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地理教学开辟了一方更加广阔的沃土。新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开放性学习的机会,我在地理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开放性学习方式转变,使我的地理教学步入了柳暗花明的新境地。
案例1:结合实际生产学习人文地理
在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时,我想到高密近几年建起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纺织厂,就结合高密工业的这一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课后采取不同途径来搜集产生这一工业现象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领悟“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选择和变化”这一难点问题。问题1:高密纺织厂的原料从何而来?大家都想到了高密就是产棉老区,另外高密靠近河北,河南等华北地区的产棉老区,原料没问题。问题2:是否有充足的劳动力?学生拿出了网上查找的资料:目前,高密纺织业共吸纳劳动力8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1/10。学生经过调查还发现工厂中还有不少是外来务工人员,其中来自鲁西南地区的女工就不少,可見劳动力不成问题。问题3:“原料、劳动力有了,可以生产产品了,只有产品销售出去了,工厂才会赢利,那么市场因素怎么样?学生们进一步展开了讨论:有的说“现在喜欢棉纺织品的人太多了,包括穿的衣服、床上用品等,肯定有市场!”有的说:“只看我们山东省,人口就有9千多万,销售量一定会很大。有的同学还拿出了资料:孚日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孚日”牌毛巾系列产品为“中国名牌产品”,自1999年以来,公司产品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一直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位。2003年公司产品出口金额居中国家用纺织品生产企业对全球出口金额的第一、毛巾制品企业对全球出口金额的第一和毛巾制品企业对日本出口金额的第一。可见高密纺织不但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并且早已开拓了国际市场。问题4:“产品的远销需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家来分析一下,高密是否具备了这个条件?”大家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高密靠近青岛港,产品出口很方便。”“高密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尤其胶济铁路客运专线建成后,高密站成了胶济铁路上和潍坊、淄博并列的大站。”问题5:“孚日”牌毛巾系列产品为“中国名牌产品”,这要依靠什么?“当然是科学技术了!”可见学生们对这一要素理解得很到位。问题6:“那么除了这些因素还会有什么因素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你认为在这些因素中,哪一个因素是影响高密纺织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学生们很快给出了正确答案:还有政策、资金等。原料是影响纺织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出示资料:2008年高密已有100多家纺织企业倒闭。问题7:“为什么我们前面分析了那么多有利于纺织厂的因素,还还会有企业倒闭呢?”我给学生们补充了影响这些企业倒闭的因素,例如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高涨、出口退税率下降等。总结: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它们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案例2:运用简单教具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中,有很多知识点是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例如地球仪的侧视图和俯视图的应用 ,其中经线和纬线在不同视觉图中的变形,对从初中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很容易将经线、纬线判断错误。用常规地球仪又很难展示俯视图中经、纬的变形情况。引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教具就能直观的突破这一难点。购买一个(或两个)半成品灯笼,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笔在模型上分别描出经线和纬线,将灯笼撑起作为侧视图的模型,先让学生观察在侧视图中经线、纬线的形状;再将支撑架撤去后平铺成俯视图的模型,再让学生观察经线、纬线在俯视图中的形态。这样学生很容易的就能区分开经线和纬线的在不同视觉状态下的变形情况。(使用的主要材料:一个半成品灯笼,水彩笔。在这个教具的制作中,为了方便观察,我用了两个灯笼,一个作为侧视图模型,一个作为俯视图模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中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分小组,组内合作,借用手电筒这一身边的常见物品来加以突破。(晚上操作效果更好一些)
操作1:用手电筒直射某一点,观察:与这一点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正午太阳高度与这一点有什么不同?并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结论1:某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操作2:用手电筒直射北回归线,观察: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什么变化?然后将手电筒向南慢慢移动,观察思考: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会有怎样的变化?这说明,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还是最小值?②赤道至北回归线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可以达到90度吗?③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最后将手电筒再向北逐渐靠近北回归线,直到直射北回归线,观察思考: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直射北回归线时,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还是最小值?结论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学生运用简单的操作,通过观察、思考将难点问题简单化。
案例3:让自然地理回归大自然
学习自然地理时可能会受教学资源的限制,使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们在教授地理知识时,应从我们身边的自然界中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自然界中探究、发现、掌握、应用地理知识。在学习“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这部分知识时,我让学生用树枝代替岩石做实验,先让学生慢慢用力折树枝,如果树枝向下弯曲,就形成向斜,相反形成背斜。如果将形成背斜的树枝继续用力,背斜中间拱起部分就会张裂,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在夏季的大雨中,让学生观察流水的侵蚀与搬运,雨后观察流水的沉积作用。让学生在晴天的日子于室外放置一些体积适中的土块,过几天后发现土块在没有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时,体积也变小了,有些甚至破碎了,学生很容易就明确这就是风化作用。在冬季刮大风时,我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在风大的地方和风小的地方,哪一处更冷,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能理解冬季风对我国南北气温的影响。利用身边的自然现象来进行自然地理探究教学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探究学习的机会。
