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主要就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防汛抗旱;成效;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6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防汛抗旱,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一项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如何进一步抓好防汛抗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努力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始终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重点就新时期下如何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浅谈几点看法,敬请批评指正。
1新时期对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
1.1 以人为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防汛抗旱工作的头等大事,努力减少洪涝和干旱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威胁,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工作中需要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主线,把防洪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抗旱保供水安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洪水资源,通过洪水管理和全面抗旱,最终实现人与水的和谐。
1.2 人水和谐。我国一些地方的防洪工程治理给人们的启发:坚固的堤防,幽雅的环境,体现“人水和谐”的理念,强调地域性、现代性、文化性而淡化工程痕迹,达到了自然、生态、景观相融合的境界。建设水利工程体系,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又发挥人水相亲的平台作用,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正是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渴求。
1.3 應急管理。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时期国家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速,如何强化预案预测预警工作,适时推出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已成为各级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成为检验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成为防汛抗旱工作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大江大河治理的保证期望值越来越高,同时大量的中小河流、山洪等灾害却频繁发生,而且公众对防汛抗旱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更为关注,防汛抗旱工作影响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
2 存在的问题
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相比,当前防汛抗旱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防汛抗旱工程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防汛抗旱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的社会管理要求不相适应,防汛抗旱保障体系与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防汛抗旱的技术水平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预测预报和监测能力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不相适应。
3 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措施
3.1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
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是对我国传统治水思路的历史总结和升华,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推进两个转变,必须把确保人的生命安全、饮水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在工作取向上,要改变人水对立的传统模式,尽快树立起人水和谐,洪水也是资源的新理念,既要防止水伤人,又要防止人伤水,尽可能地利用雨洪资源;在工作措施上,要改变单一防守、单一抗旱的传统模式,做到既注重防守,又注重给洪水出路,不断提高洪水的可控可管可用度;在抗旱中要不断优化配置水资源,尽可能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兼顾生态用水,不断拓宽抗旱领域。总之,要通过大力推进两个转变,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主线,理性协调人水关系,承担适度风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洪水资源,通过洪水管理和全面抗旱,最终实现人水和谐,尽可能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2全面加强防洪抗旱工程建设
坚持夏汛冬防,夏灾冬治,把防洪抗旱工程作为冬春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方面,要坚持抓好农村饮水安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山区抗旱水池等工程的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另一方面,要全面排查现有水利工程险情隐患,并结合汛前、汛中检查出的问题,以抢险的精神抓紧险工险段的整治,绝不允许有险不整,带险入汛。最后在整治工程明险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消除工程隐患,对影响防洪安全的水井、钻孔,要坚决予以封堵;对影响工程安全的蚁穴,要灭杀处理,以防后患。通过全面加强防洪抗旱工程建设和各类工程整险除险,不断提高抗灾减灾的综合能力。
3.3增加适应洪水的能力减轻灾害损失
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审视防汛抗旱的思路和做法,克服传统的缺陷和不足,采取综合措施,科学调度洪水和抗旱,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承担水旱风险,规范人类行为,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条件的现实告诉人们,无论洪水灾害还是干旱灾害,往往大大超出人类控制能力,完全控制洪水、彻底消除洪水灾害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洪旱情面前,需有更为理性地规范人类自身调控洪水的行为,并且努力增强自身适应及承受洪水风险的能力,以赢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在强调依靠工程手段消除洪水风险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增强人类社会自身适应洪水的能力,减轻灾害损失,且从总体上削弱其不利的影响。
3.4着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各地要按照《防洪法》和《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旱组织管理,逐步建立起机构健全、管理有序、运转高效、程序规范的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各级防办的综合协调职能,加大组织协调力度,调动各成员单位参与防汛抗旱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作用,形成管理规范、协调有序、权责明确、步调一致的联动机制;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以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修订完善各类预案、集镇应急供水方案和加强工程用水调度为重点,增强防汛抗旱的应变能力;要继续加强各级防办能力建设,及早理顺防办机构,开展防办规范化建设,使之与所履行的职责相适应,绝不允许出现汛前凑班子、汛后散摊子的现象;要努力增加防汛抗旱的经费投入,制订、完善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各项制度,做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要关注防汛抗旱的社会属性,更加注重调动社会力量,研究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大力推行洪水保险、旱灾保险,逐步完善防汛抗旱社会化保障体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防汛抗旱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大力推进“两个转变”,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全面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的综合能力,为加快推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新时期;防汛抗旱;成效;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6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防汛抗旱,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一项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如何进一步抓好防汛抗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努力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始终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重点就新时期下如何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浅谈几点看法,敬请批评指正。
