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靠投资致富是许多人的梦想。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人却由于错误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心态一再错过了依靠投资搭上财富快车的机会。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错在哪里了。
要想坐上财富快车,投资理财是其中重要一环。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在迈向财富增值的道路上,股票和基金无疑是最常见也最实用的助推器。然而股市风云莫测,一不小心就容易栽跟头。
这些阻碍投资者坐上财富快车的症状主要有以下三种。
从“死了都不卖”到“死了都不买”
投资手段过于偏激
案例:黄伯达是一位退休教师,2007年7月,他把自己毕生的积蓄——30万元,近乎孤注一掷地只买了一只股票——原水股份(600649)。
黄伯达在8.5元到9元之间不断吸进原水股份。在黄伯达买入后的一个月。原水股份的确在继续攀升,并且最高攀到了11.79元的高位。然而纸上财富来得快去得更快。2000年9月后,股市迅速下挫,原水股份也一下子从11块多跌到了7块多。2001年下半年以后,股市由牛转熊,漫漫熊市的煎熬终于让黄伯达的心理崩溃,在2004年以5块多的价格割肉出局。亏损高达40%,并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碰股市!
然而熊市走到尽头必然会迎来新一轮的牛市。2006年和2007年两年大牛市到来之时,黄伯达看着身边又一批渴望一夜暴富的人冲入股市,他却又倚老卖老地告诫别人:你们今天别开心得太早,你们今天吃进去的钱以后都要吐出来的。抱着这样的心态,从2000点到6000点的漫漫牛市之路上,黄伯达一路都在和别人说“狼要来了”,自己也坚定执行“死了也不买”的策略。
极端的投资偏好加重了风险
黄伯达之所以无法坐上财富快车,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看问题太过极端。在股市中,只有想不到,没有不可能。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但黄伯达却不是走向激进的极端,就是走向保守的另一个极端。亏钱的时候自己全部吃进,赚钱的时候却没自己的份。
合理配置家庭资产
熊市有亏钱的可能,但牛市在客观上又能大大加快我们财富增值的速度。因此,只有合理配置家庭资产才能在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取得较好的平衡。
由于股市不可测,在2000年那轮牛市中,黄伯达不应该那么自信,那么激进地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投入股市,而应该根据他的年龄和风险承受能力(“100-年龄”法则),在股市中投入45%左右的家庭金融资产。这样即使亏损也不至于满盘皆输,小至于影响到自己接下去的生活。而到了2006年牛市的时候,黄伯达也不应该那么小自信,那么保守地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放在银行。他同样应该在股市中投入40%左右的家庭金融资产以获取较高的收益。
坚持长期投资知易行难
不能坚持长期投资
案例:2004年,陈丽君所在单位效益不好,为了减轻负担,单位动员职工一次性买断工龄。陈丽君也是其中之一。面对突然到手的70000元“买断费”,陈丽君就决定做一回“基民”。
当时,基金景福因为价格最低,只有0.7元,便成了陈丽君的首选。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基金景福刚一买入便开始下跌,眼看着基金景福跌破0.6元,陈丽君急忙赎回5000元止损。
