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作为我们传承灿烂文化的主要载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培养中显现出非常大的作用。可是目前来看,我们在语文教学方面并不够完善,尤其没有做好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属于语文教学当中一种重要教育方式,它可增加学生热情,使他们快速熟悉所学内容,切实提升语文水平,且能触发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本文将从指导学生寻找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情操、引导学生利用争辩明晰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情感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情操;情感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阵地。然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区域,大多数教师只注重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忽视了情感的培养。本文将具体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情感培养的方法。
一、指导学生寻找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情操
在中学时期,语文教育的任务不能只是局限于了解课文、识字和阅读方面,而应把它逐渐延伸至文学这一艺术方面,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增强。课本里所选择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文雅简练、喜闻乐见,由各个不同方面体现出作者对社会、自然与人生的感受,其中不仅有人情美,还有景物美和品质美。因此在讲解这些内容时,要逐步引导学生感受情境,以在心灵上和作者取得共鸣。著名作家王尔德认为:“一本书是由作者和阅读者共同完成的”。这种完成就包括读者和作者的双重努力。文学创作经由课本形式显现于学生眼前时,这样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虚拟空间,就会促使学生通过他们已感受到的心理体验,来展现想象力做出进一步的创造。而学生在进行阅读之前,即已产生一种期待,也就是预期效果、趣味等等,当他们在期待的作用下,步入作品空间时,会逐渐引起深刻的心理体验,而当这一体验和作者产生交合点时,就会处于一种最理想的艺术境界。这一境界的美妙感受只可意会,而难以表达出来。
对中学生而言,经由这种形式的阅读,一般最易于使其和作者之间出现共鸣的地方,就在于率真的情感。“情发乎内而形于言”,优秀的作品无不蕴涵作者率真的情感,“若无情,何以感人心”,真情是打开学生弱小而又纯真心灵最好的钥匙:沈复描写的那浓浓的天真之情;背影里面的深厚溺爱之情;曹孟德东观沧海的一腔激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对故土想念之情;羚羊木雕上蕴涵的纯洁友情与深厚亲情;还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满怀报国之情;再加一股曲肠的婉约之情……怎能不使学生心有所想,而茅塞顿开呢?
在此当中,老师的任务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情境,做一个合格的指导者,让学生敞开心怀,多加体验,去进行积极的探究,而最终能获得快乐的心理感受。这样才能磨炼其心性,提高其审美水平。
二、引导学生利用争辩明晰情感
许多老师都知道,学生在枯燥的课堂上只会表现的“沉默箴言”“萎靡不振”。所以,老师在运用情感教学当中,要根据中学生比较爱争辩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充满活力的情感环境,经由争辩有效的触动他们的兴奋点,从而使他们的情绪逐渐高涨,“融进角色”,这一定会获得满意效果。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我从文章结局(“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着手,提出:孔乙己最终的命运是生还是死呢?学生听到这个问题,立即展开了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穷书生,没有人会关心他,所以他肯定会死掉。也有的学生认为,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只是一如往常的贫病,这对孔乙己而言是家常便饭,过去没死,这次也不会死。不同意见的阐发、争论,使得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时,我鼓励他们充分发表个人看法,学生们很快分成两派,据理力争,谁也不服谁。在热烈的讨论情境中,学生们的积极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真诚的探讨,不但使他们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明确了作者表达的情感,也对孔乙己产生了一种同情与怜悯之情。与此同时,教学情感目标也水到渠成,自然达成了。
三、联系现实生活,理解情感
语文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同身受,找到课文与生活的共同点,激起学生共鸣,深化学生情感。例如,学习了《归田园居》,学生难以理解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品格所在,因此,教师可以联系生活来讲述。“如果你身处高位,但是现在有人要你奉承巴结你的上司,你是选择奉承还是选择愤而辞官?”大多数同学会很矛盾,但是在矛盾之间,他们就可以真正地理解陶渊明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可贵精神,从而对陶渊明有一种敬佩之情。通过这种将作品和现实相联系的方法就可以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大大强化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四、结语
情感教育是引导学生打开语文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学会用心灵触摸大千世界。在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现代课堂教学中,应切实突出情感教学的重要地位。为此,教师应该抓住情感教育的精髓,真正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
目的。
参考文献
[1]左江红,邓湖花.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20).
