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阅读教学日益受到广大一线教育者的重视。但是,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除了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规定的阅读任务外,学生也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阅读,学生要学会读书、享受读书。然而,高中学生目前的阅读现状证明其对阅读的兴趣还是有待提高的。因此,本文将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296
阅读是学生感受文学魅力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高中学生中普遍存在重视语文知识、轻视语言阅读的问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认真了解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根据学校的阅读资源制定可行的阅读教学计划,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推动课内外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有效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语文阅读目标偏离。明确的语文阅读目标,在教学中会起到引领的作用,能够有效引导课堂活动朝着目标方向发展,这才是有效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许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或者目标发生偏离,一味地强调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学习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阅读教学目标制订得模糊或者过于宽泛,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会缺乏方向的引领,教师也不知道选择怎样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指导,学生在信马由缰的课堂上无目的地阅读,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更有甚者,部分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没有遵循新课程标准,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阅读教学,导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结果。
2、学生阅读能力不足。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阅读时间少、阅读量不够、阅读能力不足。阅读时间少,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句空话。再加上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满堂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致使学生感觉阅读教学枯燥乏味,缺少自主思考与质疑的时间,学生的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合作探究学习也比较少,严重阻碍了对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1、深化阅读教学内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实现对文本作品的理性认识。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的层面上,而是要注重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思想感情、文章意旨的理解与把握,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特色,并将其运用在写作中。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想忘却什么?纪念什么?既然要忘却为什么还要纪念呢?忘却、纪念本身是一个矛盾体,难道是真的矛盾吗?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有的学生说,题目为“为了忘却的纪念”,是作者在愤怒情绪下的一种反语,其真实的含义不是“忘却”;有的学生说,这个题目表现了作者对爱国学生的哀悼,对反动势力的谴责;还有的学生说,鲁迅先生纪念的是爱国学生,而想忘却的就是由此产生的悲哀情绪。這些答案看来都有道理,但是哪个是最符合作者的本意呢?于是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中这段文字“……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由此分析,学生提出的鲁迅先生写文章纪念爱国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摆脱悲哀,是符合作者本意的答案。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忘却悲哀以写文纪念的方式,难道这是作者真正的目的吗?”从而在课堂上掀起了又一轮探究高潮,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文本意旨,促进学生对文本更深层次的理解
2、采用探究式的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式阅读可以强化教师的阅读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体现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阅读教学新秩序,从而能够真正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杜甫的《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四首诗整合成一个阅读专题,引导学生集中思考:每首诗抒发了作者怎么的思想情怀?杜甫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于他的诗歌创作有哪些帮助?通过这种探究式的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开展阅读体验活动,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的阅读活动。语文教师也可以将鲍照的《拟行路难》、陆游的《书愤》、杜甫的《蜀相》等同类诗歌整合成一个阅读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这类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它们体现了哪些诗歌创作的主题思想?通过布置这些带有问题导向的阅读环节,能够培养学生语言建构、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语文阅读思维。
3、拓展有目的的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乐趣。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趣味性的培养,实现语文阅读教材和生活情境的有效结合,借助有目的的课外阅读活动,才能更好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途径。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教材有限,不利于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语文教师适时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高中学生的阅读视野。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阅读教学中,由于高中学校的课外读物比较匮乏,很多高中学生没有阅读过《红楼梦》这部名著,教师可以将《红楼梦》前五回打印成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从而能够与课堂阅读进行相互印证,掌握《红楼梦》所展现的丰富信息、人物命运、时代背景和创作原因,这样能够激发高中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结
总之,高中学生积累的汉语词汇越来越多,懂得的语文名词越来越多,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思维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拓展阅读渠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课内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思维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曹志芳.浅议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97.
[2]宁宝英.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措施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106-107.
[3]高惠彦.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31(12):62-65.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296
阅读是学生感受文学魅力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高中学生中普遍存在重视语文知识、轻视语言阅读的问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认真了解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根据学校的阅读资源制定可行的阅读教学计划,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推动课内外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有效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语文阅读目标偏离。明确的语文阅读目标,在教学中会起到引领的作用,能够有效引导课堂活动朝着目标方向发展,这才是有效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许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或者目标发生偏离,一味地强调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学习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阅读教学目标制订得模糊或者过于宽泛,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会缺乏方向的引领,教师也不知道选择怎样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指导,学生在信马由缰的课堂上无目的地阅读,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更有甚者,部分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没有遵循新课程标准,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阅读教学,导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结果。
2、学生阅读能力不足。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阅读时间少、阅读量不够、阅读能力不足。阅读时间少,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句空话。再加上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满堂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致使学生感觉阅读教学枯燥乏味,缺少自主思考与质疑的时间,学生的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合作探究学习也比较少,严重阻碍了对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1、深化阅读教学内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实现对文本作品的理性认识。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的层面上,而是要注重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思想感情、文章意旨的理解与把握,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特色,并将其运用在写作中。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想忘却什么?纪念什么?既然要忘却为什么还要纪念呢?忘却、纪念本身是一个矛盾体,难道是真的矛盾吗?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有的学生说,题目为“为了忘却的纪念”,是作者在愤怒情绪下的一种反语,其真实的含义不是“忘却”;有的学生说,这个题目表现了作者对爱国学生的哀悼,对反动势力的谴责;还有的学生说,鲁迅先生纪念的是爱国学生,而想忘却的就是由此产生的悲哀情绪。這些答案看来都有道理,但是哪个是最符合作者的本意呢?于是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中这段文字“……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由此分析,学生提出的鲁迅先生写文章纪念爱国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摆脱悲哀,是符合作者本意的答案。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忘却悲哀以写文纪念的方式,难道这是作者真正的目的吗?”从而在课堂上掀起了又一轮探究高潮,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文本意旨,促进学生对文本更深层次的理解
2、采用探究式的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式阅读可以强化教师的阅读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体现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阅读教学新秩序,从而能够真正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杜甫的《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四首诗整合成一个阅读专题,引导学生集中思考:每首诗抒发了作者怎么的思想情怀?杜甫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于他的诗歌创作有哪些帮助?通过这种探究式的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开展阅读体验活动,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的阅读活动。语文教师也可以将鲍照的《拟行路难》、陆游的《书愤》、杜甫的《蜀相》等同类诗歌整合成一个阅读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这类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它们体现了哪些诗歌创作的主题思想?通过布置这些带有问题导向的阅读环节,能够培养学生语言建构、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语文阅读思维。
3、拓展有目的的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乐趣。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趣味性的培养,实现语文阅读教材和生活情境的有效结合,借助有目的的课外阅读活动,才能更好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途径。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教材有限,不利于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语文教师适时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高中学生的阅读视野。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阅读教学中,由于高中学校的课外读物比较匮乏,很多高中学生没有阅读过《红楼梦》这部名著,教师可以将《红楼梦》前五回打印成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从而能够与课堂阅读进行相互印证,掌握《红楼梦》所展现的丰富信息、人物命运、时代背景和创作原因,这样能够激发高中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结
总之,高中学生积累的汉语词汇越来越多,懂得的语文名词越来越多,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思维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拓展阅读渠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课内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思维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曹志芳.浅议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97.
[2]宁宝英.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措施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106-107.
[3]高惠彦.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31(12):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