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生成活动看似琐碎,实则是有计划、有目标的系列活动。为了能有效地唤起幼儿对生成活动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教师要慢慢培养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着眼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从幼儿对桥的感知体验、欣赏与评价、实践创作及深入拓展四个方面入手,通过系列活动让幼儿乐于对桥的探索,运用游戏化、富有情境的教学策略,让幼儿获得别样的涂鸦认知,提高幼儿的想象思维能力,体验“桥”带给幼儿的无限魅力!
【关键词】 桥;生活经验;探索
面对3-6岁儿童来说,环境是充满生机、充满游戏的,大自然中一景一物都是幼儿园重要的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课程价值。幼儿园的每一处领域都是有温度有情感的,它是儿童关注、探索发现、大胆地表现自己情感的场地。
一、活动的源起:感知体验——幼儿园的桥
幼儿园的农场是孩子们游戏的天堂,开学初期老师带领小朋友们来到农场,小朋友们有的在观察菜地,有的抬着头在观察“小小葫芦娃”,有的小朋友们在紫藤花下荡秋千。老师还发现有好多的男孩子在两座小桥上穿梭,跑过来又跑过去。老师问:“你们在干嘛呢?”小航说:“我们在走桥啊。”
回到教室后,大家就展开了关于桥的讨论。
老师问:“走在桥上有什么感觉?”
肉肉说:“我感觉桥弯弯的,像月亮。”
诗诗说:“在桥上往下看,我有点害怕。”
小宇说:“幼儿园的桥太小了,我见过的桥很长很长的。”
小璟说:“我也见过很多桥,和幼儿园里的桥都不一呢”.....
从自然角环境建设,从幼儿的经验走向从幼儿园的桥出发,孩子们开始了对桥的探索。在日常幼儿园生活中,幼儿对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孩子们大胆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这些认知都是零碎的,需要系统地整合对桥的认知。
二、欣赏与评价——各种各样的桥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每一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独一无二的美的种子。通过图片欣赏,幼儿清楚地了解到幼儿园的桥的基本结构,他们拿着画本来到活动二区,开始了一次桥的写生活动,幼儿有意识地观察桥本身的线条美和结构美,并把它画下来。
虞永平教授提出:“经验是最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的,也是最适合幼儿需要的。”话题开始前,老师下发了一张《我知道的桥》的调查表,幼儿把生活中见过的桥和知道的不一样的桥画下来。结合调查表,老师出示了很多真实的有关于桥的图片,幼儿了解到世界上还有许多不同质地的桥,比如:石桥、独木桥、人行天桥、玻璃桥、铁索桥、浮桥、立交桥、绳子拉的桥(斜拉桥、悬索桥)等。通过欣赏幼儿进一步了解了各种各样桥的名称、结构、材质和功用,孩子们对桥的审美感知经验更丰富了。
三.实践创作——我们造的桥
1.多彩斜拉桥
(1)一次创作
光说不练假把式,幼儿可都是能干的建造师!老师给幼儿准备了斜拉桥的雏形和一些五彩的毛根。区角游戏开始了,悦悦拿着毛根说:“我把毛根连起来做绳索。”晔晔说:“我也来。”一旁的新玥也加入了串绳索的队伍。三人很快地将毛根串联好并进行安装,但绳索太松了,几根绳子都搭在了一起。悦悦想把绳子拉紧,但绳子搭在一起分不清了,于是又将绳索全部拆掉,重新开始。起先悦悦和晔晔两人将下端固定的位置用毛根绕圈进行固定,然后拉紧绳索,再将另外一头多余的毛根用绕圈的方式做固定,但是悦悦说:“呀!绳索的颜色还是太乱了。”由于时间关系,第一次搭建只能告一段落。活动结束后,幼儿们相互分享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
宏宏说:“这个桥上怎么没有汽车啊?”
肉肉说:“桥上应该有行人的。”
小冉说:“这个桥身上没有图案,我们能给它装扮一下吗?”
(2)二次创作
于是开始了第二次活动,幼儿们分组进行,留白区的幼儿根据毛根的颜色重新串联绳索,黏土区的幼儿用超轻黏土捏制立体的小汽车、树木和行人。手工区的幼儿在彩纸上画下有趣的图案,最后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瞧!我们的桥变得多漂亮呀!
