一方向(主要是门口及窗口的方向)。
(4)依恋老师:特别依恋某位老师,要牵老师的手、衣角、裤子等,老师走到哪里跟哪里,要求坐在老师旁边,要老师喂饭或陪着午睡等。
(5)依恋自带物:主要是对自己从家中带来的物品(玩具、书包、书籍、水杯、照片等)特别依恋,长时间地将这些物品背在身上、抱在怀里、挽在手臂上、抓在手里或紧贴自己放着。
(6)不正常进餐:就餐时间不吃东西也不让人喂或者吃的极少,有些伴有哭声。
(7)不正常午睡:睡觉时间不肯睡觉,躺在床上哭(包括大声哭和哭泣)或一直坐在床上不肯躺下。
(8)哭闹:哭的声音很大,且伴有踢腿蹬地、胡乱挥动手臂等强烈的肢体动作或者扯住家長或教师的衣服、大腿等不放。
(9)重复句子:多次重复同一个句子且出现的时间、情境不定。
(10)独自游戏:极少出现哭、闹等行为,正常进餐及午休,偶尔参与教师组织活动,大部分时间独自一人在一个角落玩耍,对外界环境很少关注。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每当小班幼儿入园时,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有些幼儿刚进幼儿园时还笑容满面,当被父母抱进教室后便一下变了脸,拉着父母往外走不愿呆在幼儿园。
对于小班家长来说,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家长们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能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有些家长则心神不宁,送孩子入园后恋恋不舍,总希望再抱一下、看一眼;长时间在教室门口、窗口,甚至幼儿园外观看孩子,不愿离开,每天来园、离园多次,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如此现象,一般至少要持续几周,有些甚至长达数月之久。
幼儿以及家长出现的以上情况,在心理学上叫作“入园分离性焦虑”。是婴幼儿和抚养者之间分离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一定的焦虑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但长时间的焦虑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怎样才能消除幼儿的入园焦虑,缓解家长的焦虑呢?我们的做法是:
三、教师对待幼儿的入园焦虑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从家庭式生活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确实是对每个孩子的一个考验,不过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有的一会儿就融入了这个大集体,而有的幼儿却对这个陌生的环境充满了恐惧,使幼儿情感遭受到了挫折。面对新入园的幼儿,我们是这样做的:
(1)提前适应: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关,关键是让幼儿接受教师,和教师建立起感情,让他觉得老师是可亲的人,要想和他接近,必须从"家"开始,在这期间我们可以有意地进行家访活动,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一方面也是为了情感上的接近,使幼儿感受到老师也是朋友,也是亲人,老师和幼儿进行有意识地游戏活动,慢慢地他们会欢迎我们的加入,对老师不再陌生,和你建立良好的感情。开放幼儿园资源,允许家长带孩子来园活动,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2)快乐游戏: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常常使孩子自得其乐。我们设置了丰富的游戏内容:组织他们进行桌面结构游戏、户外运动性游戏、角色游戏、区域性游戏等等,给孩子营造一个最佳的心理氛围,一张张笑脸中哪里又能滋生出紧张、不安和消极的情绪呢?在我的印象中,游戏的魅力总是让孩子们难以抵挡,即使是最懒、最胖的那个,也会被它俘虏。不是吗?音乐响起,我拍起手,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大胆地动起身体。这时,较活泼、外向的孩子笑着起身,边自由地活动小手、小脚,边催促身边的同伴也加入这一行列;胆小的孩子则偷偷看看这个,偷偷瞧瞧那个,一副蠢蠢欲动的样子。你瞧,小胖墩巍巍,也扭起了腰,小手尽力地在腰部、肩部、头顶活动着,小脚跺跺、转个圈,小眼睛眯缝成了一条线。我知道他在感受音乐,他在快乐地尝试接受。我用眼角偷偷观察着他,他害羞得一边看看我,一边慌忙地跟做动作,模样虽然笨拙,但那种投入却深深感动了我。在音乐声中,孩子忘记了离家的忧伤。
(3)表扬与鼓励:小班的孩子最容易得到满足,有时,我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句贴心的话语,就能打动孩子们的心。当孩子笑眯眯地来园时,我会送给他们一个“大拇指”,并且还能得到我热情的拥抱呢;虽然把小脸哭得花花的,但依然能得到我最温柔的微笑和最真诚的表扬、鼓励:“哇!你今天好漂亮啊!”“擦了好多的香香啊,让老师闻一闻!”“明天,我们来时,就不哭了……”
(4)营造开放环境:儿童出生后,为了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会将内心对秩序的要求和环境中的物和人配对,将这一切吸收形成自己对秩序的刻板印象。当环境突然改变时,孩子就会显示出不舒服,就会强烈对抗,拒绝接受新的环境,甚至可以引起恐惧。孩子刚入园有哭闹的、逃离活动室环境的,老师们以往的做法是关紧门,引发更大的焦虑。经过分析研讨,我们的做法是把活动室门打开,尽快带领幼儿参与自然环境中的户外活动,以开放的环境缓解幼儿焦虑。 四、教师对待家长的入园焦虑
對于小班家长来说,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家长们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能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因为在幼儿园里以固体食物为主,作息时间也比较固定,在幼儿园里孩子需要分享和轮流使用某些物品,每个班级只有两位老师,一位保育员,不可能象家中一样六、七个成人围着孩子一个人转。我的孩子能适应吗?家长们不停地问着自己。面对家长的焦虑,我们是这样做的:
