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开始,我带着班上的孩子们开始了网课学习之旅。一个月的学习时间悄然而过,孩子们最喜欢说的话是:“周老师,今天怎么没有数学网课?我最喜欢上你的数学网课了!”“周老师,今天的网课这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对我网课的喜爱让我充满了成就感,而我更欣喜的是我的数学网课已成为我班孩子们的期待。
我是怎样做到让我的数学网课成为孩子们的期待呢?我想那是因为我让我的學生感觉学习有如一场探索与解惑之旅,感觉课堂就是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感觉自己成为了一个小小数学家,那么学生自然会对我的网课充满渴求,充满期待!
一、以导促学,在做数学中开启探索之旅。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一节精彩的数学课,教师总会设置数学问题串,让学生不自觉地投入思考中。网课的学习亦是如此。
我在上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分类》这一节网课时,头一天我通过网络平台下发导学单,导学单中我设计了两个探究性大问题,引导孩子学习。
探究大问题一:图形怎样分类?
学生独立思考并动手操作将学过的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柱、球、正方形、正方体等)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探究大问题二:三角形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性?
为了解决这个大问题,我还将之细化为一些小问题。
1.猜想:三角形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
2.验证:用小木棒动手做一个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框架,拉一拉,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3.结论:你能说一说三角形和四边形具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吗?
我通过一个个精心预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开启探索学习之旅。
二、搭建舞台,在交流展示中体验学习乐趣。
课堂是生命交流的驿站,是思维碰撞的舞台。我们应该为学生搭
建交流展示的平台,给予学生交流分享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越辩越明了,在分享中越来越清晰。
《图形分类》这一课的导学单发布后,学生纷纷做起了小小“探索家”,迫不及待地想向我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机会,我将班级中的孩子分为六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让小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群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员进行评价,再推选出最优的作品在班级群里分享。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有的孩子想到了将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的孩子想到了将图形分为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这个孩子有一种分类方法,那个孩子也有一种分类方法,通过交流后孩子们就掌握了多种分类方法,课堂学习从而达到了高效。
孩子们在交流中理解,分享中体验,在争辩中感悟,学得主动,学得兴致勃勃。
三、动态微课,在自主学习中清晰知识内容。
通过导学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组织学生在小组群交流分享,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碰撞与延伸,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学能力仍有限,学生在解决导学单的问题中仍会碰到一些困难,在交流中会存有一些共同的疑惑,带着这些疑惑,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寻找解决疑问的方法,进一步清晰知识内容。
学生在完成《图形分类》这一课的导学单后,学生会思考图形可分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也可以分为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那么他们的分类标准应该怎样表述呢?有的学生猜想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并制作了三角形框架和正方形框架进行验证,还有的制作了三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进行验证,但是正方形和长方形框架摇一摇会变形,是否就能说明所有的四边形都不具有稳定性呢?四边形包含哪些图形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迫不及待地到微课中去寻找答案。
此时微课的设计至关重要,我认为5至15分钟的微课为宜,力求简短生动。微课中用动态的方式,通过大问题引导,站在学生的视角,带着孩子去解决问题,展示学生的思考方式,解决学生的困惑,同时为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从知识的碎片化掌握到形成清晰知识脉络,学生犹如听到自己知识增长拔节的声音,喜不自禁。
四、评价答疑,在师生互动中获得成功感。
直播答疑和评价是我整节网课的最后环节,我不仅就孩子们共同的疑惑进行解答,还抛出了几个具有思考性、针对性的问题引发孩子们的思考讨论,与孩子互动,同时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拓展,如增加数学文化的渗透,综合实践的应用,数学故事的讲述等等。
同时我深知,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更要润泽生命。我不惜用鼓励的眼神,赞美的言辞,让学生感受到我真诚的欣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因此直播时我发现、挑选出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以此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就一些有进步的孩子的作品进行展示,肯定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的态度,鼓励孩子们获得的新进步。当天我结合学生父母评价、小组长评价以及他们的课堂表现,评出网课“自主学习之星”、“积极展示之星”和“五星级作业”等。
纵观我的整个网络教学,通过导学单中的问题串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用动态微课导学,直播答疑评价,我始终以导促学,让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充满爱的教学中探索真知,碰撞智慧,感受成功,那么他们又怎会不期待我的数学网课呢?
