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 分析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牙种植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口腔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拟进行上颌后牙区种植治疗的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植骨同期牙种植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治疗。随访12个月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种植体稳定性和种植体周围骨增量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种植体稳定性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种植体周围骨增量明显小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牙种植的治疗效果满意,种植体稳定性良好,但其种植体周围骨增量不如植骨同期种植。
【关键词】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牙种植;治疗效果
随着种植牙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阶段种植牙已经成为修复治疗牙列缺损或缺失的常用方法。针对上颌后牙区行牙种植时骨量不足的问题,既往多采用植入骨移植材料增加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的垂直骨量。上颌窦内提升术+植骨同期牙种植是很成熟的技术,其临床效果已得到证实和公认。但植骨种植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骨移植费用昂贵,影响该项种植技术的普及。在临床工作发现一些不植骨患者的种植体同样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种植体周围也出现一定的新骨生成[1]。本文分析了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牙种植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口腔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拟进行上颌后牙区种植治疗的患者,均拒绝接受任何植骨类手术。术前进行口腔全景片检查,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RBH)为5mm~9mm,颌龈距离>4mm。研究对象同时排除上颌窦粘膜明显增厚、炎症、合并严重全身系统性疾病、上颌后牙区窦嵴距<5mm、严重磨牙症、吸烟、酗酒、面颈部放化疗、肝肾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期女性、未控制的复杂性牙周病、口腔炎症、口腔卫生不良者。
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共计30例,植入种植体33个,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5岁~72岁,平均年龄(56.24±11.53)岁;其中第一双尖牙8颗、第二双尖牙14颗、第一磨牙6颗、第二磨牙2颗。
实验组患者共计28例,植入种植体35个,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2岁~75岁,平均年龄(55.84±11.60)岁;其中第一双尖牙8颗、第二双尖牙14颗、第一磨牙7颗、第二磨牙6颗。
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种植体数目、牙位分布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材料
种植系统为ITI Straumann柱状螺纹种植体、植入器械与上颌窦提升工具。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h口服抗生素。采用2%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植骨同期牙种植治疗,于缺牙区牙槽嵴顶偏腭侧切开粘骨膜,向颊侧剥离粘骨膜瓣,显露上颌窦前壁。在缺失牙间隙上方上颌窦前壁确定开窗线,其底线应高于上颌窦底5mm左右,两侧不超过缺失间隙。将底线、两侧线骨质断离,保留少量顶线骨质,使其形成骨折。分离上颌窦粘膜,按常规种植牙方法,于牙槽嵴顶植入种植体。取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上颌窦粘膜与骨性窦底之间的种植体周围,外用生物膜覆盖,关闭伤口。
实验组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治疗。沿缺牙区牙槽嵴顶切开粘骨膜、翻瓣暴露牙槽骨。球钻定位确定种植方向,根据术前X线片预测的牙槽嵴高度作种植窝预备。采用骨凿敲击使窦底出现骨折,骨凿进入上颌窦底,将种植孔周围骨刮下并敲击推入上頜窦,依次敲击备孔。同期植入种植体[2]。
所有患者术后应用抗生素7d,口服糖皮质激素3d,漱口液含漱保持口腔卫生。术后7~14d拆线。随访12个月以上,采用全景片和牙片进行复查,记录术后3个月、1年时种植体稳定性和种植体周围骨厚度的差异性[3]。
1.4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种植体稳定性
两组种植体稳定性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对照组和实验组种植体稳定性比较[例数(%)]
2.2种植体周围骨厚度
实验组种植体周围骨增量明显小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对照组和实验组手术后种植体周围骨厚度增加值比较(mm,x±s)
3.讨论
种植牙技术在牙列缺损或缺失的修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颌窦提升术可解决上颌后牙区行牙种植时骨量不足的问题。由于上颌后牙缺失后导致骨质吸收,上颌窦底骨高度降低骨量不足,使得人工种植体难以取得稳定性,同时种植体易穿破上颌窦粘膜进入窦腔而引起感染,导致种植失败。既往在上颌窦提升时于上颌窦底和窦黏膜之间的空间植入骨移植材料,使得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的垂直骨量增加。一般在上颌窦底至牙槽嵴距离小于10mm时,往往需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才能植入种植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不植骨患者的种植体同样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4]。
