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印记

来源 :青海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日收拾橱柜,两件有些年头的衣服给翻了出来,一件是红蓝两用的防寒服,一件是粉红色的夹克衫,年前搬家,这两件衣服又随着包裹来到我的新家,在新衣柜里安顿下来。它们没有像大多数衣物的命运一样,完成使命后就不知所终,它们在衣柜的顶部叠放整齐,享受着一份别样的殊荣。
  有时拉开衣柜目光偶尔睃到这两件衣服,教人恍然觉得和旧时光相遇了,溯到很久以前的时空里,迷茫怅然半晌。它们似那光亮,倏地点燃起鲜活的记忆,那些旧日的时光,那些鮮艳的年华就会纷纭而来,似乎在不经意间,一脚踏进了那些个素淡的清苦的日子里,一份淡淡的伤感在心底里摇曳弥漫。
  它们带着久远的问候,一股温暖一种唤应悠悠地传来,忆起它们缤纷的色泽衬托我年少时的容颜,在亲人们宠爱的目光中,幸福而无知地走过的岁月;触摸到时光这卷长布里,卷走的旧时光里,那份来自亲人的眷顾,好似书页间搁了许久的花叶,翻动它们时,鼻翼自会嗅到一丝幽微的清香。
  这两件衣服陪我快半个甲子了,它们已不再鲜艳如初,在时光的荏苒中它们褪去了曾有的饱满色泽,唯独它们发出的柔和温润的光芒,让一份久远的呵护,一份远去的温馨,一直守护在我的身畔。
  看到它们,就好像看到年少的我,穿着它们穿行在街头、去学校的路上,或是跟着母亲去串亲戚。
  说起这两件衣服,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当时是名初中学生。一天,母亲特意托人从省城给我带来了一件防寒服,还是红蓝两用的,三十多元,里外都能穿。在那个时候,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是家属,家里四个孩子要上学要吃饭,父亲每月一百多元的工资也就够一家人的嚼头,这三十多元钱意味着是母亲平日里一点点节俭下来的。
  一天,我放学回家,母亲兴冲冲拿出那件红蓝色的防寒服,脱去我那件油渍渍的旧棉袄,给我穿上。橘红的颜色衬着我十几岁的小脸,母亲扳着我的肩头看了又看,欢喜的母亲让我转着身给她瞧,在我家那间西厢房里,母女俩转来转去间不知有多高兴。一向穿惯粗布衣裳的我,穿着防寒服,宛然毛毛虫化茧成蝶,欣喜不已,脸上更是添了几分动人的色彩。
  那天家里恰好一位亲戚来串门,他在一边喝茶欣赏,半晌嘴里啧啧道,一件衣裳三十多元,能买两袋面,一家人能吃一个月哩。母亲不理会,笑笑解释道,会打扮打扮个十七八,不会打扮打扮个尿床胎,丫头大了,穿好一点看着好。
  两袋面的钱,母亲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母亲看见人家闺女穿这样一件稀奇好看的衣服,她就希望着她的女儿,十多岁的我,也能穿上一件,在人前不要太寒碜了。有一阵子我上学放学,穿着两个颜色的防寒服在巷子里成了一道风景,邻里间阿娘们见了总要拉着我瞅上半天。
  想来那个冬季我因拥有了防寒服而倍感温暖,温暖的还有母亲那颗为儿女的心。
  2004年的那个冬天,母亲因病住院,她病重的时候对我讲,她喜欢邻居阿娘穿的那种呢大衣。那大衣我见过,应该刚刚上市,样式、做工、料子都很不错,正适合母亲年龄穿。我当时也没放心上,随口答道,等你病好了,我俩去买。那件大衣没能实现,母亲的病没好,那个冬天她走了。想想真是惭愧,为何不买来衣服,让病中的母亲高兴高兴!话又说回来,那时我们兄妹几个都在奔小康的路上,依当时的情形,不是说买就买的,总是要斟酌一番。可是面对日后母亲音容的消弥,现今条件再好,也是弥补不上了。
  第二件衣服是姥爷给我买的。那年我高中毕业后不久,接到通知我被招工到一家工厂,和我一同招工的还有邻居一女孩。因为有了工作,她家人很是高兴,给她穿着一新,在巷道里进出颇为得意。而我家里因诸多变故,家人对我的事有些漠不关心,看着邻居女孩一身新衣一脸灿烂,我有些失落。
  当时姥爷到外地走亲戚去了,我临到单位报到的前一两天,姥爷回来了,让人惊喜的是,他好像知道我这时候多么需要一件新衣服来装点门面,他给我带来了一件时尚讲究的粉红色夹克衫,胸前一朵精致的绸缎花,花中间几条红珠子串的穗子。那件衣服很是别致,穿着它,带着对新生活的向往,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翻看抚摸着这两件衣服,防寒服也没了当初的色泽,缩小了许多,夹克衫早已看着很土了,但它们的分量随着时光的推移,在我心里越来越珍贵,它们是我的少女时代,是我青春岁月里的印记。
其他文献
