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总是难能与他们实际掌握的字词句章能力相恒等,落在纸面的能力和落在口头上的能力之间会有相当大的差距,这里的原因是与学生僵化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相关的。学习英语需要死记硬背,但学好英语在于适应于沟通交际活动的需要,那么,口语能力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锻炼和养成。锻炼和养成英语口语能力的两个应然因素是:多说、多体验。
[关键词]英语学习 口语能力 多说 多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228-01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掌握这门用于实现跨母语交流的工具,将英语学习与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联系起来,更可以看出,护理专业的学生是未来活跃于医护战线的人员,为患者服务是他们的天职,而涉外一词的限定则凸显了他们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即并非仅仅的为国内患者服务,一方面随着涉外医院或外资医院的建立,他们的学习是在为这些医院的护理人员履职做准备,能够利用英语顺利地与患者沟通交流,达成更好的服务目的;另一方面护理专业与国际接轨是必须的,护理专业的学生获取知识、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渠道需要良好的英语能力做基础。然而,英语口语能力与学生实际掌握的英语语用的字词句章能力差异较大的问题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如何培养,尽管这个问题是与英语教学的普遍意义是一致的,是在开展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同步进行的内容,但有必要对这两方面因素予以强调,目的是有效解决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存在的不足。
一、让学生具有更多“说英语”的机会,锻炼敢说、会说的能力
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灌输式讲授固然不可或缺,因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是由教师的灌输式讲授输入到他们的思维和记忆中的,但因为英语学习的目的是掌握这门用于实现跨母语交流的工具,所以,学生对从老师那学习来的英语知识不是仅仅能够懂得,能够保存到记忆中,而是要能够通过自己对语言的组织,在沟通交际活动中恰当流利地表达出来,那么,就必须要“会说英语”。但是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在具有一定英语知识的积淀后,竟然说不好英语,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与他们实际掌握的字词句章能力差别很大,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并非是学生没有学习得到,而是由于英语口语表达不敢说、不经常说、不善于说造成的,正所谓学生学习的是“哑巴英语”。
针对造成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足所产生的诱因,提出让学生具有更多“说英语”的机会,锻炼他们敢说、会说的对策无疑是正确的,而这样的锻炼机会需要教师对所习惯了的“一言堂”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多创造“说英语”的机会,具体做法:
在课上和课外创设英语口语交流的环境。如课堂上穿插介绍一些有关的英文趣事、诗歌对话和英文歌曲,鼓励学生用英语重现其中的一些内容,让学生将个人感受用英语表达出来;定期组织英语比赛和英语表演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置身于英语口语表达的具体场景中。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积极参加有益于提高英语思辨能力的活动,到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英语思辨能力。当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后,教师应以赏识的态度和方法给学生以品尝到学习收获的喜悦感,让学生突破不敢口头表达英语的思想顾忌,成为敢言敢辩的英语表达者。
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自主性表达。自主性是即主动性,自主性表达就是学生的主动性表达。学生最初的英语口语表达都会是不连贯的,甚至是磕磕巴巴的。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是学生进入自主性学习的一个标志,是培养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用心培植这样的良好教学氛围,要为学生提供历练机会。
二、让学生能够有适当的时间多思考和多体验英语感
语言的习得需要品味和反思,语言的输出亦需要在语言习得的基础上,顺利和高效地从大脑这个信息与资料的存储库中调出,再通过嘴巴这个通道输送给交际对象,这个过程正如同我们每个人对于母语的习得和使用一样,是在多次记忆强化和使用强化后得来。那么,囫囵吞枣和死记硬背只不过记忆了语言的条条框框,但具体语境中的交际并非如同这些条条框框一样一层不变,一些约定俗成甚至违背既有语言规律的因素会存在,要熟练和准确的应用就必须有灵活掌握和得体输出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输入”语言知识,还要给学生“反刍”语言的机会,例如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
分组讨论可让学生以谈话的形式进行口语交流,谈话不需要更严谨的语言形式,较少受固定语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英语口语,学生可以放松神经,减少压力,你发表你的意见,我讲出我的看法,在你来我往中,适应和熟悉语境和语言。
【参考文献】
[1]杨丽,韩力扬.英语口语教学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1).