1新时期对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
1.1 以人为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防汛抗旱工作的头等大事,努力减少洪涝和干旱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威胁,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工作中需要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主线,把防洪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抗旱保供水安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洪水资源,通过洪水管理和全面抗旱,最终实现人与水的和谐。
1.2 人水和谐。我国一些地方的防洪工程治理给人们的启发:坚固的堤防,幽雅的环境,体现“人水和谐”的理念,强调地域性、现代性、文化性而淡化工程痕迹,达到了自然、生态、景观相融合的境界。建设水利工程体系,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又发挥人水相亲的平台作用,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正是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渴求。
1.3 應急管理。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时期国家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速,如何强化预案预测预警工作,适时推出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已成为各级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成为检验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成为防汛抗旱工作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大江大河治理的保证期望值越来越高,同时大量的中小河流、山洪等灾害却频繁发生,而且公众对防汛抗旱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更为关注,防汛抗旱工作影响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
2 存在的问题
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相比,当前防汛抗旱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防汛抗旱工程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防汛抗旱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的社会管理要求不相适应,防汛抗旱保障体系与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防汛抗旱的技术水平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预测预报和监测能力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不相适应。
3 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措施
3.1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
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是对我国传统治水思路的历史总结和升华,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推进两个转变,必须把确保人的生命安全、饮水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在工作取向上,要改变人水对立的传统模式,尽快树立起人水和谐,洪水也是资源的新理念,既要防止水伤人,又要防止人伤水,尽可能地利用雨洪资源;在工作措施上,要改变单一防守、单一抗旱的传统模式,做到既注重防守,又注重给洪水出路,不断提高洪水的可控可管可用度;在抗旱中要不断优化配置水资源,尽可能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兼顾生态用水,不断拓宽抗旱领域。总之,要通过大力推进两个转变,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主线,理性协调人水关系,承担适度风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洪水资源,通过洪水管理和全面抗旱,最终实现人水和谐,尽可能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2全面加强防洪抗旱工程建设
坚持夏汛冬防,夏灾冬治,把防洪抗旱工程作为冬春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方面,要坚持抓好农村饮水安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山区抗旱水池等工程的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另一方面,要全面排查现有水利工程险情隐患,并结合汛前、汛中检查出的问题,以抢险的精神抓紧险工险段的整治,绝不允许有险不整,带险入汛。最后在整治工程明险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消除工程隐患,对影响防洪安全的水井、钻孔,要坚决予以封堵;对影响工程安全的蚁穴,要灭杀处理,以防后患。通过全面加强防洪抗旱工程建设和各类工程整险除险,不断提高抗灾减灾的综合能力。
3.3增加适应洪水的能力减轻灾害损失
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审视防汛抗旱的思路和做法,克服传统的缺陷和不足,采取综合措施,科学调度洪水和抗旱,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承担水旱风险,规范人类行为,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条件的现实告诉人们,无论洪水灾害还是干旱灾害,往往大大超出人类控制能力,完全控制洪水、彻底消除洪水灾害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洪旱情面前,需有更为理性地规范人类自身调控洪水的行为,并且努力增强自身适应及承受洪水风险的能力,以赢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在强调依靠工程手段消除洪水风险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增强人类社会自身适应洪水的能力,减轻灾害损失,且从总体上削弱其不利的影响。
3.4着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各地要按照《防洪法》和《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旱组织管理,逐步建立起机构健全、管理有序、运转高效、程序规范的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各级防办的综合协调职能,加大组织协调力度,调动各成员单位参与防汛抗旱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作用,形成管理规范、协调有序、权责明确、步调一致的联动机制;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以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修订完善各类预案、集镇应急供水方案和加强工程用水调度为重点,增强防汛抗旱的应变能力;要继续加强各级防办能力建设,及早理顺防办机构,开展防办规范化建设,使之与所履行的职责相适应,绝不允许出现汛前凑班子、汛后散摊子的现象;要努力增加防汛抗旱的经费投入,制订、完善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各项制度,做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要关注防汛抗旱的社会属性,更加注重调动社会力量,研究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大力推行洪水保险、旱灾保险,逐步完善防汛抗旱社会化保障体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防汛抗旱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大力推进“两个转变”,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全面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的综合能力,为加快推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