然而2006年以后,股市迅速回暖,基金净值也一天天回升,当基金景福回到0.7元后,陈丽君再次杀入,同样遵循上述追涨杀跌的原则。但令陈丽君郁闷的是,每次上涨0.1元抛出后,却不见基金净值下跌,于是她不得不再次追高买入。0.7元买入,0.8元抛出;1.1元买入,1.2元抛出;1.4元再买入,等待1.5元抛出……然而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中,陈丽君的收益和那些坚持长期投资者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追涨杀跌“杀断”了财富持续增值之路
“追涨杀跌”在投资学中应该是个贬义词,但在实际投资操作中,却有太多的股民和基民经不起贪婪的诱惑和恐惧的洗礼,终日忙碌于追涨杀跌的循环中。
长期坚持定投
与追涨杀跌相对应的是追跌杀涨,这样才能真正赚到钱。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战胜内心的贪婪和恐惧做到跌时买,涨时卖,实在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终日忙于买卖操作还不如安心持有。毕竟股市长期看总是上涨的。更何况基金本身就是一种长期理财工具,需要的就是长期投资。而为了规避买入点过高带来的投资风险,更好的办法足采用基金定投的策略,通过长期不问断的投资,来摊薄投资成本,这样就不会因为买在高点而懊悔,也不会因为错过了低点买入时机而沮丧。
一味跟风损失惨重
热衷跟风听消息
案例:郭志杰是个大四学生,2007年2月开户入市。这时候郭志杰认识了一个叫“王哥”的老股民,王哥经常会放出消息,而且非常准。
5月23日,郭志杰根据“王哥”消息再次全仓杀入光华控股(000546),然而转眼之间,“5·30”不期而至。光华控股股价死死钉在了跌停板上。郭志杰问“王哥”怎么办,“王哥”说先捂着会有反弹的。但经过了一个多月,光华控股却丝毫不见起色,反而越跌越深。这时候“王哥”又放出话来,说主力已经不做了,让他赶快出货。这时,光华控股已经从17块多的高位跌到了7块多,郭志杰这一刀割下去损失了60%,不仅将上半年的全部利润亏光,还赔了不少本钱。
听消息炒股迟早满盘皆输
听消息,炒消息,甚至是买消息。一直以来,在中国这个新兴加转轨的股票市场中,股民对之乐此不疲。虽然许多人一开始确实赚了不少钱,但只要一直听下去,最后总是会亏得一塌糊涂。因为市场上的大部分消息都是空穴来风,还有许多消息是庄家故意放出来吸引散户来帮他们“抬轿子”的。所以,听消息炒股属于典型的“旁门左道”,投资理财千万要不得。
拒绝跟风炒作,坚守价值投资
在股市中,我们总是在“消息”的前面加上“小道”两个字,显然财富快车绝不可能开在这种羊肠小道上,而只能开在康庄大道上。那投资的大道正是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的代表人物巴菲特曾说过,只要是投资就必定是冲着它的价值去的,如果不是因为这个股票的价格低于它的内在价值,我们又为何去买呢?在股市中没有神仙皇帝,也没有救世主,任何依靠短线投机炒作获得的财富最终都将化为乌有。要想让财富稳健增值,只有从股票的基本面入手,寻找被低估的股票耐心持有,然后静待价值回归。
要想坐上财富快车,投资理财是其中重要一环。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在迈向财富增值的道路上,股票和基金无疑是最常见也最实用的助推器。然而股市风云莫测,一不小心就容易栽跟头。
这些阻碍投资者坐上财富快车的症状主要有以下三种。
从“死了都不卖”到“死了都不买”
投资手段过于偏激
案例:黄伯达是一位退休教师,2007年7月,他把自己毕生的积蓄——30万元,近乎孤注一掷地只买了一只股票——原水股份(600649)。
黄伯达在8.5元到9元之间不断吸进原水股份。在黄伯达买入后的一个月。原水股份的确在继续攀升,并且最高攀到了11.79元的高位。然而纸上财富来得快去得更快。2000年9月后,股市迅速下挫,原水股份也一下子从11块多跌到了7块多。2001年下半年以后,股市由牛转熊,漫漫熊市的煎熬终于让黄伯达的心理崩溃,在2004年以5块多的价格割肉出局。亏损高达40%,并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碰股市!
