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人文旗帜,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shu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就应当夯实基础,让学生掌握好语言工具,强调对人的教育,以老师的情感熏陶感染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素养;语文教育;情感熏染
  
  “语文是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文道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标志。因而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一句话,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确认语文的人文性,就意味着学习语文,不仅要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还应广泛吸收人类的文化。如果说工具性告诉我们“是什么”,那么人文性则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从小到大,语文教育伴随我们成长,以往的语文课堂中太多的“是什么”让我们迷失在字、词、句、段、篇迷宫似的分析中,一次次肢解与分割的语文经历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内在积淀于我们生命里的,外在体现于我们言行举止的有些什么呢?教育的责任在于要将文明积淀成性格,实现对人作为精神的存在的内在关照;教育要将知识个性化,转化成人的系列品质和能力,实现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终极关怀,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充分肯定了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我们语文老师的确应该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认真思考“应该怎样”的问题了。
  那么,语文教育究竟应该如何扬起人文旗帜,让学生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呢?我个人认为,灌输给学生系统的语文知识和着眼学生内在人格的建构,使之具备健康的品性修养这二者是统一的,不能偏执于某一方面,应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认识人文世界的同时,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染,从而建构起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回归我们教育的本真。
  
  一、夯实基础,让学生掌握好语言工具
  
  语文是一种工具,是我们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必不可少的纽带。因此,语文课要理直气壮地扎扎实实地抓好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运用,抓好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养成。凡是丢掉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语文课,也就是丢掉了语文的根基,根本就不成其为语文课了。
  
  二、调对人的教育
  
  学生有了必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就实现了吗?没有!语文学习是伴随人一生的。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于漪就曾经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中渗透的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将对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学生是一逐渐具备独立意识和批判思维的成长中的人,因此,语文教育应从关心人、尊重人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俯下身去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思想光芒乍现是予以肯定、鼓励、关怀和引导,成就一批有独立人格的人。尊重人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理性的健康的爱,给予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以乐观的期待和宽容细致的守侯。
  三、以自己的情感熏陶感染学生,促进其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
  