其实,在地理教学中,还有很多机会可以运用这种开放式教学。只要我们用心发现,细心钻研,我们的地理课堂就会做到真正开放,教师就能真正解放自己。
案例1:结合实际生产学习人文地理
在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时,我想到高密近几年建起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纺织厂,就结合高密工业的这一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课后采取不同途径来搜集产生这一工业现象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领悟“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选择和变化”这一难点问题。问题1:高密纺织厂的原料从何而来?大家都想到了高密就是产棉老区,另外高密靠近河北,河南等华北地区的产棉老区,原料没问题。问题2:是否有充足的劳动力?学生拿出了网上查找的资料:目前,高密纺织业共吸纳劳动力8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1/10。学生经过调查还发现工厂中还有不少是外来务工人员,其中来自鲁西南地区的女工就不少,可見劳动力不成问题。问题3:“原料、劳动力有了,可以生产产品了,只有产品销售出去了,工厂才会赢利,那么市场因素怎么样?学生们进一步展开了讨论:有的说“现在喜欢棉纺织品的人太多了,包括穿的衣服、床上用品等,肯定有市场!”有的说:“只看我们山东省,人口就有9千多万,销售量一定会很大。有的同学还拿出了资料:孚日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孚日”牌毛巾系列产品为“中国名牌产品”,自1999年以来,公司产品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一直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位。2003年公司产品出口金额居中国家用纺织品生产企业对全球出口金额的第一、毛巾制品企业对全球出口金额的第一和毛巾制品企业对日本出口金额的第一。可见高密纺织不但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并且早已开拓了国际市场。问题4:“产品的远销需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家来分析一下,高密是否具备了这个条件?”大家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高密靠近青岛港,产品出口很方便。”“高密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尤其胶济铁路客运专线建成后,高密站成了胶济铁路上和潍坊、淄博并列的大站。”问题5:“孚日”牌毛巾系列产品为“中国名牌产品”,这要依靠什么?“当然是科学技术了!”可见学生们对这一要素理解得很到位。问题6:“那么除了这些因素还会有什么因素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你认为在这些因素中,哪一个因素是影响高密纺织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学生们很快给出了正确答案:还有政策、资金等。原料是影响纺织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出示资料:2008年高密已有100多家纺织企业倒闭。问题7:“为什么我们前面分析了那么多有利于纺织厂的因素,还还会有企业倒闭呢?”我给学生们补充了影响这些企业倒闭的因素,例如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高涨、出口退税率下降等。总结: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它们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案例2:运用简单教具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中,有很多知识点是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例如地球仪的侧视图和俯视图的应用 ,其中经线和纬线在不同视觉图中的变形,对从初中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很容易将经线、纬线判断错误。用常规地球仪又很难展示俯视图中经、纬的变形情况。引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教具就能直观的突破这一难点。购买一个(或两个)半成品灯笼,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笔在模型上分别描出经线和纬线,将灯笼撑起作为侧视图的模型,先让学生观察在侧视图中经线、纬线的形状;再将支撑架撤去后平铺成俯视图的模型,再让学生观察经线、纬线在俯视图中的形态。这样学生很容易的就能区分开经线和纬线的在不同视觉状态下的变形情况。(使用的主要材料:一个半成品灯笼,水彩笔。在这个教具的制作中,为了方便观察,我用了两个灯笼,一个作为侧视图模型,一个作为俯视图模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中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分小组,组内合作,借用手电筒这一身边的常见物品来加以突破。(晚上操作效果更好一些)
操作1:用手电筒直射某一点,观察:与这一点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正午太阳高度与这一点有什么不同?并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结论1:某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操作2:用手电筒直射北回归线,观察: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什么变化?然后将手电筒向南慢慢移动,观察思考: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会有怎样的变化?这说明,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还是最小值?②赤道至北回归线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可以达到90度吗?③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最后将手电筒再向北逐渐靠近北回归线,直到直射北回归线,观察思考: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直射北回归线时,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还是最小值?结论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学生运用简单的操作,通过观察、思考将难点问题简单化。
案例3:让自然地理回归大自然
学习自然地理时可能会受教学资源的限制,使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们在教授地理知识时,应从我们身边的自然界中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自然界中探究、发现、掌握、应用地理知识。在学习“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这部分知识时,我让学生用树枝代替岩石做实验,先让学生慢慢用力折树枝,如果树枝向下弯曲,就形成向斜,相反形成背斜。如果将形成背斜的树枝继续用力,背斜中间拱起部分就会张裂,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在夏季的大雨中,让学生观察流水的侵蚀与搬运,雨后观察流水的沉积作用。让学生在晴天的日子于室外放置一些体积适中的土块,过几天后发现土块在没有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时,体积也变小了,有些甚至破碎了,学生很容易就明确这就是风化作用。在冬季刮大风时,我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在风大的地方和风小的地方,哪一处更冷,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能理解冬季风对我国南北气温的影响。利用身边的自然现象来进行自然地理探究教学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探究学习的机会。
其实,在地理教学中,还有很多机会可以运用这种开放式教学。只要我们用心发现,细心钻研,我们的地理课堂就会做到真正开放,教师就能真正解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