当改革春风席卷祖国大地之时,正是我将要告别少年逐步向青年迈进的时期。乘着这股春风,我的青春如风摆杨柳般婀娜起来。  改革之前那个年代,我们衣着朴素,吃住简单,多数人都没有过多的奢望,能吃饱饭就是幸福。骑自行车是全民热衷的新式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部分识字的大人们通过读书看报度过业余时光,而大部分没文化的大人们则會听戏、听广播、看露天电影等,有时也会打牌解闷。步履缓慢地传承着祖辈过惯了的简单生活。十一
期刊
高原的寒冬,漫长、空阔而又寂寥。  已是臘月,孩子们早已放假,街道上零星响起的爆竹声让人感受到年关将近的喜悦。  天空湛蓝湛蓝的,没有一丝云,空气中透露出的阵阵寒意却让人会禁不住地打个冷战。或许,春天的脚步就隐藏在这阵阵寒意之中?  我就是在这样的日子去采访李军茹的。一走进青海省中医院的办公大楼,一股苦辛而独特的草药气息扑面而来。待踏入李军茹的办公室,草药味减弱了,窗台上摆放着的四五盆花花草草煞是
期刊
栏目主持人语  晁元清,青海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现为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青海省第四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获得者。  晁元清以声乐教授和歌唱家的双重身份活跃在青海音乐教育和表演舞台上,为青海省培养了大量声乐演唱人才,演唱足迹遍及国内外,她的演唱真挚感人,声情并茂,能准确演绎作品的内涵、把握作品的风格,尤其擅长演唱中外歌剧和艺术歌曲,深受行内人士的好评和群众的喜爱。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型歌唱家,有
期刊
那段时间,有多少个和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的日日夜夜、多少次对基层财会人员手把手培训,王毅梅已经记不清了,她只知道,压力,在很多时候是可以转化为动力的,也必须转化为动力,才能不辜负期望和重托,才能不辱使命。  2014年,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拉开大幕,青海省作为头一批试点省份之一,全力推进试点工作。省财政厅承担的改革任务之一,是青海省以下法院、检察院纳入省级财政一级预算单位,财物由省级统管。  为了让财政
期刊
1990年11月的海北已入深秋,漫天的草原早已不复夏日的花红草绿,但生命的颜色并没有因为凋敝而终止,而是积蓄着来年新生的力量。就是在这样一个苍凉而又深远的季节里,切阳什姐出生在海北州海晏县甘河子乡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  切阳什姐的出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多欢乐和希望,她似乎就是一个为运动而生的孩子,自小就十分好动。6岁时,她就经常跟着父亲宫保拉旦去放牧。在牧场上的切阳什姐就像小羊羔般地撒欢。切阳什
期刊
“阿姐央姆”是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李二堡镇寺尔庄村群众对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马央姆的亲切称呼。  初识马央姆,是2017年5月在李二堡镇政府参加结对帮扶动员会上。恰好我结对帮扶的一户人家就在寺尔庄村。镇领导介绍时,我特意注意了她,中等个子,皮肤白皙,年轻漂亮,温文尔雅。看她如此年轻,我对她能带领全村人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心存疑虑。  会后,马央姆带着我们前往结对帮扶的人家。山村道路上坡下坡、曲曲折折
期刊
栏目主持人语  近年来,果洛州积极开展《格萨尔》文化挖掘与开发工作,大力发展以《格萨尔》文化为表现内容的演艺产业,努力打造《格萨尔》文化品牌,一些民间《格萨尔》说唱、演艺团体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出。其中,2010年成立于果洛达日草原的森姜珠牡俊女藏戏团被称为“达日草原上最美的花”。她们以表演《格萨尔》题材为主,从最初在果洛大草原表演,到国内各地进行演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专家、艺人的肯定,也获得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