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2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发展迅速,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人们的人口意识也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高而提高,一家拥有一个孩子已经非常普遍,他们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是社会未来的栋梁。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却没有增强,相反却呈下降趋势。本文针对体质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现实的条件,分析了青少年体质发展俱乐部化的基础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质 俱乐部
2008年的中国运动医学杂志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体能素质整体下降,超重和肥胖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体育在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提高体质方面作用甚微,社区体育在一定的程度上实施的可能性和影响的范围都不大,家庭体育不光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同时还受到来自青少年监护人时间和兴趣的影响,虽探索再三,但是青少年的体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青少年体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我组组员搜索了近60篇相关核心期刊文献及专著,并对其相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梳理,以供参考。为本文章奠定了堅实的理论基础。
2.访谈法
对部分社区体育工作者,学校体育教学相关人员,健身俱乐部的组织者与参与人员以及广大体育运动爱好者进行了针对性的访谈,并总结问题,对体育人文方面以及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专家进行咨询。
3.逻辑分析法
针对搜索到的不同层次的核心期刊的参考文献内容,认真最好笔记,总结,概括,并结合对相关专家的访谈结果进行融合,结合现代体育锻炼潮流与趋向进行综合的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青少年体质培养俱乐部化的理论基础
1.传统思想的阻碍有待打破
我国拥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孔孟之道,中庸思想对人们的思想影响之深难以想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固有的一些思想无形中成为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阻碍因素。智力固然重要,但是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2.课余时间活动时间的丧失
虽然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很早就已经被提及,在个别地区付诸实施,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课业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可是应试教育背景下,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辅导班的兴起使得即将看到减负曙光的青少年学生重又回到了黑暗,沉重的压力不但让他们牺牲了宝贵的课余时间,更重的是使他们丧失了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度过快乐童年时光的机会。
3.体育锻炼的链条不完整
学校体育虽然对于作为学生的大部分青少年来讲是有一定作用的,大牛市其实际效果也并不是很好。很多学校喊出的口号与实际的承诺并不相符,从而导致了学校体育的脱节现象。社区体育经营管理不完善,经费匮乏,场地拥挤,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薄弱和社区体育活动项目单一都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而家庭体育锻炼在现今的很多家庭都不是很现实。
4.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
早餐在数量和质量上得不到保证,有近一半的青少年学生不吃或很少吃早餐,早餐的质量就不用说了。午餐在一日三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天一顿营养午餐的营养含量占全天营养的40%-50%。家庭饮食习惯与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很大的影响因素。
(二)青少年体质培养俱乐部化的现实基础
1.俱乐部的产生与发展符合现实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接轨,体育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体育竞技与锻炼方面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体育俱乐部。私人经营和盈利性是俱乐部的特点,同时较强的自主选择性和训练针对性及专业性也是体育俱乐部的一大亮点。
2.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俱乐部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社区体育受到的地方性规章制度和领导者的支持不够,同时社区体育活动开展遇到的难题较多。学校体育俱乐部则存在着影响范围小和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项目开展的数量和密度也是一个重要的缺乏环节。健身俱乐部的开设与发展符合现实社会的需求。
3.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潜力大
虽然我国俱乐部的发展有些年份,但是同样存在着数量少的问题,这就为健身俱乐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样,我国体育竞技的市场化也对未来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不断完善的相关制度也是一项有力的保障。
4.健身俱乐部本身的优势
作为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为目的的健身俱乐部不同于竞技性质的体育俱乐部。虽然其受关注度没有后者大,但是以健身为目的的健身俱乐部拥有很大的潜在人员市场,加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完美的谢幕,以及即将召开的广州亚运会都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人们的运动热情和健身意识。私营的自由化也为经营者和锻炼爱好者的双向选择提供了平台。同时健身俱乐部本身可以为体育锻炼爱好者提供一个很好的团体社交平台,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同时也可以认识和结交更多的朋友,扩大了交往的圈子,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健康心理的发展。