我是怎样做到让我的数学网课成为孩子们的期待呢?我想那是因为我让我的學生感觉学习有如一场探索与解惑之旅,感觉课堂就是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感觉自己成为了一个小小数学家,那么学生自然会对我的网课充满渴求,充满期待!
一、以导促学,在做数学中开启探索之旅。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一节精彩的数学课,教师总会设置数学问题串,让学生不自觉地投入思考中。网课的学习亦是如此。
我在上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分类》这一节网课时,头一天我通过网络平台下发导学单,导学单中我设计了两个探究性大问题,引导孩子学习。
探究大问题一:图形怎样分类?
学生独立思考并动手操作将学过的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柱、球、正方形、正方体等)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探究大问题二:三角形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性?
为了解决这个大问题,我还将之细化为一些小问题。
1.猜想:三角形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
2.验证:用小木棒动手做一个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框架,拉一拉,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3.结论:你能说一说三角形和四边形具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吗?
我通过一个个精心预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开启探索学习之旅。
二、搭建舞台,在交流展示中体验学习乐趣。
课堂是生命交流的驿站,是思维碰撞的舞台。我们应该为学生搭
建交流展示的平台,给予学生交流分享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越辩越明了,在分享中越来越清晰。
《图形分类》这一课的导学单发布后,学生纷纷做起了小小“探索家”,迫不及待地想向我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机会,我将班级中的孩子分为六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让小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群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员进行评价,再推选出最优的作品在班级群里分享。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有的孩子想到了将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的孩子想到了将图形分为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这个孩子有一种分类方法,那个孩子也有一种分类方法,通过交流后孩子们就掌握了多种分类方法,课堂学习从而达到了高效。
孩子们在交流中理解,分享中体验,在争辩中感悟,学得主动,学得兴致勃勃。
三、动态微课,在自主学习中清晰知识内容。
通过导学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组织学生在小组群交流分享,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碰撞与延伸,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学能力仍有限,学生在解决导学单的问题中仍会碰到一些困难,在交流中会存有一些共同的疑惑,带着这些疑惑,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寻找解决疑问的方法,进一步清晰知识内容。
学生在完成《图形分类》这一课的导学单后,学生会思考图形可分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也可以分为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那么他们的分类标准应该怎样表述呢?有的学生猜想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并制作了三角形框架和正方形框架进行验证,还有的制作了三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进行验证,但是正方形和长方形框架摇一摇会变形,是否就能说明所有的四边形都不具有稳定性呢?四边形包含哪些图形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迫不及待地到微课中去寻找答案。
此时微课的设计至关重要,我认为5至15分钟的微课为宜,力求简短生动。微课中用动态的方式,通过大问题引导,站在学生的视角,带着孩子去解决问题,展示学生的思考方式,解决学生的困惑,同时为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从知识的碎片化掌握到形成清晰知识脉络,学生犹如听到自己知识增长拔节的声音,喜不自禁。
四、评价答疑,在师生互动中获得成功感。
直播答疑和评价是我整节网课的最后环节,我不仅就孩子们共同的疑惑进行解答,还抛出了几个具有思考性、针对性的问题引发孩子们的思考讨论,与孩子互动,同时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拓展,如增加数学文化的渗透,综合实践的应用,数学故事的讲述等等。
同时我深知,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更要润泽生命。我不惜用鼓励的眼神,赞美的言辞,让学生感受到我真诚的欣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因此直播时我发现、挑选出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以此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就一些有进步的孩子的作品进行展示,肯定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的态度,鼓励孩子们获得的新进步。当天我结合学生父母评价、小组长评价以及他们的课堂表现,评出网课“自主学习之星”、“积极展示之星”和“五星级作业”等。
纵观我的整个网络教学,通过导学单中的问题串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用动态微课导学,直播答疑评价,我始终以导促学,让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充满爱的教学中探索真知,碰撞智慧,感受成功,那么他们又怎会不期待我的数学网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