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學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执行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体现;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教书育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近几年来,笔者就此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措施如下:
一、正确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与数学教学的关系,有计划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学科的特点,是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再把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并使其形成一定技能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与数学教学的关系,坚持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贯彻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制定好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计划,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目的。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 利用主题图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可以配上10位少数民族儿童在一起载歌载舞的主题图,并向学生简要地加以介绍:我们祖国是一个有56个兄弟民族的大家庭,自古以来,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使学生从小就意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爱国的具体表现。
2. 结合数学史料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早在南北朝时,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就第一次精确地计算出了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研究成果要比国外早1000多年,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生长在一个文化悠久、科学发达的文明古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感情,使他们从小树立献身祖国的远大理想。
3. 根据教材有关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学“元、角、分”时可进行“爱护人民币”教育;在教学“时、分、秒”时可进行“珍惜时间”教育;在教学“步测和目测”时,可通过学生测量家乡某些建筑的有关数据,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立志为建设家乡作贡献;在教学“多位数读法与写法”、“百分数”、“统计图表”等内容时,可说明这些知识在祖国建设中的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等。另外,教材中还安排了相当一部分蕴含着思想品德教育的例题和习题,学生在解答的同时,会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爱护环境、团结友爱等方面的教育,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
三、自编习题,创设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 从内容入手编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我自编习题我校开展“手拉手”活动。五年级3个班平均每班向福利院儿童捐赠玩具86件,其中五(1)班捐赠83件,五(2)班捐赠87件,五(3)班捐赠多少件?
2. 从数据入手编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为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以实际行动支持贫困地区,我自编习题“据统计,我校平均每位学生每天乱花零用钱0.46元,全校1500名同学一个月(按30天计算)共花去零用钱多少元?按每本书3.00元计算,这些钱可买多少本书送给贫困地区的学校?”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多渠道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 听数学讲座。可定期用讲座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的发展史,使学生在“听”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 讲数学故事。可组织学生讲数学家成才的故事,使学生在“说”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3. 读数学课外读物。可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和组织学生阅读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课外读物,使学生在“读”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4. 组织数学参观。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发地组织起来,到社会、家庭中去,亲身感受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在“看”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一、正确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与数学教学的关系,有计划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学科的特点,是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再把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并使其形成一定技能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与数学教学的关系,坚持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贯彻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制定好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计划,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目的。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 利用主题图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可以配上10位少数民族儿童在一起载歌载舞的主题图,并向学生简要地加以介绍:我们祖国是一个有56个兄弟民族的大家庭,自古以来,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使学生从小就意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爱国的具体表现。
2. 结合数学史料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早在南北朝时,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就第一次精确地计算出了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研究成果要比国外早1000多年,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生长在一个文化悠久、科学发达的文明古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感情,使他们从小树立献身祖国的远大理想。
3. 根据教材有关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学“元、角、分”时可进行“爱护人民币”教育;在教学“时、分、秒”时可进行“珍惜时间”教育;在教学“步测和目测”时,可通过学生测量家乡某些建筑的有关数据,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立志为建设家乡作贡献;在教学“多位数读法与写法”、“百分数”、“统计图表”等内容时,可说明这些知识在祖国建设中的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等。另外,教材中还安排了相当一部分蕴含着思想品德教育的例题和习题,学生在解答的同时,会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爱护环境、团结友爱等方面的教育,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
三、自编习题,创设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 从内容入手编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我自编习题我校开展“手拉手”活动。五年级3个班平均每班向福利院儿童捐赠玩具86件,其中五(1)班捐赠83件,五(2)班捐赠87件,五(3)班捐赠多少件?
2. 从数据入手编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为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以实际行动支持贫困地区,我自编习题“据统计,我校平均每位学生每天乱花零用钱0.46元,全校1500名同学一个月(按30天计算)共花去零用钱多少元?按每本书3.00元计算,这些钱可买多少本书送给贫困地区的学校?”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多渠道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 听数学讲座。可定期用讲座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的发展史,使学生在“听”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 讲数学故事。可组织学生讲数学家成才的故事,使学生在“说”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3. 读数学课外读物。可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和组织学生阅读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课外读物,使学生在“读”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4. 组织数学参观。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发地组织起来,到社会、家庭中去,亲身感受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在“看”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