(三)青少年体质培养俱乐部化可能遇到的问题
1.相关的政策措施不完善
截止到现在,还没有一步完整的政策或措施知道和规范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开办,经营等具体的事情。而政策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较为落后的现状。
2.项目的开发缺乏科学性
关于健身俱乐部经营的项目,我国学者研究发现,随着信息的交流和人们需求的增加,已经开设了不少比较适合选择和大家喜欢的运动项目。但是有些俱乐部却哗众取宠,盲目选择一些当前时尚的运动项目,不管条件具备与否,都硬加实施,结果适得其反。 3.管理缺乏经验的现状
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健身俱乐部中存在着一些诸如管理模式不成熟等一些问题。刁在箴认为,我国健身俱乐部在经营管理上的基本特点是:数量少,规模小,设施比较差,活动项目单一化,且常年不变,缺乏统一的管理,俱乐部之间基本上处于自发封闭状态,彼此缺乏交流和沟通。卓志伟认为,我国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管理模式不成熟。
4.训练内容的制定不够科学规范
应该针对不同条件的学员制定不同的体育健身计划,在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进行训练的同时,还要制定一套训后检测系统,并为之配备相应的营养饮食计划,从而达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一)强化政府行为,提高政策的完整化,进一步规范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开发与运行,加强领导对体育健身俱乐部的重视,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科学开发俱乐部市场,着眼于健身市场潜在资源,选择健身爱好者喜欢的,易于实施的运动项目作为锻炼内容。防止盲目选择和不切实际的训练安排。
(三)俱乐部发展要不断整合俱乐部管理人才与潜在管理资源,扩大体育健身科学化,增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俱乐部之间的交流与经验借鉴,扩大健身氛围,加强健身锻炼宣传力度,增加与体育协会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使更多人加入到健身活动中来。
(四)根据健身人群的体质测试结果以及健身的目的到处运动处方。在此基础上进行“两检测,一處方,一计划”的实施方案。同时针对不同的锻炼人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放松方法和饮食计划,从而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29.
[2] 杨忠伟.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刁在箴,马更娣等.中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概况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1).
[4] 杨则宜.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3(27).
[5] 朱玉芳.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学校体育的应对[J].体育学刊.2006.3(13).
[6] 李凤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研究综述[J].体育科学研究.2004(1).
[7] 周祖杰,王景贤.关于高校开展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发展迅速,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人们的人口意识也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高而提高,一家拥有一个孩子已经非常普遍,他们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是社会未来的栋梁。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却没有增强,相反却呈下降趋势。本文针对体质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现实的条件,分析了青少年体质发展俱乐部化的基础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质 俱乐部
2008年的中国运动医学杂志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体能素质整体下降,超重和肥胖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体育在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提高体质方面作用甚微,社区体育在一定的程度上实施的可能性和影响的范围都不大,家庭体育不光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同时还受到来自青少年监护人时间和兴趣的影响,虽探索再三,但是青少年的体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青少年体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我组组员搜索了近60篇相关核心期刊文献及专著,并对其相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梳理,以供参考。为本文章奠定了堅实的理论基础。
2.访谈法
对部分社区体育工作者,学校体育教学相关人员,健身俱乐部的组织者与参与人员以及广大体育运动爱好者进行了针对性的访谈,并总结问题,对体育人文方面以及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专家进行咨询。
3.逻辑分析法
针对搜索到的不同层次的核心期刊的参考文献内容,认真最好笔记,总结,概括,并结合对相关专家的访谈结果进行融合,结合现代体育锻炼潮流与趋向进行综合的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青少年体质培养俱乐部化的理论基础
1.传统思想的阻碍有待打破
我国拥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孔孟之道,中庸思想对人们的思想影响之深难以想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固有的一些思想无形中成为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阻碍因素。智力固然重要,但是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2.课余时间活动时间的丧失
虽然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很早就已经被提及,在个别地区付诸实施,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课业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可是应试教育背景下,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辅导班的兴起使得即将看到减负曙光的青少年学生重又回到了黑暗,沉重的压力不但让他们牺牲了宝贵的课余时间,更重的是使他们丧失了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度过快乐童年时光的机会。