[2]周桃英.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内容与方法[J].阅读与鉴赏
(教研版),2008(6).
[3]朱英.浅析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3).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情操;情感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阵地。然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区域,大多数教师只注重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忽视了情感的培养。本文将具体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情感培养的方法。
一、指导学生寻找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情操
在中学时期,语文教育的任务不能只是局限于了解课文、识字和阅读方面,而应把它逐渐延伸至文学这一艺术方面,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增强。课本里所选择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文雅简练、喜闻乐见,由各个不同方面体现出作者对社会、自然与人生的感受,其中不仅有人情美,还有景物美和品质美。因此在讲解这些内容时,要逐步引导学生感受情境,以在心灵上和作者取得共鸣。著名作家王尔德认为:“一本书是由作者和阅读者共同完成的”。这种完成就包括读者和作者的双重努力。文学创作经由课本形式显现于学生眼前时,这样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虚拟空间,就会促使学生通过他们已感受到的心理体验,来展现想象力做出进一步的创造。而学生在进行阅读之前,即已产生一种期待,也就是预期效果、趣味等等,当他们在期待的作用下,步入作品空间时,会逐渐引起深刻的心理体验,而当这一体验和作者产生交合点时,就会处于一种最理想的艺术境界。这一境界的美妙感受只可意会,而难以表达出来。
对中学生而言,经由这种形式的阅读,一般最易于使其和作者之间出现共鸣的地方,就在于率真的情感。“情发乎内而形于言”,优秀的作品无不蕴涵作者率真的情感,“若无情,何以感人心”,真情是打开学生弱小而又纯真心灵最好的钥匙:沈复描写的那浓浓的天真之情;背影里面的深厚溺爱之情;曹孟德东观沧海的一腔激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对故土想念之情;羚羊木雕上蕴涵的纯洁友情与深厚亲情;还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满怀报国之情;再加一股曲肠的婉约之情……怎能不使学生心有所想,而茅塞顿开呢?
在此当中,老师的任务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情境,做一个合格的指导者,让学生敞开心怀,多加体验,去进行积极的探究,而最终能获得快乐的心理感受。这样才能磨炼其心性,提高其审美水平。
二、引导学生利用争辩明晰情感
许多老师都知道,学生在枯燥的课堂上只会表现的“沉默箴言”“萎靡不振”。所以,老师在运用情感教学当中,要根据中学生比较爱争辩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充满活力的情感环境,经由争辩有效的触动他们的兴奋点,从而使他们的情绪逐渐高涨,“融进角色”,这一定会获得满意效果。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我从文章结局(“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着手,提出:孔乙己最终的命运是生还是死呢?学生听到这个问题,立即展开了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穷书生,没有人会关心他,所以他肯定会死掉。也有的学生认为,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只是一如往常的贫病,这对孔乙己而言是家常便饭,过去没死,这次也不会死。不同意见的阐发、争论,使得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时,我鼓励他们充分发表个人看法,学生们很快分成两派,据理力争,谁也不服谁。在热烈的讨论情境中,学生们的积极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真诚的探讨,不但使他们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明确了作者表达的情感,也对孔乙己产生了一种同情与怜悯之情。与此同时,教学情感目标也水到渠成,自然达成了。
三、联系现实生活,理解情感
语文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同身受,找到课文与生活的共同点,激起学生共鸣,深化学生情感。例如,学习了《归田园居》,学生难以理解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品格所在,因此,教师可以联系生活来讲述。“如果你身处高位,但是现在有人要你奉承巴结你的上司,你是选择奉承还是选择愤而辞官?”大多数同学会很矛盾,但是在矛盾之间,他们就可以真正地理解陶渊明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可贵精神,从而对陶渊明有一种敬佩之情。通过这种将作品和现实相联系的方法就可以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大大强化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四、结语
情感教育是引导学生打开语文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学会用心灵触摸大千世界。在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现代课堂教学中,应切实突出情感教学的重要地位。为此,教师应该抓住情感教育的精髓,真正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
目的。
参考文献
[1]左江红,邓湖花.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20).
[2]周桃英.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内容与方法[J].阅读与鉴赏
(教研版),2008(6).
[3]朱英.浅析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3).
(编辑:龙贤东)