[2]李旭钊,郝海英.英语口语教学经验漫谈[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01).
责任编辑:杨柳
[关键词]英语学习 口语能力 多说 多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228-01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掌握这门用于实现跨母语交流的工具,将英语学习与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联系起来,更可以看出,护理专业的学生是未来活跃于医护战线的人员,为患者服务是他们的天职,而涉外一词的限定则凸显了他们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即并非仅仅的为国内患者服务,一方面随着涉外医院或外资医院的建立,他们的学习是在为这些医院的护理人员履职做准备,能够利用英语顺利地与患者沟通交流,达成更好的服务目的;另一方面护理专业与国际接轨是必须的,护理专业的学生获取知识、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渠道需要良好的英语能力做基础。然而,英语口语能力与学生实际掌握的英语语用的字词句章能力差异较大的问题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如何培养,尽管这个问题是与英语教学的普遍意义是一致的,是在开展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同步进行的内容,但有必要对这两方面因素予以强调,目的是有效解决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存在的不足。
一、让学生具有更多“说英语”的机会,锻炼敢说、会说的能力
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灌输式讲授固然不可或缺,因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是由教师的灌输式讲授输入到他们的思维和记忆中的,但因为英语学习的目的是掌握这门用于实现跨母语交流的工具,所以,学生对从老师那学习来的英语知识不是仅仅能够懂得,能够保存到记忆中,而是要能够通过自己对语言的组织,在沟通交际活动中恰当流利地表达出来,那么,就必须要“会说英语”。但是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在具有一定英语知识的积淀后,竟然说不好英语,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与他们实际掌握的字词句章能力差别很大,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并非是学生没有学习得到,而是由于英语口语表达不敢说、不经常说、不善于说造成的,正所谓学生学习的是“哑巴英语”。
针对造成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足所产生的诱因,提出让学生具有更多“说英语”的机会,锻炼他们敢说、会说的对策无疑是正确的,而这样的锻炼机会需要教师对所习惯了的“一言堂”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多创造“说英语”的机会,具体做法:
在课上和课外创设英语口语交流的环境。如课堂上穿插介绍一些有关的英文趣事、诗歌对话和英文歌曲,鼓励学生用英语重现其中的一些内容,让学生将个人感受用英语表达出来;定期组织英语比赛和英语表演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置身于英语口语表达的具体场景中。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积极参加有益于提高英语思辨能力的活动,到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英语思辨能力。当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后,教师应以赏识的态度和方法给学生以品尝到学习收获的喜悦感,让学生突破不敢口头表达英语的思想顾忌,成为敢言敢辩的英语表达者。
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自主性表达。自主性是即主动性,自主性表达就是学生的主动性表达。学生最初的英语口语表达都会是不连贯的,甚至是磕磕巴巴的。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是学生进入自主性学习的一个标志,是培养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用心培植这样的良好教学氛围,要为学生提供历练机会。
二、让学生能够有适当的时间多思考和多体验英语感
语言的习得需要品味和反思,语言的输出亦需要在语言习得的基础上,顺利和高效地从大脑这个信息与资料的存储库中调出,再通过嘴巴这个通道输送给交际对象,这个过程正如同我们每个人对于母语的习得和使用一样,是在多次记忆强化和使用强化后得来。那么,囫囵吞枣和死记硬背只不过记忆了语言的条条框框,但具体语境中的交际并非如同这些条条框框一样一层不变,一些约定俗成甚至违背既有语言规律的因素会存在,要熟练和准确的应用就必须有灵活掌握和得体输出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输入”语言知识,还要给学生“反刍”语言的机会,例如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
分组讨论可让学生以谈话的形式进行口语交流,谈话不需要更严谨的语言形式,较少受固定语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英语口语,学生可以放松神经,减少压力,你发表你的意见,我讲出我的看法,在你来我往中,适应和熟悉语境和语言。
【参考文献】
[1]杨丽,韩力扬.英语口语教学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1).
[2]李旭钊,郝海英.英语口语教学经验漫谈[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01).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