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学生而言,英语是其学习的第二语言。由于英语与母语进入学生的生活有时间差,同时英语在平时又缺乏外在的社会应用环境,因此有很多学生感觉英语很难学好,有时和母语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负迁移。近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本文结合现行的理论与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英语这一第二语言。
一、关注记忆规律在英语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记忆是语言习得中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对于第二语言更是如此。教育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类的记忆过程分成三个阶段:sensory memory (感觉记忆)、shortterm memory (短时记忆)和longterm memory (长时记忆)。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能够进入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只是感觉记忆中的一小部分,而这一小部分的信息还必须经过处理、“编码”后才能进入长时记忆被记住,可见在阶段过渡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信息流失。因此要帮助学生有效地习得第二语言,首先要做的就是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
1.要提高所输入信息的质量和频率,改善影响注意的因素
在记忆中“注意”是关键,学生没有注意到的信息随即丧失。因此我们在实施语言输入的时候要对输入信息进行筛选,以此吸引学生去提取语言信息的兴趣,同时对输入的材料要保持一定的复现率,通过反复输入,增加学生注意它的机会,一个心理学家做过测试:如果想把一个词语永久记住,至少要有间隙地重复100到150次。
2.充分利用prototype theory (原型理论),加强基本词汇的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专家的实验表明,随着对词汇熟悉性的增加,短时记忆的广度也会增大,笔者认为词汇教学一次性教授的词汇中,生词量不能过多,应该从基本词汇入手,了解基本词义,然后逐步向其他词汇和词义推进,完成分类和“范畴化”。
二、重视语境,提高英语习得效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应文化、表达文化的一种形式,任何语言都应该有其特定的语言环境。从教材上来看,教材给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词汇和语言基础,更多的给学生展示的是相关的背景和知识面,包含各国的文学、文化、历史、教育、风土人情等。以这些语言环境为基础进行记忆,英语习得定能事半功倍。
1.第二语言习得是一种社会认识过程
学习语言,必然涉及的是头脑里想的是什么?想说些什么?怎么说?而这三个问题都离不开外界因素,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语言和社会以及所有的概念都是由头脑的认知反应而成的。头脑是包含社会因素的,用英语把头脑中的认知反映出来就是一种对社会的再认识,同时人必须是某个群体的成员,第二语言的习得必定是为了在某一个群体中进行交际。社会化是学生学习英语最终作用的体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强调语言习得的社会环境,通过社会的交互作用,感知人们获得语言、应用语言的能力和价值。
2.注意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和应用英语的过程中,始终会受到汉语的影响,因此英语教学不应该是简单地让学生去模仿,而应该站在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的高度上去比较两种语言的差异。譬如,汉语中我们可以说:小张他没上班。这一句的结构在汉语中很常见,被称为“左脱落”结构,而“Xiao Zhang he didn’t go to work.”这样的结构在英语中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
英语中的句子有时比汉语更注重语境,强调上下文联系。比如,“李先生喜欢这本书。” 和“这本书李先生喜欢。”这两个结构在汉语中使用无需上下文联系,而“This book Mr Li likes.”在英语中是一种边缘结构,如果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单独出现会让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感觉到奇怪。
三、转变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学好英语
教学观念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必须思考: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观念是否存在差异?有多大的差异?如何转变我们自己的教学观念,搞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学好第二语言?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英语知识教学很重要,以及缩小师生间在观念上对英语认识的分歧可以让师生关系更和谐。
教学观念会影响教师课堂上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另一方面,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固有的学习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主要表现为教学的切入点由教学的客体(教材)向主体(学生)的转变,英语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包括学生的观念、年龄、个性、感情、学习方式、语言天赋、学习动机等等。通过观念的转变充分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有益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地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英语习得的效率。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关注记忆规律在英语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记忆是语言习得中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对于第二语言更是如此。教育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类的记忆过程分成三个阶段:sensory memory (感觉记忆)、shortterm memory (短时记忆)和longterm memory (长时记忆)。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能够进入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只是感觉记忆中的一小部分,而这一小部分的信息还必须经过处理、“编码”后才能进入长时记忆被记住,可见在阶段过渡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信息流失。因此要帮助学生有效地习得第二语言,首先要做的就是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
1.要提高所输入信息的质量和频率,改善影响注意的因素
在记忆中“注意”是关键,学生没有注意到的信息随即丧失。因此我们在实施语言输入的时候要对输入信息进行筛选,以此吸引学生去提取语言信息的兴趣,同时对输入的材料要保持一定的复现率,通过反复输入,增加学生注意它的机会,一个心理学家做过测试:如果想把一个词语永久记住,至少要有间隙地重复100到150次。
2.充分利用prototype theory (原型理论),加强基本词汇的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专家的实验表明,随着对词汇熟悉性的增加,短时记忆的广度也会增大,笔者认为词汇教学一次性教授的词汇中,生词量不能过多,应该从基本词汇入手,了解基本词义,然后逐步向其他词汇和词义推进,完成分类和“范畴化”。
二、重视语境,提高英语习得效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应文化、表达文化的一种形式,任何语言都应该有其特定的语言环境。从教材上来看,教材给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词汇和语言基础,更多的给学生展示的是相关的背景和知识面,包含各国的文学、文化、历史、教育、风土人情等。以这些语言环境为基础进行记忆,英语习得定能事半功倍。
1.第二语言习得是一种社会认识过程
学习语言,必然涉及的是头脑里想的是什么?想说些什么?怎么说?而这三个问题都离不开外界因素,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语言和社会以及所有的概念都是由头脑的认知反应而成的。头脑是包含社会因素的,用英语把头脑中的认知反映出来就是一种对社会的再认识,同时人必须是某个群体的成员,第二语言的习得必定是为了在某一个群体中进行交际。社会化是学生学习英语最终作用的体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强调语言习得的社会环境,通过社会的交互作用,感知人们获得语言、应用语言的能力和价值。
2.注意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和应用英语的过程中,始终会受到汉语的影响,因此英语教学不应该是简单地让学生去模仿,而应该站在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的高度上去比较两种语言的差异。譬如,汉语中我们可以说:小张他没上班。这一句的结构在汉语中很常见,被称为“左脱落”结构,而“Xiao Zhang he didn’t go to work.”这样的结构在英语中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
英语中的句子有时比汉语更注重语境,强调上下文联系。比如,“李先生喜欢这本书。” 和“这本书李先生喜欢。”这两个结构在汉语中使用无需上下文联系,而“This book Mr Li likes.”在英语中是一种边缘结构,如果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单独出现会让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感觉到奇怪。
三、转变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学好英语
教学观念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必须思考: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观念是否存在差异?有多大的差异?如何转变我们自己的教学观念,搞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学好第二语言?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英语知识教学很重要,以及缩小师生间在观念上对英语认识的分歧可以让师生关系更和谐。
教学观念会影响教师课堂上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另一方面,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固有的学习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主要表现为教学的切入点由教学的客体(教材)向主体(学生)的转变,英语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包括学生的观念、年龄、个性、感情、学习方式、语言天赋、学习动机等等。通过观念的转变充分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有益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地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英语习得的效率。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