  语文教育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就是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成为怎样的人,这个人应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精神和品质?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语文的熏陶感染就应受到极大的重视。所谓“熏陶感染”,就是让学生在接触大量语文材料的过程中,其精神世界自然而然地受到真、善、美的抚摸、沐浴、滋润或激荡,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到一种心灵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很多老师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困惑:曾经让我们感动至深的那些人,那些事在我们的学生中为什么就不能再掀起情感的波澜呢?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宁愿成天沉迷在光怪陆离的所谓现代与后现代的文明成果中,也不愿意静下心来聆听智慧的箴言呢?因为学生没获得情感的共鸣,没能留下思想撞击的痕迹。因此,教师此时的角色应由一个旁观者转换为一个感知者、经历者,真正地把自己的情感与语文材料所体现的人文内涵相融,用自己的激情去触动学生,站在学生一方,和他们一起去共同感知,共同承担,一起痛并快乐着。
  笔者在执教《小巷深处》一文时就做了这样的尝试。首先,我自己被课文中的盲母亲深深地感动着,她满腔无私的爱,夸父逐日般的执著与坚定都使我受到极大的震撼。而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很多人把父母的无私与关爱视作理所当然而忽略了自己也应给予父母感恩与回报,对父母缺乏关心与理解,讨厌父母的唠叨与关怀,所以,我总想把自己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让它“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它停留的地方”。因此,在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采取了以情动人,知情并进的方式。开课前先让学生听了满文军的那首《懂你》,使辛勤劳作、无私奉献的母亲形象首先映入学生的脑海,让“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的深沉情怀去扣击学生的心灵,使得学生在一种感动的氛围中开始进入文本。
  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把文中最感动自己的地方划出来并说明理由,在这个过程中,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与文学作品的韵味、情感价值充盈课堂,学生们不仅从词句的分析中领略到母亲含辛茹苦、执著奉献的品质,也对文章中的伟大母爱有了较深层次的认识。此时,我不仅被文章中的母亲所感动,更被学生们所流露的对亲情的理解所感染,于是趁热打铁,融入自己的激情与理解与学生们一起朗读了文章的最后四段,在朗读过程中,我哽咽了,孩子们真诚的泪水也夺眶而出,此时,激情的碰撞与真诚的交流使得师生之间完全没有隔阂,大家都是同样地感怀母爱,念及亲恩,大家都是一样地哭并思考着,不用任何华丽煽情的语言,孩子们都已激发和深化了对父母的感激和热爱。
  那么,课堂是什么?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真情流露的地方,语文课尤其如此。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个体情感的激发是必然,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忽视这一审美规律,同时,只有教师自己投入进去,不局限于以往“冷冰冰”的分析性教学,而真正地将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目标运用于课堂中,以自己的诚意去熏陶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让他们在情感中学,在情感中体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实现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让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结合当今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理念,对语文教育应有的内容作一解读,旨在期望寻求更科学的语文教学方法,以成就真正的“人”的教育。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阐述了按能力模块构建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方法,明确了各能力模块的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最后对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实施及建设的注意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模块化教育模式;课程体系    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级职业人才的客观要求。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
期刊
摘要:MMTT模式以高校科研团队为核心,通过科研团队一教学一院系、科研团队一科研孵化器一高校科研管理机构、科研团队一科研孵化器一科研营销一企业政府等三大系列的有机结合来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该模式是高校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新探索。  关键词:MMTT模式;创新人才;运行特征    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建立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偏重于培养过窄、过专和过深的传统型人才,其弊端是人才培
期刊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创造、和谐和进步的过程。在英语教学,充分投入感情因素,注意渲染氛、引发学习兴起,沟通情感,培养学习兴趣,教学灵活,保持学习学习兴趣,将能较好的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学习兴趣    大学英语教学应当是一个创造、和谐和进步的过程。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将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将人格培养寓于语文教育之中,这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育的重要要求。语文教学应该弘扬人文精神,挖掘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丰富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语文教学,要善于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要善于诱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抓住关键词句,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意志。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人格培养    我们常听人说:“这种有损
期刊
摘要:《简·爱》这部小说中也有着帝国主义意识的隐性结构、隐性话语,展示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种种文化上的特点,显示了文化和帝国主义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帝国主义意识;女权主义;文化    19世纪中期的英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外扩张,人们普遍沉醉于白色神话的迷梦中,而作为意识形态表现之一的小说也在向文化帝国迈进。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是其叙事链中举足轻重的一环。在这部小说里,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对立,
期刊
摘要:笔者留学丹麦近两年,深感西方社会言论的高度自由。“德先生”已成为人民生活的基本准则之一。在丹麦这个500万人口的小国百姓生活殷实安康,的确不图有“童话王国”之虚名。然而,就在斯堪的纳维亚的丹麦人在北欧高福利的庇护下享受着他们高质量的安徒生似的生活时,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丹麦报刊为测试言论自由而刊登的12副漫画会激起全球的穆斯林大骚乱。此次事件孰是孰非,站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上看,结论难一。作
期刊
摘要:近年来,台湾当局大力推行所谓“渐进式台独”,特别是在教育文化领域有意识地向台湾同胞灌输“台湾人意识”的思想,企图削弱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少年的中华民族意识,割断与祖国大陆的文化纽带。在此大背景下,面向社会各界、各阶层,开展以加深对当前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和党的对台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涉台法律、法规等的认识理解,加强对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发展变化等的学习把握,进一步增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责任感和使命
期刊
摘要:课外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被关注的问题,可如今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令人堪忧。如果要使学生形成自觉阅读健康高雅书籍的兴趣,老师主动带头阅读高级文本、开展语文活动,迁移学生的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全新的课外阅读价值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无意间翻看《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9期中钱海荣老师的《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及其思考》一文,让我感慨颇多,尤其是其中所转
期刊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要使你的课堂具有感染力,必须充分运用你的语言、动作、神情来诠释课文的内涵,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精髓。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感染力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了大江南北。对于现代教育的“中介人”教师来说,要适应改革的需求,那得从根本上出发,废弃传统的理念与方法,找到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受到熏陶与感染的方法。就语文教师而
期刊
摘要:前概念是学生在学习概念之前,头脑中就已经存在的来自生活经验的对事物现象的重要认识。由于它的不易改变性,对物理概念形成带来巨大影响,所以作为物理教师就有必要对它进行明确的认识,清楚其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学科知识体系,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本文针对前概念的形成及特征,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前概念;物理教学;教学策略    儿童第一次睁开眼睛,呈现在他面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