(1)信任:信任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要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的手中,必须要让他们先信任幼儿园、信任老师。首次家访是老师与家长、孩子的第一次见面,人们往往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特点,所以第一次家访尤为重要。老师需要把自己良好的教师形象:亲切、和蔼、大方得体,正确的育儿观念等展现在家长面前。由于每位幼儿生活的环境与个性特征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家访时认真倾听家长对幼儿的介绍,在重要或特殊之处及时做好笔记。一方面这将有助于开学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另方面也体现了我们负责、认真的工作态度。家访时我们还提醒家长为幼儿做好一定的入园物质准备,如:为了减轻幼儿着装上的压力,为孩子准备便于穿脱的衣服;准备一些替换的衣服,以便在尿裤子和弄湿衣服时替换,再为孩子准备一样心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玩,使他在园中也能找到熟悉的玩伴等等。并在家访时根据了解到的幼儿的基本生活情况,个性特征等信息为家长提供一些有利于孩子减轻入园焦虑的小小建议。让家长们感到我们教师的工作做得细致,想得周到,从而对我们产生一定的信任,进而缓解因此而产生的焦虑。
(2)感受:让家长参与活动、亲身体验幼儿园的生活。考虑到孩子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些在正式入园前,我们向孩子及家长开放半天活动。当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幼儿园时,首先受到的是老师热情的接待,并从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小动物标签中,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然后找一找贴有同样标签的动物的小床、鞋箱、衣柜、茶杯等,找到后实地操作一次,孩子们还可以在幼儿园内各个场地上、活动室内尽情的玩一会儿。让孩子们愿意到幼儿园来。让家长在与幼儿一起体验幼儿园生活,参与幼儿园活动的过程中对自己孩子的适应情况又一个初步大致的了解,以便做出相应的物质、心理准备。让家长从感性上了解、亲身体验一下,一切为了幼儿的环境、设施以及亲切、和蔼、有高度工作热诚、责任的教师。
(3)细致:幼儿入园后真正的考验开始了,家长们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焦虑,自己的焦虑也随之产生加剧。针对家长焦虑,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家长的宗旨,我们以家长园地、面对面的交谈、设计、填写《新生入园情况调查表》、公开教师及幼儿园电话等方式,从小处着手全面细致地向家长汇报婴幼儿在园情况,让家长放心。
五、家长对待幼儿的入园焦虑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缓解入园焦虑,除了我们教师积极的采取措施缓解幼儿及家长的入园焦虑,家长在面对分离了一天的幼儿时,应该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对不容易适应的孩子,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问他"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吗?"等等,避免让孩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或者不喜欢老师,父母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与他谈幼儿园的事。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幼儿园中,有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就希望一起玩。一开始这个孩子只盯着小朋友,不说话。当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时,就扑上去,一把推开那个小朋友,抢了小汽车……这仅显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现。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如何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等待交往技巧。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大方地向别人问好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3)在孩子面前正确的评价老师 在培养孩子方面,父母和教师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千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指责教师。刚入园的孩子,需要对老师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帮助他们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呢,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父母不应该说:"你们那个老师偏心。"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
(4)在孩子面前不"告状" 幼儿入园后,父母同样应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绪、表现告诉老师,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既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指导孩子的方法,也有利于老师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消除孩子的顾虑、不安,促进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