然而熊市走到尽头必然会迎来新一轮的牛市。2006年和2007年两年大牛市到来之时,黄伯达看着身边又一批渴望一夜暴富的人冲入股市,他却又倚老卖老地告诫别人:你们今天别开心得太早,你们今天吃进去的钱以后都要吐出来的。抱着这样的心态,从2000点到6000点的漫漫牛市之路上,黄伯达一路都在和别人说“狼要来了”,自己也坚定执行“死了也不买”的策略。
极端的投资偏好加重了风险
黄伯达之所以无法坐上财富快车,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看问题太过极端。在股市中,只有想不到,没有不可能。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但黄伯达却不是走向激进的极端,就是走向保守的另一个极端。亏钱的时候自己全部吃进,赚钱的时候却没自己的份。
合理配置家庭资产
熊市有亏钱的可能,但牛市在客观上又能大大加快我们财富增值的速度。因此,只有合理配置家庭资产才能在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取得较好的平衡。
由于股市不可测,在2000年那轮牛市中,黄伯达不应该那么自信,那么激进地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投入股市,而应该根据他的年龄和风险承受能力(“100-年龄”法则),在股市中投入45%左右的家庭金融资产。这样即使亏损也不至于满盘皆输,小至于影响到自己接下去的生活。而到了2006年牛市的时候,黄伯达也不应该那么小自信,那么保守地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放在银行。他同样应该在股市中投入40%左右的家庭金融资产以获取较高的收益。
坚持长期投资知易行难
不能坚持长期投资
案例:2004年,陈丽君所在单位效益不好,为了减轻负担,单位动员职工一次性买断工龄。陈丽君也是其中之一。面对突然到手的70000元“买断费”,陈丽君就决定做一回“基民”。
当时,基金景福因为价格最低,只有0.7元,便成了陈丽君的首选。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基金景福刚一买入便开始下跌,眼看着基金景福跌破0.6元,陈丽君急忙赎回5000元止损。
然而2006年以后,股市迅速回暖,基金净值也一天天回升,当基金景福回到0.7元后,陈丽君再次杀入,同样遵循上述追涨杀跌的原则。但令陈丽君郁闷的是,每次上涨0.1元抛出后,却不见基金净值下跌,于是她不得不再次追高买入。0.7元买入,0.8元抛出;1.1元买入,1.2元抛出;1.4元再买入,等待1.5元抛出……然而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中,陈丽君的收益和那些坚持长期投资者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追涨杀跌“杀断”了财富持续增值之路
“追涨杀跌”在投资学中应该是个贬义词,但在实际投资操作中,却有太多的股民和基民经不起贪婪的诱惑和恐惧的洗礼,终日忙碌于追涨杀跌的循环中。
长期坚持定投
与追涨杀跌相对应的是追跌杀涨,这样才能真正赚到钱。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战胜内心的贪婪和恐惧做到跌时买,涨时卖,实在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终日忙于买卖操作还不如安心持有。毕竟股市长期看总是上涨的。更何况基金本身就是一种长期理财工具,需要的就是长期投资。而为了规避买入点过高带来的投资风险,更好的办法足采用基金定投的策略,通过长期不问断的投资,来摊薄投资成本,这样就不会因为买在高点而懊悔,也不会因为错过了低点买入时机而沮丧。
一味跟风损失惨重
热衷跟风听消息
案例:郭志杰是个大四学生,2007年2月开户入市。这时候郭志杰认识了一个叫“王哥”的老股民,王哥经常会放出消息,而且非常准。
5月23日,郭志杰根据“王哥”消息再次全仓杀入光华控股(000546),然而转眼之间,“5·30”不期而至。光华控股股价死死钉在了跌停板上。郭志杰问“王哥”怎么办,“王哥”说先捂着会有反弹的。但经过了一个多月,光华控股却丝毫不见起色,反而越跌越深。这时候“王哥”又放出话来,说主力已经不做了,让他赶快出货。这时,光华控股已经从17块多的高位跌到了7块多,郭志杰这一刀割下去损失了60%,不仅将上半年的全部利润亏光,还赔了不少本钱。
听消息炒股迟早满盘皆输
听消息,炒消息,甚至是买消息。一直以来,在中国这个新兴加转轨的股票市场中,股民对之乐此不疲。虽然许多人一开始确实赚了不少钱,但只要一直听下去,最后总是会亏得一塌糊涂。因为市场上的大部分消息都是空穴来风,还有许多消息是庄家故意放出来吸引散户来帮他们“抬轿子”的。所以,听消息炒股属于典型的“旁门左道”,投资理财千万要不得。
拒绝跟风炒作,坚守价值投资
在股市中,我们总是在“消息”的前面加上“小道”两个字,显然财富快车绝不可能开在这种羊肠小道上,而只能开在康庄大道上。那投资的大道正是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的代表人物巴菲特曾说过,只要是投资就必定是冲着它的价值去的,如果不是因为这个股票的价格低于它的内在价值,我们又为何去买呢?在股市中没有神仙皇帝,也没有救世主,任何依靠短线投机炒作获得的财富最终都将化为乌有。要想让财富稳健增值,只有从股票的基本面入手,寻找被低估的股票耐心持有,然后静待价值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