2.五彩吊桥
小朋友对桥的探索越发浓烈了,在观察中发现事物的特征,能够结合实际生活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一次在淘气堡玩,吊桥变成了最受欢迎的游戏场地。回到教室后,老师问:你们想不想也在班级里造一座吊桥呢?小朋友都说好。
老师问:“哪些材料适合创作空中吊桥呢?”
博博说:“可以用木板,我看到的吊桥是木头的,还有铁链。”
涵涵说:“教室里有很多盒子,可以用盒子。”
诗诗说:“可以用我弟弟喝的奶粉罐。”
浩浩说:“我有好多金箍棒,我们可以用来做桥。”
大家各抒己见,排除掉一些太重和不易獲取的材料后,最终商讨选择了教室里堆放的小纸筒和一团黑色的粗毛线。这样既环保,又方便孩子们创作。语言交流的碰撞激发了孩子们的思维,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发展了幼儿自我组织思想的能力;团队的合作交流为活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探索中的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1)前期准备:彩色纸筒
小朋友的色彩审美经验越来越丰富了,看到原色的小纸筒,笑笑说:“灰灰的纸筒不好看,我们给它涂颜色吧。”于是纸筒变变变,有的变成了纯色,有的变成了彩色。
(2)第一次尝试
自然晾干后,小朋友将五颜六色的纸筒一个接一个串了起来,变成了长长的一条。在游戏分享环节中,其他小朋友看到这长长的纸筒说:这个一点也不像桥,像蛇。
(3)第二次尝试
第一次操作失败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们开始讨论,吊桥是什么结构?如何串才能变成一座有桥面的吊桥呢?大家一边想办法一边实践操作,最终有了一个还不错的方法。方法:两根绳子交叉,同时穿过三个纸筒,将纸筒推到一头,反复操作变成长长的桥面,最后把桥面吊起来,彩吊桥完成啦!我们将吊桥高高挂起,小朋友兴奋不已! 幼儿在自主表达创造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生活中的材料进行自主选择,进行自发的艺术表现与创造,利用对色彩的认识,展现出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3.泥巴捏桥
生活中的每一样素材都是就地取材的好元素。泥塑是美工区常见的美术素材之一,使用泥塑的方法捏制立体的桥也是本班幼儿的首次尝试,操作方法和技能有一定的难度。集体教学中幼儿先学习了揉、搓、压、切的基本方法,每一组幼儿设计一张设计图,在商量协调后把设计图投放在区角中。
第一次区角活动:
肉肉、诗诗、小寒来到了区角中,他们选择了第二组的设计图,看着图纸,组员们进行了任务分工。小寒做桥面和桥栏,诗诗做桥墩,肉肉做路灯和行人。小寒将桥面压得平平的,诗诗将泥搓成了长长的一条,然后用小刀切成了小段,放在桥面上。诗诗又搓了一根长长的泥,轻轻地放在桥的两侧,然后还用小手压一压。小寒用少量的泥搓出小柱子的形状,按在桥的两侧作桥栏。桥面基本完成后,接下来要做桥墩啦!“桥墩要一样高的,不然小人会在桥上掉下去的。”诗诗一边说一边做,还时不时地放在一起对比一下。桥墩完成后,小寒将桥面放上去,两人一起合作加固连接处。一旁的肉肉搓的小人也完成啦,肉肉先用泥搓一个圆作人头,再将小圆插在吸管上,然后用小刀刻出眼睛、鼻子、嘴巴。同样的方法,肉肉完成了好多个小人。大家一起将小人和路灯插到了桥面上。我们的桥捏好啦!
第二次区角活动:
航航选择的是第一组幼儿设计的双层桥。航航先捏了桥的底座和桥墩,然后又捏桥的第二层桥面。航航将桥面轻轻地放上桥墩,航航发现桥面的中间会凹下去。航航一边做一边说:“这里我得固定一下。”航航又拿来一点紫砂泥,放在手心搓一搓,又放在桌子上压一压。航航对比桥面的高度后,截取了一小段泥,一手扶好桥面,一手将小段紫砂泥嵌在当中,以做固定。双层桥完成后,航航又用吸管进行了装饰,完美!