上颌窦内提升术是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精确确定牙槽嵴至上颌窦底的距离,在种植过程中制备种植窝,接近上颌窦底时,敲击预备种植窝所得的柱形骨块,并使其与上颌窦底黏膜一并抬起,所形成的空间由血液充盈或植入成骨材料[5]。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是临床常用的植骨材料,其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与人体硬组织中无机成分极为相似,对人体不产生细胞毒性、异物反应,无致畸、致癌、溶血、致炎、致敏等副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作用[6]。
有临床研究认为上颌窦内提升植骨术和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在种植成功率上并无太大区别。种植体的成功率与种植体长度、种植前剩余牙槽骨高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实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时可考虑不使用植骨材料。
本研究中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后不植骨同期进行牙种植修复,随访1年发现其种植体的稳定性与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后植骨同期进行牙种植修复者相仿,这一结果提示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后不植骨同期进行牙种植修复同样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采用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牙种植者术后3个月、1年时种植体周围骨增量明显少于上颌窦内提升术植骨同期牙种植者。这一结果提示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术后种植体稳定性良好,但其种植体周围骨增量不如植骨同期种植。
2012年佛山市卫生局课题(2012036)
参考文献
[1]王俭,顾晓明.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功能载荷下的应力分布[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2(9):799~801,804.
[2]王俭,王立军,刘克礼,等.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的临床效果[J].广东牙病防治,2014,22(10):509~512.
[3]钱智溢,董陈,李幼华,等.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ITI种植体的临床疗效评估[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8):918~919.
[4]华楠,伊光辉.上颌窦底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8例临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3,22(1):111~113.
[5]杨光,姚新南.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观察[J].口腔医学,2013,33(6):426~428.
[6]郭庆平,符志锋.上颌窦外提升同期不植骨种植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1,16(2):116~119
【摘要】目的 分析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牙种植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口腔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拟进行上颌后牙区种植治疗的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植骨同期牙种植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治疗。随访12个月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种植体稳定性和种植体周围骨增量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种植体稳定性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种植体周围骨增量明显小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牙种植的治疗效果满意,种植体稳定性良好,但其种植体周围骨增量不如植骨同期种植。
【关键词】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牙种植;治疗效果
随着种植牙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阶段种植牙已经成为修复治疗牙列缺损或缺失的常用方法。针对上颌后牙区行牙种植时骨量不足的问题,既往多采用植入骨移植材料增加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的垂直骨量。上颌窦内提升术+植骨同期牙种植是很成熟的技术,其临床效果已得到证实和公认。但植骨种植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骨移植费用昂贵,影响该项种植技术的普及。在临床工作发现一些不植骨患者的种植体同样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种植体周围也出现一定的新骨生成[1]。本文分析了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牙种植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口腔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拟进行上颌后牙区种植治疗的患者,均拒绝接受任何植骨类手术。术前进行口腔全景片检查,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RBH)为5mm~9mm,颌龈距离>4mm。研究对象同时排除上颌窦粘膜明显增厚、炎症、合并严重全身系统性疾病、上颌后牙区窦嵴距<5mm、严重磨牙症、吸烟、酗酒、面颈部放化疗、肝肾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期女性、未控制的复杂性牙周病、口腔炎症、口腔卫生不良者。
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共计30例,植入种植体33个,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5岁~72岁,平均年龄(56.24±11.53)岁;其中第一双尖牙8颗、第二双尖牙14颗、第一磨牙6颗、第二磨牙2颗。
实验组患者共计28例,植入种植体35个,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2岁~75岁,平均年龄(55.84±11.60)岁;其中第一双尖牙8颗、第二双尖牙14颗、第一磨牙7颗、第二磨牙6颗。
