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本人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总结如下,以作交流。
一、 提高学生认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要从“怕”到“乐”,首先要解决“知”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 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
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把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见的。
二、不断加强学习。
作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操作者,教师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在这个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色,怎么扮演好这个角色,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形成个性化的风格,首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精华,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提升学识素养,提高自身素质,用先进理念和深厚学识修养作为自己教学的基本支撑,充分显露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师要通过学习来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只是做教科书的传声筒,那么自己的思想只能是无数人思想的跑马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个性魅力的教师,会教出个性鲜明、灵动的学生来。因此,教师不但要不断学习,而且要放下“师道尊严”的盔甲,以自己的灵性、悟性和创造性的个性魅力,影响、感化和激发学生的个性。“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要博采众长。为了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教师除要有本体性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向未来的人生之路。”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语文作业不妨这样布置,每天让学生做一些阅读赏析、摘抄词句的作业,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也与日俱增。在寒暑假的时候,教师指定一些课外名著给学生读,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除此以外,还可以让学生摘抄阅读过程中发现的好词好句、精彩段落,并写上简单的赏析或是体验感触,到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了。
四、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笔者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而且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五、进行激励评价。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等。并且让学生人人办了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完了以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总之,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并能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
以上这些做法,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尝试,也比较稚嫩。作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要做的还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 提高学生认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要从“怕”到“乐”,首先要解决“知”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 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
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把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见的。
二、不断加强学习。
作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操作者,教师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在这个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色,怎么扮演好这个角色,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形成个性化的风格,首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精华,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提升学识素养,提高自身素质,用先进理念和深厚学识修养作为自己教学的基本支撑,充分显露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师要通过学习来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只是做教科书的传声筒,那么自己的思想只能是无数人思想的跑马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个性魅力的教师,会教出个性鲜明、灵动的学生来。因此,教师不但要不断学习,而且要放下“师道尊严”的盔甲,以自己的灵性、悟性和创造性的个性魅力,影响、感化和激发学生的个性。“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要博采众长。为了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教师除要有本体性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向未来的人生之路。”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语文作业不妨这样布置,每天让学生做一些阅读赏析、摘抄词句的作业,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也与日俱增。在寒暑假的时候,教师指定一些课外名著给学生读,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除此以外,还可以让学生摘抄阅读过程中发现的好词好句、精彩段落,并写上简单的赏析或是体验感触,到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了。
四、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笔者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而且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五、进行激励评价。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等。并且让学生人人办了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完了以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总之,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并能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
以上这些做法,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尝试,也比较稚嫩。作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要做的还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