通过多次活动后,幼儿在桥结构的认识和处理细节问题的能力上都有所提高。短短一周的时间,我们区角里已经有很多泥桥啦!幼儿通过自身的思维特点,从形象思维出发,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进行合作探索、创作,在教室中创作出别样的泥桥。随着幼儿审美经验的提高,小朋友越来越追求完美,有小朋友提出要给桥涂上颜色,于是我们又开始了“彩绘泥桥”的活动。瞧!涂上颜色的泥桥更漂亮了呢!
四、深入拓展——特别的桥
1.身体变小桥
除了用各种不同质地的材料造桥之外,我们的身体能不能也来变小桥呢?幼儿动起脑筋,用身体做出了许多桥,有一个人搭的、两个人搭的、许多人一起搭的,幼儿们相互合作,乐在其中。
2.我心中的桥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能够激发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且得到大家的积极回应,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一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了两个故事——《鹊桥》《猴子搭桥》。
老师问:“故事中的桥是什么桥?”
小朋友说:“是喜鹊桥,是猴子桥。”
老师问:“这个桥可真有趣啊,现在老师心中也有一座桥,是苹果桥。你们心中的桥是什么桥呢?”
小冉说:“我想画爱心桥”。
小博说:“我想画小花桥”。
小静说:“我想画娃娃桥”。
在分享“我心中的桥”时,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设计,让幼儿更深层次感受到桥蕴含的寓意,体会桥所具有的情感内涵。
3.桥上的故事
桥不是孤立的事物,有桥就会有路、水、人、车、大树等,这些凑在一起每天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通过欣赏,小朋友们发现,原来桥上这么有趣,好多事情自己也经历过呢。小朋友们拿起画笔,转动着自己的小脑筋,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或看到的事画了下来。你们能看出小朋友们画中的故事吗?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本班幼儿与老师也是这么做的。为了激发小朋友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满足幼儿不同审美表达的需要,老师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美术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美术材料。通过集體或小组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桥的名称、特征、局部构造及各种桥的作用。又通过美术欣赏和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各种各样桥的美,并愿意尝试用多种美术材料、多元的表达方式,大胆表现对桥的感受和认知。
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幼儿动手动脑,老师适时引导,不断总结并积累经验。随着幼儿对桥的美术作品日渐丰富,班级角落布满了幼儿关于桥的艺术探索足迹,俨然成了孩子们的“桥天地”。在今后的一日活动中,老师会继续追随幼儿的兴趣点,生成更多不可思议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虞永平. 学前课程价值论[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 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4] 唐松梅,周慧萍.从美出发聚焦幼儿审美经验建构[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关键词】 桥;生活经验;探索
面对3-6岁儿童来说,环境是充满生机、充满游戏的,大自然中一景一物都是幼儿园重要的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课程价值。幼儿园的每一处领域都是有温度有情感的,它是儿童关注、探索发现、大胆地表现自己情感的场地。
一、活动的源起:感知体验——幼儿园的桥
幼儿园的农场是孩子们游戏的天堂,开学初期老师带领小朋友们来到农场,小朋友们有的在观察菜地,有的抬着头在观察“小小葫芦娃”,有的小朋友们在紫藤花下荡秋千。老师还发现有好多的男孩子在两座小桥上穿梭,跑过来又跑过去。老师问:“你们在干嘛呢?”小航说:“我们在走桥啊。”
回到教室后,大家就展开了关于桥的讨论。
老师问:“走在桥上有什么感觉?”
肉肉说:“我感觉桥弯弯的,像月亮。”
诗诗说:“在桥上往下看,我有点害怕。”
小宇说:“幼儿园的桥太小了,我见过的桥很长很长的。”
小璟说:“我也见过很多桥,和幼儿园里的桥都不一呢”.....
