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改进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1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个完整的探究性实验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目的是学生通过实验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深刻体会并认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本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具有活动,重要作用。
  笔者所任教学校会经常组织在校学生参加教学观摩和教育实习等教育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并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对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笔者认为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目的是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实验结果的有效性,使实验更具说服力。
  1 用鼠妇做实验材料的缺点
  鼠妇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去捕捉鼠妇,使学生了解鼠妇生存的环境特点、生活习性、体貌特征等,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心,去关注大自然的一切,更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生物科学的学习兴趣。七年级学生是第一次系统的学习生物科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重要途径,实验结果不明显会直接形象学生的积极性。鼠妇实验要通过观察鼠妇的活动规律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但是鼠妇爬动较快学生不易控制,最后要统计在不同区域鼠妇的数量比较困难,而要将数只鼠妇同时放在容器的中间位置更会让学生手忙脚乱。鼠妇除了对光敏感,震动也会影响鼠妇的行动,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环境较为嘈杂,不可控因素较多,鼠妇还有“假死”的应激现象,这些都会造成实验结果的误差,影响实验结果的说服力,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2 蚯蚓替代实验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首先,蚯蚓和鼠妇生活的环境相似,替代实验也会要求学生亲自捕捉蚯蚓,增强直观感受,而且蚯蚓较鼠妇行动缓慢容易捕捉。蚯蚓替代实验设计思路大致和鼠妇实验相似,与课程同步且符合“课标”要求的活动建议。
  其次,蚯蚓替代实验的可控性强。鼠妇实验要将10只鼠妇同时放在阴暗、明亮的交界处,还要每隔两分钟统计一次不同区域鼠妇数量的分布状况,但鼠妇爬动较快,不是跑了这个就是跑了那个,对实验造成一定困扰。而蚯蚓相对鼠妇行动缓慢,上述实验要求都能顺利进行,减少实验误差。另外,蚯蚓对震动不敏感而对光极为敏感,即使有明显震动蚯蚓还是会爬向阴暗一边,保证了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再次,蚯蚓替代实验具有一定的拓展性。鼠妇实验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并认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但光只是非生物因素之一。蚯蚓代替实验除了能探究光对蚯蚓的影响,还能探究湿度、温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捕捉蚯蚓的同时仔细观察蚯蚓生存的环境,进而会提出影响蚯蚓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是光照、温度、湿度这样的假设。对学生自己提出的合理假设进行验证不仅会激励学生经常关注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容易被忽略的现象,还能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有促进作用。
  3 蚯蚓替代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
  3.1 课外捕捉蚯蚓
  在进行实验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自行捕捉蚯蚓,每人大约捕捉两条,并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特点。
  3.2 在教师引导下提出合理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对影响蚯蚓生活的非生物因素进行合理假设,根据提出的假设将学生分为三大组,分别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和温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每个大组分为若干小组,每两人一小组。
  3.3 制定计划
  每个大组内根据提出的假设制定相应的计划,包括实验装置的设计,操作的步骤等。
  3.4 预习实验操作流程
  在正式进行实验操作之前,学生应先了解实验的流程,明确每一步的顺序和原因,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5 进行实验
  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在实验室里走动查看学生是否需要帮助,并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保证实验过程紧凑有序。
  3.6 讨论与分析
  实验结束后,先由同一大组的各个小组讨论并分析数据,得出相关结论,再由不同大组之间派代表进行讨论,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同组人: 实验日期:
  背景资料: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种类多达3 000多种。根据其生活环境,可分为陆生蚯蚓和水生蚯蚓。陆生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白天穴居,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材料用具:
  蚯蚓(每组3条,2人一组)、解剖盘、培养皿、玻璃板、纸板或书、湿布、毛巾、15 ℃和30 ℃的温水。
  提出问题:
  你是去哪里采集蚯蚓的?你是在什么环境中采集到蚯蚓的?采集来的蚯蚓主要分布在容器中的什么地方?你认为蚯蚓分布的地方跟什么非生物因素有关?
  根据你的经验和初步判断,提出的问题是
  。
  作出假设:
  针对你的问题,作出假设 。
  你作出这个假设的依据是 。
  制定计划:
  第一小组: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一) 实验装置的设计:
  在解剖盘内铺上用水浸湿的滤纸,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另一侧盖上纸板或书,在盘内形成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思考:为什么要在解剖盘内铺上湿的滤纸?
  (二) 将蚯蚓放入实验装置,静置2 min。
  思考:将蚯蚓如何摆放才是最合理的?
  (三) 2 min后,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蚯蚓,统计3次。
其他文献
“情境、问题、探究、应用”教学模式从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重视教学情境创设,重视学习问题的提出和自主解决,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突出知识的应用;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性、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广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涉及的范围广,样式多,数量杂,如诗词、文学名著、名言、中医文化、古典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中学生物学教材适当引入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素养方面的人文素材,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及其与人文的关系,理解科学与人文都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不同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建立一座沟通桥梁,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人
期刊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巩固、反馈、发展的功能。如果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意图,缺乏必要的思考,作业量多质低,针对性不强,缺乏层次性。这样教师就无法真实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  1 教而思,寻求改进之道  面对现有的“作业问题”,教师先要“量生”。新课程理念下,校本作业要关注主体性、差异性、选择性、反思性、多样性
期刊
制定实验计划是学生根据已经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假设,结合所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制定可行的探究方案。一个良好的实验方案是保证学生顺利实施实验的前提。下面拟通过对科学探究能力的核心要素——制定实验计划能力的评价作个探讨,以期对生物学探究能力的其他要素的评价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评价的理论基础—PTA量表法  PTA是primary trait analysis的缩写,意思是基本要素分析。这种评价方
期刊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强调重视科学史的学习。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科学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教师如何利用这一素材,发挥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回眸历史,身
期刊
试卷整体:  过渡平稳  部分调整  重点内容重点考    根据《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2010年高考数学卷的组卷结构、试题类型、分值分布和考查难度基本与2009年保持一致,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第一轮三年实验期平稳过渡的原则。  高考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极为重视对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考查。而主干知识不外乎以下六大块: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概率统计(计数原理和分布列)
期刊
1 教学示弱艺术的内涵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瑞典人克洛普以登山为生。1996年春,他骑自行车从瑞典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喜马拉雅山脚下,与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登珠峰。但在距离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决定放弃此次登峰,返身下山。那意味着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啊。而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在于,他预定的返回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他仅需45 min就能登顶,但那样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
期刊
摘 要 采用情景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探究任务,让学生沿着孟德尔的足迹,完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设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建立假设,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思考分析、构建模型、小组活动等建构知识,养成创新思维。  关键词 分离定律 科学探究 探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1 教学分析  1.1 教材分析  “分离定律”是浙科版教材必
期刊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南京市对于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非常重视,于2012年开展了“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在此背景下,我校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了“资源支持型教学系统”,并在试点班级配备了移动学习终端(即平板电脑),在多门学科中予以实践应用。  电子作业本是该系统中的一项重要
期刊
高三的传统二轮复习的课堂形式主要是专题复习。通过专题复习,通常达到以下目的:① 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建立局部的知识网络;② 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③ 通过高考题的综合训练,把握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形成应试技巧。因此,二轮复习对于学生应付高考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不但能弥补一轮复习过程中留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