3.体育锻炼的链条不完整
学校体育虽然对于作为学生的大部分青少年来讲是有一定作用的,大牛市其实际效果也并不是很好。很多学校喊出的口号与实际的承诺并不相符,从而导致了学校体育的脱节现象。社区体育经营管理不完善,经费匮乏,场地拥挤,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薄弱和社区体育活动项目单一都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而家庭体育锻炼在现今的很多家庭都不是很现实。
4.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
早餐在数量和质量上得不到保证,有近一半的青少年学生不吃或很少吃早餐,早餐的质量就不用说了。午餐在一日三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天一顿营养午餐的营养含量占全天营养的40%-50%。家庭饮食习惯与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很大的影响因素。
(二)青少年体质培养俱乐部化的现实基础
1.俱乐部的产生与发展符合现实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接轨,体育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体育竞技与锻炼方面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体育俱乐部。私人经营和盈利性是俱乐部的特点,同时较强的自主选择性和训练针对性及专业性也是体育俱乐部的一大亮点。
2.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俱乐部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社区体育受到的地方性规章制度和领导者的支持不够,同时社区体育活动开展遇到的难题较多。学校体育俱乐部则存在着影响范围小和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项目开展的数量和密度也是一个重要的缺乏环节。健身俱乐部的开设与发展符合现实社会的需求。
3.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潜力大
虽然我国俱乐部的发展有些年份,但是同样存在着数量少的问题,这就为健身俱乐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样,我国体育竞技的市场化也对未来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不断完善的相关制度也是一项有力的保障。
4.健身俱乐部本身的优势
作为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为目的的健身俱乐部不同于竞技性质的体育俱乐部。虽然其受关注度没有后者大,但是以健身为目的的健身俱乐部拥有很大的潜在人员市场,加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完美的谢幕,以及即将召开的广州亚运会都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人们的运动热情和健身意识。私营的自由化也为经营者和锻炼爱好者的双向选择提供了平台。同时健身俱乐部本身可以为体育锻炼爱好者提供一个很好的团体社交平台,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同时也可以认识和结交更多的朋友,扩大了交往的圈子,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健康心理的发展。
(三)青少年体质培养俱乐部化可能遇到的问题
1.相关的政策措施不完善
截止到现在,还没有一步完整的政策或措施知道和规范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开办,经营等具体的事情。而政策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较为落后的现状。
2.项目的开发缺乏科学性
关于健身俱乐部经营的项目,我国学者研究发现,随着信息的交流和人们需求的增加,已经开设了不少比较适合选择和大家喜欢的运动项目。但是有些俱乐部却哗众取宠,盲目选择一些当前时尚的运动项目,不管条件具备与否,都硬加实施,结果适得其反。 3.管理缺乏经验的现状
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健身俱乐部中存在着一些诸如管理模式不成熟等一些问题。刁在箴认为,我国健身俱乐部在经营管理上的基本特点是:数量少,规模小,设施比较差,活动项目单一化,且常年不变,缺乏统一的管理,俱乐部之间基本上处于自发封闭状态,彼此缺乏交流和沟通。卓志伟认为,我国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管理模式不成熟。
4.训练内容的制定不够科学规范
应该针对不同条件的学员制定不同的体育健身计划,在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进行训练的同时,还要制定一套训后检测系统,并为之配备相应的营养饮食计划,从而达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一)强化政府行为,提高政策的完整化,进一步规范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开发与运行,加强领导对体育健身俱乐部的重视,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科学开发俱乐部市场,着眼于健身市场潜在资源,选择健身爱好者喜欢的,易于实施的运动项目作为锻炼内容。防止盲目选择和不切实际的训练安排。
(三)俱乐部发展要不断整合俱乐部管理人才与潜在管理资源,扩大体育健身科学化,增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俱乐部之间的交流与经验借鉴,扩大健身氛围,加强健身锻炼宣传力度,增加与体育协会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使更多人加入到健身活动中来。
(四)根据健身人群的体质测试结果以及健身的目的到处运动处方。在此基础上进行“两检测,一處方,一计划”的实施方案。同时针对不同的锻炼人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放松方法和饮食计划,从而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29.
[2] 杨忠伟.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刁在箴,马更娣等.中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概况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1).
[4] 杨则宜.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3(27).
[5] 朱玉芳.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学校体育的应对[J].体育学刊.2006.3(13).
[6] 李凤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研究综述[J].体育科学研究.2004(1).
[7] 周祖杰,王景贤.关于高校开展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