从自然角环境建设,从幼儿的经验走向从幼儿园的桥出发,孩子们开始了对桥的探索。在日常幼儿园生活中,幼儿对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孩子们大胆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这些认知都是零碎的,需要系统地整合对桥的认知。
二、欣赏与评价——各种各样的桥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每一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独一无二的美的种子。通过图片欣赏,幼儿清楚地了解到幼儿园的桥的基本结构,他们拿着画本来到活动二区,开始了一次桥的写生活动,幼儿有意识地观察桥本身的线条美和结构美,并把它画下来。
虞永平教授提出:“经验是最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的,也是最适合幼儿需要的。”话题开始前,老师下发了一张《我知道的桥》的调查表,幼儿把生活中见过的桥和知道的不一样的桥画下来。结合调查表,老师出示了很多真实的有关于桥的图片,幼儿了解到世界上还有许多不同质地的桥,比如:石桥、独木桥、人行天桥、玻璃桥、铁索桥、浮桥、立交桥、绳子拉的桥(斜拉桥、悬索桥)等。通过欣赏幼儿进一步了解了各种各样桥的名称、结构、材质和功用,孩子们对桥的审美感知经验更丰富了。
三.实践创作——我们造的桥
1.多彩斜拉桥
(1)一次创作
光说不练假把式,幼儿可都是能干的建造师!老师给幼儿准备了斜拉桥的雏形和一些五彩的毛根。区角游戏开始了,悦悦拿着毛根说:“我把毛根连起来做绳索。”晔晔说:“我也来。”一旁的新玥也加入了串绳索的队伍。三人很快地将毛根串联好并进行安装,但绳索太松了,几根绳子都搭在了一起。悦悦想把绳子拉紧,但绳子搭在一起分不清了,于是又将绳索全部拆掉,重新开始。起先悦悦和晔晔两人将下端固定的位置用毛根绕圈进行固定,然后拉紧绳索,再将另外一头多余的毛根用绕圈的方式做固定,但是悦悦说:“呀!绳索的颜色还是太乱了。”由于时间关系,第一次搭建只能告一段落。活动结束后,幼儿们相互分享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
宏宏说:“这个桥上怎么没有汽车啊?”
肉肉说:“桥上应该有行人的。”
小冉说:“这个桥身上没有图案,我们能给它装扮一下吗?”
(2)二次创作
于是开始了第二次活动,幼儿们分组进行,留白区的幼儿根据毛根的颜色重新串联绳索,黏土区的幼儿用超轻黏土捏制立体的小汽车、树木和行人。手工区的幼儿在彩纸上画下有趣的图案,最后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瞧!我们的桥变得多漂亮呀!
2.五彩吊桥
小朋友对桥的探索越发浓烈了,在观察中发现事物的特征,能够结合实际生活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一次在淘气堡玩,吊桥变成了最受欢迎的游戏场地。回到教室后,老师问:你们想不想也在班级里造一座吊桥呢?小朋友都说好。
老师问:“哪些材料适合创作空中吊桥呢?”
博博说:“可以用木板,我看到的吊桥是木头的,还有铁链。”
涵涵说:“教室里有很多盒子,可以用盒子。”
诗诗说:“可以用我弟弟喝的奶粉罐。”
浩浩说:“我有好多金箍棒,我们可以用来做桥。”
大家各抒己见,排除掉一些太重和不易獲取的材料后,最终商讨选择了教室里堆放的小纸筒和一团黑色的粗毛线。这样既环保,又方便孩子们创作。语言交流的碰撞激发了孩子们的思维,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发展了幼儿自我组织思想的能力;团队的合作交流为活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探索中的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1)前期准备:彩色纸筒
小朋友的色彩审美经验越来越丰富了,看到原色的小纸筒,笑笑说:“灰灰的纸筒不好看,我们给它涂颜色吧。”于是纸筒变变变,有的变成了纯色,有的变成了彩色。
(2)第一次尝试
自然晾干后,小朋友将五颜六色的纸筒一个接一个串了起来,变成了长长的一条。在游戏分享环节中,其他小朋友看到这长长的纸筒说:这个一点也不像桥,像蛇。
(3)第二次尝试
第一次操作失败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们开始讨论,吊桥是什么结构?如何串才能变成一座有桥面的吊桥呢?大家一边想办法一边实践操作,最终有了一个还不错的方法。方法:两根绳子交叉,同时穿过三个纸筒,将纸筒推到一头,反复操作变成长长的桥面,最后把桥面吊起来,彩吊桥完成啦!我们将吊桥高高挂起,小朋友兴奋不已! 幼儿在自主表达创造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生活中的材料进行自主选择,进行自发的艺术表现与创造,利用对色彩的认识,展现出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3.泥巴捏桥
生活中的每一样素材都是就地取材的好元素。泥塑是美工区常见的美术素材之一,使用泥塑的方法捏制立体的桥也是本班幼儿的首次尝试,操作方法和技能有一定的难度。集体教学中幼儿先学习了揉、搓、压、切的基本方法,每一组幼儿设计一张设计图,在商量协调后把设计图投放在区角中。
第一次区角活动:
肉肉、诗诗、小寒来到了区角中,他们选择了第二组的设计图,看着图纸,组员们进行了任务分工。小寒做桥面和桥栏,诗诗做桥墩,肉肉做路灯和行人。小寒将桥面压得平平的,诗诗将泥搓成了长长的一条,然后用小刀切成了小段,放在桥面上。诗诗又搓了一根长长的泥,轻轻地放在桥的两侧,然后还用小手压一压。小寒用少量的泥搓出小柱子的形状,按在桥的两侧作桥栏。桥面基本完成后,接下来要做桥墩啦!“桥墩要一样高的,不然小人会在桥上掉下去的。”诗诗一边说一边做,还时不时地放在一起对比一下。桥墩完成后,小寒将桥面放上去,两人一起合作加固连接处。一旁的肉肉搓的小人也完成啦,肉肉先用泥搓一个圆作人头,再将小圆插在吸管上,然后用小刀刻出眼睛、鼻子、嘴巴。同样的方法,肉肉完成了好多个小人。大家一起将小人和路灯插到了桥面上。我们的桥捏好啦!