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种植体数目、牙位分布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材料
种植系统为ITI Straumann柱状螺纹种植体、植入器械与上颌窦提升工具。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h口服抗生素。采用2%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植骨同期牙种植治疗,于缺牙区牙槽嵴顶偏腭侧切开粘骨膜,向颊侧剥离粘骨膜瓣,显露上颌窦前壁。在缺失牙间隙上方上颌窦前壁确定开窗线,其底线应高于上颌窦底5mm左右,两侧不超过缺失间隙。将底线、两侧线骨质断离,保留少量顶线骨质,使其形成骨折。分离上颌窦粘膜,按常规种植牙方法,于牙槽嵴顶植入种植体。取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上颌窦粘膜与骨性窦底之间的种植体周围,外用生物膜覆盖,关闭伤口。
实验组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治疗。沿缺牙区牙槽嵴顶切开粘骨膜、翻瓣暴露牙槽骨。球钻定位确定种植方向,根据术前X线片预测的牙槽嵴高度作种植窝预备。采用骨凿敲击使窦底出现骨折,骨凿进入上颌窦底,将种植孔周围骨刮下并敲击推入上頜窦,依次敲击备孔。同期植入种植体[2]。
所有患者术后应用抗生素7d,口服糖皮质激素3d,漱口液含漱保持口腔卫生。术后7~14d拆线。随访12个月以上,采用全景片和牙片进行复查,记录术后3个月、1年时种植体稳定性和种植体周围骨厚度的差异性[3]。
1.4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种植体稳定性
两组种植体稳定性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对照组和实验组种植体稳定性比较[例数(%)]
2.2种植体周围骨厚度
实验组种植体周围骨增量明显小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对照组和实验组手术后种植体周围骨厚度增加值比较(mm,x±s)
3.讨论
种植牙技术在牙列缺损或缺失的修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颌窦提升术可解决上颌后牙区行牙种植时骨量不足的问题。由于上颌后牙缺失后导致骨质吸收,上颌窦底骨高度降低骨量不足,使得人工种植体难以取得稳定性,同时种植体易穿破上颌窦粘膜进入窦腔而引起感染,导致种植失败。既往在上颌窦提升时于上颌窦底和窦黏膜之间的空间植入骨移植材料,使得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的垂直骨量增加。一般在上颌窦底至牙槽嵴距离小于10mm时,往往需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才能植入种植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不植骨患者的种植体同样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4]。
上颌窦内提升术是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精确确定牙槽嵴至上颌窦底的距离,在种植过程中制备种植窝,接近上颌窦底时,敲击预备种植窝所得的柱形骨块,并使其与上颌窦底黏膜一并抬起,所形成的空间由血液充盈或植入成骨材料[5]。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是临床常用的植骨材料,其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与人体硬组织中无机成分极为相似,对人体不产生细胞毒性、异物反应,无致畸、致癌、溶血、致炎、致敏等副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作用[6]。
有临床研究认为上颌窦内提升植骨术和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在种植成功率上并无太大区别。种植体的成功率与种植体长度、种植前剩余牙槽骨高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实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时可考虑不使用植骨材料。
本研究中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后不植骨同期进行牙种植修复,随访1年发现其种植体的稳定性与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后植骨同期进行牙种植修复者相仿,这一结果提示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后不植骨同期进行牙种植修复同样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采用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牙种植者术后3个月、1年时种植体周围骨增量明显少于上颌窦内提升术植骨同期牙种植者。这一结果提示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术后种植体稳定性良好,但其种植体周围骨增量不如植骨同期种植。
2012年佛山市卫生局课题(2012036)
参考文献
[1]王俭,顾晓明.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功能载荷下的应力分布[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2(9):799~801,804.
[2]王俭,王立军,刘克礼,等.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的临床效果[J].广东牙病防治,2014,22(10):509~512.
[3]钱智溢,董陈,李幼华,等.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ITI种植体的临床疗效评估[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8):918~919.
[4]华楠,伊光辉.上颌窦底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8例临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3,22(1):111~113.
[5]杨光,姚新南.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观察[J].口腔医学,2013,33(6):426~428.
[6]郭庆平,符志锋.上颌窦外提升同期不植骨种植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1,16(2):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