第二次区角活动:
航航选择的是第一组幼儿设计的双层桥。航航先捏了桥的底座和桥墩,然后又捏桥的第二层桥面。航航将桥面轻轻地放上桥墩,航航发现桥面的中间会凹下去。航航一边做一边说:“这里我得固定一下。”航航又拿来一点紫砂泥,放在手心搓一搓,又放在桌子上压一压。航航对比桥面的高度后,截取了一小段泥,一手扶好桥面,一手将小段紫砂泥嵌在当中,以做固定。双层桥完成后,航航又用吸管进行了装饰,完美!
通过多次活动后,幼儿在桥结构的认识和处理细节问题的能力上都有所提高。短短一周的时间,我们区角里已经有很多泥桥啦!幼儿通过自身的思维特点,从形象思维出发,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进行合作探索、创作,在教室中创作出别样的泥桥。随着幼儿审美经验的提高,小朋友越来越追求完美,有小朋友提出要给桥涂上颜色,于是我们又开始了“彩绘泥桥”的活动。瞧!涂上颜色的泥桥更漂亮了呢!
四、深入拓展——特别的桥
1.身体变小桥
除了用各种不同质地的材料造桥之外,我们的身体能不能也来变小桥呢?幼儿动起脑筋,用身体做出了许多桥,有一个人搭的、两个人搭的、许多人一起搭的,幼儿们相互合作,乐在其中。
2.我心中的桥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能够激发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且得到大家的积极回应,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一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了两个故事——《鹊桥》《猴子搭桥》。
老师问:“故事中的桥是什么桥?”
小朋友说:“是喜鹊桥,是猴子桥。”
老师问:“这个桥可真有趣啊,现在老师心中也有一座桥,是苹果桥。你们心中的桥是什么桥呢?”
小冉说:“我想画爱心桥”。
小博说:“我想画小花桥”。
小静说:“我想画娃娃桥”。
在分享“我心中的桥”时,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设计,让幼儿更深层次感受到桥蕴含的寓意,体会桥所具有的情感内涵。
3.桥上的故事
桥不是孤立的事物,有桥就会有路、水、人、车、大树等,这些凑在一起每天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通过欣赏,小朋友们发现,原来桥上这么有趣,好多事情自己也经历过呢。小朋友们拿起画笔,转动着自己的小脑筋,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或看到的事画了下来。你们能看出小朋友们画中的故事吗?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本班幼儿与老师也是这么做的。为了激发小朋友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满足幼儿不同审美表达的需要,老师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美术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美术材料。通过集體或小组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桥的名称、特征、局部构造及各种桥的作用。又通过美术欣赏和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各种各样桥的美,并愿意尝试用多种美术材料、多元的表达方式,大胆表现对桥的感受和认知。
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幼儿动手动脑,老师适时引导,不断总结并积累经验。随着幼儿对桥的美术作品日渐丰富,班级角落布满了幼儿关于桥的艺术探索足迹,俨然成了孩子们的“桥天地”。在今后的一日活动中,老师会继续追随幼儿的兴趣点,生成更多不可思议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虞永平. 学前课程价值论[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 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4] 唐松梅,周慧萍.从美出发聚焦幼儿审美经验建构[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